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使用成语ppt
③久假不归(借)
. ⑤七月流火 (火星)
. .
④危言正色(正直)
. ⑥屡试不爽 (差错)
.
⑦一文不名 . (占有) ⑨不孚众望(令人信服)
. .
⑧哀而不伤 . (伤害) ⑩犯而不校(计较)
.
.⑪一傅众Leabharlann (教导)⑬安土重迁(不轻率)
.
⑭细大不捐(抛弃)
.
.
⑫差强人意(稍微)
. ⑮文不加点 (涂上一点,表删去,修改)
. . . .
敝帚自珍:把(自家的)破扫帚当宝贝珍惜,比喻东西虽然
不大好,自己却很珍惜。这个成语的适用对象应该是“自己 的东西”,不能用于“朋友的吉他”,使用对象错误。
(2)(2014· 北京)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刚进入4G时 代,抢占市场的“搏杀”已见端倪,几大运营商争相推出各 种优惠套餐,在价格上做足了文章。 答:
栋:栋宇,屋子。书运输时牛累得出汗,存放时可堆至 屋顶。形容藏书非常多。
二、记准成语的使用对象,避免张冠李戴
2.请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原因。
(1)(2014· 大纲全国 ) 这把吉他是我最要好的朋友出国前存在
我这里的,本来说存一年,结果朋友一直没回来,这吉他到
现在已经由我敝帚自珍了十年。 答:
三、记准成语的感情色彩,避免褒贬误用 3.请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原因。 (1)(2014· 广东 ) 与连篇累牍的电视剧本身相比,剧中翻书的 . . . . 动作、人物的坐姿等,只是一些细节。 答: 连篇累牍:形容叙述的篇幅过多过长。这是一个含贬义 的成语,结合语境 “ 电视剧特别多 ” ,这里该用中性成语 “层出不穷”。
2,6,12
探究成语设误类型 判断正误
设误类型二:对象错误 • 1. 古人中不乏刻苦学习的楷模,悬梁刺股者、秉烛 豆蒄:多年生草本植物。指女子十三四岁时。 达旦者、闻鸡起舞者,在历史上汗牛充栋。 应对措施:记忆时划出 • 2.近年来,一些正值豆蔻年华的大学生沉迷在网吧 成语的特殊使用对象 里,从而荒废了学业,浪费了青春,真让人痛惜不 已。 比喻夫妻失散或离婚后重新团聚。 • 春秋:指年龄;鼎盛:正当旺盛之时。比喻正当壮年。 3、刘大妈满心欢喜,又让座又倒水,她多么希望这 对反目为仇的兄弟能早日破镜重圆啊! • 4、身处春秋鼎盛的时代,我们这些身强力壮的青 年应该奋发有为,积极向上,刻苦学习,为国家和 社会多做贡献。
. . . . 答: “ 青云直上 ” 形容官职升得很快很高,不能形容 “ 物
价”,应用喻职位、价格等急速上升的“扶摇直上”。此处 属对象误用。
(4)(2013· 广东 ) 置身其中,你会发现那里艺术不再是高高在 上的物品,而是像站立在你身边懂你的知心朋友。
. . . . 答: “高高在上”形容领导者不深入实际,脱离群众。是专
指人的,不能形容“物品”。 (5)(2012· 四川)在维也纳金色大厅,经常有不同肤色、不同语 言的人们会聚在这里,他们各具民族风格与艺术特色的优美 歌声在大厅内交相辉映,久久回荡。 答:
. . . .
“交相辉映”指各种光亮、色彩等相互映照,不能形容 “歌声”,可改为“此起彼伏”。
(6)(2012· 大纲全国 ) 某市两家报社相继推出的立体报纸受到
• 1、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三项是( ) 1. 这样的小错误对于整个题目的要求来说是无伤大雅,不足为训的,我们决 不能只纠缠于细枝末节而忘了根本的目标。 2. 抗日战争时期,神出鬼没的游击队员们让日本鬼子感到风声鹤唳。 3. 你这人究竟还有没有同情心?!现在灾区的人们生活非常困难,你自己细 大不捐也就罢了,人家捐钱捐物你还在一旁说风凉话! 4. 美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危言危行,势必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唾弃。 5. 人事处通知,对那些久假不归的同志要查明情况,对其中的无故旷工者要 严肃处理。 6. 你做这件事情未免太疏忽大意,大而化之了。 7. 他不是有意的,况且他还不满十六周岁,我认为他罪不容诛。 8. 初春的校园,篝火晚会上,大家陶醉在这春意阑珊的氛围中,有的在唱着, 有的在跳着,有的在谈着,欢乐围绕在每个人的身边。 9. 古人写文章不加标点,所以有文不加点之说。 10. 高考提前一个月进行,使莘莘学子从七月流火的最炎热的日子里解脱出来, 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广大考生的关怀。 11.李宁不孚众望,在奥运会上夺得三枚金牌。 12.有时候学生喧哗不听话,我站在讲台上还真有点无助,一傅众咻,教学效果
差:尚,略;强:振奋。勉强使人满意。
探究成语设误类型 判断正误
Ⅲ
如何正确使用成语
一、记准成语的意思,避免望文生义 1.请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原因。 (1)(2014· 大纲全国)最美的是小镇的春天,草长莺飞,风声鹤 . . . 唳,走进小镇就如同置身于世外桃源,来此旅游的人一定会 被这里的美丽景色深深吸引。 答:
探究成语设误类型 判断正误
弹冠:掸去帽子上的灰尘,准备做官。指官场中一人当 1. 神八试验成功,广大科技人员无不欢欣鼓舞,弹冠相庆。 了官或升了官,同伙就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 2. 赵老爷和一干凶奴被抓早就传遍了赵家庄 ,百姓们弹冠相庆, 效:仿效,跟着学。上面的人怎么做,下面的人就跟着 此时里正喊人倒没费多大力气 ,众人想看看新来的赵府主人, 怎么干。 若大个庭院挤得满满的。 3. 只有领导干部严格自律,为政清廉,才能上行下效,使整个 社会风气得到好转。 设误类型三:褒贬误用 4. 他的母亲天天玩牌 ,结果上行下效,他也沾染了这一恶习。 粉、墨:搽脸和画眉用的化妆品。原指演员化妆上台演 应对措施:记忆成语时 戏。比喻坏人经过一番打扮,登上政治舞台。 5. 第49 届NBA东部联盟全明星赛将于北京时间明晨7时在洛杉矶 多分析感情色彩 举行,届时球迷们所熟悉的奥尼尔、科比、邓肯等将粉墨登 场。指春天下雨后,竹笋一下子就长出来很多。比喻事物迅 速大量地涌现出来。 6. 该片云集了中国众多明星,他们中许多人只出演了配角,担 当曾在历史舞台上粉墨登场的政治人物。 7. 几乎所有的造假者都是这样,随便找几间房子,拉上几个人就 开始生产,于是大量的垃圾食品厂就雨后春笋般地冒出来了。 8. 随着经济发展,各种超级市场如雨后春笋一般建立起来。
(6)(2012· 江西)滚滚长江水,滔滔黄河浪,翻卷起中国历史上 多少为争夺权力而相互杀戮、茹毛饮血的残酷故事。 答: 茹毛饮血:指原始人不会用火,连毛带血地生吃禽兽。 这里用于“残酷故事”不合适,属望文生义。
. . . .
积累小贴士 望文生义是对成语关键字词理解不准确造成的。请识记下列 成语中关键字词的意思: ①春意阑珊(衰落,将尽) ②不刊之论(更改)
. . . . 答: 如坐春风:好像置身于和暖的春风里,形容受到良师的
教诲、熏陶,也说“如沐春风”。这里属望文生义。
(5)(2012· 广东)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最近400年的突飞
猛进,大自然在一般人的心目中似乎已泾渭分明,不再神秘。
. . . . 答: 泾渭分明:比喻界限清楚。不能用来指人对大自然的认识。
.
风声鹤唳:把风的响声、鹤的叫声,都当作敌人的叫阵声 ,
疑心是追兵来了.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此处属于望文生义。
(2)(2014· 山东)严冬的夜晚,凛冽的北风从后窗缝里灌进来,
常常把人们从睡梦中冻醒,让人不寒而栗。
. . . . 答: 不寒而栗:不寒冷而发抖,形容非常恐惧。这个成语的
本义已经不再使用,这里望文生义,把它误解为“身体发抖”
成语题的设误类型
1. 最近,那位足球明星在场上情绪低落,心不在焉,传球和 防守都差强人意,真是令人失望。 2. 作文文笔虽然不够优美 ,但结构安排还差强人意。 设误类型 一:望文生义 屡次试验都没有差错。爽:差错的意思。 3. 这是她屡试不爽的招数 ,极少失手,今天却栽在了这个蒙面 应对措施:准确记忆成语, 男子这里。 信手:随手;拈:用手指捏取东西。随手拿来。多 特别是关键字的意思。 指写文章时能自由纯熟的选用词语或应用典故,用 4. 他最近的状态一直不佳,接连几次考试都不理想,屡试不 爽,心情糟透了。 不着怎么思考。 5. 这些“环保老人”利用晨练的机会,将游客丢弃在景点的 垃圾信手拈来,集中带到山下,分类处理。 空巷:街道里弄里的人全部走空。指家家户户的人都 6. 对这些至理名言,易先生在讲授中往往能信手拈来,加以 从巷里出来了。多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 巧妙运用,这都不足为奇。 7. 这部精彩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 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 8. . 电视里传来足球队夺冠的消息,一时万人空巷,人人出来 庆贺。
.
类似成语
要求:明确下列成语的意思,不会的四人小组 交流补充,组内推举一人来回答。
• 危言危行 • 大而化之 • 罪不容诛 • 不足为训 • 久假不归 • 不刊之论 • 下里巴人 • 细大不捐
危:正直。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 形容做事情不小心谨慎 罪大恶极,处死都不能抵偿。 训:准则、典范。 假:借。原指假借仁义的名义而不真正 实行,后指长期借用而不归还。 • 刊:削除。指正确的不可修改的言论 。 • 比喻通俗的文学艺术。 • 捐:舍弃。小的大的都不抛弃。形容包 罗一切,没有选择。 • • • • •
闻鸡起舞 洛阳纸贵
成语主要来源: 神话传说、寓言故事、 历史故事、文人作品、 外来文化
功德无量
火中取栗
精卫填海
读下面一段话,将划线的部分换成成语,并 写在括号里
• 近年来,我国历史文学巨匠的诗文专集、选集及各 种汇编的整理问世,书卷尤其大部头的作品很多 ( 卷轶浩繁 ),盛大壮观(蔚为大观 );随着国 际文化交流的日益繁盛,各国文学读物大量出现, 多得使人眼睛都看不过来( 目不暇接),这里有各 种文化珍品的精译精编,有各国新作的争奇斗艳, 也有选材不严的作品,用假的冒充真的 (鱼目混珠 ),为读者所诟病,但就其主流来看, 文学翻译家的辛勤劳动,大有益于我们文学的“外 为中用”,大有助于文学新人的迅速成长,因此也 是值得重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