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石化SF埋地双层油罐技术介绍要求(试行)

中国石化SF埋地双层油罐技术介绍要求(试行)

中国石化SF埋地双层油罐技术要求(试行)2014-5-22发布 2014-5-22实施中国石化油品销售事业部目录1 采用规范、标准及法规 (1)2 供货范围及企业资质 (2)3 设计与制造 (2)4 测漏系统 (4)4.1系统组成 (4)4.2测漏系统的分级 (4)4.3泄漏监测方法 (5)5 罐体材料要求 (8)6 检验要求 (9)6.1内罐检验 (11)6.2外罐检验 (11)7 铭牌 (16)8 质量证明书 (16)8.1产品合格证 (17)8.2使用说明书 (17)8.3质量报告 (17)9 提交文件 (18)9.1投标文件 (18)9.2订货后提交文件 (18)9.3供货时提交文件 (19)10 备品、备件及专用工具 (19)11 验收 (19)11.1到货验收 (19)11.2中间验收 (20)11.3最终验收 (20)12 技术服务与售后服务 (20)12.1技术服务 (20)12.2售后服务 (20)13 保证与担保 (21)1 采用规范、标准及法规在文件出版时,所有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文件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若本技术条件与相关的技术规格书或标准有冲突,则应向业主/设计方咨询并得到其书面裁决后才能开展工作。

本技术条件指定产品应遵循的规范、标准法规主要包括但不仅限于以下所列范围: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50156 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GB 1589 道路车辆外廓尺寸、轴荷及质量限值GB/T 985.1-2008 气焊、焊条电弧焊、气体保护焊和高能束焊的推荐坡口GB/T 985.2-2008 埋弧焊的推荐坡口GB/T 1447 纤维增强塑料拉伸性能试验方法GB/T 1448 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压缩性能试验方法GB/T 1449 纤维增强塑料弯曲性能试验方法GB/T 1462 纤维增强塑料吸水性试验方法GB/T 1843 悬臂梁冲击试验方法GB/T 2577 玻璃纤维增强塑料树脂含量试验方法GB/T 3274-2007 碳素结构钢和低合金结构钢热轧厚钢板和钢带GB/T 3854 增强塑料巴柯尔硬度试验方法GB/T 8163-2008 输送流体用无缝钢管GB/T 8237-2005 玻璃纤维增强塑料用液体不饱和聚酯树脂GB/T 8923 涂覆涂料前钢材表面处理表面清洁度的目视评定GB/T 18369 无碱玻璃纤维无捻粗纱GB/T 18370 无碱玻璃纤维无捻粗纱布SH/T 3022-2011 石油化工设备和管道涂料防腐蚀设计规范SH/T 3606-2011 石油化工涂料防腐蚀工程施工技术规程SH/T 3548-2011 石油化工涂料防腐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NB/T 47003.1 钢制焊接常压容器NB/T 47008-2010 承压设备用碳素钢和合金钢锻件JB/T 4730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SY/T 6319-2008 防止静电、闪电和杂散电流引燃的措施加油站渗、泄漏污染控制标准(征求意见稿)其它未列出的与本产品有关的规范和标准,供货商有义务主动向业主和设计方提供。

所有规范和标准均应为项目采购期时的有效版本。

2 供货范围及企业资质2.1供货商应提供SF双层油罐、SF双层油罐测漏系统及其配套备用零、部件及全部技术文件。

2.2双层储油罐生产企业应具备相应的资质,具有完整的质量控制和生产管理体系,以及具有相应的技术力量和进行量产的生产能力。

3 设计与制造3.1 SF双层油罐的设计与制造应遵循本技术规格书及相关标准规范的要求。

3.2 SF双层油罐应能满足连续运行30年以上,且相关性能(操作与密封)能长期满足工况要求。

3.3 SF双层油罐由内层罐和外层罐组成,内层罐为钢制壳体,外层罐为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壳体;外层罐应完整包容内层罐。

3.4 SF双层油罐应设置通气管,通气管管口应设置阻火器,通气管的公称直径不应小于50mm。

3.5 SF双层油罐应设置不少于两个钢制吊耳,总吊耳起吊能力应不小于油罐自重的2倍。

3.6 SF双层油罐内外罐体之间具有0.1~3.5mm的贯通间隙,并配有一个与之相通的泄漏检测仪,可以实时监测内罐、外罐是否泄漏,双层油罐的生产商应配套提供用于双层油罐测漏系统所用的仪表。

3.7生产企业应对保护空间容积和贯通性进行检测,空间容积应在2L至20L/(每m3储油罐容积)之间(不含检测立管等非保护空间容积)。

3.8 SF双层油罐设两个密封可靠、公称直径为DN600、螺栓数不少于22个的人孔,人孔盖为钢制,厚度不小于18mm,人孔法兰厚度不小于20mm。

除渗漏检测立管外,油罐进油接合管、出油接合管、通气接合管、潜油泵安装口、量油孔、液位仪安装立管等接合管均应设置于人孔盖上,其中潜油泵与液位仪不宜设在同一人孔盖上。

人孔处应设置操作井,设在行车道下面的人孔井应采用加油站车行道下专用的密闭井盖和井座。

3.9人孔应位于储罐顶部纵向中心线上,颈板高度不小于150mm,厚度不小于10mm。

3.10人孔垫片材质应采用与储存介质相适应的密封材料。

3.11 SF双层油罐应严格依据业主或设计委托方所提供的条件进行设计,油罐应满足强度、刚度、稳定性和渗漏检测的要求。

3.12 SF双层油罐的内罐内侧和外罐外侧为暴露的金属材料时应制作防腐层,防腐设计和施工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SH3022的有关规定。

3.13 SF双层油罐防雷防静电接地应符合GB50156的要求。

3.14 SF双层罐应满足直埋要求,埋深不低于0.9m,并能承受国标GB1589规定的六轴汽车(并装双轴汽车载荷25000kg,并装三轴挂车24000kg,总重量49000kg)产生的载荷而不发生损坏。

3.15 SF双层油罐规格技术条件。

表3.1 SF双层油罐规格表3.16 SF双层油罐技术参数表3.2 SF双层油罐技术参数表4 测漏系统测漏系统是检测(监测)SF双层油罐的双层结构完好性,以达到防止油品渗漏的目的,避免污染环境。

4.1系统组成SF双层油罐的测漏系统由测漏报警器和夹层泄漏检测仪表组成。

测漏报警器应设置在营业室内,且视线明显处。

4.1.1测漏报警器技术要求测漏报警器应能够同时连接不小于8座油罐测漏仪表,具有RS485标准通讯接口、声光报警、消音、故障自诊断等功能,可与站级管理系统连接,能够集成在油罐液位监测系统内。

电源:220V AC±10% 50Hz功耗:≤3W响应时间:≤5s工作温度:0~50℃相对湿度:<90%安全栅:生产商根据油罐测漏仪表的特性,自行配置。

4.1.2夹层测漏仪表技术要求生产厂商应根据其产品的特性及所用测漏的方法,自行配置。

4.2测漏系统的分级测漏系统分为以下等级,级别按照相关安全或环保等级排列:Ⅰ级:能检测出双层系统中液面以上或以下的渗漏。

其本身具有安全性,且能在任何液体进入环境之前检测出渗漏(压力或真空系统)。

Ⅱ级:能检测出双层系统中液面以上或以下的渗漏。

存在检漏液进入环境的可能性(液媒监控系统)。

Ⅲ级:能检测出储罐或管道系统中液面以下的渗漏。

系统建立在位于防渗漏设施之间或检测空隙之间的液体和(或)蒸气传感器的基础之上,存在储液进入环境的可能性。

Ⅳ级:在一定概率下,该级系统可检测出储罐内储液容量一定程度的变化(即液体渗入或渗出储罐),一旦发生渗漏,储液进入环境的可能性很高。

ⅣA级:动态渗漏检测系统通过计量数量的配合,也可以指示出相连管道中所发生的渗漏。

ⅣB级:静态储罐液位仪渗漏检测系统或静止阶段统计法渗漏检测系统仅能指示储罐是否发生了渗漏。

Ⅴ级:可检测出储罐或管道中液面以下的液体流失,检测出渗漏之前,储液已经进入环境(即监测井用传感器)4.3泄漏监测方法泄漏检测有三种方法,包括压力/真空法、液媒法、传感器法,三种方法各有其适用范围:压力/真空法属于Ⅰ级测漏系统,适用于测漏灵敏度要求较高的场合,其本身具有安全性,且能在任何液体进入环境之前检测出渗漏;液媒法属于Ⅱ级测漏系统,其测漏灵敏度仅次于压力/真空法,存在检测液进入储罐的可能性,且要求检测液对于内、外罐无腐蚀性;传感器法属于Ⅲ级测漏系统,其测漏灵敏度较低,一旦发生渗漏,储液进入环境的可能性很高,适用于地下水位较高地区。

4.3.1压力法或真空法通过贯通间隙中的气体压力变化监测贯通间隙的完好性,从而实现对双层油罐内、外罐任何位置出现渗漏的探测,并且保证油品在渗漏到环境之前就被发现,适用于测漏灵敏度要求较高的场所。

推荐SF双层油罐使用。

压力法或真空法对油罐贯通间隙要求:—SF双层油罐的贯通间隙容积≤8立方米;—整个双层间隙都能注入空气或惰性气体且具有气体密闭性,或者能够维持真空状态;—双层间隙壁能经受住系统形成的压力或系统形成的真空;—其设计应保证内罐在极限贮液高度以下不能与双层间隙连通。

传感器要求:①压力法泄漏检测传感器—当贯通间隙中出现压力变化,应准确、及时的发出压力信息;警报压力应比公式(4.1)规定的SF双层油罐极限贮液高度(含工作压力在内)产生的压力大3 kPa,或者比公式(4.2)规定的相对储罐最低点地下水的最高水位产生的压力大3 kPa。

P AE=3000P a+ρP×h×g+P0(4.1)P AE=3000P a+ρG×h×g (4.2) 式中:P AE——报警压力;ρP——储液密度;P0——罐内工作压力;ρG——地下水密度。

②不含真空发生器的非集成型真空检漏器—抽气管(用于安装在外面的真空泵)应深入到双层间隙的最低点;—报警临界点的真空压力不低于35 kPa。

③含真空发生器的集成型真空检漏器报警临界点下的真空压力应至少为:—等于公式(4.3)计算出的压力:P AE= 3000 Pa + p ×g ×h (4.3) —如果双层间隙内抽气管深入到最低点,为3 kPa;—双层平底罐为25 kPa。

连接抽气管的、由液体或传感器控制的装置(截止阀)应安装在距离储罐尽可能近的位置,从而在发生液体吸入时避免双层间隙内的渗漏液体继续被吸入,同时阻止渗漏液体进入检漏器。

4.3.2液媒法通过贯通间隙中的填充液高度变化监测贯通间隙的完好性,以实现对双层油罐内、外罐出现渗漏的探测,并且保证油品在渗漏到环境之前就被发现。

SF双层油罐应使用不会腐蚀钢内罐的液媒法。

液媒法对贯通间隙要求:—双层间隙内部应能够全部注满液体,且具有液体密闭性。

—双层间隙壁应经受住系统中的液位压力。

—SF双层油罐的储液最高液面以下部分,不得有贯穿双层间隙的与内罐相通的连接管。

—SF双层油罐夹层间隙与外界的连通口只能设置在外罐罐壁最高储液面以上的位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