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央电大护理学专业

中央电大护理学专业

申请首都医科大学学位的科研论文范文1.课题计划书同毕业科研论文的要求2.学位科研论文范文注:此篇科研范文,是针对想要申请首都医科大学护理学本科学位的要求,请同学们务必认真查看。

中央电大护理学专业本科生毕业科研论文题目:自我管理项目在门诊青光眼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学生:某某某指导老师:某某某x年x月x日自我管理项目在门诊青光眼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摘要】目的探讨自我管理项目在门诊青光眼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

方法将112例门诊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56例。

对照组给予常规门诊药物治疗和常规健康教育指导;干预组在门诊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进行自我管理项目干预,比较两组病人的自我管理行为、自我效能水平和生活质量。

结果干预后12周,干预组自我管理行为、自我效能水平和生活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自我管理项目干预能提高青光眼患者自我管理行为、自我效能水平和生活质量。

【关键词】青光眼;自我管理;护理The Effect Evaluation of self-management program applied in out-patients of glaucoma【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self-management program applied in out-patients of glaucoma. Method A total of 112 glaucoma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intervention group (56) and control group (56). Based on convention drug treatment, the patients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received self-management program while the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subjected the routine. The level of self-management behavior, self-efficacy and quality of life between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 The level of self-management behavior, self-efficacy and quality of life of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 Conclusion The self-management program can improve the level of self-management behavior, self-efficacy and quality of life of glaucoma patients.【Key Word】glaucoma; self-management; nursing青光眼以其不可逆转的视神经损害、视野缺损和视力丧失为特征是当今世界第二大致盲性眼病[1]。

青光眼病对患者的冲击表现为生理、心理和社会健康三个方面。

青光眼乃终生性疾病,属慢性病范畴,一旦确诊,即需要长期甚至终生治疗和随访。

慢性病病人要维持健康,促进健康,不能完全依赖家庭和专业人员的照护,更多的是要进行自我保健和自我照顾,从饮食、运动、环境、压力反应等方面为自己制定科学的、合理的照顾及适应方式[2]。

国内外研究显示自我管理有助于慢性病患者调适健康问题,能增强处理健康问题的动机与技能[3-4]。

自我管理反映了慢性病管理从被动依从到主动参与的革命性转变。

在诸多研究结论中[5-6],自我管理成为一种生活质量的保证,成为一种状态、行为和态度的社会学指标。

国内自我管理的研究开展较晚,发展却较快,目前已在高血压[7]、糖尿病[8]等领域进行了广泛探索,但在青光眼患者中的报道较少。

综上所述,研究者对门诊青光眼患者进行自我管理项目干预,探讨自我管理项目在门诊青光眼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以最终达到促进健康的目的。

1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选择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在我科就诊的112例青光眼患者。

纳入标准:①确诊为原发性青光眼(开角型或闭角型术后仍需降眼压药物辅助治疗者);②接受治疗一周以上,且需长期接受药物治疗;③年龄﹥18周岁;④认知正常,有一定的文字理解能力;⑤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①疑似青光眼;②合并其他眼科疾病;③接受手术或激光治疗后,眼压稳定,无需用药者。

112例患者中,男49例,女63例;平均年龄(43.8±13.5)岁;均为原发性青光眼。

按照就诊次序分为对照组及干预组,每组各56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1.2.1 青光眼自我管理项目制定以青光眼循证医学证据的研究成果为基础,从生活调适、身体机能保健和疾病管理三个方面入手,整合中医经络学说编制成《青光眼患者自我管理指南》(以下称《指南》)初稿。

经20例青光眼患者预实验干预后从干预内容、时间、流程进行综合完善,经由3名眼科专家、2名护理专家(均为高级职称)进行审阅、定稿。

聘请专业人员对《指南》内容进行构图、排版设计,原则是内容尽量图文并茂、科普化,最终将《指南》印刷成册指导干预项目实施。

《指南》主要涉及的专题为以下4个方面:①自我管理对病情控制的重要性;②青光眼的发病机制、危险因素、治疗方法和目的;③青光眼患者的饮食管理、情绪管理、生活方式改变措施;④针对性康复训练方法:以体育锻炼,配合经穴按摩,从降低眼压和避免眼压升高等病因方面专门采取的康复训练。

1.2.2 干预方法1.2.2.1 建立青光眼患者健康档案两组患者均建立个体化健康档案,内容包括患者的一般资料、生活方式、自我管理行为、用药情况、随访卡等。

1.2.2.2 干预组在接受常规门诊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针对性地实施青光眼患者自我管理项目干预。

通过基线调查及项目实施后8周、12周三次问卷评价的方式收集资料,比较两组青光眼患者项目实施后各项评价指标的变化。

所有患者每周填写“用药和症状监测卡”,提醒患者按时用药并自我监测症状变化,全程参与管理。

干预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问题剖析:主要针对患者的基线调查资料找出影响症状控制的主要问题和患者需掌握和了解的相关知识,跟患者共同分析,取得共识,让患者产生自我管理的动机,调动其积极性,共同制定自我管理计划。

第二阶段为计划实施:根据问题对《指南》内容中需强调的部分进行重点讲解并初步教会患者自我管理技巧和康复训练方法,并根据患者的教育背景、运动习惯、疾病严重程度及存在问题一周内进行随访,了解患者对《指南》内容的掌握及行为改变情况,未掌握康复训练方法的预约再次来院指导(或电话指导)。

第三阶段为巩固强化:在干预项目实施后的8周、12周内进行随访指导,方式包括预约到门诊、电话、短信平台等。

1.2.2.3 对照组给予门诊常规药物治疗和健康教育指导,并提供研究者本人联系电话,患者可门诊预约或电话咨询,帮助解答疑惑等。

并与干预组同期进行效果评价。

1.3 效果评价指标1.3.1 自我管理行为评定采用青光眼患者自我管理问卷[9],用于测评青光眼患者自我管理行为水平。

该问卷包括生活调适、机能保健和疾病之医疗管理三个维度共17个条目。

生活调适共3个条目,包括情绪管理、睡眠充足等;机能保健包括正确用眼习惯、合适的运动休闲方式等6个条目;疾病之医疗管理包括按规定的时间复诊、有症状时及时就诊等8个条目。

采用Linkert4级评分法,总评分范围为17-68分,得分越高,表明自我管理行为越好。

由于问卷各维度所包含的条目数不同,为使评价时项目之间具有可比性,分析时进行换算,采用10分制记分,总体自我管理行为为各项的平均分。

其中>8分为良好,6-8分为中等,<6分为差[10]。

1.3.2 自我效能评定采用慢性病管理自我效能量表[11]对青光眼患者的自我效能水平进行评定。

该量表共有6项条目,每项以视图模拟直线法1-10分进行测量,其中1分表示“毫无信心”,10分表示“完全有信心”,量表共有两个维度:1-4项的平均分反映“症状管理自我效能”,即管理“疲劳、疼痛、情绪低落等症状的自信心”;5-6项的平均分反映“疾病共性管理的自我效能”,即在总体上管理所患疾病,如锻炼、按医嘱服药等的自信心。

自我效能得分为各条目的总平均分,得分越高,说明自我效能水平越高。

研究将得分≥7分定为自我效能水平高,<7分为自我效能水平低[12]。

1.3.3生活质量评定采用汉化版简明健康调查问卷(SF-36)[13]进行调查,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效度和反应度,共包含8各维度,36个因子,分躯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方面。

躯体健康包括生理功能、躯体功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四个维度;精神健康包括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四个维度。

得分越高说明健康状态越好。

1.4 资料收集基线资料由第一次就诊当日完成。

干预后8周和12周采用预约复诊、信件,上门随访等形式对患者进行资料评估。

所有问卷有患者本人填写,无阅读及填写能力的患者,研究中使用同一指导语,协助其完成。

1.5 统计分析采用SPSS 13.0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 s±)描述,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描述,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干预后青光眼患者自我管理行为水平明显提高干预前两组在生活调适、机能保健和疾病之医疗管理各维度和总分无统计学差异(P >0.05)。

经12周的干预后,干预组在总分和各维度得分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自我管理项目对青光眼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x s项目干预组对照组(n=56)干预前(n=56)干预后(n=56)生活调适 6.41±1.26 8.38±1.15**b7.09±1.23机能保健 6.63±1.52 8.53±1.06**a7.65±1.06 疾病之医疗管理 4.15±1.05 7.27±1.13**b 4.87±1.06 总分 6.29±0.90 8.22±0.86**a 6.95±0.75注:干预前后自身对比,**P<0.01;干预后,和对照组相比a P<0.01 b P<0.052.2干预后青光眼患者的自我效能明显增强干预前两组在症状管理和疾病共性管理各维度和总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