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课文《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优秀教案

课文《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优秀教案

课文《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优秀教案课文《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优秀教案1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高尔基信中最末两段话的意思。

4、教育同学初步懂得人生欢乐在于付出的道理。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重点:感情朗读课文,理解高尔基信中最末两句的意思。

教具预备:投影、录音、音乐磁带。

第一课时一、指导看图,导入新课。

1、出示画像〔高尔基像〕同学们,你们知道画中的这位老人是谁吗?告知你们,他就是我们今日要学的课文中的主人公之一高尔基。

〔板书:高尔基〕高尔基是谁呢?预习过课文的同学肯定知道,谁能用文中的一句话简约介绍一下?〔高尔基是一位伟大的作家〕2、知识扩展高尔基简介高尔基是前苏联无产阶级文学的伟大代表,他诞生于一个贫苦的木工家庭,早年丧父,借居外祖父家中。

8岁就开始独立谋生,做过各式各样的苦活儿,工余渴求知识的他勤奋读书,终成一位伟大的作家。

他的作品许多,闻名的有《在人间》、《母亲》、《海燕之歌》等。

3、揭示课题。

(1)我们这篇课文中还有一个小主人公,他是谁?〔明确:文中小主人公是他的儿子,他指高尔基〕〔板书:他的儿子〕(2)老师还没有将文题写完整呢,同学们看还差一个什么字?〔明确:差一个和字。

提示同学这篇课文讲解并描述的就是发生在高尔基与他的儿子这对父子间的几件事〕二、初读课文,自学:要求:1、同学出声试读课文。

2、画出带生字的词语。

3、标自然段序号。

三、检查自学状况:1、生字读音指导。

老师示范,同学跟读,要求同学留意欣是前鼻音,芳是后鼻音。

2、结合课后习题3,进行读一读的训练。

3、生再读课文,老师行间巡察,相机指导。

4、同学轻声齐读课文。

四、指导写字过渡:经过课文的初读、再读,相信同学们画出的生字字音肯定能读准了,这些生字应当怎样正确书写呢?1、提示妻、瞧二字的正确笔顺,这两个字笔画繁多,书写时要同学留意字的形体须均匀。

芳要留意把中间一横写长一些。

欣是左右结构,且左右相等。

2、同学在《习字册》上描红、临写。

老师行间巡察,进行辅导,提示写字姿态。

五、作业:练读课文。

第二课时一、复习检查1、出示生字卡片妻、芳、欣、瞧、镢,要求同学齐读出正确读音。

2、填空:*iu*infangchayan养赏香紫红二、精读课文,感悟整体1、文中的两位主人公分别是谁?〔明确:高尔基、他的儿子〕2、课文中讲解并描述了关于伟大作家高尔基与他的10岁儿子之间几件生活小事。

〔明确是两件生活小事:一是栽花赏花,二是写信教子〕3、哪些自然段讲解并描述第一件小事?〔明确:第2~5自然段〕4、哪些自然段讲解并描述第二件小事?〔明确:第6~9自然段〕三、学习第2~5自然段1、学习第2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这一自然段交代了什么?〔事情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同学们详细谈谈。

〔有一年、意大利的一个小岛〕(3)同学试背诵。

〔这一自然段进行了背景交代,简洁明白〕2、学习第3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提问引读:高尔基的儿子几岁了?能不能将只有去掉换成高尔基的儿子10岁?为什么?〔去掉后就不能表达强调年龄小的意思了。

而且,这里的只有与下一句还没有镢头那么高语意紧密相联,去掉了语意就不连贯了〕〔板书:只有还没有〕镢头有多高?师比画一下。

〔3〕到岛上后,他的儿子做了些什么呢?〔明确:种花。

用文中原句表达〕〔板书:顾不上一贯各式各样〕(4)你们猜一猜,这个小小年龄的孩子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明确:只有10岁的儿子这样做,是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向父亲表达爱〕〔板书:爱〕(5)同学们与文中儿子年岁相仿,你们有没有向爱你的家人表达自己的爱?〔同学自由发言,进行说话训练和传统美德的教育〕(6)试背诵3、学习第4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用文中一句话概括这个自然段的.大意。

〔明确:儿子种的花全都开了〕(3)这一自然段写得很美,同学们肯定和老师有同感,美在哪儿呢?〕〔色:万紫千红;味:阵阵芳香、引来一只只蜜蜂〕(4)写作指导及训练,学会课文的写法。

〔同学们平常作文时应学会观测,从不同角度去描写事物,这样就会使文章增色。

〕(5)试背诵。

4、学习第5自然段(1)指名朗读。

(2)高尔基观赏儿子种的花时心情如何?为什么?〔明确:心里说不出的兴奋,说不出极言兴奋,不仅仅是兴奋,还有对远方儿子深深的思念之情,他把盛开的花朵比作儿子红扑扑的脸庞,由此可见〕(3)试背诵。

四、评析第6~9自然段1、指名朗读。

2、关于标点符号运用的说明。

〔两处半引号表示引用了信中的两个自然段,末一句中的单引号表示信中的引用部分〕3、提问引读:我的儿子在岛上留下了美妙的东西鲜花。

一句中美妙的东西指什么?〔指鲜花,破折号起说明说明的作用〕4、提问:这封信中最重要的一句话是什么?〔明确:你要知道,给,永久比拿更开心〕他为什么这么说?争论:联系第7、8自然段,理解给、拿的内涵。

〔明确:给是留给人们美妙的东西,拿即是向人们索取。

付出永久比索取更令他人和自己开心〕〔父亲在信中谆谆教导自己的儿子,盼望他成为一个人格高尚的人,这更是一种博大沉重的爱〕〔板书:爱〕5、说话训练:结合实际或联系课题,说说自己对给,永久比拿开心一句的理解。

6、试背诵69自然段。

五、播放音乐,指导背诵抓住表示时间的词语,指导背诵。

板书:高尔基和他的儿子高尔基赏写只有还没有花爱信顾不上一贯栽收各种各样儿子课文《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优秀教案2设计理念:凸显人文性是语文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

人文性不仅仅是在确立教学目标时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立场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整合地考虑,更应当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时时到处关注同学在课堂中的存在状态,并以此为资源进行动态的生成性教学,使课堂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同学生命成长的一个时空。

设计特色:本课时的设计以读为本,还同学读书的时间和空间,同时以沟通的方式进行师生、生生之间的沟通、合作,使同学在读书沟通中明晰课文的语言内涵,提升自己的思想认识。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5自然段。

2、凭借语言材料,深刻领悟给的丰富内涵,体会开心,感悟美妙。

3、在读中理解生字新词的意思。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一、谈话导入,质疑明题,激发爱好。

1、谈话:同学们,什么时候,你很欢乐,心里感到特开心?2、读句质疑,提炼研读主题:课文中有个人对什么事最欢乐是这样说的:〔出示句子〕给,永久比拿开心。

让同学朗读这句话,之后质疑:读了这句话,你想问些什么吗?然后从同学的提问中提供出本节课的2个研读主题:①谁给了谁什么?②怎么给?3、激发爱好,导入研读:同学们真行,就这句话,就一个给字〔板书给〕提出了两个很有价值的讨论问题。

接下来,我们该怎么做了呢?同学提出应当读书讨论,解决这两个问题。

[课文讲解并描述的是有一年,高尔基在意大利的一个小岛上休养,儿子前往探望时在岛上栽种了很多花草,给高尔基带来了无比欢乐。

后来,高尔基写信给儿子,告知他:给,永久比拿开心。

这个故事对同学精神生命的成长有着重要的价值意义。

为此,教学这一课时确立了这样一个目标:让同学通过读文感悟,明给永久比拿开心的理,从而在思想认识上有所觉悟,提升自己的精神生命。

对给的深刻领悟,对开心的意义把握,是达成这个目标的关键所在,所以本课时确定了谁给了谁什么,怎么给这个研读话题。

要使课堂有所生成,光有讨论的话题还不行,还要有主动讨论的动机和积极的讨论情境。

所以教学中,以谈欢乐导入,让同学靠着自己的生活阅历、切身感受畅谈欢乐之后,提出一种与之截然相反的观点,使他们处于愤悱状态,心中升腾起读书讨论的剧烈愿望,从而创设出一个积极探究的情境。

]二、揭示课题,初读感知,浅层讨论。

1、揭题:现在,我们就来读读课文《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板书课题〕,讨论、解决这两个问题。

2、初读感知,浅层讨论:先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边读边想:①这句话是谁说的?②课文中,谁给了谁什么?同学自由读文思索,然后沟通,朗读第一自然段,知道课文中讲儿子给了高尔基鲜花或开心。

相机完成板书:三、深层研读,领悟给意,体会开心,感悟美妙。

过渡:初读课文后,你们对谁给了谁什么就有所发觉,学得真是不错!下面,我们继续读课文,深入、详细地讨论儿子给了高尔基什么,怎么给的,好吗?〔一〕研读第2自然段,初悟给意。

1、朗读第2自然段,读后谈发觉:读这段话的时候,你有没有发觉,谁给了谁什么?同学沟通,从休养和探望两个词沟通各自的想法,知道儿子的探望给高尔基带来了亲情和关爱,从而意会到探望就是给。

老师依据同学发言,板书探望一词。

2、再次朗读:所以,读这段话时,我们要留意突出这两个词。

试着读读好吗?[探究,因学科的不同会有不同的内容和途径。

语文学科的探究应具有语文的特性,无论是探究知识、技能的,过程、方法的,还是探究情感、立场、价值观的,都不可抛却了提高同学语文素养这个根本任务,它探究的内容和途径应当是语言文字。

这里的设计表达的就是这种语文探究:读文抓词,借助一些字词读文会意,品尝悟情。

]〔二〕研读第3自然段,领悟给意。

过渡:读书时就应当这样,留意一些词语,去想去发觉去感受。

这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

1、自由读、悟第3自然段:让我们用同样的方法读读第3自然段,看看这段话中,哪些词语引起了你的留意,在下面加点,再想想,从中你会发觉些什么,产生怎样的感受。

同学们可以多读几遍,还可以和同桌沟通沟通。

2、大堂沟通,谈感受:哪些词语引起了你的留意?你是怎么想的的,有什么发觉和感受?我们来沟通沟通,好吗?留意,上心听同学的发言,从中你能否有新的发觉和感受?3、整段读悟:同学们说的真好,能读好这段话吗?同学读后,问:读着这段话,你脑海中出现出怎样的画面?同学沟通、描述画面时,老师留意听,随机引导他们将这段中的每句话联系起来,想像、感悟儿子是怎样栽种花草的,对给有所领悟。

在沟通时板书栽种一词。

[这里的教学,从读切入,在读中进行,在沟通中铺开展去,又在读中收拢、结束。

同学在反复、充分、层层递进的读中,感知、品尝,感受着语言,进行着与文本的对话;又在沟通中,进行着生生间、师生间网络状的对话、沟通,在脑海中出现出清楚的画面:有的或许是只有镢头那么高的儿子,不远万里来到小岛,顾不上休息,栽种着各种花草,忙得满头大汗,气喘吁吁;有的或许是儿子在跟高尔基依依话别;有的或许是两个画面都有。

从而对儿子栽种花草、对儿子的给建立起丰富的表象,深刻地领悟给的丰富内涵。

]〔三〕研读第4自然段,感受美妙。

1、呈现画面,激发读书爱好:老师一边说着:春天到了,儿子种的花全都开了。

一边开展画面,然后问:美吗?〔稍顿后〕课文中描写的也很美,想读读吗?2、自由读悟:自己读读第4自然段,你会有所发觉有所感受的。

同学自由朗读。

3、指名朗读,然后评议:从他的朗读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美在哪里?在同学读议时,老师相机点拨:①万紫千红是什么意思?想像一下,会有哪些颜色的鲜花?②花儿轻轻摇摆是怎样的?它们好像在干什么?4、听老师读第一句话,读后沟通:听着老师的朗读,你有什么新的发觉和感受吗?同学沟通,体会到这段话不仅表现了鲜花的美妙,还流露着高尔基的喜欢之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