辊子输送机操作流程(原则编号)1. 合用范畴、分类构成1.1 合用范畴本工艺原则合用于无动力式辊子输送机和动力式辊子输送机安装工程。
1.2 分类按机型系列划分为:长辊类输送机、边辊类输送机和多辊类输送机按驱动特性划分为:无动力式辊子输送机和动力式辊子输送机。
按牵引构件型式划分为:单链式辊子输送机和双链式辊子输送机。
按构造特点划分为:限力式辊子输送机、超越式辊子输送机、圆柱形辊子输送机、圆锥形辊子输送机、轮形辊子输送机、定轴式辊子输送机和转轴式辊子输送机。
1.3 构成1.3.1 无动力式辊子输送机由机身、辊子和辅助装置构成,自身无驱动装置,辊子转动呈被动状态,物品依托人力、重力或外部推拉装置,见图1.3.1。
按布置方式分水平和倾斜两种。
图1.3.1 无动力式辊子输送机构造1.3.2 动力式辊子输送机由驱动装置、机身、辊子和辅助装置构成,见图1.3.2。
图1.3.2 动力式辊子输送机构造2. 施工准备2.1 技术准备2.1.1 获得完整设计文献和设备技术文献2.1.2 进行图纸会审并形成记录2.1.3 对其到货辊子输送机进行现场察看,阅读其安装阐明及试运转规定。
2.1.4 编制施工方案并获得监理单位(或其他相应权力部门)批准,对施工班组进行技术交底。
2.1.5 有关原则规范2.1.5.1 《持续输送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70-982.1.5.2 《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GB50231-982.1.5.3 《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36-982.1.5.4 《工业设备、管道防腐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HGJ229-912.1.5.5 《化工建设安装工程起重施工规范》HG1-2.1.5.6 《化学工业工程建设交工技术规定》HG20237-942.2 作业人员2.2.1 开工前对进场施工人员进行安装技能、安全、环保等有关方面培训教诲,做到熟悉螺旋输送机安装关于原则、规范。
2.2.2 安装钳工、电工、电焊工、起重工等通过培训,并获得相应资格证书,持证上岗。
2.3 设备、材料检查验收、存储保管。
2.3.1 设备检查验收:设备进场时,需建设、施工、制造、监理等关于单位参加,并按设备名称、型号、规格、位号、数量清单逐个检查验收,作好设备验收记录,若检查验收不合格设备不得进行安装。
2.3.2 设备存储、保管:对验收合格设备,设立场地进行存储,并加以保护,作好标记。
2.3.3 安装辅助材料检查验收:对安装辅助材料如:垫铁、地脚螺栓、电焊条等按照相应原则规范、施工图纸规定进行检查验收,不合格不得使用。
2.4 重要施工机具2.4.1 施工机具选取在满足施工工艺规定前提下,应结合本单位技术装备现状及既有机械也许运用状况,充分发挥施工机械效率和运用限度。
2.4.2 施工机具重要有:吊车、叉车、手动运送车、导链、千斤顶,吊车将设备从地面吊到设备所在楼层上,用叉车或手动运送车平移至设备基本附近,然后用导链提高就位。
2.4.3 吊车型号选取应依照设备所处位置高度及设备重量拟定。
2.5 施工测量及计量器具。
2.5.1 施工测量重要器具:连通管、水平仪、经纬仪、框式水平尺、直径为0.35-0.5钢丝线、线锤、钢卷尺、钢盘尺。
施工测量计量器具必要经计量技术检查机构检查部门效验合格,颁发计量合格证并在有效期内。
2.6 作业条件2.6.1 图纸设计技术交底已完毕,施工方案已报批,开工报告已批复。
2.6.2 设备基本复测合格,周边障碍物清理,运送道路畅通,环境合乎规定。
2.6.3 设备用电能满足使用,施工人员具备持证上岗、机具已贯彻。
2.6.4 设备自身及使动某些复查合格。
3. 无动力式辊子输送机安装工艺3.1 工艺流程3.2 工艺操作过程3.2.1 测量放线3.2.1.1 用经纬仪拟定输送机纵向中心线,与基本实际轴线偏差应不不不大于±20mm。
3.2.1.2 放出辊筒轴线,同步引出母线投影线,以便安装时测量滚筒与纵向中心线垂直度。
3.2.1.3 放出机架安装线3.2.1.4 辊筒及机架放线应保证与纵向中心线垂直,可采用勾(3)股(4)弦(5)原理校核。
3.2.2 机架安装3.2.2.1 依次组装头架、尾架、中间架(图3.2.2.1)。
11 2 31—中间架;2—中间架支腿;3—头(尾)架L1、L2—机架横截面对角线长度;L—中间架间距图3.2.2.1 机架示意图3.2.2.2 由于土建预埋件位置、标高误差,使之很难完全满足安装规定,同步考虑支架制造误差,安装前应逐个埋件,逐个支腿进行测量和配伍(即偏高埋件配短腿),必要时对支腿进行修正,埋件进行延伸,保证支架安装达到下列规定:(1)机架中心线与输送机中心线应重叠,其偏差不应不不大于3mm;(2)机架中心线直线度偏差在任意25m内不应不不大于5mm;(3)在垂直于机架纵向中心线平面内,机架横截面对角线(L1、L2)长度差不应不不大于平均长度3/1000;(4)机架支腿对建筑物地面垂直度偏差不应不不大于2/1000;(5)中间架容许偏差为±1.5mm,高低差不应不不大于间距2/1000;(6)机架接头处左右偏差和高低差均不不不大于1mm;(7)查符合规定后补刷油漆,漆种、色泽应与原构件一致;(8)机身纵向水平度偏差不应不不大于1/1000。
3.2.3 辊子输送机辊子安装,辊子输送机辊子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3.2.3.1 各辊子上母线均应在同一平面内,其高低差不应不不大于2 mm。
3.2.3.2 辊子水平度偏差规定在辊子全长内不应不不大于1.5mm。
3.2.3.3 辊子轴线对输送机纵向中心线垂直度偏差不应不不大于1/1000。
3.2.3.4 转弯某些辊子应按径向对的排列,其水平度应在容许偏差范畴内,并应向内侧倾斜。
3.2.4 辅助装置安装:按照各辅助装置安装图和安装阐明书规定进行安装。
3.2.5 试车3.2.5.1 辊子输送机安装完毕,检查合格后,按照辊子输送机安装阐明书规定对斗提机转动部件加润滑油。
3.2.5.2 依照图纸规定用实验块进行实验辊子输送机,应无异常现象。
4. 动力式辊子输送机安装工艺4.1 工艺流程4.2 安装工艺4.2.1 基本复查:基本复查规定及办法同第3.2.1条。
4.2.2 输送机机身安装:输送机机身安装工艺及规定同第3.2.2条。
4.2.3 输送机辊子安装4.2.3.1 辊子输送机机身安装检查合格后,按辊子输送机安装图纸依次安装辊子。
4.2.3.2 安装棍子应符合下列规定:(1)各辊子上母线均应在同一平面内,其高低差:输送砂型时不应不不大于0.5 mm;输送工件时不应不不大于1 mm;输送毛坯和砂箱时不应不不大于2 mm。
(2)辊子水平度偏差:输送砂型时不应不不大于0.5/1000;输送其她物品时不应不不大于1/1000,在辊子全长内不应不不大于1.5 mm。
(3)辊子轴线对输送机纵向中心线垂直度偏差不应不不大于1/1000。
(4)转弯某些辊子应按径向对的排列,其水平度应在容许偏差范畴内,并应向内侧倾斜。
4.2.4 驱动装置和链条安装4.2.4.1 驱动装置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1)按照驱动装置安装图纸规定,复查驱动装置基本,基本尺寸符合表1-1中规定规定。
(2)驱动装置找正就位:按照基本上十字中心线对辊子输送机驱动装置用框式水平尺进行找正、找正位置为驱动装置底座上表面和联轴节母线,办法采用斜垫铁找正,垫铁放置符合下图1-1规定,两组垫铁之间间距L应不大于500mm,且垫铁放置应对称。
垫铁规格和尺寸应满足GB50231-98《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附录五中规定。
(3)辊子输送机驱动装置进行灌浆:一次找正合格后用细石混凝土进行一次灌浆,待混凝土强度达到75%时,可进行二次灌浆。
4.2.4.2 链轮和链条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1)前应清洗干净。
(2)积极链轮与被动链轮齿中心线应重叠,其偏差不得不不大于两轮中心距2/1000。
(3)链条工作边拉紧时,非工作边驰垂应符合设计规定,当无规定期,且链条与水平线夹角不大于600时,可按两链轮中心距1%-4.5%调节。
(4)双链辊子输送机两牵引链条应适配,其长度应一致。
4.2.5 辅助装置安装4.2.5.1 辅助装置构成:辅助装置普通由万向转台或机动转台、转运小车、升降输送机、停止器和拉紧装置等构成。
4.2.5.2 辅助装置安装:按照辊子输送机辅助装置安装图进行安装。
4.2.6 试运转4.2.6.1 辊子输送机安装完毕,检查合格后,按照辊子输送机安装阐明书规定对辊子输送机转动部件加润滑油。
4.2.6.2 用手盘车,应无异常现象。
4.2.6.3 脱开联轴节,点试,观测电动机及减速机输出轴转向与否与设计转向规定一致。
4.2.6.4 电动机单试,运转时间为2小时,轴承温升≤40℃,应无异常噪音现象。
4.2.6.5 连接联轴节,进行空负荷试运转,试运转应符合下列规定:(1)试运转时间不少于2小时;(2)牵引件运转应正常,且应无卡壳、打滑和偏移现象;(3)持续运转2小时后,其轴承温升不得不不大于40℃;4.2.6.6 负荷试运转:负荷试运转应符合下列规定。
(1)输送量容许偏差为额定输送量±10%;(2)卸料应正常,并应无明显回料现象;(3)载运转时牵引件不应打滑,电动机不应超载;(4)止器应可靠,当停止运转时,应无明显反向运转。
5. 季节性施工技术办法5.1 雨季施工技术办法5.1.1 注意用电安全,雨季到来之前应对所有施工用电系统进行全面检查,保证输电线路绝缘良好。
5.1.2 制定防洪办法,如在施工现场及道路两侧设排水明沟,使雨水及时排出场外,并保持水沟畅通,防止施工现场积水。
5.1.3 材料仓库要采用可靠防雨办法。
5.1.4 当空气相对湿度不不大于90%时不容许进行焊接作业。
5.2 防雷电、台风技术办法5.2.1 关注天气变化,提前做好防止办法。
5.2.2 风力五级和五级以上时禁止进行吊装作业。
5.2.3 台风来临前要对施工暂时设施、安装设备等采用加固办法。
5.3 冬季施工技术办法5.3.1 组织施工人员培训学习,掌握关于冬季施工方案、施工办法、质量原则及操作要点。
5.3.2 冬季施工必要做好防滑工作。
对脚手架上斜道和场内运送道路,要有可靠防滑办法,除应及时清扫霜雪外,尚可采用撒炉灰、锯末、砂子等办法进行防滑。
5.3.3 机具设备要采用防冻办法,避免损坏机具设备。
车辆、机械均应依照冬季本地区气候条件更换润滑油及燃料。
机械设备及车辆应依照使用规定加注防冻液。
加注前应仔细检查系统密封性,不同类型防冻液不能混装。
5.3.4 加强冬季施工管理办法,明确冬季施工工作内容和职责。
明确各级人员岗位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