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简报第10期(总第169期)国家烟草专卖局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 2010年10月22日全国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视频会2010年9月28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在北京召开了全国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视频会。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张小建副部长到会做重要讲话;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能力建设司刘丹副司长就学习贯彻小建副部长的讲话精神,落实好会议精神提出要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张亚男副主任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情况及相关问题的说明;会议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刘康主任主持。
现将张小建副部长、张丹副司长和张亚男副主任的讲话全文分期刊登如下。
在全国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视频会议上的讲话――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副部长张小建同志们:今天,我们召开全国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视频会,会议的任务是:贯彻落实全国人才工作会精神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总结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总体情况,科学分析和把握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鉴定工作所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进一步明确鉴定工作的方向、任务和要求,推动职业技能鉴定事业实现新发展。
刚才,部能力建设司刘丹同志介绍了当前鉴定工作有关政策情况,部鉴定中心张亚男同志介绍了近期鉴定工作情况,地方、行业、企业四位同志介绍了经验,他们讲得都非常好。
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职业技能鉴定事业成就显著,对于促进就业和推动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一)鉴定工作蓬勃发展,成绩斐然。
1994年,以劳动法的出台为契机,我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应运而生,并正式启动了鉴定社会化管理工作。
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建立和推行,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入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轨道的需要,适应了市场就业机制和企业生产经营的要求,通过建立科学的评价考评体系和制度,构筑就业能力标准和技能人才成长通道,同时引领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的方向。
鉴定工作从一开始就定位为面向广大劳动者和企业的公益性事业,以是否有利于提高劳动者素质和提高企业效益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基准。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地位已经得以确立并日趋巩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已成为劳动者技能水平评价的重要手段。
1996年我国正式建立鉴定统计制度时,当年仅有268万人参加鉴定,到2009年,参加鉴定的总人数已达1492万,预计今年仍在1500万左右。
目前,全国通过鉴定获取证书的累计总量约为一亿一千万人次。
如果把军队培养军地两用人才的鉴定工作包括进来,人数就会更多。
从年鉴定200多万到现在1500万,不仅是规模的扩大,数量的增加,更反映出广大劳动者和企业对鉴定工作的广泛认同,意味着职业资格证书作为人力资源市场通行证的作用得以真正发挥,这是我们十多年努力工作取得的重大成果。
近几年,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评价工作也取得了不小的成绩。
2003年第一次全国人才工作会后,我们先后施行了三年五十万新技师培养计划和国家技能资格导航计划,并在经济发达的东部七省市实施了国家高技能人才东部培训工程。
这一系列举措,有效地推动了高技能人才的队伍建设工作。
2003年全年新增技师、高级技师仅为7.6万人,2009年已达41.8万人,增加了5倍。
十多年来,鉴定工作越来越成为技能人才培养和使用的重要杠杆。
鉴定工作是对技能劳动者职业技能水平和职业知识水平的考核评定,是职业培训的“牛鼻子”,抓好鉴定工作,有利于提高广大劳动者技能水平和素质。
宏大的鉴定规模体现了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能够有效地满足企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对于促进就业和推动我国经济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
这一巨大成绩的取得,是我们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是全国职业技能鉴定战线上所有同志扎实工作奋发进取的结果。
在此,我谨代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对所有为鉴定事业做出贡献的同志致以崇高敬意和由衷的感谢!(二)完善的鉴定工作体系为职业技能鉴定事业的发展夯实了基础。
十多年来,经过长期工作实践中摸索和总结,建成了包括行政法规和行政管理、技术标准和技术支持、组织实施、质量保证和证书核发等四大系统的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体系。
一是建成了完善的法律规章制度。
先后出台的《劳动法》《职业教育法》和《就业促进法》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
1990年颁布的《工人考核条例》是建国以来第一部由国务院批准的关于工人考核的行政法规,以后制定的《职业技能鉴定规定》《职业资格证书规定》《招用技术工种从业人员规定》等很多规章制度,都为职业技能鉴定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法规制度保障。
二是建成了完整的技术标准和技术支持系统。
职业技能鉴定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1999年,历时4年完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的编纂工作,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按职业对广大从业人群进行科学地分类。
2000年,在借鉴发达国家职业标准制定的先进理念和模式基础上,完成了《国家职业标准制定技术规程》的研究工作,确立了“以职业能力为核心,以职业活动为导向”的职业标准新模式。
科学的职业分类和职业标准模式,为职业培训和技能鉴定大发展奠定了两大基石。
与此同时,我们紧紧抓住鉴定命题技术、考评技术、质量控制技术的健全和完善,逐步形成了完整的技术支持体系。
目前,已经开发完成了930个职业(工种)的职业标准和近400个职业(工种)的题库,国家题库运行管理网络已实现省级地区全覆盖,并在20个行业和147个地市建立了分库。
三是建成了完善的鉴定组织体系,形成了强大的工作队伍。
为配合行政管理机构做好鉴定具体组织实施工作,十几年来,从部里到地方各级、各行业部门都成立了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并依托院校、企业建立鉴定所站。
目前,已有近10000个鉴定所站,23万名考评人员和14000名质量督导人员,此外还有大批专家服务于我们鉴定工作,成为我们做好鉴定工作的专业化队伍和有生力量。
四是适时完善鉴定模式,初步建立了技能人才多元评价机制。
随着鉴定规模的不断扩大,各类人群需求的不断增多,单一的鉴定模式已经不能适应需要。
为此,我们总结各地实践,探索建立多元评价机制,即以社会化鉴定为主,同时探索企业内评价、院校资格考核认证等新的评价模式,并面向农民工开展专项职业能力考核工作,有效满足了不同人群的鉴定要求。
(三)强化鉴定质量管理,保障了职业技能鉴定事业健康发展。
职业资格证书是劳动者具备从事职业岗位资格的凭证,只有保证鉴定工作的质量,证书才有含金量,证书的公信力才能得以维护,证书对就业、培训乃至社会价值观才会发挥积极影响。
1997年,在兰州召开的全国鉴定工作会上,我们就提出要在整个鉴定系统树立“质量第一”观念,强调质量是鉴定工作的生命线。
确立了统一鉴定所站条件、统一考评人员资格、统一命题管理、统一考务管理和统一证书核发的“五统一”原则,这一原则对于保障鉴定质量起着重要作用。
为抓好质量工作,又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了质量监督、检查和指导机制,十多年来,针对各个时期鉴定质量存在的主要问题,先后开展了三次质量大检查,并施行了一系列提高鉴定质量的新举措,如:针对鉴定所站的“红黑榜”制度;鼓励有条件的机构开展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在整个鉴定系统内签订质量责任书;对职业技能鉴定相关案件及时处理和通报。
为了提高证书管理水平,我们已经完成了职业资格证书信息查询系统全国联网工作,现在已经实现了4860万条证书信息数据上网,随着这套系统的普遍应用,一些虚假证书将逐渐失去生存的土壤。
我们还积极做好全国统一鉴定工作,树立鉴定品牌,以此引领和带动鉴定工作的规范化。
实施这些措施,不仅有效地扼制了鉴定工作中“假、乱、低”问题的蔓延,并且对治理考试太乱、证书太滥现象也产生积极作用。
去年在沈阳召开的全国职业技能鉴定机构质量建设技术交流会上,我们明确提出,鉴定工作要实现“三个转变”,即由扩大规模、注重质量转到质量第一、兼顾规模;由治理假乱低问题的应急治标措施转到标本兼治,构建质量建设长效机制;由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兼顾转到明确不营利的公共服务性质,更加突出社会效益第一。
那次会议进一步提高了全系统对质量工作的认识,经过大家一年多的努力,工作上有很大改善,构建鉴定质量建设长效机制取得了初步成效。
回顾这些年来,正是因为我们鉴定工作一直牢固坚持质量第一的理念不动摇,从而才保证鉴定工作越来越规范,保障了鉴定事业做强做大,推进了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健康有序地发展。
二、认真研究新形势、新问题,明确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新任务、新方向(一)结合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工作,对技能人才培养评价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要实现根本性转变,这不仅对劳动者就业带来巨大挑战,并且对广大劳动者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大批涌入人力资源市场,总量矛盾和结构性矛盾交汇在一起,使得就业问题的解决面临非常复杂的局面,一方面,我们要千方百计在新兴产业中扩大就业,并妥善解决关闭破产企业新的失业问题,另一方面要大力提升广大劳动者的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使就业由单纯地扩大就业向扩大就业与素质就业并重转变,这些都要求我们必须加强职业培训和技能鉴定工作。
(二)贯彻落实全国人才会精神,加快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对做好技能人才培养评价工作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
今年5月份召开的全国人才工作会,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发表了重要讲话,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加快建设人才强国的战略思考和对做好新形势下人才工作的高度重视。
加快人才发展是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战略选择。
在《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对高技能人才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到2015年,高技能人才总量达到3400万人。
到2020年,高技能人才总量达到3900万人,其中技师、高级技师达到1000万人左右。
这是党和国家交给我们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我们必须完成。
这次全国人才工作会就人才工作的概念、目标、策略、方针及人才的培养、评价、使用、待遇等提出很多全新的理念:如: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优先人才资源投入和开发;抓住高层次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实行高端带动;人人都可以成才;在实践中发现人才和锻炼人才;重视青年人才培养;重视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等等。
不久前,第五届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开发部长级会议上,胡锦涛主席在致辞中进一步强调,我国要优先开发人力资源,大力提升劳动者素质和能力,促进充分就业。
我们要认真地学习和领会上述会议精神,准确把握其精神实质,在实际工作中很好运用。
通过鉴定工作建立评价机制,促进技能人才培养,推动我国人力资源开发。
(三)要深入研究当前鉴定工作本身存在和所遇到的问题。
回顾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十几年发展进程,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还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鉴定工作与就业形势任务,与产业升级、企业发展的要求相比,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