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名校高考作文模拟题及范文:漫画《屈原是谁》

2020名校高考作文模拟题及范文:漫画《屈原是谁》

2020名校高考作文模拟题及范文:漫画《屈原是谁?》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文题解析】
这是一道以漫画为材料的作文题,综合考查了考生的读图能力、观察能力、联想能力、思辨能力、写作能力和文化积淀及社会关切。

画面内容贴近高中生的生活和现实,具有极强的时代感,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今天,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即将升入大学的高中生对此有何认识,有何思考,有何责任,有何担当,是十分需要思考的。

命题紧扣现实,符合立德树人的高考命题理念。

【参考立意】
切题立意:
1.增强文化认同,弘扬民族文化。

2.树立文化自信,传播传统文化。

3.弘扬传统文化,我们责无旁贷。

4.向年轻一代传播传统文化刻不容缓。

5.学校、家庭、社会应携起手来,营造传承传统文化的良性环境。

偏题立意:
1.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因为立场不同或角度不同而有不同的看法,且都有一定的合理性,而漫画中的四个年轻人却是胡乱猜测,错误荒诞)
2.要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是建立在一定的知识储备和认知思辨上的,此立意脱离漫画寓意)
3.年轻人应该如何实现自身发展。

(题目太大,没有扣“传统文化”的主题)
范文展示
正视尴尬析原因,加强传播齐努力
吃着粽子长大的年轻人竟然会误认为屈原是歌手、厨子、医生、运动员。

这尴尬的一幕无异于“法国人不知道拿破仑,美国人不知道华盛顿”。

漫画内容虽然夸张,但折射出的问题不容忽视:年轻人传统文化知识贫乏的现状堪忧。

是什么导致了这尴尬的现状?
是传统文化的日渐式微。

传统文化虽然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但因其年度久远而和现代生活有了一定的隔阂。

在当前的年轻人中,不知道寒食节、上元节的大有人在,不知道“天
干、地支”的大有人在,说不全12属相的大有人在。

甚至有人在清明节放假时还会给亲友发“节日快乐”的祝福短信。

年轻人传统文化知识如此贫乏,如果任其发展下去,“数典忘祖”之历史闹剧将会重演。

是外来文化的强势冲击。

现在年轻人中有很多“漫威”迷,前一段《复仇者联盟4:终局之战》午夜首映,“漫威粉”竟不顾第二天的上学和上班,抢票抢到使售票系统瘫痪。

随着前几年日韩影视剧在中国的大量上映,日韩音乐、日韩服饰在中国也开始大肆流行,90后中哈韩哈日现象严重,有的年轻人头发染得五颜六色,衣着怪异。

在外来文化的强势冲击下,年轻人容易丧失自我,人生观和世界观错位,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变得淡漠。

是重理轻文带来的危害。

在学理科将来好就业的实用主义影响下,我国高校里的理科大军对人文类课程极不重视,长此以往必然导致学生的畸形发展、人文知识营养不良的状况。

人的发展需要人文精神的关怀,这就要求我们应以学生终生发展为本,培养出既具有缜密严谨、求异创新的科学素养,又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正确的价值观念、积极的人生态度、良好的文化气质等人文素养的人才。

基于此,对年轻人乃至全社会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刻不容缓。

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国家正有所作为,“经典咏流传”“诗词大会”等文化类节目的强势上映,增加“清明节”和“端
午节”两个假日,不提倡过“圣诞节”等西方节日。

学校正有所作为,“京剧进校园”的大范围推进,校园“经典诵读”的持续开展,“我们的节日”等的文化宣传。

个人也可以有所作为,冯骥才老师多年来对民俗的研究和宣传,樊锦诗开发的“数字敦煌”宣传平台,“京剧偶像”王佩瑜传播京剧文化的积极行动。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

”传统文化无处不在,传播方式更是多样,相信只要用心,你我也能成为传播传统文化的达人。

我们更要坚信,到那时“屈原是谁”的尴尬闹剧将在中华大地永远绝迹。

传统不容亵渎,历史需要铭记
传统文化遗产是国家之瑰宝,历史文化名人民族之骄傲。

没有文化底蕴的民族是不能屹立于世界之林,不尊重历史文化名人的人肤浅而可悲。

如漫画中的四个青少年,竟荒唐地认为:屈原是个歌手唱过《离骚》,是厨师发明了粽子,是个医生唤做大夫,是运动员跳过江……中国传统文化在乱炖中变了味,历史文化名人在恶搞丢了精气神,可叹,可悲!
龚自珍说:“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

”要一个民族灭亡,首要方法是让它自己践踏其民族历史,解构其民族文化,涤荡其民族自信,破坏其民族认同感。

在泛娱乐化的时代,影视节目毫无底线,网络恶搞如日中天:贾玲在《木兰从军》小品中“身穿古装,嘴啃烧鸡走上舞
台,将中国古代巾帼英雄花木兰,恶搞成贪吃、不孝、胸无大志、贪生怕死的傻大妞形象”;唐代诗人杜甫的涂鸦图片在微博上疯转:脑洞大开的网友纷纷为“杜甫”形象进行再创作,杜甫时而手扛机枪,时而挥刀切瓜,时而身骑白马,时而脚踏摩托。

杜甫的这一系列形象被网友戏称为“杜甫很忙”;历史是用来穿越的,雷锋是用来赶时髦的,黄河大合唱是用来出洋相的,荆轲是女的……
没有严肃,没有正经,没有是非,所有的所有都成了雷人的闹剧,这个被娱乐的时代,傻傻分不清楚。

当浮躁的气息蔓延开来,当恶搞的风气如日中天,当颠覆历史传统的背后藏的全是国人扭曲的心理,何谈雄狮梦醒?何谈中国崛起?
宋玉《风赋》有言: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

对于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历史文化名人的尊重,我们要从日常入手,从细节做起。

写好方块字,记诵三字经,学好文言文,欣赏古诗词,深入了解李白、杜甫、白居易等,过好中国传统节日,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诸如此类举动都是在践行传统,传承文化,都是在向历史和历史文化名人致敬。

近年来,《中华好诗词》、《中国诗词大会》、《见字如面》、《朗读者》、《中国民歌大会》、《国家宝藏》等系列具有人文情怀的文化类节目集体走红,深受观众喜爱,
掀起了一股股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热潮,我们要从中汲取营养,并甘之如饴。

铃溪古镇的折子戏咿呀了千载,唱醉了晚归的灵魂;川西成都的皮影在夜幕中跳动,唤醒了倦怠的星空;蜀中自贡的龚扇伴随着历史的暑气,搅动了倾城的清新……孔丘、屈原、岳飞、鲁迅众多历史文化名人,个个栩栩如生,神采飞扬,从历史的深处正向我们走来。

时代的车轮缓缓向前,时而顺达,时而阻滞,执辔的车夫满脸从容--无言坚持,默默守候,是对历史的致敬。

谁来拯救你,传统文化?
当屈原是谁成为年轻人的疑问,当戏曲文化日渐式微,当民俗节日被洋节取代,当颜体欧体成为生词,当二胡古筝淹没在重金属中,当各种民间工艺断绝传人时,谁来拯救你,渊源千年的华夏文明?
繁华的世界纷纷扰扰,灯红酒绿中催生了太多浮躁,做到“春来花自春,秋至叶飘零,无穷般若心自在,语默动静体自然”并不简单,可在这快节奏的现代化生活中,是否该对传统文化多一些关注呢?
拯救传统文化,你做到了吗?
他是率先提出保护北京旧城的倡导者;是唐代古寺的发现者,是保护古建筑要让它延年益寿而非返老还童的提出者。

他,就是梁思成。

面对改造北京旧城的窘境,是你携着满腔悠悠,奔波于拯救传统文化的路上。

只因有你,我们才让得以聆听长城脚下那些美丽动人的故事。

拯救传统文化,亦有他的身影。

还记得那位菊儿胡同的设计者吧?还记得那位虽年已老体不再健却依旧坚持做自己能做的一点点,做自己希望做的一点点的建筑大师吧。

他,就是吴良镛。

他用浓浓的深情编织着拯救中华传统文化的理想。

不为名利,只为多给后人留下一些古韵留香的建筑。

只因有你,我们才得以徜徉古城旧道用心品味那绵延悠长的古色古香。

拯救传统文化,你是众人的楷模。

你被誉为“昆曲冰人”,你是昆曲青春版《牡丹亭》的操刀手,你是用行动征服了西方人的先行者。

你,就是白先勇。

你用悠悠的心浓浓的情守护经典,传承文化。

你对自己说:不能再等了,要做《牡丹亭》就是现在。

只因有你,才让我们欣赏到文化长廊间绽放的各色绚丽花朵。

回首身边,尚有徐老汉,十年如一日,只为留下古建筑。

“哈韩”“哈日”的青少年赶紧清醒吧,莫让屈子在他国流下伤心的眼泪!
让我们携手,加入护卫古文化的队伍中,让流年不再空白,让传统不再悲哀,让华夏文明重现光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