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EC104规约介绍
控制域第一个八位位组的第一位比特 = 0 定义了I 格 式, I格式的APDU常常包含一个ASDU.
规约结构(5)- I 格式
M->R : 680E000000 006401060001 0000000014
I(总召唤)
APCI
R->M : 680E000002 006401070001 0000000014
IEC104规约结构 通讯特点-报文重传机制,端口号 工程实现要点 平衡传输方式典型报文序列
规约结构(1)- 模型
应用层 (101) 表示层 会话层
传输层(TCP) 网络层(IP)
链路层 物理层
app socket
ISO参考模型
101的应用层 + TCP/IP提供的传输功能
规约结构(2)- 适用网络
• t2:RTU(服务器)端以突发的传送原因向主站(客户)端 上送了变化信息或以激活结束的传送原因向主站(客户)端 上送了总召唤/电度召唤结束后,等待主站(客户)端回S格 式的超时时间,若超过此时间还没有收到,就主动关闭TCP 连接;规约推荐的缺省值为10秒。
• t3:当RTU(服务器)端和主站(客户)端之间没有实际的 数据交换时,任何一端启动U格式测试过程的最大间隔时间 ;规约推荐的缺省值为20秒。
S(b) b=接收序 号
通讯特点(3)防止报文丢失和 报文重复传送
通讯特点(4)防止报文丢失和 报文重复传送
通讯特点(5)防止报文丢失和 报文重复传送
通讯特点(6)防止报文丢失和 报文重复传送
通讯特点(7)防止报文丢失和报 文重复传送
开始数据传送过程
通讯特点(8)和连接有关的4个超时
时间t0,t1,t2,t3
• M->R: 6804010012 00 S(确认主动上报SOE)
APCI 01 0012 00
01 S格式
确认序号为12
本端发送序号不变
正常情况下对端报文中的发送序号+1=本端本次报 文中的接收序号
规约结构 ( 8 ) U格式
未编号的控制功能类型(U格式)的控制域
控制域第一个八位位组的第一位比特 = 1 并且第二位比特 =1 定义了U格式
• 局域网(两层交换机连接的单网段、三层交
换机或路由器连接的多网段)
• 广域网 (X.25、FR(帧中继)、ATM(异步传
输模式) 、ISDN(综合服务数据网络) ) 基于TCP/IP的面向连接的网络服务。 IP网络本身的数据完整和安全性机制。 可采取的其他安全措施:客户端限制访问
;路由表限制访问;数据软硬件加密。
IEC104规约介绍
2020年5月22日星期五
概论
• 必读文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idtIEC60870-5-104:2002
• 技术背景
适应和引导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的发展,规范调 度自动化及远动设备的技术性能
• IEC104应用层与IEC101完全相同,是 101的网络化访问
重点内容
规约结构 ( 6 ) S格式
编号的监视功能类型(S格式)的控制域
控制域第一个八位位组的第一位比 特 = 1,第二位比特= 0,定义了S格式
规约结构 ( 7 ) S格式
• R->M (SOE) : 681F100002 001E01030001
007900000110 0124
13d20a02
I(主动上报SOE)发送序号为10,接收序号为2 .
规约结构 ( 9 ) U格式
• M->R : 6804070000 00
U
STARTDT激活(生效)
• R->M: 68040B0000 00
U
STARTDT确认
• 本端发送U格式,本端发送序号保持不 变
通讯特点(1)防止报文丢失和 报文重复传送
I(a, b) a=发送 序号 b=接收 序号
通讯特点(2)防止报文丢失和 报文重复传送
通讯特点(9)端口号
• 每一个TCP地址由一个IP地址和一个端口 号组成。 每个连接到TCP-LAN上的设 备都有自己特定的IP地址,而为整个系 统定义的端口号却是一样的。(见 RFC1700)。本标准要求,端口号2404 由IANA(互联网数字分配授权)定义和 确认。
通讯特点(10)未被确认的 I 格APDU
• 当未确认I格式APDU达到k个时,发送方停止传送。
• 接收方收到w个I格7(2的十五次方-1)APDU,精 确到一个 APDU.
• w值的最大范围:1到32767 APDU,精确到一个APDU。( 推荐:w不应超过三分之二的k)。
。规约推荐:k值为12,w值为8
• t0:TCP连接建立的超时时间,即RTU(服务器)端进入等 待连接的状态后,若超过此时间,主站(客户)端还没有 Connect()过来就主动退出等待连接的状态;规约推荐的缺省 值为30秒。
• t1:RTU(服务器)端启动U格式测试过程后等待U格式测试 应答的超时时间,若超过此时间还没有收到主站(客户)端 的U格式测试应答,就主动关闭TCP连接;规约推荐的缺省 值为15秒。
规约结构(3)- APCI控制信息
远动配套标准的APDU定义
新概念
APCI控制信息 可计数的信息传输功能-I 格式 可计数的确认功能 -S格式 启动,停止,测试功能-U格式
序列号记数,防止报文丢失,相对于101的FCB
规约结构(4)- I 格式
• 信息传输格式类型( I格式)的控制域
八位位组1 八位位组2 八位位组3 八位位组4
最大数目 k 和最迟确认数目 w
• k表示在某一特定的时间内未被DTE确认(即不被承认) 的连续编号的I格式APDU的最大数目。每一I格式帧都按 顺序编好号,从0到模数n-1,这里的“模数”是指序列号对 参数n的模数。以n为模的操作中k值永远不会超过n-1。( 见 ITU-T X.25推荐的2.3.2.2.1和2.4.8.6)。
I(总召唤确认)本端接收序号等于对端发送序号+1
R->M: 6885020002 0001F8140001 000100000001 0101 01000101 01000101
000101010001010101010001010101000100 0100
I(响应总召唤,全遥信) APCI
本端发送1次I格式报文,本端发送序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