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药科大学人体解剖生理学课件—第十一章 神经系统_PPT幻灯片

中国药科大学人体解剖生理学课件—第十一章 神经系统_PPT幻灯片

3.分裂能力较强 4.胶质细胞之间有低电阻的缝隙连接
(二)、神经胶质细胞的功能
1.支持作用 2.参与创伤的修复 3.参与构成血—脑屏障 4.参与神经递质的代谢 5.调节细胞外的K+浓度 6.分泌神经营养因子
第二节 神经元 间的信息传递
神经元之间相互连接形成了多层 次的神经回路和十分庞大的网络系统, 这是完成各种信息传递和信息处理的 结构基础。
突触结构:
①突触前膜 ②突触间隙 ③突触后膜
突触的主要结构特点
神经—肌肉接头部位只有乙酰胆碱一种递 质,而中枢神经系统内的神经递质种类很多; 突触间隙宽度较神经—肌肉接头间隙窄;神 经—肌肉接头后膜是肌膜物化形成的,而经 典突触后膜成分则是神经元不同部位的细胞 膜,而且突触的后膜往往增厚形成突触后致 密区(含有与神经递质结合的相应受体)。
根据电生理学特性分类
纤维分类
来源
f直径 传导速度 锋电位时间
Aα 肌梭入梭外肌传出Afα13~22 70~120 0.4~0.5
A类
Aβ 皮肤触压觉传入f 8~13 30~70 0.4~0.5
(有髓)
Aγ 梭内肌的传出f
4~8 15~30 0.4~0.5
Aδ 皮肤痛觉传入f
1~4 12~30 0.4~0.5
12~22 70~120 Aα 5~12 25~70 Aβ
2~5 10~25 Aδ 0.1~1.3 1 C
3. 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征
双向传导
局部电流可沿N纤维向二个方向构成回路。
绝缘性
由于神经膜及髓鞘的绝缘作用,神经纤维上 传导的冲上去基本上不便波及到邻近纤维,即 神经纤维传导的绝缘性。
生理完整性
神经元胞体 突触小体

扫 描 电 镜 像
经 元 胞 体 及 表






突触传递过程
兴奋—突触前膜去极化—前膜通透性改 变—Ca离子通道打开,Ca离子内流进入突 触小体—突触小泡与前膜接触、融合、释放 递质到突触间隙—递质与后膜的受体结合, 后膜Na+或Cl-离子通道打开,Na+或Cl-内 流,分别引起后膜去极化和超级化 —产生 局部突触后电位。
逆向轴浆运输
6. 神经末梢的营养作用
神经末梢对它所支配的组织,除了调节其 功能活动外,还具有营养作用。这是因为神
经末梢可以缓慢释放某些物质,改变所支配组 织的代谢活动,影响其结构和生理功能。如肌 肉萎缩。
二、神经胶质细胞(一)来自神经胶质细胞的生理特性1.静息电位较高 为-75~-90mv。
2.不能产生动作电位 主要是因为胶质细胞膜上缺少产生动作电 位的Na+通道。
神经系统(nervous system)是机体内最 重要的调控系统。它调节各器官系统的活 动,使各系统、器官的活动相互协调,使 机体成为一个统一体,并使机体适应内外 环境的变化。所以它对维持生命活动的正 常进行具有重要的意义。
内容提要
第一节 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的基本生理 特性与基本功能
第二节 神经元间进行信息传递的基本规律 第三节 反射活动的基本规律 第四节 感觉形成的基本过程与特征 第五节 躯体运动的调控理论 第六节 内脏活动的神经调节特征 第七节 脑的高级功能
一、信息传递的两种方式
(一)、化学性突触传递
1.经典突触的信息传递
经典突触一般是指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梢与另一 个神经元的胞体或突起相互接触并进行信息传递 的部位。
接头:神经元与效应细胞相接触而形成的特殊结 构。
根据前一个神经元与后一个神经元接触部位的不 同,将突触分为:轴突—树突突触、轴突—胞体 突触和轴突—轴突突触3类。
(二) 电突触—缝隙连接 (gap junction)
结构基础:是缝隙连接。缝隙连接是二 个N元紧密接触的部位上有沟通两细胞 浆的水通道蛋白,允许带电离子通过, 且电阻低。
传递过程:电-电(AP以局部电流方式)。 传递特征:双向性,速度快,几乎无潜
伏期。
电突触传递的生理意义
信息传递迅速是电突触传递的主要优点。 由于扩布迅速和双向传递,因而容易使具 有缝隙连接的神经元间通过电传递形成同 步活动。此外,还可以通过缝隙连接部位 的物质交流传送神经元之间的代谢信号。
(一)、神经元—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与功能单位
1.基本结构:
胞体:营养与代谢中心;接受、整合信息部位
神经元
树突:较短,分支;接受、传导信息部位
突起
轴突:较长,无分支;传导神经冲动
2. (按功能)分类:
传入神经元
投射神经元
轴突较长,远距离传送信息
神经元
传出神经元
中间神经元:具有大量树突,进行信息整合与局部的信息传递
神经纤维能将信息传送到远隔部位,不仅要 求其结构的完整,而且必须功能正常。
相对不疲劳性
神经纤维可以在较长时间内持续传导冲动而 不容易产生疲劳(比突触传递耗能少)。
4. 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速度
直径
直径大传导快。
有无髓鞘
有髓比无髓快。
温度
高则快(一定范围内) 。
5. 神经纤维的轴浆运输
神经纤维不仅具有传导动作电位的功能, 而且其细胞质(又称为轴浆)还具有运输功 能。 顺向轴浆运输
B类
自主神经节前f
1~3 3~15
1.2
(有髓)
C类
sC 自主神经节后f
0.3~1.03.7~2.3 2
(无髓) drC 后根痛觉传入f
0.4~1.02.6~2.0 2
根据纤维直径的大小及来源分类
纤维 来 源 能 直径 速度 分类1
Ⅰ 肌梭腱器官传入 Ⅱ 肤机械R传入 Ⅲ 肤痛温肌深压R传入 Ⅳ 无髓痛温机械R传入
2. 非突触性化学传递
神经元间的信息传递,除了发生在经典 的突触部位外,还可以在没有典型突触结 构的部位释放神经递质,释放的化学递质 经扩散到达附近的突触或远隔部位的神经 元,影响多个靶细胞的功能。这种神经元 间的信息传递方式称为非突触性化学传递。
3.化学性突触传递的特征
单向传递 突触延搁 对内环境变化敏感 突触传递的可塑性
二、突触传递过程中突触后膜的电 位变化
3.神经元的电生理特性
神经元是体内兴奋性最高的细胞类型。 静息电位
形成机制同神经纤维和骨骼肌—K+平衡电 位。一般为-65~-70mv。 动作电位 形成机制同神经纤维和骨骼肌。
(二)、神经纤维
1.神经纤维的概念 包裹有神经膜或髓鞘的神经元轴突称为神 经纤维。
2.神经纤维的分类 根据电生理学特性分类 根据纤维的直径和来源分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