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传统相声演员的四大基本功之“说”讲解学习

传统相声演员的四大基本功之“说”讲解学习


• 在商会上做小买卖的,还有一种卖“山里红”的。到天津 叫“红果儿”。他不论斤卖,用细麻绳儿串成挂儿,做个 圆圈儿形的,连肩膀儿带胳膊上一齐挎着。在胳膊上挎着 那几挂儿呀,把大个儿的都搁前边儿,小个儿的都搁后边 儿,擦得锃光瓦亮。一吆喝出来是这种声调:“还有两挂 儿咧唉唉唉,大山里红啊啊啊。” 其实呀,他身上挂着好几挂儿呢!他就吆喝还有两挂儿。 是卖“山里红”的全是这么吆喝。过来个买主儿:“怎么 卖呀?”“五毛一挂儿。”买主儿一看不值呀:“两毛怎 么样?”“哼,不够本儿啊您哪。”其实呀,一毛五他就 卖。买主儿走了,他又往下落价儿:“您给四毛 吧!”“不要。”“三毛怎么样?”“两毛你要卖,我就 拿两挂儿。”“您拿两挂儿去吧!”在这个时候哇,他的 戏法儿已经变好啦:大个儿的呀早就跑后边儿去啦,小个 儿的哪,也就自动地上前边儿来啦。结果卖出去的还是两 挂儿小的。您说这不是骗人吗?
传统相声演员的四大基本功之 ——“说”
传统相声演员的四大基本功
• 唱戏要有基本功,说相声也要有基本功,相声的 基本功就是 说学逗唱,这四样是相声演员赖以生 存的法宝,缺一不可。老话说,说学逗唱,少一 样叫缺一门,这样的相声演员就不受欢迎,而且 直接威胁到其个人的生活,因为缺一门而少挣挑 费。
基本功之一——说
★《天王庙》
• 这老师教了四个学生,在庙里,那位说,怎么在庙里呀?逢那阵私塾 都在庙里,住家户不成,一早睡早觉,孩子一念书受不了,……这大 学长……一共四个子儿,你给我来一块卖凉粉儿的说: 你瞧,还是大学长嘛,说话多聪明,冲着大学长,我不赚你们小孩子 钱,我给六个子儿的。切了一块半,挨着冰的,搁了一碗冰水,搁点 酱油,醋,麻酱汤,烂蒜,抓点胡萝卜丝,黄瓜丝。您想,做买卖的 就是这个,谁递给他钱,他交给谁碗,大学长递给他钱哪,他递给大 学长。老师回来……你们小孩子不能喝。包圆儿啦,一点没剩,他全 喝啦。
• 咱们老师太难,把咱们凉粉儿都喝啦!‛‚这怎么着哪?我们又不能说! ‛‚怎么着?有主意,咱们在墙上写首诗,让街坊打这一过呀,就知道 他以大压小、喝咱们的凉粉儿。谁也不许不写,咱们四个人一人一句。 ‛孩子一起哄,‚写!写!‛我们那阵念书没有铅笔,就是墨笔,每人带 一个笔袋——一个布口袋。拿出管笔来,拔出笔帽,往哪写呀?往影 壁墙上写。影壁上写什么?小孩子能写什么出奇的诗呀?四言。这大 学长写呀:‚弟兄四人‛,这二的过来挨着写:‚共掏四文‛,三的写呀:‚ 买碗凉粉‛,小的想了半天写了一句:‚先生独吞‛。您瞧这四句,是不 是挺合辙: 弟兄四人共掏四文买碗凉粉先生独吞。
★《熬柿子》
• 今天说的,是过去的事,过去做小买卖的事,过去做买卖,讲究投机倒把、 买空儿卖空儿。要不怎么有这么一句话呢:“无商不奸”嘛!就是在街面儿 上一个做小买卖的,他都想尽办法骗人。久做小买卖的讲究抢先儿,春秋四 季,什么东西先下来他先卖什么,到了春天,他卖青菜,什么韭菜啊,蒜苗 啊,豌豆啊……样一样都刀尺得挺漂亮,摆在蒲包里。这么一吆喝,出来一 位老太太买菜来啦。 “卖菜的,有韭菜没有?” “有啊您哪。” “怎么卖呀?” “您买多少钱的吧?” 瞧!他不告诉人家多少钱一斤,先问人家买多少钱的,这个地方就要骗人啦。 老太太一瞅,这韭菜还挺好,打算吃包饺子:“好吧,你给我拿两毛钱的 吧。”卖菜的赶紧顺蒲包底下抽出一个纸条。打蒲包里拿出来三根儿韭菜来, 用纸条一裹,得,双手捧着,递给老太太啦:“给您哪。”老太太一瞧,三 根儿:“哟,这是多少钱呀?”“两毛的。”老太太一愣:“嘶!我说你这 是卖人参哪?”“老太太,这韭菜不是咱中国的,这是进口货。你想,连过 关带上税,就合十二块钱一斤。也就是您吃得起呀,贵人吃贵物嘛!”老太 太听他这么一说呀,也不好意思不要啦,原本打算吃饺子,这么一想:“得 了,吃面汤拿它做佐料吧!”两毛钱卖出三根儿韭菜去,您想他得赚多少钱 哪!
• 还有那么一种做小买卖的,专研究“杀熟”,就是越和他熟识的人买 他的东西,他越多算他的钱。买主儿明知道吃亏,也不好意思说什么。 还有一种做小买卖的,不熟假充熟。就拿卖柿 子的说吧,在街上摆个摊儿,用这手儿就能多卖钱,我们那儿有家儿 街坊王先生,就上过他的当。有一天早晨起来,领个小孩儿,拿着一 块钱出来买菜。刚走到柿子摊儿这儿,这个卖柿子的就赶紧过来给王 先生请了个安:“好啊您哪!老没见了!您可发福了?噢,您还带着 小少爷哪?来来来!拿几个柿子吧!”这就把人的手绢儿抢过来,捡 那大个儿的柿子给兜了十个。王老先生一见,说:“唉唉!吃不了这 么些个!”“嗐!您拿吃去吧,搁着也坏了。”“多少钱?”“怎么, 您还给钱哪,这是哪儿的事!我这是送给小少爷吃的。”“唉,不, 你要是不要钱哪, 这柿子我也不要。”“吃几个柿子算得了什么,得了,我收您个本儿 吧——您就给一块钱吧。”王老先生一听,心说:“嗬!这下子叫他 克上了。”明知道吃了亏啦,满脸带笑地说;“够本儿吗,伙 计?”“嗐!什么够本儿不够本儿的,咱们自个儿吃呗!”王老先生 一赌气,拿起来就走。他还说哪:“明儿见,您哪!”王老先生心话 儿:明儿个呀,你勒死我也不打你这儿走了!到了家,刚一进门儿, 王老太太就问:“吃什么菜呀?”王老先生把柿子包一举:“吃什么? 熬柿子!”
• 正赶上外村有一个近视眼,打这边路过呀,看看风景,一瞧这个庙:嗬,好 大工程,黄琉璃瓦。一瞧这匾写的‚天王庙‛。嗬!一瞧这碑,打辽代建造的哇。 这边这碑:永乐四年重修。嗬,重修那年到如今就六百来年哪,这是个景致, 我得看看。他进来啦。进了头层殿。头层殿是四大天王,当中间过堂两边, 对着脸一边俩。这四大天王两丈八的法身哪,头脑呀正顶天花板,大爷琵琶 二爷剑,三爷龙头四爷伞,就是†封神榜‡四将嘛,魔家四将啊:魔里青,魔 里红,魔里海,魔里寿。大爷举着琵琶,那琵琶就丈来高,手指头有这么粗, 手里把着琵琶。这四个叫‚风、调、雨、顺‛,这头一个叫‚调‛。脸的颜色各式 各样,戴着五佛冠,那脑袋比我们家的水缸还大。两丈八高,脚巴丫子啊比 这桌子还长,穿着盔甲,那鱼鳞金甲是一层压一层,兽面吞口,扛着琵琶。 这位近视眼老先生一瞧,嗬!好大工程,打重修那年到如今六百来年哪,这 个金——贴的大赤金哪,一点没动啊,哎呀,我是念书的人,我要瞧见这么 好的景致,我要不题首诗,可辜负这景致,得题首诗。 一撩大褂,打笔袋里拿出管笔来,他没地方写,这大殿往哪写呀?写了看不 见哪,转悠半天出来啦,钟鼓二楼也不能写,出了山门啦,一瞧影壁这干净, 就写影壁上吧,他一写影壁呀闹了差错啦!怎么哪?头一个是他近视,第二 个呀小孩写字写的矮,小孩子不成年啊生的矮,他不就写的矮吗?成人身高 就写的高。孩子的那首诗他没瞧见,他就这儿写,这尺寸正合格,他不是越 写越往下吗?打上面往下写呀,最末一个字跟底下头一个字就连上啦,要不 怎么说巧哪。头一句写什么哪?‚天王殿神大法身‛,天王殿的神像两丈八大法 身;第二句呀,‚身穿盔甲似龙鳞‛,一片一片的;第三句呀,这位老先生没有 词啦,他这学问跟我差不多,两句就没词啦,哎呀,写什么哪?第三句—— 哽,大法身好哇,站起来得三丈多,脑袋俩人搂不过来呀,这嘴比我们家锅 大,吃馒头这么大馒头到他嘴里成了蹦豆,这一顿得吃多少?噢噢,写吃饭 吧,吃饭怎么写哪?‚顿饭吃米八九斗‛,对,它一顿饭吃饱了哇得吃八九斗米! 第四句写什么哪?一想,他吃的多拉的多啊,写拉屎吧,‚出恭拉屎二十斤‛, 也对呀,一顿饭吃八九斗米,这拉一次不得二十多斤?
• 说,因为相声是语言类的曲艺形式,因此, 说是重头戏,相声的主体就是说,具体来 看,相声里的笑话、包袱、灯谜、绕口令 等都是说的范围。
“说”——包括“说”、“批”、 “念”、“讲”四种手法
一、说
• 指吟诗、对对联、猜谜语、解字意、绕口 令、反正话、颠倒话、歇后语、俏皮话、 短笑话、趣闻轶事等。曲目主要有《熬柿 子》、《五星楼》、《天王庙》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