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青花瓷 (2)_湘美版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青花瓷 (2)_湘美版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青花瓷(2)_湘美版
小学美术教学设计
教师年

五年

学生
人数
45 授课
时间
40分钟
课题《青花瓷》课时
安排
第四
节课
第 1
课时
授课
类型
新授课
一、课标分析《青花瓷》是选取由湖南美术出版社出
版的五年级上册的第十二课内容。

整个教
材的特点:它是以美术与社会,美术与自
然两个方面来组课的,注重学生的体验过
程,力求使教材的基础性、科学性和开放
性、趣味性得到有机的结合。

·教学
难点
设计青花瓷器花纹图案。

六、教学方法
(学法)
知识讲授法、合作探究法、实践感受法。

七、教具准备1、教具:有关青花瓷资料、范画、课件。

2、学具:蓝色画笔(铅笔、彩笔、蓝色
的油画棒)双面胶、圆形的纸盘等。

八、教学过程设计教



1
教学
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知道“中国”
这个词的英文怎么说吗?
生:China。

师:你知道China还是什么意
思吗?(瓷器的意思,它是一
个双关语)
师:为什么中国用“瓷器”来
命名吗?(生回答)
(课件出示:China的由来)早在东汉时期,古人就在昌南(现在的景德镇)建造窑坊,烧制陶瓷。

到了唐朝,又创制出一种青白瓷,远近闻名,并大量出口欧洲。

十八世纪以前,欧洲人还不会制造瓷器,因此中国精美的瓷器很受欢迎。

在欧洲,人们以能获得一件昌南瓷器为荣。

就这样欧洲人就以“昌南”作为瓷器(china)和生产瓷器的“中国”(China)的代称,久而久之,欧洲人就把昌南的本意忘却了,只记得它是“瓷器”,即“中国”了。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中国的艺术瑰宝——青花瓷
板书课题:青花瓷
设计意图1、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体
会青花瓷的美丽。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教学环节2 教学
过程
二、走近青花瓷
1、竞拍青花瓷:(出示图
片)
师:这件《鬼谷子下山图》是历史上最贵的青花瓷。

如果
现在是拍卖现场,你们小组会
对这件瓷器出多少价?十秒钟
的讨论时间。

小组代表举手出价。

师(出示答案):为什么青花瓷会有这么高的价位呢?
下面我们也来领略一下青花瓷的独特魅力,并从中找
出答案。

2、欣赏青花瓷:(课件播
放)
师:你找出答案了吗?你认为青花瓷的独特魅力在哪
里?
生1:我认为它的型体很
漂亮。

生2:我认为它的颜色很漂亮。

生3:还有它的花纹很漂亮。

师总结归纳:瓷器是我国古代文明的历史传承,其中青花瓷又被称为“人间瑰宝”。

它以白色为底,辅以蓝色纹饰,蓝白相映,素雅清新。

一个青花瓷罐拍卖价格如此高昂,可以反映出青花瓷具有非常高的艺术价值。

(出示粉彩瓷和青花瓷对比图片):
师:你能用一个词语表示它们给你的不同感受吗?
生:粉彩瓷鲜艳华丽,青花瓷清新淡雅。

3、了解青花瓷
师出示问题:(师分发资料)
1)、青花瓷最早出现在什么时期?发展过程是怎样的?
2)、青花瓷可分为哪几类?
3)、青花瓷的纹饰题材有哪些?
以小组为单位找出答案,由小组代表发言。

(师选择性板书)
师:(出示图片)青花瓷的纹饰为什么多以这些为题
材?
生:因为它们代表了吉祥如意。

师:通过象征、谐音、比拟的手法表达吉祥如意,是美
好生活的征兆。

师:青花瓷的纹饰一般包括主纹和辅纹。

(出示青花瓷圆
盘图片)
设计先了解青花瓷,为下面的创作
意图做一个铺垫。

教学环节3 教学
过程
三、绘制青花瓷:
师:同学们,拿起你手中的笔,开动你的脑筋,来设计、
绘制一幅平面版的青花瓷吧。

学生活动(在代表圆盘的
纸片上设计平面板的青花
瓷)
(课件滚动播放图片
背景音乐歌曲《青花瓷》)
师巡堂指导
设计
意图
深入学习,设计青花瓷平面作
品,让学生加强思考力度和创
作的能力。

教学环节4 教学
内容
四、作品评价:
1、选择有代表性的作品上
台展示。

2、学生介绍自己的创作优
点和还需要改进的地方。

3、选出最棒的作品:小组
讨论决定,小组代表把小星星
贴到作品上。

4、教师总结点评。

设计意图学生可以分析自己的作品,也看到其他同学的作品,发现自己的优缺点,深入了解小组合作的意义。

增强对美术的学习兴趣。

九、习题拓展五、思考传承:
现代艺术家发现了青花瓷的美,并运用到了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出示课
件)课下思考如何将青花瓷的特色和手法
运用在你的绘画和生活中。

十、作业设计将作品带回,根据刚才同学们的建议进一
步修改和完善。

十一、效果分析
整节课大部分学生伴有满足、成功、喜悦等体验,是从教材和学习中得到了生活、情感等方面较深刻的感悟,并能总结学习所得。

大部分学生能自主学习、积极举手回答问题,学生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学习。

通过教师的启发和大量的图片,使大部分学生能够创作表现出这些美术作品。

大部分学生可以独立绘制内容比较丰
富的画面并用简短的语言对自己的作品进行描述。

十二、课后反思
这一课是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和审美教育的好素材。

通过开展一系列活动,不仅让学生领略了青花瓷的独特魅力,而且使学生了解了青花瓷的发展过程和制造手法。

在活动中,学生主动、热情、活泼、乐观,做到了眼、手、脑并用,在《青花瓷》优美的乐曲中,动手设计了自己喜欢的青花瓷。

最后的延伸活动,让学生思考:如何将青花瓷的设计手法和独特魅力运用到日常生活和绘画中去,将青花瓷的魅力延伸下去。

在这节课上,由老师的评价变为学生自我的评价,更是体现了评价方式的多样化。

教学中我将音乐、语言表达的秋天与线条色彩表现的秋天融合起来,让学生观察秋天、描绘秋天,通过视觉、听觉去感受形状、色彩、声音所带来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既学习了绘画技能,又
陶冶了审美情趣,创作出一幅幅充满童真天趣的自然美景,在美术作品中留住了秋天,同学们在愉悦的氛围中轻松的完成了学习任务,寓教于乐。

教学时通过形式多样的拼贴、剪裁等活动及采用小组讨论、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及协作精神。

在评价这一环节中,我由原来的给学生作业打分到贴在黑板上进行讲评,来激励学生成功的喜悦。

课后反思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就是有部分学生的作品只是临摹了课本上的画面,缺乏创意。

我觉得这是在平时教学中的启发和引导做得还不够,必须坚持每节课更深入地训练学生的综合能力,增加多种展评方式方法进行鼓励,才能促进学生创作出更多新颖的作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