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当今国内外形势谈谈稳定发展
常在各类媒体上见到“幸福指数”这个名词,也常听周围的人谈起“幸福感”这个话题。
什么国民的幸福指数是多少啦,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排名啦,你的生活有没有幸福感啦,不一而足。
那么,幸福感从何而来呢?两会幸福指数的高低又取决于哪些指标呢?一位全国人大代表说:“幸福感的第一要义应该是安全感。
只有国家富强、社会稳定,老百姓对自己的生活才有安全感,也才有幸福感可言。
”的确,幸福的路径可能是条条大路通罗马,但任何幸福大厦拔地而起,都离不开稳定牢固的基础。
不同的人家可能有不同的幸福,但他们的幸福也肯定是建立在平安、健康、和睦的基础之上的。
对于老百姓来说,安居方可乐业;对于国家社会来讲,稳定才能发展。
“利莫大于治,害莫大于乱”,古今中外,历朝历代,政治稳定、社会安定始终是政治家们励精图治的目标,也是普通百姓安居乐业的前提。
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稳定始终是国家发展的基石,民生福祉的源泉。
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有两句话,我们至今听来仍感振聋发聩:“我们搞四化,搞改革开放,关键是稳定。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正是在和平稳定的大环境中,我国经济以年均近10%的增长率实现了起飞,创造了令世人瞩目的“中国速度”。
我们的国家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百姓生活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
国强民才富,家和万事兴。
没有国家的稳定,老百姓哪里去
找这么多惠民的好政策?国家和谐稳定,事事兴盛,老百姓才能得到更大更多的实惠。
“没有稳定的环境,什么都搞不成,已经取得的成果也会失掉。
”动乱,往往是国家的歧途、人民的悲剧。
一场“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结果是发展滞后、物资奇缺、民生凋敝,给国家和人民烙下了深深的伤痕。
去年底到今春,中东北非一些国家政局持续动荡,社会混乱,冲击经济,殃及百姓,利比亚更是深陷战争漩涡。
“一国尽乱,无有安家;一家皆乱,无有安身”,这些国家人民的遭遇令人同情,对所有爱好和平、向往幸福的人们,也是一个沉重的警醒。
重温这两句话,使我们对“稳定”这个似乎耳熟能详的问题有了新观照、新思考。
有时候,在对比和变化中,人们能够更加真切地感受和理解世界,对于稳定更是这样。
稳定,连着国事与家事,关系整体和个人,它就在我们身边,融入了我们的生活。
也正因为如此,全国政协委员叶小文感慨:“和谐稳定就像我们周围的空气,平常也许感受不到,但稍稍稀薄,其重要性就立刻凸显出来。
”
稳定是福,动乱是祸。
这一道理看似朴素,其实深刻。
“没有社会稳定,幸福只能是一句空话”。
身在福中,我们应该“惜福”,珍惜来之不易的和谐稳定局面;更需要“造福”,用以人为本的发展,不断夯实民生改善的基础,用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在稳定中获得更大的发展,在发展中不断收获幸福的果实。
只有这样,
才能长久地“享福”、“受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