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管理者必读的十本书(一)

管理者必读的十本书(一)

管理者必读的十本书(一)思卓在我们最近举办的北大总裁班的课堂上,也有很多企业家提问:“教授,作为一个管理者该看些什么书比较好?您能不能推荐几本好书给我们?”我有嗜读的虚名,读书很多,也很杂,但是只有很少的书能吸引我。

正所谓阅人无数,知己并不多。

对待某些书,就像对待某些人,不看也罢。

这几年很多媒体只盯着畅销书、排行榜,一些也讲求发行量。

其实,发行量不等于质量。

过多的包装和炒作形成了对读者的一种误导。

不读书者,固然知识不足;但读书不当,则会精神中毒。

本着高营养、高安全、易吸收的原则,我向搞管理的同行们推荐10本书:《德鲁克日志》·················管理第一书《圣经》····················西方文化第一书《论语》····················文化第一书《非子》···················法制第一书《君主论》···················领袖第一书《子兵法》··················战略第一书《矛盾论》···················策略第一书《变革之舞》··················变革第一书《经济发展理论》················创新第一书《分析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心理学第一书从逻辑上讲,无论是德鲁克本人还是《德鲁克日志》这本书,都是管理思想的集大成者。

德鲁克被誉为当代最经久不哀的管理思想家,美国商业和管理界思想大师中的执牛耳者。

而这本日志则采撷了德鲁克毕生作品的精华,书包括了文化、战略、领导、执行、心理等一系列的管理科学,成为管理类的大百科全书。

所以,作为一个管理者,要是读一本管理著作的话,《德鲁克日志》是首选,也是必选。

也许会有人讲,彼得·圣吉的《第五项修炼》比《变革之舞》更出名。

的确,《第五项修炼》是一本不同寻常的书,被企业家们誉为世界上影响最深远的管理书籍之一。

但问题是这是一本开拓性地倡导学习型组织管理思想的巨作,而当今的经济环境却不容乐观,企业需要的是走出困境的方法。

《变革之舞》恰恰满足了管理者的需求,在提升变革能力方面具有独创性和新颖性,更切合现在企业的实际。

对于文化的研究,很多读者不能理解为什么读圣经而非佛教著作。

其实佛教也有很多经典之作,也非常不错,但却没有一本像《圣经》一样的集大成者,也没有像《论语》这些大家一致认可的典,读起来很难为大众服务。

所以,读书就要读大众所能接受的。

读书是要讲究方法的。

重要的不在于读过多少书,而是看怎么读,怎么悟。

尽信书不如无书,所以读管理书的最好方式是带着问题读,学以致用,在“用”字上狠下功夫。

当然也要针对管理者的需求去读书。

对这些书更详尽的解读,我会在后面和大家逐本的分享。

思卓读书:管理者的《圣经》——《德鲁克日志》管理者读书,要读谁的书?读什么书?多年来寻找这个答案:读了这么多管理专著后,我的心得是:读一个人,就读德鲁克;读一本书,就读《德鲁克日志》。

德鲁克1909年生于维也纳,1937年移居美国,终身以教书、著书和咨询为业。

他一生总共写了39本书,在《哈佛商业评论》中发表文章30余篇。

并且这些著作被译成了37国文字,在全世界130多个国家发行,由此获得了美国公民最高荣誉“美国总统自由勋章”。

同时,世界各地的大学授予他25个荣誉博士头衔,其超级粉丝也绝对是重量级的:•微软公司总裁比尔·盖茨:“在所有的管理学书籍中,德鲁克的著作对我的影响最深。

”•英特尔总裁洛夫:“德鲁克是一盏指引我们的明灯,他的著作让我们走出迷雾,找到方向。

”•权威媒体《经济学人》:“世上如果有所谓大师中的大师,那人必定是德鲁克”。

《德鲁克日志》是由追随德鲁克28年的嫡传弟子,美国克莱蒙特德鲁克管理研究生院教授约瑟夫·马恰列洛(Joseph A. Maciariello)教授精心编著的,全书53万字,400多页,采用了一年12个月,365天日记的体例,可以说是一本“德鲁克式语录”。

管理就像迷宫一样,充斥了千千万万个岔路口。

绕呀绕,转哪转,很难找到出路,甚至会忘记来时的路。

向左还是向右?《德鲁克日志》给我们指明了方向。

如果要概括《德鲁克日志》其人其书,思卓归纳为三个关键词:管理圣经,企业家的达·芬奇密码,从熊彼特到德鲁克的DNA。

管理圣经这本书的容涵盖了德鲁克毕生著述的39本著作、在《哈佛商业评论》发表的30余篇文章,以及未在传统媒体发表过的论文摘取精华。

《经济学家》赞誉为:目前为止的管理理论,最多只产生过一个伟大的思想家,那就是德鲁克。

二三流的学者往往学艺不精,领悟不深,所以写出来的东西半生不熟,往往繁复难懂,读起来也让人云里雾里,不知所以然。

然一流大师的东西反而浅显易读,《德鲁克日志》中写道:“人的能力越强,缺点也就越多,这好比山峰越高,峡谷就越深”。

“好人的说法不成立,因为我们必须搞清楚一个人好在哪里”。

9月20日《人事决策》: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利用员工的长处去创造生产力,他根据员工所能处理的事情来安排岗位和晋升,并不是去缩小他们的缺点,而是使他们的优势最大化。

4月3日《绩效精神》:组织的注意力必须集中在未来的机遇上,而不是集中在过去的问题上。

真理总是那么简单,精品总是那么容易消化。

最近看到两本书,都叫《管理圣经》,一本是德国人赫尔穆特·毛赫尔写的,一本是美国人鲍伯·尼尔森写的,写得也不错,但是标为<圣经>,不免“农夫山泉,有点酸”。

小烧叫小烧就挺好,没必要冠之以“山寨茅台”。

说起圣经,不由想起,耶稣33岁而亡,而后弟子著《圣经》;孔子73岁而终,其后弟子著《论语》。

相比之下,德鲁克年逾九旬仍撰述不辍,创作了这本《德鲁克日志》。

它是德鲁克毕生作品的精华,是由95年生命历程、62年管理生涯,精心酿造出来的。

正如茅台之30年酿,红酒之太阳王路易十四,真材实料,甘美醇厚。

这本书对于管理者的意义,有如《论语》之于儒家弟子,《圣经》之于基督徒,也可以这样说:《德鲁克日志》是企业家的《论语》、管理者的《圣经》。

企业家的达·芬奇密码“德鲁克迷”们收藏德氏著作,《德鲁克日志》是首选。

本书在操作性、实践性上堪称德鲁克作品之冠。

我归纳了一下,这本书至少涉及管理实践中的26个主题:包括创新、变革、战略、决策、组织、目标、计划、领导、绩效、沟通、、政治、经济、人性、工作、信息技术、成本控制、核心能力、企业宗旨、社会责任、政府管理、非赢利组织、社会生态、知识管理、商业伦理、竞争情报等。

本书脉络清晰,在每一篇的下边都提出了一个行动指南。

6月11日里的《良禽择木而栖》:你如果想取得自身的发展,就必须在合适的组织里从事合适的工作。

下面的行动指南里提出:你身处的组织适合于你吗?理由是什么,如果不适合,不妨另谋他就。

可以说这是一本“管理者成功速查手册”。

举几个例子,如何提升绩效?1月14日的“管理者的态度”提出两点:一是把重心放在解决人力问题,关注人力资源比物力资源重要。

二是放在态度上,人力资源利用中,态度比能力更重要。

如何选择领导?挑选什么样的人做领导:4月5日“挑选领导”标准简单到只有一条:是否愿意让你的儿子为那个人工作。

4月8日,挑选人才的决策步骤:简单而实用。

马歇尔将军的经验:第一步:仔细考虑任务是什么?第二步:有哪些人选;第三步:那些人适合;第四步,证实谁最适合;第五步,帮助他们计划与实施。

用人失败,往往是省略了关键的一步,钢铁就是这样锻炼废的。

如何提升执行力?10月5日的“将决策转化为行动”中回答五个问题:决策必须让谁知道?必须采取什么样的行动来贯彻落实?应当由谁来采取行动?这一行动包括哪些容?是否与决策者和执行才的能力适应?一个大师,谈的并不是虚无的理论,而是非常浅显的、可操作的方法,让你明白到无须再次消化,实用到你照做就行。

诚然,《德鲁克日志》和世界上任何一件东西一样,也有着它的不足之处,书中某些主题归类不够,比方说,创新问题、领导力问题、分散在几个部分里,不便于查阅。

但瑕不掩瑜,他的精神实质仍给我们读者以方向。

《思卓读书博客》从熊彼特到德鲁克的DNA经济学鼻祖熊彼特深刻的影响着德鲁克,他不仅具有和熊彼特相同的管理基因,还超越了熊彼特,成为享誉全球的现代管理学之父。

德鲁克之所以为德鲁克,用两句诗词来说:一是梅花香自苦寒来;二是为有源头活水来。

作何解释呢?梅花香自苦寒来,追求完美;为有源头活水来,善于学习。

1994年12月,一位36岁的年轻人拜访德鲁克,在吃饭的时候说:我怎样回报你呢?德鲁克说:你已经回报我了,今天和你的谈话中,我已经学到了很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