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易燃易爆物品专项检查表

易燃易爆物品专项检查表

42
定期评审和修订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易燃易爆物品安全操作规程
43
安全教育培训
对易燃易爆物品从业人员进行安全技能训练和安全培训教育,考核合格方可上岗
44
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并按规定参加复审
45
对从事易燃易爆物品运输的驾驶员、装卸管理人员、押运人员进行有关安全知识培训;驾驶员、装卸管理人员、押运人员须经所在地交通部门考核合格,取得上岗资格证,方可上岗作业
4
爆破器材库房的管理,应建立健全严格治安保卫制度、防火制度、保密制度等
5
有无制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专项预案和现场处置预案,安排专门人员进行现场安全管理
6
是否具有爆破作业单位资质证书,并取得爆炸物品的购买、存储、运输和爆破作业许可证
7
爆破器材运输
爆破器材运输车是否结构可靠、机械电器性能良好并具有防盗、防火、防热、防雨、防潮和防静电等安全性能
50
对外来施工单位的作业人员进行入厂(矿)前安全培训教育,经考核合格发放入厂证。进入作业现场前,应由作业现场所在单位进行进入现场前安全培训教育
易燃易爆场所专项检查表
检查单位:检查时间: 年 月 日
序号
检查项目
检查内容
检查结果
备注
火工品
1
机构、制度与人员
安全管理人员、仓库管理人员是否具备相应资格
2
爆破作业人员是否具备国家规定执业资格
3
有无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岗位安全责任制度(出入库登记制度,安全检查制度,清点账物制度,禁止吸烟制度,安全操作规程等)
8
装卸爆破器材是是否设置警卫,无关人员不允许在场
9
是否在上下班高峰期运输爆破器材,是否存在爆破器材与人员混合运输的情况
10
是否用翻斗车、自卸汽车、拖车、摩托车和畜力车运输爆破器材,人工搬运时是否同时携带雷管和炸药,雷管和炸药是否分别放在专用背包或木箱内
11
爆破器材和其他货物不得混装,雷管等爆破器材不得与炸药同时装卸,雷管或硝化甘油类炸药分层装载时不能超过两层
23
装药警戒范围由爆破工作领导人确定,装药时是否在警戒区边界设置明示标志,并安排岗哨
24
爆后是否按照规定时间检查确认有无盲炮、露天爆破爆堆是否稳定,有无危坡、危石、地下爆破有无冒顶、危岩,支撑是否破坏,炮烟是否排除
25
是否按照规定正确处理盲炮
26
是否制定并严格执行安全确认制度
27
其它
火工品的检查和管理情况,是否有检查记录
35
受限空间作业管理:对所有受限空间(包括隧道、下水道、坑、沟、井、池、涵洞、阀门间、污水处理设施等封闭、半封闭)作业必须进行易燃易爆气体、有毒有害气体及氧气浓度进行检测。
36
油气罐区检修作业管理;严禁使用非防爆照明、电器设施、工器具和电子器材。
37
污水主力设施可能产生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的气体,要求水处理工序的气体监测、收集处理、通风换气、防火等工作。
28
是否存在违规改装火工品的现象
化验室
29
流程检查
化验室场所要对所有工艺流程进行全面梳理
30
全面排查现有通风系统现状:1)风管的规格、安装位置、走向应符合设计要求;2)应绘制通风系统图,明确风机主要参数;3)防烟和排烟系统中的管道、封口及阀门等必须采用不燃材料。
31
甲乙类厂房的通风、空气调节及热风采暖系统,以及排出、输送有易燃易爆气体、蒸汽和粉尘的通风系统是否设置除静电装置。
32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品混合或反应后能引起燃烧或爆炸的;建筑物内设有储存或有防火防爆要求的单独房间应设置单独的排风系统。
33
建筑防烟、排烟等通风系统应制定维护保养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定期对通风系统进行清洁、维护,并有相应的记录,每年至少一次通风系统联动实验和性能检测。
34
禁止在易燃易爆场所吸烟、使用明火;因特殊情况确需动火的,严格执行作业审批制度。
16
库房应整洁、防潮和通风良好,并有足够的防火(灭火器、砂、铁楸等)、防静电、防雷设施;库容量小于100t者,蓄水池容量为50m3(小型库为15m3);库房50m范围内严禁烟火
17
爆破器材发放
应建立爆破器材收发账、领取和清退制度,定期核对账目,做到账物相符(重点查看是否有火工品遗失情况)
18
变质、过期和性能不详的爆破器材,不应发放使用(台账或记录本)
小型爆破器材的库存储量不应超过一个月用量,最大存储量:硝铵类炸药3000Kg、雷管20000发、导火索导爆索3000m、塑料导爆管60000m
15
爆破器材宜单一品种存放,若条件受限制必须符合相关规定。爆破器材储存应堆码整齐、稳当,下垫高>0.1m,留安全通道宽>0.6m,包装箱距离墙>0.4m,堆码高度<1.6m
12
爆破器材存储
防盗报警设施是否完善,灭火器材是否齐全完好
13
爆破器材库是否符合防爆、防雷、防潮、防火、防鼠、防静电等要求,具有良好的通风和防爆照明设备。各危险等级库房内的照明应采用室外投光灯
14
雷管、炸药必须单独建立库房,距离>25m;临时性库存的最大存量为:炸药10t,雷管20000发,导爆索10000m;必须经常测定库房的温度湿度,发现硝氨类炸药吸潮结块,应及时处理。
46
新工艺、新技术、新装置、新产品投产前,其主管部门应组织编制新的安全操作规程,并进行专门培训。有关人员经考核合格,方可上岗操作
47
对新从业人员进行三级安全培训教育
48
对转岗、干部顶岗以及脱离岗位六个月以上者,应进行厂、车间安全培训教育,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从事新岗位工作
49
对外来参观、学习等人员进行有关安全规定及安全注意事项的安全培训教育
38
全面排查化验室乙炔等易燃易爆物品使用管理情况。
39
管理制度
根据有关法律法规最新要求,及时修订和健全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40
根据生产工艺、技术、设备特点和原材料、辅助材料、产品的危险性编制易燃易爆物品岗位安全操作规程
41
将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发放到有关的工作岗位,及时对从业人员进行宣传和培训
19
爆破器材应按出厂时间和有效期的先后顺序发放使用(台账或记录本)
20
领取爆破器材是否两人以上共同领取,使用过程中必须严格追踪制度,每一环节责任人必须签认;作业现场每天破作业
预装药爆区是否设专人看管,并插设置警示标志,无关人员和车辆不可进入预装药爆区
22
正在钻进的炮孔和预装药孔之间,是否设置有10m以上的安全隔离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