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0统计业务知识和相关知识学习指导电子版

2010统计业务知识和相关知识学习指导电子版

/统计业务知识与相关知识的学习指导(书)《统计法规》第一章统计法基础知识复习要点一、统计法的基本含义统计法是调整统计部门在管理统计工作、进行统计活动中与其他相关方面发生的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称。

它是由国家制定的关于统计活动的行为准则。

统计法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的统计法仅指《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

广义的统计法则包含了所有规范统计活动的统计法律、法规、规章及规范性文件。

二、统计法的特点统计法具有两个特点:1.统计法的调整对象具有特殊性和复杂性2.统计法规范内容具有专业性三、统计法的作用1.有效地、科学地组织统计工作,推进统计工作的现代化进程2.保障统计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统计数据的真实、准确、完整和及时是整个统计工作的灵魂。

完善保障统计数据质量的法律制度,是此次统计法修订的重中之重。

第二章基本统计法律规范复习要点根据法律规范效力的不同,我国现行的统计法律规范主要包括以下四种形式:统计法律、统计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

一、统计法律统计法律,即指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制定的关于统计方面的行为规范。

目前我国唯一的一部统计法律是l983年12月813由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

该法律根据1996年5月15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的决定》进行了修正。

2009年6月27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九次会议审议通过第二次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自2010年1月1日起施行。

统计法律具有两个特点。

二、统计行政法规行政法规是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国务院制定的有关国家行政管理的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总称,其法律地位和效力仅次于宪法和法律。

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实施细则》。

该行政法规于l987年1月19日经国务院批准,1987年2月15日由国家统计局发布实施;2000年6月2日由国务院批准做出第一次修订,2000年6月15日由国家统计局发布实施;2005年12月16日《国务院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实施细则)的决定》对其作了第二次修改。

三、地方性统计法规根据《宪法》、《地方组织法》和《立法法》的有关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在不与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经济特区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在不与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的地方性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

四、统计行政规章统计行政规章,是指国务院各部门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及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经济特区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所制定的有关统计的规范性文件。

第三章统计法的基本原则复习要点统计法的基本原则,是统计法基本精神的体现,是统计法所调整的统计法律关系的集中反映,是贯穿于整个统计法律规范,对各项统计法律制度和全部统计法律规范起统率作用的准则。

一、保障统计工作统一性原则1.在统计体制方面,国家应建立集中统一的统计管理体制2.统计制度和统计标准应当是统一的3.统计资料应当依法统一管理和公布二、保障统计工作的独立性原则1.统计机构依法独立行使职权,不受任何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非法干涉2.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独立单设三、统计机构依法履行职责原则1.统计机构的职责是法定的2.统计机构应当依法履行其职权,既不能放弃职权,更不能超越职权、滥用职权3.减轻统计调查对象的负担是统计机构、统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应当把握的一项基本原则四、保障统计信息社会共享原则五、统计资料保密原则1.依法保守国家秘密2.商业秘密受法律保护3.公民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第四章统计管理体制复习要点一、统计管理体制概述1.统计管理体制的基本含义及分类统计体制,又称统计管理体制。

是指国家组织管理政府统计工作的体系和制度。

目前,国际上的统计体制有两种基本形式,一是集中型,二是分散型。

二者具有不同的优点。

2.我国统计管理体制的发展演变二、我国现行统计管理体制的主要内容《统计法》第三条规定,国家建立集中统一的统计系统,实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统计管理体制。

现行的“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统计管理体制主要表现在:1.机构和编制管理方面(1)国家统计局及其派出的调查队(2)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和乡镇人民政府统计工作岗位(3)部门统计系统2.经费管理方面3.业务管理方面(1)实行统一的统计标准(2)对统计业务具有领导权或指导权第五章统计机构与统计人员复习要点一、统计机构的设置及其职责1.统计机构的设置统计机构是指从事统计调查、统计数据加工整理、统计分析预测、统计信息咨询和统计协调管理等活动的组织。

我国《统计法》规定设立的统计机构分为两种:政府综合统计机构和部门统计机构。

政府综合统计机构和部门统计机构都属于政府统计机构。

(1)政府综合统计机构政府综合统计机构是指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独立设置的统计职能机构,包括国务院设立的国家统计局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设立的统计机构。

(2)部门统计机构部门统计机构是指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各业务主管部门,根据国家和部门统计任务的需要而专门设置的统计职能机构。

不设统计机构的部门在有关机构中设置统计人员,并指定统计负责人。

2.统计机构的职责(1)国家统计局的职责(2)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的职责(3)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统计机构的职责(4)乡镇统计机构或统计员的职责二、统计人员的权利与义务《统计法》所称的统计人员,是指从事统计活动的专职或兼职的工作人员。

1.统计人员的职责及基本要求2.统计人员的职权(1)统计人员依照《统计法》规定独立行使统计调查、统计报告、统计监督的职权,不受侵犯(2)统计人员进行统计调查时,有权就与统计有关的问题询问有关人员,要求其如实提供有关情况、资料并改正不真实、不准确的资料。

第六章统计行政许可制度复习要点统计行政许可是指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应统计行政相对方的申请,通过颁发许可证、执照等形式,依法赋予行政相对方从事某种活动的法律资格或实施某种行为的法律权利的行政行为。

根据法律和法规的有关规定,统计行政许可项目有三项:统计从业资格认定、涉外调查机构资格认定和涉外社会调查项目审批。

一、统计从业资格认定制度统计从业资格认定制度是针对在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等统计调查对象中承担经常性政府统计调查任务的人员,从事统计工作提出的专业资格要求。

1.统计从业资格认定的主管机关及其主要职责国家统计局领导和管理全国的统计从业资格认定工作,负责编制统计从业资格考试大纲、考试命题、制定考试管理办法和考务规则等工作;统一设计统计从业资格证书样式,统一制定编号规则;依法撤销已经授予的统计从业资格等。

省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是统计从业资格认定工作的实施机关。

县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是统计从业资格认定工作的承办机关。

2.取得统计从业资格的程序根据《行政许可法》和《统计从业资格认定办法》的有关规定,统计从业资格认定的实施程序主要有申请、受理、审查与决定等。

(1)申请。

统计从业资格认定属于依申请的行政行为,必须有相对方的申请才能实施。

此外,行为人还必须经过统计从业资格考试并成绩合格。

(2)受理。

统计从业资格认定的承办机关对申请人的申请,应当根据不同情况分别做出不同处理。

(3)审查。

对统计从业资格申请的审查,分为初步审查和终审。

(4)决定。

3.统计从业资格证书统计从业资格证书,是统计从业资格认定的实施机关依照法定的条件和程序,授予行为人从事统计工作的一种资格证明文件。

(1)持证人员的范围。

(2)证书的使用。

(3)继续教育。

二、涉外调查机构资格认定制度1.涉外调查机构资格认定的法律依据《统计法实施细则》第三十五条;2004年10月以国家统计局第7号令公布的《涉外调查管理办法》。

所谓涉外调查机构,是指依法取得涉外调查许可证的机构。

2.涉外调查机构资格认定的机关根据《涉外调查管理办法》第四条规定,国家统计局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统计机构为涉外调查机构进行资格认定的机关。

3.申请涉外调查许可证应当符合的条件《涉外调查管理办法》第十一条规定了申请涉外调查许可证的机构应当具备的条件。

4.申请程序5.关于涉外调查许可证件的有关规定涉外调查许可证的有效期为三年。

三、涉外调查项目审批制度1.涉外调查项目的审批机关《涉外调查管理办法》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三条规定了涉外调查项目的审批权限。

国家统计局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统计机构负责对涉外社会调查项目的审批。

2.申请涉外调查项目应当提交的文件3.涉外调查项目的审批《涉外调查管理办法》第二十三条、第二十四对涉外调查项目的审批做出了具体规定。

第七章统计调查制度复习要点统计调查,是指统计部门按照法定的程序,依照科学的统计指标体系和科学的调查方法,有组织、有计划地向被调查者收集统计资料的活动。

《统计法》所说的统计调查,主要是指对原始统计资料的收集。

统计调查在整个统计工作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

一、统计调查项目审批制度1.统计调查项目的概念统计调查项目,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为实现特定统计调查目的,由各级人民政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和有关部门组织实施的统计调查。

我国的统计调查项目分为三类,即国家统计调查项目、部门统计调查项目、地方统计调查项目。

(1)国家统计调查项目,是指全国性基本情况的统计调查项目。

(2)部门统计调查项目,是指国务院有关各部门的专业性统计调查项目。

(3)地方统计调查项目,是指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部门的地方性统计调查项目。

《统计法》第11条规定,国家统计调查项目、部门统计调查项目、地方统计调查项目应当明确分工,互相衔接,不得重复。

2.统计调查项目的制定、审批和备案(1)国家统计调查项目的制定分为两种情况:一是由国家统计局单独制定;二是由国家统计局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共同制定。

其中,重大的国家统计调查项目,报国务院审批;其他调查项目,报国务院备案。

(2)部门统计调查项目由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

统计调查对象属于本部门管辖系统的,报国家统计局备案;统计调查对象超出本部门管辖系统的,报国家统计局审批。

(3)地方统计调查项目的制定分三种情况:一是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单独制定;二是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单独制定;三是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和有关部门共同制定。

其中,由省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单独制定或者和有关部门共同制定的,报国家统计局审批;由省级以下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单独制定或者和有关部门共同制定的,报省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审批;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制定的,报本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审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