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新材料作文复习:材料+分析+范文+评点高考新材料作文复习:材料+分析+范文+评点一、何谓新材料作文?新材料作文(也叫后话题作文、题意作文、命意作文),指的是只给出材料,不规定话题,不限文体,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义”的作文,它不同于以往根据材料写议论文的材料作文,也有别于有明确话题的话题作文,是介于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之间的一种新的作文形式。
二、旧材料作文与新材料作文的区别1、旧材料作文的命题表述一般是: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新材料作文的命题表述一般是: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以上文字可以让人产生不同的联想或感悟。
请根据材料,自选角度,自定文体,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在文体要求上:旧材料作文一般只要求写成议论文,新材料作文则要求"自主确立文体"。
3、在"对待"材料的态度上:旧材料作文要求必须引述材料,新材料作文则要求可引可不引;4、旧材料作文立意必须是在对材料进行整体感知与全面观照的基础上准确、全面地立意;新材料作文立意立足于材料的整体含意或局部含意皆可,以不脱离材料的含意为底线。
(一)面对“新材料作文”,可按照如下步骤审题立意步骤一:整体把握材料含意,找到思维的聚合点。
比如2008年全国卷首次选用时政要闻的内容,将5•12汶川特大地震后全国抗震救灾的情况作为立意导向。
材料涉及的内容新而广,考生可从不同侧面阐释大地震带来的震撼、对内心造成的冲击等,具体可引申出坚韧、团结、奉献、信念、生命、生存理想、爱心、感恩等主题,但无论选写哪一主题,都应与“众志成城,抗震救灾”有关。
步骤二:理清材料的发散性,多方提炼作文角度。
像2008年北京卷提供了这样一则材料:课堂上,老师说:“今天我们来做个小实验。
”随后,他拿出一个装满石块的玻璃广口瓶,放在讲台上,问道“瓶子满了吗?”所有学生答:“满了!”“真的?”老师从桌下拿出一小桶沙子,慢慢倒进去,填满石块的间隙,“满了吗?”学生们若有所思。
老师又拿过一壶水倒了进去,直到水面与瓶口持平。
“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老师问道。
课堂活跃起来。
一个学生说:“很多事情看起来达到了极限,实际上还存在很大空间。
”一个学生说:“顺序很重要。
先放这桶沙子,有些石块肯定就放不进去了。
”一个学生说:“对,得先放石块。
有些分量重的东西就得优先安排。
”一个学生说:“也不一定,先放沙子和水就一定不行么?”……该材料由两部分内容组成第一段文字介绍一个“小实验”,这是写作的“由头”,后面的四个“学生说”(“很多事情看起来达到了极限,实际上还存在很大空间”等),则是对审题立意的具体提示。
值得注意的是,“学生说”之后有个省略号,意在提醒考生,构思时还可有其他个性化的切八角度。
比如: 又一个学生说:“无论做什么事情,适当的环境(器皿)和精当的手法很重要。
”又一个学生说:“看来,多样材质,各有相应的空间、相应的位置,事情才能更圆满。
”又一个学生说“怎样才能更多更满,缜密的计划很重要。
”又一个学生说“计划来自思维,思维的突破才是关键。
”又一个学生说“还有技巧呢,手法也相当重要。
”又一个学生说“装满就可能不纯,我们需要在‘纯’与‘满’中抉择。
”又一个学生说:“纯有什么好的?水至清则无鱼,‘纯’,就没这个实验和它的启发了。
”又一个学生说:“不一定,一种材质也可以,如果一开始就注水,不是更简捷吗?”又一个学生说“对呀,看来水才是至关重要的,有水才满,水满则溢。
”又一个学生说:“还真是,看来柔能克刚,水还有着多种形式的表现呢!”又一个学生说:“未必,瓶里是否还能放进食盐或蔗糖,有待进一步实验,尝试无尽头。
”又一个学生说“透明很重要,广口瓶是透明的,试验给我们的启发在透明中展示。
”又一个学生说“我们的认识只是局限于眼睛的观察,如果换一种角度,换一种手段,应该有所不同。
”又一个学生说:“广口瓶的空间是个常量,要充分利用,不妨给填充物加压。
”步骤三:优选最佳立意构思成文。
在“整体把握材料含意”和“多方提炼作文角度”的基础上,还应精心选择最佳立意进行写作。
选择的标准由主客观两方面决定主观方面,自己对哪个角度感悟深、有话可说且能把话说好,就选取哪一角度,客观方面,别人少有顾及的意向,自己要加以盘算。
这样综合考虑,方能胜人一筹。
拓展训练1、酋长的话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群印第安人被白人穷追猛打,逃到了某个偏僻之地,由于情况危急,酋长便把所有族人召集起来谈话。
他说:“我们的处境看起来很不妙,我这里有一个好消息,也有一个坏消息。
”人群中间立刻起了一阵骚动。
酋长说:“首先我要告诉你们坏消息。
”所有的人都紧张地站着,神色惶恐地等着酋长的话,他说:“除了水牛的饲料以外,我们已经没什么东西可吃了。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谈论起来,到处发出“可怕啊”“我们该怎么办”的声音。
突然一个勇敢的人发问了:“那么好消息是什么呢?”酋长回答:“那就是我们还存有很多的水牛饲料。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提示]故事中那个智慧而幽默的酋长令人喜欢,因为他在困境中依然保持着泰然豁达的心性,他所看到的只是生的希望。
一个在厄运面前不会绝望的人,注定是个永远不被生活打垮的人。
事实上,我们人生的好多次失败,最后并不是败给了谁,而是败给了悲观的自己。
有人早就说过,一个人最大的敌人就是他自己。
换个角度审读材料:对于族人而言,酋长的话无疑起到了稳定军心的作用,可见说话策略相当重要。
哪些该说哪些不该说,先说什么后说什么,都要有全盘考虑。
酋长先将说话的焦点集中在人的粮食严重匮乏之上,然后话锋一转,点出了水牛饲料还是很充足的,人们会由此而感到一种希望。
避重就轻,稳定人心,在很多情况下是非常重要的。
2、你永远不会打破碗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座清冷的小庙住着一位老和尚和两个徒弟——大和尚和小和尚。
一日,大和尚又偷偷跑来报告,说小和尚洗碗时打破了一只碗。
老和尚手捻佛珠,双目微闭,平0静气地说道:“我相信你永远不会打破碗。
”大和尚听后若有所悟……三年后,小庙香火鼎盛.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提示]材料提供了老和尚、大和尚、小和尚等多个人物,提供了大和尚“偷偷跑来报告”到“若有所悟”以至“三年后,小庙香火鼎盛”等情况,提供了老和尚教育大和尚时的平和神情和委婉含蓄的教导,还提供了“大和尚听后若有所悟”(“悟”打小报告,背后害人不对,“悟”应该向小和尚学习努力工作,“悟”应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等,都说得通)。
从老和尚的角度,可以认为材料旨在倡导讲究教育态度、方式、效果,或者告诫世人因为干事的难免出错,出错易遭非议,而不干事的又常常指责干事的,所以人们不应做闲人,对辛劳者冷言讥讽:更不能做官僚,对干事者求全责备。
从大和尚的角度,可以认为材料旨在表明:不能在背后非议他人,善教固然重要,善悟更加重要。
庙和香火旺,家和万事兴,不责不怨,和则生谐,和谐兴则事业兴。
一(一)、阅读下面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有一位农场主逐渐厌倦了自己的农场,因为他从出生时起就一直生活在这儿了,他所有的日子都是在这块方圆160英亩的土地上度过的。
他非常想改变一下生活环境。
于是,农场主找到城里的房地产代理商,商量出售农场的事宜。
很快,代理商就驱车来到他的农场,认真细致地考察了一番。
最后,代理商确信找到买主一点儿不成问题。
当本地出版的周报送到这位农场主手上的时候,他便迫不及待地翻到广告版,仔细搜寻起来。
终于,他发现了自己出售农场的那条广告。
广告是这样写的:“现有一处农场出售。
面积160英亩,土地肥沃,农作物优质高产,从未歉收。
40英亩林地,盛产最优质的林木;自流井水量充沛,农场还种植了各种果树,房前屋后,绿树成林,硕果飘香。
”看完之后,他立即跳上马车,赶往城里去找房地产代理商。
“我已经看过广告了,”他对代理商说,“我想我能想像到的最理想的居所,也就是这广告上所描述的样子。
所以,我决定不卖了。
”要求:仔细阅读上面材料,自定角度,自选文体,自拟题目,主题鲜明,800字左右。
(二)、思路点拨1、农场主拥有一个阔大、优美、肥沃的农场,但因为长期生活在自己的农场,从而逐渐厌倦了它。
看了房地产代理商的广告后,才醒悟,原来自己的农场就是自己最理想的居所。
从农场主这一角度,可立意为:身在福中不知福,身在福中要知福,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距离产生魅力等。
2、房地产代理商通过细致考察,独具慧眼,将农场主厌倦的农场,描述成了一个世处桃源般的理想居所。
从房地产代理商这一成功策划,可立意为:创意助你成功,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等。
(三)、构思举例1、可以运用记叙文。
通过记叙发生在身边的小事,感悟出与文题相关的主旨。
比如有考生记叙了生活中的琐事后,感悟到,“我忽然明白,幸福不是高山流水,不是阳光白雪。
它其实就在我们的身边。
它是厨房里燎绕的油烟,是和父母争书房中的电脑,是家人琐碎的唠叨,是菜市场新鲜的西红柿,是写完这篇文章后舒展的腰……是的,幸福就在我们的身边!”2、可以运用散文。
如参考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写“我”对与文题相关主旨的思索,上天下地,古今中外,最后彻悟,心里一片宁静。
也可以化用古典诗词意境,用诗意的笔调将相关古典诗词铺展开来,让全文氤氲看书卷气。
3、可以运用议论文。
主旨要明确,全篇就围绕一个主旨,深入下去,拓展开来。
引用经典文化史例,彰显考生的文化底蕴与博闻强识,同时涉及当前时政热点,结合自身实际,文中有“我”,也能写出高分作文。
4、可以运用另类文体。
在切合题意的基础上,大胆运用另类文体,能让疲惫不堪犯有审美疲劳的阅读老师眼睛一亮。
如书信体、独白体、蒙太奇等。
(四)、误区指正1、正确理解寓意。
对于材料中有暗示或明示立意的,确定立意时要通观全篇,注重后面;对于材料中没有暗示和明示立意的,确定立意时要通观全篇,不要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如从作文材料中“看完之后,他立即跳上马车,赶往城里去找房地产代理商”,推导出“广告是重要的”这一立意,我们只能说这至多也就是基本符合题意,判分肯定不高。
2、不要扩写材料,也不要大段引用材料。
作文题中的材料只是提供给考生一个思考的原点,考生写作文时应从材料出发,深入下去,拓展开来,阐述自己的观点,抒发自己的感悟。
简单地扩写材料,是材料作文之大忌;大段引用材料,有凑字数之嫌,表明考生实在是腹中无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