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共政策模拟试题及答案(1-8套)

公共政策模拟试题及答案(1-8套)

华工网院公共政策模拟试题及答案(1-8套)一、单项选择题1、“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做有权威的分配”,提出这一命题的学者是(B)。

A、拉斯韦尔B、伊斯顿C、戴伊D、安德森2、西方三权分立体制下,公共政策的最基本形式是(C)。

A、总统决定B、法院判决C、国会立法D、委托立法3、下列(D)政策不同于其它选项。

A、例行政策B、常规政策C、程序性政策D、初始政策4、人类社会生活中最基本的环境是(C)。

A、地理环境B、国际环境C、经济环境D、政治环境5、从广义角度而言,公共政策的合法性是指(D)。

A、公共政策符合宪法B、公共政策符合法律C、公共政策符合行政规章D、公众对公共政策的认可与接受6、保持政策稳定性的最根本途径是(A)。

A、政策法律化B、延长政策期限C、打击反对力量D、增加政策的权威性7、小组意识模型的提出者是(C)。

A、西蒙B、林布隆C、詹尼斯D、戴伊8、理性模型的理论起源是(B)。

A、传统政治学B、传统经济学C、社会学D、管理学9、“无批评”原则典型地运用于(A)中。

A、头脑风暴法B、哥顿法C、零起点法D、对演法10、采用匿名通信和反复征求意见的形式,让专家们在彼此隔离情况下交换意见的预测方法是(C)。

A、专家会议法B、正负表决法C、德尔菲法D、同意表决法11、以“破字当头,突破定势思维,一切从零开始”为宗旨的思维方法属于(D)。

A、对演法B、哥顿法C、头脑风暴法D、零起点法12、下列人物中(C)是政策执行组织理论学派的代表人物。

A、查尔斯·奥·琼斯B、大卫·罗宾逊C、佛瑞斯特D、安德森13、政策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是(B)。

A、政策制定B、政策执行C、政策评估D、政策评终14、检验政策效果的基本途径是(C)。

A、政策监控B、政策检查C、政策评估D、政策执行15、平民百姓的街谈巷议属于政策评估中的(A)。

A、非正式评估B、正式评估C、内部评估D、委托评估16、政策评估中最主要的形式是(B)。

A、非正式评估B、正式评估C、外部评估D、高等院校评估17、政策评估活动中最重要的环节是(B)。

A、计划与准备B、组织与实施C、总结与报告D、搜集信息18、政策评估阶段的最终产品是(D)。

A、信息资料B、评估标准C、评估方法D、评估报告19、外部评估最主要的形式是(C)。

A、学术团体评估B、高等院校评估C、委托评估D、专家评估20、发生在政策执行过程中,针对政策效果进行的评估通常称为(C)。

A、政策分析B、政策反馈C、后评估D、前评估21、认为“凡是政府决定做的或决定不做的事情就是公共政策”,持这一观点的学者是(C)。

A、威尔逊B、伊斯顿C、戴伊D、内格尔2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B)。

A、错误的政策会具有负导向功能B、正确的政策只会产生正导向功能C、正确的政策会具有正导向功能和负导向功能D、西方某些国家的福利政策体现了政策的负导向功能23、人类社会生活的最基本环境是(C)。

A、地理环境B、政治传统C、经济环境D、国际环境24、提出满意模型的学者是(A)。

A、西蒙B、詹尼斯C、林布隆D、托马斯·戴伊25、渐进模型的提出者是(C)。

A、西蒙B、詹尼斯C、林布隆D、戴伊26、公共政策的核心取向是(D)。

A、功能取向B、过程取向C、结构取向D、目标取向27、“因为……所以……”,因为A=B,B=C,所以A=C,这种思维方式属于(B)。

A、经验思维B、逻辑思维C、直觉思维D、创新思维28、首因效应又称为(D)。

A、新因效应B、晕轮效应C、定型效应D、先头效应29、人们把决策活动中冠冕堂皇地进行拖延的做法喻为(B)。

A、新闻效应B、黄灯效应C、红灯效应D、乐队效应30、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C)。

A、社会问题是政策问题的一部分B、社会问题转变为政策问题必须经过公众议程C、社会问题必须经过一定程序才能成为政策问题D、公众议程对政府议程没有任何影响31、公共政策问题认定后,政策制定者首当其冲要考虑的是(A)。

A、确定政策目标B、评估政策方案C、拟定政策方案D、择定政策方案32、前评估是指(B)。

A、对政策目标的评估B、对政策方案的评估C、对政策效果的评估D、对政策价值的评估33、下列行为中,属于公共政策诉求的是(D)。

A、职员要求公司老板发放交通费B、工人要求工厂增加工资C、群众强烈要求电视台报道生态环境的恶化现象D、农民要求政府减轻负担34、政策制定过程的起点是(A)。

A、政策问题的认定B、政策目标的认定C、政策方案的认定D、社会问题的认定35、内在创始型政策议程的主要特征是(C)。

A、社会动员B、媒体宣传C、体制内运作D、公众参与36、下列选项中,(C)属于政策评估的价值标准。

A、政策的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比例关系B、政策目标实现的程度和范围C、政策在多大程度上坚持了社会公正原D、政策对社会的影响程度37、政策评估中最主要的形式是(B)。

A、非正式评估B、正式评估C、前评估D、委托评估38、外部评估的最主要形式是(D)。

A、学术团体评估B、咨询机构评估C、高等院校评估D、委托评估39、对策论作为政策分析的创造性方法之一,又被称作(C)。

A、脚本写作B、头脑风暴法C、博弈法D、个人判断法40、委托高等院校进行评估属于(A)。

A、外部评估B、内部评估C、正式评估D、前评估41、下列选项中属于政策的外在引发机制的是(C)。

A、生态变迁B、自然灾害C、国际冲突D、科技变革42、“因为……所以……”,因为A=B,B=C,所以A=C,这种思维方式属于(B)。

A、经验思维B、逻辑思维C、直觉思维D、创新思维43、在预测活动中,采用匿名通信和反复征求意见的形式,使专家们在互不知晓,彼此隔离的情况下交换意见,将意见处理后得出预测结果,这种预测方法称为(C)。

A、博尔达计数B、正负表决法C、德尔菲法D、专家会议法44、人们把决策过程中冠冕堂皇地进行拖延的做法喻为(B)。

A、新闻效应B、黄灯效应C、红灯效应D、乐队效应45、《无政府、国家和乌托邦》一书是下列哪位学者的著作(B)。

A、罗尔斯B、诺齐克C、莫尔D、柏拉图46、从实质上说,博弈论是一种(D)模型。

A、团体B、过程C、渐进D、理性47、阿西的线条判断实验证实了(C)的存在。

A、光环效应B、首因效应C、从众效应D、定型效应48、政策的目标群体是指(C)。

A、利益集团B、政策受益者C、政策影响和制约的对象D、知识分子49、西方国家三权分立体制下最基本的公共政策形式是(C)。

A、总统决策B、最高法院判决C、国会立法D、司法命令50、公共政策学发展的第一阶段,对政策过程研究的重点是(B)。

A、政策评估B、政策制定C、政策执行D、政策终结51、公共政策问题通常首先由官方提出,再通过一定的形式提交社会讨论,这种政策议程的构建模型是(C)。

A、外在创始型B、内在创始型C、动员模型D、自发模型52、把政策制定看作“在指导社会行动的两个主要方案之间进行选择的自觉性意识”的学者是(D)。

A、伍启元B、托马斯·戴伊C、艾斯顿D、德罗尔53、下列人物中鼓吹“地理因素说”的是(D)。

A、欧文B、圣西门C、傅立叶D、孟德斯鸠54、下列不能作为官方决策者的主体是(D)。

A、立法机关B、行政机关C、法院D、利益集团55、“最少受惠者最多得益”是(A)的核心思想。

A、罗尔斯B、诺齐克C、奥尔森D、弗朗西斯56、提出相对报酬量观点的学者是(C)。

A、伊斯顿B、克朗C、亚当斯D、汉森57、拉斯维尔在创立政策科学时,提出(B)。

A、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作权威性的分配B、公共政策是一种含有目标、价值和策略的大型计划C、公共政策是政府决定做的或决定不做的事情D、公共政策是政府机构与其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58、“无批评”原则典型地运用于(A)中。

A、头脑风暴法B、哥顿法C、零起点法D、对演法59、领导者的微服私访属于政策评估中的(B)。

A、正式评估B、非正式评估C、内部评估D、委托评估60、理性模型对人的前提假设是(D)。

A、社会人B、政治人C、复杂人D、经济人61、公共政策权威性的基础是(B)。

A、阶级性B、合法性C、合理性D、优越性62、英雄史观最为近似于下列哪种模型的观点(C)。

A、理性模型B、渐进模型C、精英模型D、团体模型63、“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体现了下列哪种理论模型的观点(A)。

A、传统理性模型B、有限理性模型C、渐进模型D、小组意识模型64、在我国国家机关体系中居于首要地位的是(B)。

A、国家行政机关B、国家立法机关C、国家审判机关D、国家检察机关65、在非零和博弈中,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C)。

A、我得你必失B、你得我必C、我得你不一定失D、你我得失没有关联性66、保持政策稳定性的最根本途径是(C)。

A、延长政策期限B、强制执行C、政策法律化D、政策升级67、“关于政策的政策”指的是(D)。

A、基本政策B、具体政策C、经济政策D、元政策68、具体政策最典型的特征是(A)。

A、变动性B、稳定性C、强制性D、独立性69、“公正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不是什么公平,而是人们被给予了哪些权利”,该观点体现了哪位学者的思想(B)。

A、罗尔斯B、诺齐克C、安德森D、伍启元70、“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进行换位思考”,这种做法典型地运用于下列哪种方法中(C)。

A、哥顿法B、零起点法C、对演法D、头脑风暴法71、否定表决法又被称为(A)。

A、淘汰投票制B、博尔达计数C、孔多塞标准D、正负表决法72、谢利夫的自动光点实验证实了(B)的存在。

A、光环效应B、从众效应C、乐队效应D、旁观者迷73、“干部出数字,数字出干部”体现了哪种效应(C)。

A、新闻效应B、旁观者迷C、颂歌效应D、黄灯效应74、多数票制最普遍的形式是(A)。

A、简单多数方法B、加权简单多数法C、同意表决法D、赞成投票制75、“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和“取法乎上,仅得乎中;取法乎中,风斯下矣。

”这两句话的思想均体现了下列哪一理论模型(C)。

A、渐进模型B、有限理性模型C、传统理性模型D、过程模型76、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精英理论观点的是(A)。

A、公共政策的变化一定是革命性的,而非渐进性的B、精英是活跃的,公众是麻木的C、少数人掌握社会价值的分配权D、精英人物主要来自经济地位较高的社会阶层77、下列机构和组织中不属于思想库的是(D)A、兰德公司B、野村研究所C、布鲁金斯学会D、奥姆真理教78、政策评估活动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是(B)。

A、计划与准备B、组织与实施C、收集信息D、总结与报告79、根据政策评估的结果,采取渐进方式,对现有政策加以补正、修正,这种做法属于(D)。

A、政策均衡B、政策终结C、政策持续D、政策调整80、将旧政策的内容按照一定的规则分解成几部分,每一部分独自形成一项新的政策,该种做法属于政策终结形式中的(B)。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