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下课外古诗词十首复习资料一、《从军行》杨炯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译文】战争的烽火逼近了京城,我的心中不禁热血沸腾。
军令颁发将帅奉命出征,铁骑滚滚包围了敌方龙城。
大雪弥漫,遮天蔽日,使军旗上的彩画都显得黯然失色。
呼啸的寒风杂伴着战鼓之声。
宁愿做一名卒长去冲锋陷阵,也胜过我这样的一个书生。
【赏析】前两句写边报传来,激起了志士的爱国热情。
“烽火照西京”,说明军情紧急。
首二句交待了整个事件展开的背景。
第三句“牙璋辞凤阙”,描写军队辞京出师的情景。
第四句“铁骑绕龙城”,显然唐军已经神速地到达前线,并把敌方城堡包围得水泄不通。
五六两句开始写战斗,诗人却没有从正面着笔,而是通过景物描写进行烘托。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前句从人的视觉出发:大雪弥漫,遮天蔽日,使军旗上的彩画都显得黯然失色;后句从人的听觉出发:狂风呼啸,与雄壮的进军鼓声交织在一起。
诗的最后两句:“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直接抒发从戎书生保边卫国的壮志豪情。
附文:《从军行》(其四)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二、《月下独酌》李白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译文】准备一壶美酒,摆在花丛之间,自斟自酌无亲无友,孤独一人。
我举起酒杯邀请媚人的明月,低头窥见身影,共饮已有三人。
月儿,你那里晓得畅饮的乐趣?影儿,你徒然随偎我这个孤身!暂且伴随玉兔,这无情瘦影吧,我应及时行乐,趁着春宵良辰。
月听我唱歌,在九天徘徊不进,影伴我舞步,在地上蹦跳翻滚。
清醒之时,咱们尽管作乐寻欢,醉了之后,免不了要各自离散。
月呀,愿和您永结为忘情之友,相约在高远的银河岸边,再见!【赏析】1、诗人饮酒的环境如何?诗人的情感可用哪个字表达?赏析这种写悲凉寂寞的艺术手法和表达效果。
“花间”“月下”,“花前月下”是良辰美景。
“独”。
“以乐景写悲情”的反衬手法,越是良辰美景之中,寂寞就越显得刻骨铭心,效果是使悲凉寂寞更加浓郁和难以排解,突出强调了诗人李白深沉的寂寞凄凉之情。
2、“邀”字,主动者为诗人,因自己坚持高洁的品质,得罪了权贵,早已无人往来了。
在这良辰美景之中,诗人难以排遣这种孤独和寂寞,环顾左右,只有一轮孤月相伴,只有一轮明月可邀,凄寂之情溢于言表。
但明月也是高洁的意象,因而也寄寓着作者高洁的品质在其中。
所以“邀”字,以物为友,既表现了孤寂之情,也寄寓着品质的高洁。
3、“我歌月徊徘,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同交欢”的场面有何表达作用?“我歌月徊徘,我舞影零乱”,诗人月下独舞,以闹写静,反衬出诗人的孤寂。
4、“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此二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志向?“永结”与“相期”表明了作者在无边寂寥的天地中,宁愿永与月、影为伴,醉酌孤独,也不愿同流合污、阿谀奉承的高洁志愿。
艺术技巧:这首诗以乐写愁,以闹写寂,以物为友,以群写独,起伏自然的构思和反衬手法结合在一起,成就了这篇佳作。
附文:《把酒问月》李白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三、《羌村三首》(之三)杜甫群鸡正乱叫,客至鸡斗争。
驱鸡上树木,始闻叩柴荆。
父老四五人,问我久远行。
手中各有携,倾榼浊复清。
“莫辞酒味薄,黍地无人耕。
兵戈既未息,儿童尽东征”。
请为父老歌,艰难愧深情。
歌罢仰天叹,四座泪纵横。
【译文】成群的鸡正在乱叫,客人来时,鸡又争又斗。
把鸡赶上了树端,这才听到有人在敲柴门。
四五位村中的年长者,来慰问我由远地归来。
手里都带著礼物,倒上一杯杯的浊酒和清酒一再的解释说:“酒味为什麼淡薄,是由於田地没人去耕耘。
战争尚未停息,孩儿全都东征去了。
”请让我为父老歌唱,在艰难的生活里,领受你们深厚的情谊,真是惭愧啊! 吟唱完毕,我不禁仰天长叹,在座的客人也都热泪纵横不绝,悲伤之极。
【赏析】第三首写邻人来访情事。
前四句的描述不但颇具村野生活情趣,同时也表现出意外值客的欣喜。
主题:表达了对父老盛情的深挚谢意,又表达了作者对动荡时局的悲叹。
四、《登楼》杜甫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译文】繁花靠近高楼,远离家乡的我触目伤心,在这各地多灾多难之时,我登楼观览。
锦江两岸蓬勃的春色铺天盖地涌来,玉垒山上的浮云,古往今来,千形万象,变幻不定。
朝廷如同北极星一样最终都不会改换,西山的寇盗吐蕃不要来侵扰。
可叹蜀后主刘禅那样昏君,仍在祠庙中享受祭祀,黄昏的时候我也姑且吟诵那《梁甫吟》。
【赏析】1、“万方多难”暗示怎样一种社会景象?在全诗中起到怎样的作用?“万方多难”指以吐蕃入侵为最烈,同时,也指宦官专权、藩镇割据、朝廷内外交困、灾患重重的日益衰败景象。
是全诗写景抒情的出发点。
在行文上,先写见花伤心的反常现象,再说是由于万方多难的缘故,因果倒装,起势突兀。
属反衬手法。
2、颔联描述山河壮观,写出一种怎样的意境?上句向空间开拓视野,下句就时间驰骋遐思,天高地迥,古往今来,形成一个阔大悠远、囊括宇宙的境界,饱含着对祖国山河的赞美和对民族历史的追怀;而且,登高临远,视通八方,独向西北前线游目骋怀,也透露诗人忧国忧民的无限心事。
3、颈联议论天下大势,表达作者怎样的信念?针对吐蕃的觊觎寄语相告:莫再徒劳无益地前来侵扰!词严义正,浩气凛然,于如焚的焦虑之中透着坚定的信念。
4、尾联咏怀古迹,讽喻当朝昏君,寄托个人怀抱。
用来比喻这首《登楼》,含有对诸葛武侯的仰慕之意。
伫立楼头,徘徊沉吟,忽忽日已西落,在苍茫的暮色中,城南先主庙、后主祠依稀可见。
想到后主刘禅,诗人不禁喟然而叹:可怜那亡国昏君,竟也配和诸葛武侯一样,专居祠庙,歆享后人香火!小结:当今只有刘后主那样的昏君,却没有诸葛亮那样的贤相!而诗人自己,空怀济世之心,苦无献身之路,万里他乡,危楼落日,忧端难掇,聊吟诗以自遣,如斯而已!五、《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岑参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军师西门伫献捷。
【译文】你没看见走马川在雪海边,黄沙扬起茫茫一片,一直连接到天上。
轮台到了九月狂风整夜地呼啸,走马川的石头像斗一样大,随着风势被吹得满地乱滚。
现在匈奴牧草茂盛军马正壮,金山西边,烟尘飞扬,汉家的大将就要出兵西征了。
将军的金甲在夜间也不脱下,半夜行军,枪戈相互触碰。
风头凶猛锐利,吹到脸上像刀割一样。
马身上的毛挂着雪片仍然汗气蒸腾,五花马身上斑纹的汗气立即变成冰。
在幕帐中起草檄文砚台里的水也凝结了。
料想敌军听到汉军出征定会惧怕,不敢短兵相接来交战,将士们一定可以在西门等候捷报。
【赏析】诗歌开头极力渲染环境恶劣、风沙遮天蔽日。
接着写匈奴借草黄马壮之机入侵,而封将军不畏天寒地冻、严阵以待。
最后写敌军闻风丧胆,预祝凯旋而归。
诗虽叙征战,却以叙寒冷为主,暗示冒雪征战之伟功。
1、诗中所描写的走马川一带环境特点如何?有什么作用?诗人在诗中所描写的走马川一带环境恶劣与艰苦。
以此来衬托出征将士的英勇无畏2、主题:诗人在诗中极力描写走马川一代环境的恶劣与艰苦,以此来衬托出征将士的英勇无畏,并预祝最后的胜利。
六、《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赏析】首联:被贬的原因, 颔联:申述忠心, 颈联:即景抒情, 尾联:交代后事诗中的直接抒情句:“肯将衰朽惜残年。
”表明自己凛然无悔、刚直不阿的品格。
七、《望月有感》白居易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
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译文】时世艰难,岁逢灾荒,祖传的家业荡然一空,兄弟们为生活所迫而流离失所,各奔东西。
战乱后田园荒芜,兄弟姐妹们辗转四处正在离别之中。
形影相吊孤零零如同千里单飞的鸣雁,离开故土而没有了根基,仿佛漫天飘飞的秋莲。
共望一轮圆圆的明月,此夜之中,分别五地的我们思念家乡亲人的心情完全相同。
【赏析】背景:在战乱时期兄弟离散主题:写诗人兄弟姐妹流离异地的状况,从侧面反映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
1、“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两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用意?用比喻。
“千里雁”一喻表现孤独感,有形影相吊之意;“九秋蓬”一喻表现思乡之情。
从而深化了骨肉分离而自伤孤寂的感情。
2、品味“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说说它们好在哪里。
望月而思乡,这种情怀在诗人那个时代是许多人都有的,诗人说出这一点,能引起散居异地的亲人们的强烈共鸣。
八、《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色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译文】乌云弥漫在城上,城郭似乎被催垮了日光穿过云的缝隙,战士们的铠甲上金光闪闪。
在深秋的季节里吹响号角,长城附近的泥土在夕阳的掩映下更加凝重深夜,部队行进在易水河边,寒风卷动着红旗。
浓霜湿透了鼓皮,低沉的鼓声在四周回荡。
为了报答君王招纳贤才的厚爱,我宁愿手提利剑战死在沙场【赏析】这首诗可以说是用奇异的色彩组成的,黑云、甲光、金鳞、燕脂、夜紫、红旗、玉龙,一系列变幻莫测的光和色组成了这幅战场的图画。
这不仅从色彩上描绘出鲜明如画的战场景物和紧张激烈的战斗氛围,也加浓加重了战场悲壮的色调,有力地烘托出人物壮怀激烈的爱国感情。
主题:这首诗描写并歌颂了守城将士誓死报国的决心。
附文:《南园十三首》(其五)李贺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赏析】这首诗由两个设问句组成,顿挫激越,而又直抒胸臆,把家国之痛和身世之悲都淋漓酣畅地表达出来了。
九、《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王观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赏析】文中多用比喻。
眼波横:形容眼神闪动,状如水波横流。
眉峰聚:形容双眉颦蹙,状如二峰并峙。
眉神盈盈处:喻指山水秀丽的地方。
盈盈:美好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