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B可制造性
一、PCB可制造性概念
1、PCB可制造性设计:从广义上讲,包括了产品的制造、测试、返工、维修等产品形成全过程的可行性;狭义上讲是指产品制造的可行性。
2、针对PCB可制造性设计包括两方面:
(1)PCB的可制造性 ( DFM:Design for Manufacture );(2)PCB贴装、组装的可制造性( DFA:Design for Assembly ) ;
在设计时需要考虑周全,比如:BGA周围3MM内不要放置元器件,其目的就是为了利于返修BGA。
3、可制造性设计的目的:
可制造性设计DFM(Design For Manufacture)就是从产品开发设计时起,就考虑到可制造性和可测试性,使设计和制造之间紧密联系,实现从设计到制造一次成功的目的。
DFM是保证PCB设计质量的最有效的方法。
DFM具有缩短开发周期、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等优点,是企业产品取得成功的途径。
4、PCB可制造性设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板材的选择;
(2)多层板的叠层结构设计;
(3)电路图形设计:孔和焊盘的设计要求、线路设计、阻焊设计、字符设计;
(4)表面处理工艺的选择。
下面将对PCB可制造性设计的以上四个方面逐一讲解:
5、板材的种类:
(a)覆铜箔基板(Copper-clad Laminate)简称CCL,由铜箔(皮)、树脂(肉)、增强材料(骨)、功能性添加物(组织)组成,是PCB加工的主要基础物料。
上图所示即经常讲到的芯板,也就是Core。
其上下是有铜箔,中间层是介质材料。
生益FR-4,其中间层是介质材料也是PP片。
(b)树脂类板材:环氧树脂( epoxy )、聚亚酰胺树脂( Polyimide )、聚四氟乙烯(Polytetrafluorethylene,简称PTFE 或TEFLON)、B一三氮树脂(Bismaleimide Triazine 简称BT、二亚苯基醚树脂(PPO)等
6、板材的主要性能指标:
(i)Er --- 介电常数:
介电常数会随温度变化,在0-70度的温度范围内,其最大变化范围可以达到20%。
介电常数的变化导致线路延时的变化;温度越高,延时越大。
介电常数还会随信号频率变化,频率越高介电常数越小。
100M以下可以用4.5计算板间电容以及延时。
高频信号对材料的要求:
常用的FR4材料,相对空气的介电常数是 4.2-4.6;Rogers4350的介电常数是3.48;Rogers4003的介电常数是3.38。
(ii)Df --- 介质损耗:
电介质材料在交变电场作用下,由于发热而消耗的能量称之谓介质损耗。
通常以介质损耗因数tanδ表示。
Er和tanδ是成正比的; Df值越低,其能量损耗越小,这对高频信号来说非常重要。
稳定的介电常数,较低的介质损耗是高频信号所必需的。
(iii)Tg值--- 玻璃化温度值:
当温度升高到某一区域时,基板由“玻璃态”转变为“橡胶态”,此时的温度称为该板的玻璃化温度(Tg)。
也就是说,Tg是基材保持刚性的最高温度 (℃)。
通常Tg≥150℃,称为中Tg板材;Tg≥170℃,称作高Tg板材。
普通FR-4,例如:生益FR-4 S1141的TG=130℃。
基板的tg值高,则印制板的耐热性、耐潮湿性、耐化学性、耐稳定性等特征都会提高和改善,这对加工高密度、多层板非常关键。
(iv)Td --- 热裂解温度:
Td值越高,板材耐热性越好,这对无铅焊接非常重要。
(v)CTE --- 热膨胀系数:
随着印制板精密化、多层化以及BGA、CSP等技术的发展,对覆铜板尺寸的稳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覆铜板的尺寸稳定性虽然和生产工艺有关,但主要还是取决于构成覆铜板的三种原材料:树脂、增强材料、铜箔。
通常采取的方法是(1)对树脂进行改性,如改性环氧树脂(2)降低树脂的含量比例,但这样会降低基板的电绝缘性能和化学性能;铜箔对覆铜板的尺寸稳定性影响比较小。
7、板材:
(1)FR-4(玻纤布含浸环氧树脂敷铜基板):是目前最流行的敷铜板材料,具有优良的介电性能、抗化学性和耐热性,主要应用于计算机、通讯设备、家电、航空航天。
(2)PTFE(聚四氟乙烯):该基材在很宽的频率范围内具有很小的、稳定的介电常数和很小的介质损耗因素,但这种材料的玻璃化温度很低(Tg约25℃),因而刚性很差。
主要应用于卫星通讯、微波高频电路。
(3)非PTFE高频微波板:陶瓷填充、玻璃强化碳氢化合物,这些材料具有优异的介电性能和机械性能,可以采用FR4的生产参数来生产,目前主要应用于高速、射频、微波电路。
常用FR4基板规格:
介绍一下软板材料:以PI为基础的软板材料。
从以上可见杜邦无胶软板材料优于生益有胶软板材料。
四层板的外层基铜一般采用0.5OZ,成品将做到1OZ,内层基铜一般都是按1OZ。
以PTFE或填充陶瓷为基础的高频板材有:
高导热---金属铝基板材料:
8、材料选用的原则:
a. 印制板的类型
b. 制造工艺
c. 工作及贮存环境
d. 机械性能要求
e. 电气性能要求
f. 特殊性能要求(如:阻燃性等等)
g. 板材与所安装的元器件的热膨账系数相匹配(用于SMT时考虑)
通常1oZ的铜 1mm 可以走1A电流。
9、无铅焊接对板材的要求
无铅化PCB实验和应用表明,一味采用高Tg和低CTE 基材,如果树脂的分解温度Td低(≤320℃),耐热性能不能有所提高、改善。
应选择低Tg、高分解温度Td树脂组成的基材(LGHD)或高Tg、高Td的树脂组成的基材(HGHD),才能得到更好的耐热PCB可靠性能。
因此,影响无铅化PCB耐热可靠性的最重要因素是基材中树脂的热分解温度(Td),只有提高基材中树脂的热分解温度( IPC草案规定TD≥330℃或340℃ ),才能保证无铅化PCB的耐热可靠性问题。
10、PP片----半固化片:
由树脂和增强材料组成,是多层板制作时的黏结绝缘层,受到高温后会软化、流动,一段时间后又会硬化,起到粘接各层芯板和外层铜箔的作用,是多层印制板制造中不可缺少的层压材料。
PP片与双面胶的作用是一致的。
常用半固化片规格:
11、铜箔的选择:
铜箔是印制板的主要导电体,铜纯度在99.8%以上,按照铜箔的不同制法可分为压延铜箔和电解铜箔两大类。
(1)压延铜箔:是将铜板经过多次重复辊轧而制成的原箔,根据要求进行粗化处理。
由于压延加工工艺的限制,其宽度很难满足刚性覆铜板的要求,所以在刚性覆铜板上使用极少;由于压延铜箔耐折性和弹性系数大于电解铜箔,故适于柔性覆铜箔上;
(2)电解铜箔:是将铜先溶解制成溶液,再在专用的电解设备中将硫酸铜电解液在直流电的作用下,电沉积而制成铜箔,然后根据要求对原箔进行表面处理、耐热层处理和防氧化等一系列的特殊处理,再与半固化片压合得到覆铜箔基板。
12、叠层结构设计,
叠层设计原则:工艺可制造性、可靠性、耐电压、翘曲度、阻抗、成本。
13、PCB板层设置的对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