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危害因素机修车间
机修工在电焊作业时,电弧焊接的中心温度可达6000~7000℃,电弧切割的中心温度高达到16000~33000℃,其产生的火花在飞溅的过程中,温度虽有所下降,但其温度也能达到1000℃左右,因此电焊作业容易引起火灾。
b.电动机引发的火灾。
电动机由于选型、使用不当,或维修保养不良造成电动机过载、绝缘损坏、接触不良、单相运行、机械摩擦、铁损过大、接地装置不良、散热失效等引发绕组、引线、铁芯、电刷和轴承部位起火而引发火灾。
(8)要根据倒链的起重能力决定拉链人数。如拉不动时,应查明原因再拉。
(9)倒链起吊重物时,重物下严禁站人。
(10)捆扎吊物的钢丝绳的琵琶头的穿插长度为绳径的15倍,且不小于300mm。
(11)捆绑、吊挂不牢或不平衡而可能滑动的情况下不吊。
(12)倒链起吊重物过程中要有专人指挥,要协调一致。
(13)倒链起吊重物中途停止时,要将手拉小链拴在起重链轮的大链上,以防时间过长而自锁失灵。
(1)非机修人员,未经班长同意不得操作切割机。
(2)开机前检查砂轮片的完好性。如是否偏心、是否有裂痕等。
(3)操作切割机时无关人员要远离切割机。
(4)禁止使用切割机砂轮侧面磨削。
(5)切割机的防护罩应坚固可靠,不得随意拆卸或丢弃不用。
(6)敲打工具时先夹牢工具,多人配合要互相协调一致,其他无关人员离开一定距离后再敲打工具。
(7)使用手锤、大锤时不准带手套,锤柄、锤头上不得有油污,打大锤时甩转方向不得有人。
第三种起重伤害
千斤顶和倒链在使用过程中造成人员伤害。
(1)千斤顶在使用时应放平,并在顶端和底脚部分加垫木板。
(2)千斤顶不要超负荷使用,顶升的高度不得超过活塞上的标志线。
(3)千斤顶顶升时要随着物体的升高,在其下面用枕木垫好,以防千斤顶倾斜或回油而引起活塞突然下降。
(f)近距离移动气瓶,应手盘瓶肩转动瓶底,严禁抛、滚、滑、翻。
(g)使用气瓶时,操作者应仔细检查自己的双手、手套、工具、减压器、瓶阀等有无沾油脂,凡有油脂的,必须脱脂干净后,方能操作。
(h)开启或关闭瓶阀时,只能用手或专用扳手,不准使用锤子、管钳、长柄螺纹扳手,以防损坏阀件。
(i)开启或关闭瓶阀的速度应缓慢,防止产生摩擦热或静电火花。
(j)严禁在气瓶上进行电焊引弧,不准用气瓶做支架。
c.气瓶运输应遵守下列规定
(a)旋紧瓶帽,轻装轻卸,严禁抛滑或撞击。
(b)气瓶装车应固定,横向放置时气瓶头朝向同一方向,装车高度不得超过车厢高度。
(c)车上禁止烟火,并备干粉灭火器。
(d)易燃品、油脂和带有油污的物品,不得与气瓶同车运输:
d.贮存有气的气瓶应符合下列规定
(1)非持证人员不得从事电焊作业,非机修人员不得操作切割机。
(2)非电气人员不准检修或安装电气设备或线路。
(3)操作人员严格按照安全操作规程操作,不得违章作业。
(4)焊接工作前,应首先检查焊机和工具是否完好和安全可靠,不允许未进行安全检查就开始工作。
(5)焊工操作时必须按规定穿防护工作服、绝缘鞋并戴防护手套。更换焊条时一定要戴(干燥的)绝缘手套,禁止用手和身体随便接触二次回路的导电体。身体出汗衣服潮湿时,切勿靠在焊件、工作台、焊钳和电缆等处,避免触电。
i.橡套电缆与焊钳的连接应牢固,铜芯不得外露,以防触电和短路。焊件上的弹簧失效时,应立即调换,钳口要保持整洁。
j.操作间隙不准把焊钳直接放在操作台或焊件上,应挂放在比较安全的地方。
k。电焊作业结束后,应进行全面细致的场地清查,防止留下未完全熄灭的火种。
(8)电动机、照明灯具及其设施和电气线路的防火措施(同竖井平峒破碎系统的防火措施)。
(3)严禁使用汽油擦拭零部件,如特殊情况,确有需要,必须采取严格的防火措施。
(4)使用油品时或在油品贮存点严禁烟火。
(5)带油的抹布放在金属容器内集中处理。
(6)清洗后的废油不准随意乱倒,应倒入指定回收地点。
(7)电焊作业的防火措施
a.电焊人员要持证上岗。
b.电焊作业前,应对作业场地进行充分的消防安全检查,对于周围存在可燃性物品的场所,应将可燃性物品清除,使可燃性物品与作业地点的间距不小于lOre。作业场所内的可燃性物品无法搬移时,应采用喷水的办法,将可燃性物品浇湿,以增强其耐火能力。
(12)电焊工作地点潮湿时,地面应铺有橡胶板或其他绝缘材料。
(13)下列操作,必须切断电源才能进行:改变焊机接头时;更换焊件需要改接二次回路时;更换保险装置时;焊机发生故障需要进行检修时;转移工作地点搬动焊机时;工作完毕或临时离开工作现场时。
(14)使用手持电动工具必须绝缘可靠,有良好的接零措施,电源线无接头破损,并应戴好绝缘手套。
(4)有几个千斤顶联合使用时,应设置同步升降装置,并且每个千斤顶的起重能力不能小于计算荷载的1.2倍。
(5)要定期检查倒链的行星齿轮装置和起重链,并加注润滑油,要保持棘爪、棘爪弹簧和棘轮完好,防止制动失灵,致使吊运物件时自坠伤人。
(6)倒链使用前需检查确认各部位灵敏无损。
(7)倒链起重时,不能超出起重能力,在任何方向使用时,拉链方向与链轮方向相同,要注意防止手拉链脱槽,拉链子的力量要均匀,不能过快过猛。
(4)气焊、气割时飞散的火花及金属熔融体碎粒的温度高达1500~2000℃,遇到可燃物可能引发的火灾。
(5)切割机切割过程产生喷射的火花引发的火灾。
(6)氧气瓶和乙炔瓶在贮存、运输和使用过程中发生着火和爆炸。
(1)配备干粉灭火器等消防器材,并经常检查灭火器是否完好、压力是否足够等。
(2)机修车间存放的甲苯属易燃液体,因此存放的甲苯要远离各种火源。
(9)气焊气割的防火措施
a.气焊气割作业前要检查割炬和胶管等的完好性。
b.焊割炬分为射吸式(低压式)和等压式(中压式)两种:射吸式的,在点火前要检查焊、割炬是否有吸力,若没有吸力,则表示射吸能力不正常,若点火使用,会引起回火,导致乙炔发生器的爆炸。停止使用时应先关乙炔阀,后关氧气阀,当发生回火时,应迅速先关氧气阀,后关闭乙炔阀。使用完毕后,应将焊、割炬挂在安全的地方,并把所有的阀门关紧,严防漏气。焊炬、割炬上的氧一乙炔皮管不能互相换用,氧气皮管应采用蓝黑色的,乙炔皮管可采用红色的等。
(g)氧气或氧化性气体气瓶瓶阀上不得有油脂物。
b.气瓶使用中应遵守以下规定
(a)禁止敲击,碰撞。
(b)放置氧气瓶、乙炔瓶时,二者之间应相距5m以上,气瓶不得靠近热源,气瓶与明火距离不小于10m。
(c)夏季防止日光暴晒。
(d)瓶内气体不能用尽,必须留有剩余压力。
(e)气瓶使用时,一般应立放,并应有防止倾倒的措施。
(15)电气线路不得乱接、乱搭挂和裸露漏电。严禁用湿手接触带电设备,严禁用湿布擦带电设备。
(16)因绝缘破坏而可能带有危险电压的电气设备及电气装置,其金属外壳和框架应可靠接地,接地电阻小于或等于4Q。
(17)每年雷雨季节前要检测防雷系统的完好性。
(18)有雷电时禁止在室外变电所或室内的架空引入线上进行检修或试验,不准触摸防雷系统。
第五种触电
(1)电焊作业过程中造成的触电事故。如更换焊条、手持焊钳、调节电流、接触工件(尤其在管道、容器内作业)与焊接电缆等时,由于线路短路、漏电和操作不当等造成触电。
(2)使用或检查、维修切割机和手持式电动工具时,如磨光机、电钻等时,由于其线路短路、漏电和操作不当等造成触电。
(3)雷电引起的触电。
机修车间
危险危害因素
具体部位或描述
事故防范措施
设备或场所责任人
备注
第一种火灾和容器爆炸
1.危险危害因素具体部位或描述
(1)液体火灾:机修车间存放的甲苯和清洁零部件用的柴油、汽油引发的火灾。
(2)固体火灾:干抹布或带油抹布引发的火灾、其他可燃易燃物质引发的火灾。
(3)电气火灾
a.电焊作业产生的电弧和火花引起的火灾。
(6)所有交、直流弧焊设备的外壳都必须接地。在电网为三相三线制或单相制系统中,应安设保护接地线;在电源为三相四线制中性点接地系统中,应安设保护性接零线。
(7)弧焊变压器的二次绕组与焊机相接的一端也须接地或接零,当一次绕组与二次绕组的绝缘击穿,高压出现在二次回路时,可以保证焊工的安全。但二次绕组一端接地或接零时,焊件绝不应再接地或接零,否则一旦二次回路接触不良,大的焊接电流可能将接地或接零线熔断,容易造成事故。
c.照明灯具及其设施引发的火灾。
白炽灯、荧光灯、卤钨灯等由于工作时其表面温度高或其镇流器发热等引燃四周可燃物而引发火灾。或照明供电设施如开关、熔断器、灯具开关、灯座等由于这些零件和导线的电压等级及容量如选择不当,都会因超过负荷、机械损坏等而导致火灾的发生:
d.电气线路引发的火灾。
电气线路由于短路、过载或接触电阻过大等原因,产生电火花、电弧或引起电线、电缆过热,从而造成火灾:
c.交流电弧焊机应按具体要求接通好电源,在供电线路中,最好安装磁力起动器。在使用前要认真检查,排除故障,否则不能乱用。
d.焊接导线应采用紫铜芯线,并有良好的绝缘和保护外层,焊接导线应轻软,便于弯曲和扭转。导线要有足够的截面积,其与电弧焊机、焊钳的接头应用螺栓或螺母拧紧,导线中间不应有接头。
e.严禁将金属屋架的厂房、管道、轨道或其他金属物体搭接成回路线,更不准将焊接导线或回路线搭在氧气瓶、乙炔瓶、乙炔发生器等易燃易爆器具上。
c.焊接和切割作业时周围不能存在易燃易爆物。
d.焊割作业完成后,要及时清理现场,熄灭存在的一切火种,确保安全才离开现场。
(10)严禁用水扑灭带电的电气火灾(消防专用喷雾水枪除外)和油类火灾。
(11)当发生电气火灾时,要立即切断电源。
(12)切割机切割作业时周围不能存在易燃易爆物,作业完成后,要及时清理现场,熄灭存在的一切火种。
(19)雷雨天气应关好门窗,防止球形雷窜入室内造成危害。
(20)雷暴时,人体最好离开可能传来雷电侵入波的线路和设备1.5m以上。尽量暂时不用电器,最好拔掉电源插头;不要打电话;不要靠近室内的金属设备、自来水管和下水管;要尽量离开电源线、电话线,以防止这些线路和设备对人体的二次放电。另外,不要穿潮湿的衣服,不要靠近潮湿的墙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