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运筹学教学大纲

运筹学教学大纲

《运筹学》课程教学大纲
执笔:审核:系主任编写日期:2013年5月
1 课程基本信息
2 课程教学目标、基本要求与课程定位
2.1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运筹学课程的性质,掌握运筹学的一些主要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能运用模型来研究解决管理中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原理介绍、算法讲解、案例分析等,使学生建立起整体优化的观念和系统分析的能力;通过介绍基本的实用软件(如LINDO、EXCEL等)的使用方法,使学生具备会运用计算机软件工具对各类运筹学模型进行求解和结果分析的能力,力争做到学以致用。

2.2课程的基本要求
掌握运筹学的基本知识,熟悉组成系统的各类元件的结构、工作原理、工作性能及由这些元件组成的各种基本控制回路的性能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根据主机负载的需要进行液压传动系统的设计。

2.3 课程定位
运筹学是高等学校工程管理学科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的先修课是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等。

本课程注重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新知识和新技术的学习。

通过本课程介绍一些优化分析方法和实用运筹学模型,使学生牢固掌握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为后续课程奠定数量分析的基础理论方法。

3 课程教学内容、知识点与学时分配
3.1 绪论(1学时)
了解:运筹学的产生与发展,运筹学在管理中的应用状况,运筹学模型的分类,以及模型的有关概念。

3.2 线性规划及单纯形法(7学时)
了解:一般线性规划问题的数学模型;单纯形法的矩阵描述;矩阵原理。

理解:理解单纯形法原理;单纯形法的计算步骤。

3.3线性规划的对偶理论(4学时)
了解:对偶问题的基本性质;证明对偶性质;影子价格;解释经济意义。

理解:对偶问题;原问题与对偶问题;对偶关系。

运用:对偶单纯形法及算法;灵敏度分析,对各种参数变化进行敏感度分析原理;参数线性规划及参数规划原理给出经济应用。

3.4 运输问题(4学时)
1.理解运输问题的典例和数学模型。

说明运输模型结构。

2.掌握表上作业法。

讲述表上作业法步骤。

3.掌握产销不平衡的运输问题及其应用。

讲述产销不平衡模型的处理方法,趣味性经济案例应用。

3.5 整数规划及分配问题(6学时)
了解:整数规划的特点及应用;一般整数规划模型;分配问题与匈牙利法;分枝定解法原理。

理解:分枝定界法;建立0-1规划模型。

运用:解0—1规划问题的隐枚举法;介绍隐枚举法,综合案例应用。

3.6目标规划(6学时)
理解:问题的提出与目标规划的数学模型。

多目标管理引出GLP模型介绍目标规划模型要点。

用单纯形法求解目标规划。

讨论最短路模型。

灵敏度分析,讨论中国邮路问题。

目标规划的图解分析法。

介绍图的模型及算法。

运用:最大流模型。

3.7 图与网络分析(6学时)
了解:树图和图的最小部分树。

图的模型及算法。

理解:图的基本概念与模型。

引出图的模型与应用背景。

网络的最大流。

讲述最大流模型。

运用:最短路问题。

讨论最短路模型。

学会中国邮路问题。

讨论中国邮路问题。

3.8 动态规划(6学时)
了解:一般数学规划模型的动态规划解法。

介绍多维模型。

理解:多阶段的决策问题。

引出多阶段决策的概念。

离散随机性动态规划模型的求解。

讨论离散随机性动态规划模型的求解。

运用:最优化原理与动态规划的数学模型。

介绍动态规划模型的表述方法。

离散确定性动态规划模型的求解。

讲述离散确定型动态问题的逆序算法。

4 建议教学方法
主要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案例法、辩论法等,主要教学手段:教具教学等。

5 实践教学内容与要求
6 建议教材或参考书
6.1建议使用教材:胡运权.《运筹学基础及应用》. 哈尔滨: 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9
6.2参考书:1.《运筹学》教材编写组.《运筹学》(第三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2.胡运权.《运筹学教程》(第三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3.(美)希利尔.《运筹学导论》.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7考核与成绩评定办法
7.1考核方式:考试
7.2考核形式
闭卷考试
7.3成绩评定
课程总评成绩=平时(30%)+期末(70%),百分制
7.4 考题的设计
考试题分为几种类型,重点考察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掌握和综合运用以及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1.概念题型基本形式有选择题、填空题约占20%
2.计算题型考察学生对基本理论应用的掌握程度约占20%
3.综合分析题型案例分析题约占60%
8 其他说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