诈骗手段揭秘近年来,各种形式的诈骗犯罪手段不断出现,严重损害了广大人民群众财产安全。
为提高公民的识骗、防骗能力,防止受骗上当,下面对社会面上出现的24类74种诈骗手段进行了揭示。
这些诈骗手段,仅为形形色色诈骗手法的一部分,新的欺诈陷阱仍在不断翻新。
麒麟公安提醒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必须注意以下几方面,谨防上当受骗:首先、要端正自己的观念,不能存有侥幸心理,认为“自己不会上当受骗”,不要轻信天上掉下的“馅饼”,不要因好奇、占便宜等心理而相信陌生人,让对方有机可乘。
其次、防止个人信息外泄。
个人信息外泄,特别是个人手机号码、银行账号外泄是导致种种案件发生的根本原因。
一旦对方询问自己的银行帐号和密码,可以基本确定是诈骗行为。
第三、接到不明电话、手机短信时,不要相信,不要理睬,不要透露自己及家人身份、存款、银行卡信息,更不要向对方汇款、转账,绝不要在ATM自动柜员机自行操作。
第四、在日常生活中,面对实在难辨真伪的事件时不要急于转款、汇款、付款或收款,尽可能先与警方咨询;第五、一旦消费者不小心掉进了欺诈或诈骗陷阱,一定要及时向警方报案,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或挽回自己的损失。
总之,骗子行骗基本上都是抓住了人们心理上的某种弱点,或以利相诱、或危言耸听,最终目的就是骗取财物。
对可疑信息,都应该采取不相信、不理睬、不联系的方法处理,以避免财物损失,并及时向110报警台举报。
一、“电信诈骗”(一)以中奖为名进行诈骗不法分子通过手机群发短信、网络消息、电子邮件或者邮寄信件等途径,以受害人手机号、QQ号、银行卡、刮刮卡等中奖为名,向受害人发信息,有的还声称若因路途遥远不能及时兑奖的,可以协助办理缴纳公证费、个人收入所得税手续等等。
若受害人信以为真与之联系后,不法分子便要其交“工本费”、“会员费”、“公证费”、“转帐手续费”、“个人所得税”等一步步的借口理由,要求受害人向指定帐户汇款。
(二)虚构“购车/房退税”诈骗嫌疑人事先通过其他手段获取购车/房人详细资料,以国税局或财政局等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名义用电话或短信方式联系事主,谎称根据国家最新出台的政策,事主可享受购车/房退税,并留下所谓“服务电话”或“领导电话”以骗取事主信任,一旦事主与上述电话联系,即以交纳手续费、保证金等名义,诱导其到ATM机进行“退税”操作。
当受害人到银行ATM机按照不法分子电话指示操作后,不法分子利用英文页面或其他方式,将受害人银行卡中的钱转入到不法分子的帐户内。
(三)“包裹诈骗”不法分子冒充邮政工作人员或公安机关禁毒部门民警,拨打受害人电话谎称受害人有包裹、且包裹内发现毒品,为了配合调查,要求受害人向其提供的银行账号汇款或到ATM自动取款机按其要求进行转账操作。
(四)以提供低息贷款为名进行诈骗不法分子一般利用手机群发短信、在报纸打小广告等途径发布可以提供低息、无抵押贷款等信息,并留下联系方式。
若受害人急需贷款而与其主动联系后,不法分子便要求其向指定账户汇入“手续费”、“好处费”、“验资款”、“保证金”、“利息”等一步步的借口理由,以诈骗钱财;或索要受害人银行账户,再层层设套,窃取受害人银行账户密码,通过网上银行将存款迅速转走。
(五)以招聘为名进行诈骗不法分子通过网络、手机短信发布虚假招聘信息,等受害人和不法分子联系后,犯罪嫌疑人就以要收取保证金、押金、服装费等理理由骗受害人汇款至指定账号。
(六)以销售低价车辆、手机、电脑等货物为名进行诈骗不法分子主要利用网站、手机群发短信等对外发布虚假供货信息,谎称是海关罚没货物或走私商品等,价格与市场价相比极低,实际上根本没有货物或提供质量及其低劣的物品。
若受害人贪图便宜与其联系后,便要求先缴纳货款以骗取钱财;若受害人继续与其联系,进而会再以货物为走私物品被查扣等原因,要求补“关税”、“手续费”、“运费”等一步步的借口理由继续诈骗。
(七)银行卡消费信息诈骗不法分子利用短信群发功能,发送内容为“您于X月X日在XX商场消费XXXX元,请于二日内到网点缴费,逾期将从您账户扣除,咨询电话XXXXX”。
受害人拨打短信中提供的电话后,对方自称是银行客户服务中心,谎称受害人的个人信息可能被他人冒用,要受害人持银行卡到ATM自动取款机输入密码进行所谓的“查询、设置‘防火墙’保护、开通(取消)网上电子银行帐户”等操作,受害人按照不法分子指令进行转账操作时,实际上是转出自己银行卡的存款到犯罪嫌疑人银行帐户中。
有的不法分子建议受害人报警,并把所谓的“报警电话”留给受害人,然后冒充公安局等政府部门,让受害人将银行卡内的存款转移至一指定账号,由银行专业人员做升级保护,并电话“指导”受害人在ATM 机上进行操作。
受害人在按照不法分子指令进行操作后,实际上是转出自己银行卡的存款到犯罪嫌疑人银行帐户中。
(八)电话号码欠费信息诈骗不法分子以电信部门名义群发信息或直接拨打电话,称受害人开户的电话号码欠费,受害人否认有此情况后,不法分子建议受害人报警,然后冒充公安局等政府部门,以银行账户涉案被冻结等为借口,要求受害人把账户内存款转到所谓的“国家安全账户”。
受害人在按照不法分子指令进行操作后,实际上是转出自己银行卡的存款到不法分子银行帐户中。
(九)“汇钱救急”诈骗此类诈骗犯罪中,不法分子通过网聊、电话交友、套近乎等手段掌握了受害人的家庭成员信息后,首先通过反复骚扰或其他手段骗使受害人手机关机,利用受害人手机关机期间,以医生或警察名义向受害人家属打电话,谎称受害人生病或车祸住院正在抢救,甚至谎称遭到绑架,要求汇钱到指定账户救急以实施诈骗。
(十)直接提供银行帐号,要求受害人汇款不法分子主要使用手机海量群发信息,内容如“款还没汇吧,那张卡磁条坏了,请把钱汇到XX卡上”。
一旦受害人正因业务需要汇款,误以为对方是自己的熟人,在没有确认之下,往往会把钱汇到不法分子指定的帐户中。
有的不法分子则群发内容为:“能帮我买张200元的移动充值卡吗,电话欠费了,有急事要用电话,买好把充值卡发给我,回去给你钱。
”许多市民在误以为对方是熟人的情况下充值给对方而受骗上当。
(十一)炒股信息诈骗不法分子通过拨打电话或群发短信,假称某公司或某基金能提供股市内幕消息。
若受害人相信而与其联系,不法分子便进而索要“咨询费”、“会员费”、“手续费”等进行诈骗。
(十二)婚姻信息诈骗不法分子在网络、报纸或其他刊物发布虚假征婚信息,谎称自己为“款姐”或“富商”,并留下联系电话。
在与受害人电话联系一段时间骗取信任后,以“商店开业”、“生病住院”、“出车祸”等借口,骗取受害人钱财。
(十三)发布违法信息实施诈骗不法分子通过短信、网络消息等途径发布销售销售黑车、毒品、枪支、假发票、监听手机软件、复制SIM卡软件等违法物品的信息,受害人与其联系并汇款后,不法分子便“人家蒸发”;有些情况下,若受害人继续与其联系,不法分子便以安全为由要求其向指定账户汇入“保证金”、“手续费”、“托运费”等一步步的借口理由,继续实施诈骗。
(十四)骗取电话话费诈骗1.接到短消息,内容为“您的朋友13XXXXXXXXX为您点播了一首歌曲,以此表达他的思念和祝福,请你拨打9XXXX 收听,当受害人拨打电话时,不法分子便赚取了高额话费。
2.不法分子拨打受害人手机电话并立即挂断,一旦受害人不明就里进行回拨,就会产生高额话费。
3.不法分子冒充移动或者联通工作人员骗取受害人信任,以退还“工作失误”多收的话费为诱饵,骗受害人按照其要求拨打指定号码,进而骗取话费。
如:“您好,这里是中国移动(或联通)客户服务热线,由于我们的工作失误,您的电话费这几个月共多收了×××元,如确认退费请按……”。
(十五)敲诈诈骗不法分子冒充黑社会人员群发短信,内容为“我是黑社会的,有人看你不顺眼,花钱雇我要你一条胳膊,如想摆平,将多少钱汇至某指定账号”或“我掌握了你的隐私,如不想被别人知道,请汇多少钱到某账号”进行敲诈,这时受害人出于害怕或花钱买平安的想法,便将钱汇入不法分子的账户。
(十六)“丢卡”诈骗不法分子自己制作所谓消费金卡,背面写有卡上可供消费的金额和联系网址、电话,并特意说明该卡不记名、不挂失。
他们将这些金卡扔在一些大型商场、超市或其他中、高档娱乐场所的显眼处,如有人捡到卡,拨打卡上的联系电话或上网咨询,对方就要求你先汇款到指定账户,缴纳一定手续费进行“金卡激活”,然后才告知该卡可消费的场所。
另有以交友、办证、招工费等为名而实施诈骗犯罪。
(十七)“洗黑钱”诈骗不法分子冒充公安、法院工作人员,拨打受害人电话告知受害人涉嫌“洗黑钱”犯罪,并能准确说出受害人工作单位、姓名、身份证号码,甚至家庭成员等个人信息,以此获得被害人新任,从而要求受害人将指定金额的款项打入其指定账号接受调查。
(十八)“冒充领导”诈骗此类诈骗犯罪中,不法分子通过电话询问、上网查询等手段,详细收集基层企、事业单位以及上级机关、监管部门等单位主要领导的姓名、手机号码、办公室电话等有关资料。
获取资料后,不法分子即假冒领导、秘书或部门工作人员等身份打电话给基层单位负责人,以推销书籍、纪念币、划拨款项、配车、帮助解决经费困难等为由,让受骗单位先支付订购款、配套费、手续费等到指定银行帐号,实施诈骗活动。
(十九)“退学费”诈骗不法分子通常在学生寒、暑假期,冒充教育系统工作人员拨打学生家长电话,以退还学生上一学期学杂费用为名,要求受害人提供指定银行账号、核对银行卡信息,通过ATM机退费。
受害人在具体操作时盲目遵照不法分子的指导或者不法分子通过电话干扰其辨识思维使自己银行卡内的现金被转帐骗走(二十)“购车下乡补贴”诈骗不法分子冒充有关部门工作人员,拨打有购车人员电话,谎称购车下乡补贴已经下来,以要转补贴金给受害人为诱饵,要求受害人到自动取款机上按照电话要求实行转账,在转账过程中诱导受害人将银行卡中指定金额打入不法分子账号。
(二十一)网络购物诈骗随着网络购物逐步走进人们的生活,网络购物诈骗活动也日愈增多。
不法分子假借航空公司、铁路系统、商品生产商等名义,在网络发布虚假出售机票、火车票和各种商品的信息,当受害人登陆诈骗网站,填写身份、购票等信息生成订单后,便被要求通过网银、ATM机或柜台汇款,一步步将受害人引入诈骗的圈套。
有的诈骗团伙还会利用受害人的麻痹大意,以填写的信息有误、支付不成功无法购票,需重新付款激活交易等理由,要求受害人多次进行汇款操作,实施连环诈骗。
(二十二)“熟人号码”诈骗受害人接到自己熟悉的人的电话号码来电,被告知受害人的熟人因特殊状况急需用钱,要求受害人在短时间内向指定帐户转款。
受害人居于对来电号码机主(即熟人)的关心,一旦转款则中了不法分子的陷阱。
此类诈骗的技术支撑主要来自“任意显号”软件。
犯罪嫌疑人通过该软件持手机打电话给对方时,可在对方来电显示上显示出任何地区、任何话机的任意号码,此“任意显号”软件不同于以往在网络上拨号的方式,在将该软件装入手机后便可任意设置手机号码的后8位数,通话时,接听的手机便显示拨号人自行设定的号码,从而掩盖其手机的实际号码和所在地区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