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钢筋作业指导书

钢筋作业指导书

钢筋作业指导书
一、钢筋加工
1、钢筋在加工弯制前应调直,并应符合下面规定:
1)、钢筋表面的油渍、漆污、水泥浆和用锤敲击能剥落的浮皮、铁锈
等均应清除干净。

2)、钢筋应平直,无局部折曲。

3)、加工后的钢筋,表面不应有削落钢筋截面的伤痕。

4)、当利用冷拉法矫直钢筋时,钢筋的娇直伸长率为:Ⅰ级钢筋不得
超过2%;Ⅱ级钢筋不得超过1%。

2、钢筋的弯制和末端的弯钩应符合设计要求。

当设计无要求时,应符合下
列规定:
1)、所有受拉热轧光圆钢筋的末端应作成180°的半圆形弯钩,弯钩
的弯曲直径不得小于2.5d,钩端应留有不小于3d的直线段。

2)、受拉热轧带肋的钢筋的末端,应采用直角形弯钩,钩端的直线段
长度不应小于3d,直钩的弯曲直径不得小于5d。

3)、弯起钢筋应弯成平滑的曲线,其曲率半径不宜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或12倍。

3.用光圆钢筋制成的箍筋,其末端应有弯钩;弯钩的弯曲内直径应大于受力钢筋直径,且不应小于箍筋直径的2.5倍;弯钩平直部分的长度:一般结构不宜小于箍筋直径的5倍,有抗震要求的结构不应小于箍筋直径的10倍。

4.钢筋宜在常温状态下加工,不宜加热。

弯制钢筋宜从中部开始,逐步弯向两端,弯钩应一次弯成。

5.钢筋加工的允许偏差不得超过下列规定:
二、焊接
1.热轧钢筋的接头,应符合设计要求。

当设计无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采用闪光对焊或电弧焊连接,并以闪光对焊为主。

2)、拉杆中的钢筋,不论其直径大小,均应采用焊接接头。

3)、仅在确无条件施行焊接时,对直径25mm及以下的钢筋,方可采用绑轧搭接。

4)、在钢筋密列的结构内,当钢筋间净距小于其直径的1、5倍或30mm (竖向)和45mm(横向)时,不得使用搭接接头的配置,在任何截面内都应与邻近的钢筋保持适当距离,并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

5)、钢筋的焊接接头,应于安装前在工厂内焊妥,仅在极个别情况下,方可在脚手架上施焊。

2.钢筋焊接接头的焊接工艺、焊机型号、焊接参数、焊接质量以及焊工的培训考试等要求,凡规范未作规定的,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的有关规定。

3、采用闪光对焊接头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每批钢筋焊接前,应先选定焊接工艺和参数,按实际条件进行试焊,并检验接头外观质量及规定的力学性能。

仅在试焊质量合格和焊接工艺(参数)确定后,方可成批焊接。

2)、每个焊工均应在每班工作开始时,先按实际条件试焊2个对焊接头试件,并作冷弯试验,等结果合格后,方可正式施焊。

3)、每个闪光对焊接头的外观都应符合下列要求:
○1、接头周缘应有适当的镦粗部分,并呈均匀的毛刺外形。

○2、钢筋表面不应有明显的烧伤或裂纹。

○3、接头弯折的角度不得大于4°。

○4、接头轴线的偏移不得大于0.1d,并不得大于2mm。

外观检查不合格的接头,应剔除重焊后方可提交二次验收。

4)、在同条件下完成并经外观检查合格的焊接接头,以300个作为一批(不足300个也按一批计),从中取6个试件,3个作拉力试验,3个作冷弯试验,进行质量检验。

5)、对焊接头的抗拉强度不应低于该级别钢筋的规范值,并至少应有2个试件断于焊缝以外,且呈塑性断裂。

6)、对焊接头的冷弯试验,可用万能试验机、钢筋弯曲机或人工弯曲进行,心棒直径应符合规定。

4、热轧光圆钢筋和热轧带肋钢筋的接头采用搭接、帮条电弧焊接时除应满
足强度要求外,应符合下列规定:
1)、搭接接头的长度、帮条的长度和焊缝的总长度应符合规范的规定。

2)、搭接接头钢筋的端部应预弯,搭接钢筋的轴线应位于同一直线上。

3)、帮条电弧焊的帮条,宜采用与被焊钢筋同级别、同直径的钢筋;当采用同级别不同直径的钢筋作帮条,且被焊钢筋与帮条钢筋均为I级钢筋时,两帮条钢筋的直径应大于或等于0.8d。

当被焊钢筋与帮条钢筋为II 级钢筋时,两帮条钢筋的直径应大于或等于0.9d。

4)、钢筋与钢板进行搭接焊时,搭接长度应等于或大于钢筋直径的4倍(I级钢筋)或5倍(II级钢筋)。

5)、在工厂施行电弧焊接时,均应采用双面焊缝,仅在脚手架上施焊时,方可采用单面焊接。

6)、电弧焊接用的焊条应符合设计要求。

7)、焊接地线应与钢筋接触良好,不得因接触不良而烧伤主筋。

8)、帮条与被焊钢筋间应采用四点固定。

搭接焊时,应采用两点固定。

定位焊缝应离帮条端部或搭接端部20mm以上。

9)、焊接时,应在帮条或搭接钢筋的一端引弧,并应在帮条或搭接钢筋端头上收弧,弧坑应填满。

钢筋与钢板间进行搭接焊时,银弧应在钢板上进行。

5、每次改变钢筋级别、直径、焊条型号或调换焊工时,应预先用相同材料、焊接条件和参数,制作2个拉力试件。

当试验结果均大于该级别钢筋的抗拉强度时,方可正式施焊。

6、采用电弧搭接焊、帮条焊的接头,应逐个进行外观检查,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用小锤敲击接头时,钢筋发出与基本钢材同样的清脆声。

2)、电弧焊接接头的焊缝表面应平顺,无缺口、裂纹和较大的金属焊瘤,其缺陷及尺寸的允许偏差不应超过规定。

7、钢筋接头应设置在钢筋承受应力较小处,并应分散布置。

配置在“同一截面”内受力钢筋接头的截面面积,占受力钢筋总截面面积的百分率,应符合下列规定:
1)、闪光对焊的接头在受弯构件的受拉区,不得超过50%;在轴心受拉构件中不得超过25%;在受压区可不受限制。

2)、电弧焊接的接头的焊缝表面应平顺,无缺口、裂纹和较大的金属焊瘤,其缺陷及尺寸的允许误差符合要求。

3)、绑扎接头在构件的受拉区,不得超过25%;在受压区不得超过50%。

4)、钢筋接头应避开钢筋弯曲处,距弯曲点不应小于10d。

8、当施工中分不清受拉区或受压区时,接头设置应按受拉区的规定办理。

三、安装、绑扎
1、安装钢筋时,钢筋的位置和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在多排钢筋之间,必要时可垫入短钢筋头或其他适当的钢垫,但短钢筋头或钢垫的端头不得伸入混凝土保护层内。

2、当设计中未注明保护层厚度时,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30mm,亦不应大于50mm;对于厚度在300mm以内的结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20mm。

箍筋或不计算应力的次要钢筋,其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5mm。

对于环境介质有侵蚀性的工程或大体积基础工程,保护层度宜增加。

在钢筋与模板之间可用水泥砂浆垫块之垫,其强度不应小于设计的混凝土强度。

垫块应互相错开,分散布置,并不得横贯保护层的全部截面。

3、绑扎和焊接的钢筋骨(网)架,在运输、安装和浇筑混凝土过程中不得有变形、开焊或松脱现象,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在钢筋的交叉点处,应用直径0.7~2.0mm的铁丝,安逐点改变绕丝方向(8字形)交错扎结,或按双对角线(十字形)方式扎结。

2)、除设计有要求外,梁、柱等结构中钢筋骨架的箍筋,应与主筋垂直围紧;箍筋与主筋交叉点处应以铁丝绑扎;梁、柱等构件拐角处的交叉点应全部绑扎;中间平直部分的交叉点,可交错扎结。

3)、根据安装需要可配以必要数量的架立钢筋。

4)、当柱中竖向钢筋采用搭接接头时,角部钢筋的弯钩面应与模板成45度角,其余部分钢筋的弯钩面应与模板成90度角。

使用内部震动器浇筑小截面混凝土柱时,弯钩与模板的夹角不得小于15度。

5)、柱中箍筋接头的两端应向柱内弯曲。

柱中箍筋的接头应设在与柱的角部主筋相交处,并应沿竖直方向交错布置。

4、钢筋骨(网)架宜先行预制,并应有足够的刚度,必要时可补入辅助钢筋或在钢筋的某些交叉点处焊牢,但不得在主筋上起弧。

5、安装钢筋骨(网)架时,应保证其在模型中的正确位置,不得倾斜、扭曲,亦不得变更保护层的规定厚度。

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安装钢筋骨(网)架时,不应妨碍浇筑工作正常进行,并不应造成施工接缝。

6、钢筋骨(网)架经预制、安装就位后,应进行检查,作出记录并妥加保护,不得在其上行走和递送材料。

7、当设计无规定时,钢筋安装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规范下列规定:
加工后钢筋的允许偏差
安装后钢筋的允许偏差
四、质量检验
1.对运进的钢筋进行检验,作为使用本批钢筋的使用依据。

2.经检验合格的钢筋在加工和安装过程中出现异常现象时,应作化学成分分析。

3.在浇筑混凝土前,应对已安装好的钢筋及预埋件以及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垫块进行检查。

当发现不符合相关要求时应及时纠正或返工。

内蒙古土默特左旗察素齐镇西沟蓄水绿化美化工程钢筋作业指导书
编制:
复核:
签收:
内蒙古绰勒水利水电股份有限公司第九项目部
2009年5月1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