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红色旅游的开发模式
-----------以六盘山研究为例
一、红色旅游的发展背景及特点
1.1红色旅游发展背景
爱国主义教育一直是我国公民情感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以参观游览革命纪念地、纪念物为形式的红色旅游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表现形式,近来,中国共产党将红色旅游作为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的独特载体,成为红色旅游的新型目标。
同时,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旅游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成为国民经济中发展速度最快的行业之一,各地政府日益重视旅游业的发展,全国有近30个省、市、自治区将旅游业确定为支柱产业、优先发展产业或新的经
济增长点[3],两者因素的叠加,集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与游乐于一体的红色旅游逐渐升温。
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旅游开发实践是红色旅游开展的先决条件,2004年8月国家旅游局正式启动“红色旅游”工程,2004年11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正式出台的《“红色旅游”景区建设规划》,使红色旅游引起了各界的关注,加速了这一新兴旅游产品的宣传推广和开发建设[4]。
此外,红色旅游的客源市场相对于其他旅游产品而言,受气候等因素影响较小,季节性不明显,市场比较稳定,潜力较大。
红色旅游逐渐成为兼具政治教育、经济发展、文化传播等功能的一种特殊而新兴的旅游产品。
1.2、红色旅游的特点
红色旅游是一种专项旅游形式,不仅有一定的兴起背景和时代意义,而且旅游流在市场细分、游客行为、旅游感知、居民态度等方面存在自身独特的规律和特点。
红色旅游市场主要有2部分组成,一是普通大众市场,二是专项旅游市场。
在六盘山红色旅游景区的问卷调查显示:目前进行红色旅游的游客以附近居住人群和单位组织为主;31.7%的居民认为如果有机会,希望去红色旅游景区旅游,而相当部分的居民则没有参加红色旅游的意向;多数居民倾向于以亲朋结伴、家庭以及单位组织的方式去红色旅游景区旅行,所占比例达73%,10.4%的居民则希望通过旅行社组织参加红色旅游;58.3%的被调查者认为发展红色旅游最主要的目的是接受革命传统教育;认为发展红色旅游的主要目的是参观游览和促进革命老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分别占30.4%、33.6%,也有部分游客认为发展红色旅游可以保护革命历史文化遗产;红色旅游的季节性和时间上具明显的周期性特点,周末、节庆日、重大纪念日、“黄金周”是红色旅游的高峰期,95%的游客对六盘山发展红色旅游持支持态度。
(四)六盘山红色旅游发展模式
红色旅游现如今的发展都比较单一,主要形式为影像资料,图片和部分战争时期使用过的武器。
在游客参观的时候配以导游讲解。
这种旅游形式往往周期短,开发深度较浅,不能满足游客的文化追求和心理需求。
地方旅游发展的程度高低可以间接影响地区的经济发展,旅游形式多样化和吸引程度的提高迫在眉睫。
红色旅游急需改革,形式多样化,模式综合化正是当今红色旅游所必须拥有的“武器”。
图1所体现的内容正是红色旅游改革寻求新生力量的必经之路。
红色旅游资源联动开发策略
红色旅游资源联动主要指在资源评价、资源保护、资源普查、资源开发等方面,把红色旅游资源作为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考虑进去,形成完整的资源开发、保护、评价体系,在完善资源结构类型的同时,丰富旅游产品,保护旅游资源。
红色旅游资源的整合立足于红色旅游的持续发展,坚持统筹协调,注意整合相关旅游资源,把发展红色旅游与发展生态旅游、民族文化旅游、工农业旅游等结合起来,形成综合优势,通过综合开发“红”、“绿”、“古”等旅游资源,利用点线面的有机结合,形成具有特色的旅游区域和线路,增强红色旅游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实现红色旅游景区的资源联动(见表2和表4)
红色旅游产品联动开发策略
旅游产品是指为满足旅游者审美和愉悦的需要而在一定地域上被生产或被开发出来以供销售的物象与劳务的总和。
所谓红色旅游产品,是指以红色旅游资源(即革命纪念地)为主要目的地,由旅游经营者向旅游消费者提供的各种旅游对象物(主要包括旅游吸引物和旅游设施)及旅游服务的总称。
红色旅游要求通过触动游客的视觉、听觉、味觉、触觉,以人为本,打造出互动体验、亲和吸引、情境感悟、个性娱乐的旅游产品,同时使参与者感受到革命战争年代生活的艰苦与胜利的来之不易,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红色旅游规划的关键是构建科学的旅游产品体系,因而开发红色旅游的联动模式归根结底还是要体现在产品的联动上(见表3)。
表2 六盘山红色旅游资源联动开发模式
总之,红色旅游景点的联动开发模式的核心思想是发挥区域旅游资源、产品、形象、产业的整体优势,使红色旅游的发展真正融入到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实现功能和效应的最大化。
联动开发模式在红色旅游规划开发中有一定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资源的优势互补,产业的因地制宜发展都可以使得六盘山地区的红色旅游以及固原市旅游的整体发展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