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注射剂中常用辅料及相关杂质测定法
注射剂中常用辅料及相关杂质测定法
分别精密量取供试品溶液与对照品溶液各1μl,分别注入气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按外标法以峰面积计算二甘醇含量。
计算法:
(1)定性鉴别和定量测定?供试液中的辅料色谱峰的保留时间与处方辅料对照品色谱峰保留时间一致;按外标法以峰面积计算,相应辅料的含量应为处方标示含量的
80.0%~
120.0%。
(2)限度检查?应根据辅料的生产工艺和可能引入的有毒有害杂质制定相应的限度,按外标法以峰面积计算,供试品溶液所测杂质的含量不得大于规定限度或杂质峰面积不得大于对照品溶液的相应峰面积。
测定法:
(1)常用辅料的定性鉴别和定量测定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各品种项下规定要检查的辅料或溶剂适量,精密称定,加甲醇溶解并定量稀释制成每1ml中约含500μg的溶液。
分别精密量取对照品溶液和供试品溶液各1μl注入气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按外标法以峰面积计算供试品中待测成分的含量。
(2)二甘醇等有毒杂质的检查
图1??常用辅料及杂质对照图谱(系统一)
1.异丙醇;
2.正丙醇;
3.二甲基甲酰胺;
4.乳酸乙酯;
5.二甲基乙酰胺;
6.二甲基亚砜;
7.1,2-丙二醇;
8.1,3-xx;
9.1,3-丙二醇;
10.苯甲醇;
11.二甘醇;
12.肉豆xx酸异丙酯;
13.三乙酸甘油酯;
14.甘油;
15.油酸乙酯;
16.苯甲酸苄酯
应根据品种项下规定的有毒杂质限度,采用相同的制备方法和溶剂配制供试品溶液和对照品溶液,其浓度应满足系统定量测定的要求。以二甘醇的检查为例,其限度一般规定为不得过
0.1%。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约5g,精密称定,置100ml量瓶中,加甲醇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供试品溶液。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二甘醇适量,精密称定,加甲醇溶解并定量稀释制成每1ml中约含50μ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
系统适用性试验
(1)以待测物的色谱峰计算,毛细管色谱柱的理论板数一般应不低于5000。
(2)待测物色谱峰与相邻色谱峰的分离度应大于
1.5。
(3)对照品溶液连续进样5次,辅料定量测定要求待测物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应不大于5%,有毒杂质检查要求待测物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应不大于10%。
丙三醇
油酸乙酯
苯甲酸苄酯
0.098乙醇
0.168异丙醇
0.500丙三醇
0.512三甘醇
0.591
0.785
0.803
0.956
1.000
1.083
1.178
1.206
1.263
1.469
1.564
1.6830.281
0.333
1.000
1.227
【附类色谱柱之间可以相互替代使用。当用系统一测定上述辅料及杂质时,可能会出现几种溶剂共出峰的情况(如乙醇与异丙醇、丙三醇和三甘醇为共出峰),应采用系统二再进行测定。
(3)当供试品溶液中基质存在干扰时,可采用标准加入法测定含量。
(3)对不宜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的注射剂辅料,可采用其它方法如液相色谱法等测定。
1.甲醇
2.乙醇
3.异丙醇
4.丙三醇
5.三甘醇
图2主要辅料及杂质对照图谱(系统二)
附表
1.
极性色谱柱
辅料或杂质名称中等极性色谱柱
相对保留时间辅料或杂质名称相对保留时间异丙醇
正丙醇
二甲基甲酰胺
乳酸乙酯
二甲基乙酰胺
二甲基亚砜
1,2-丙二醇
1,3-xx
1,3-丙二醇
苯甲醇
二甘醇
肉豆xx酸异丙酯
三乙酸甘油酯
本法照气相色谱测定法(《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附录Ⅴ E)测定。
色谱条件
系统一:
极性弹性石英毛细管柱,固定液为聚乙二醇(PEG-20M);初始温度为50℃,保持5分钟;以每分钟5℃的速度升至220℃。进样口温度为220℃,检测器温度为250℃。
系统二:
中等极性弹性石英毛细管柱,固定液为(6%)腈丙苯基-(94%)二甲基聚硅氧烷;初始温度为50℃,保持3分钟;以每分钟20℃的速度升至220℃。进样口温度为240℃,检测器温度为260℃。
药用辅料系指在药品制剂中经过合理的安全评价的不包括有效成分或前体的组分,配制注射剂时,可以根据药物的性质加入适宜的辅料。如渗透压调节剂、pH值调节剂、增溶剂、助溶剂、抗氧剂、抑菌剂、乳化剂、助悬剂等,注射剂中所用到的辅料应在标签及说明书中标明。本法可对注射剂中常用辅料(见附表1)和可能引入的有毒有害溶剂二甘醇及三甘醇进行定性鉴别和定量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