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药养生在生活中很实用

中药养生在生活中很实用

中药养生在生活中很实用
中药在我国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随着人们不断的尝试以及发展,被广泛应
用于各个领域当中,中药在食用、药用以及日常生活当中应用十分广泛。

如我国
的端午节,长期以来便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在节日当天,人们会吃粽子、挂菖蒲、艾草,喝雄黄酒。

而菖蒲、艾草等都具有驱蚊草的作用,而雄黄酒具有杀虫、解
毒以及治疗蛇虫咬伤的作用,这样的习俗到现在依然被广泛沿用,端午节便蕴含
了我国传统中医的智慧和经验,也能够充分反映出古代中药养生在生活中的实用性。

秋冬进补,许多人首先会想到冬虫夏草、人参和鹿茸等珍贵的补品,中药养
生在生活中是很实用的,药茶、食疗等也经常会用到百合、枸杞、陈皮、大枣等
比较常见的中药,只要使用得当,便能够达到养生保健的作用。

1.
百合
百合也被称之为百合蒜,其具有养阴润肺止咳、清心安神的功效,也是比较
常用的中医药材,中医方面认为,百合味甘微寒,可起到止咳化痰、润肺补虚的
作用,也是治疗肺痨咯血的主要药材,但是风寒咳嗽患者应当禁服,可结合患者
的实际情况,将其配制成为药膳,效果显著。

1.
酸枣仁
酸枣仁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酸枣核,其具有养心益肝、安神敛汗之功效,特别
适用于心肝血虚的人群,但是如果有邪郁火以及滑泻症的人群应当谨慎服用。


生酸枣仁不易煎出有效成分,因此,需要将酸枣仁清炒后使用,但应注意在炒制
过程中,要控制火候,不能炒焦,避免其失去安神之功效。

现代研究充分表明,
该药物当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和蛋白质,对人体也有着一定的好处,长期坚持
服用,可达到强身健体、延年益寿、延缓衰老的功效,可将其煮汤或者煮粥食用。

1.
麦冬具有养阴润肺、益胃生津、清心除烦之功效,该品甘寒质润,中医方面
认为,麦冬具备一定的滋养作用,可治疗燥热咳嗽、肺阴不足、口渴舌干、心烦
失眠、肠燥便秘,并且还可治疗小儿夏季热,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凡脾胃虚寒泄泻,胃有痰饮湿浊及暴感风寒咳嗽的人群均应忌服。

1.
枸杞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与养生意识不断提高,在日常生活当中也越来越注重养生,保温杯泡枸杞也成为了一种现象。

枸杞味重而纯,具有补肾益精、养肝明目
之功效,同时也能够抗衰老,长期服用枸杞,能够提升人体免疫力,让皮肤、气
色越来越好,也是人们首选的保健佳品。

中老年人群如果存在头晕目暗、记忆力
衰退、腰膝酸痛等症状时,可经常服用本品,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脾虚湿蕴、外邪
湿热的患者应当禁用。

1.
大枣
大枣也称之为红枣,具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缓和药性之功效,该品营养
丰富、味美甘甜,也是人们日常生活当中比较常见的食品和药品,长期服用具有
益脾胃、补气血、润肤延年等保健功效。

体虚较弱者也可服用,民间有俗语:
“一日吃三枣,一辈子不显老”,也能够充分体现出红枣的药用功效,但是体内
淤积湿气的患者应当慎用。

1.
决明子
中医方面认为,决明子性凉味苦,其具有润肠通便、清肝明目之功效,通过
大量的临床试验,可证明其确实具有降血压、降血脂的作用功效。

在日常生活当中,可用其泡水,清香扑鼻,也被称之为“中国咖啡”,但是由于每个人的体质
不同,长期应用决明子茶,可能会导致引起腹泻等不良反应。

荷叶
荷叶味苦涩,其具有清热解暑、升发清阳、凉血止血之功效,同时还可治疗
心烦闷乱以及各种出血症。

研究显示,荷叶具有一定的降血脂、降血压作用,也
有助于减肥,治疗冠心病、动脉硬化等疾病。

年老体虚以及中风者,应当经常服用,但是气虚者应当禁用。

1.
陈皮
陈皮也称之为橘皮,该品辛温芳香,其具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之功效,通
常用于脾胃气滞所导致的消化不良、咳嗽气喘等。

其成分主要有挥发油(柠檬烯、γ-松油烯、β-月桂烯等)、黄酮类(橙皮苷、新橙皮苷)生物碱、肌醇等。

其富含维生素,可用于提高毛细血管抵抗力,扩张冠状动脉,抑制胆固醇升高。

具有延年益寿的功效,也是常见的健身保健药品。

该品辛苦温燥,阴虚及内热者
应当忌用。

1.
艾草
艾草也是人们生活当中比较常见的中药材,其对治疗关节四肢疼痛、腰腿疼
痛等症状具有良好的效果,可通过艾灸治疗,属于医外治物理疗法,艾灸可使得
人体温通经络、调和气血、润泽肤色、让人焕发神采。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中成药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在家里也会预备
一些,如常见的健胃消食片、维C银翘片等,当我们的喉咙疼时服用几次很快就
好了。

这些都是比较常见的中成药,但是中成药是不能滥用的,尤其是对一些儿童、老年人等是有一定限制的,因此,在服用之前应当查看相关注意事项,并询
问医生,这样能够有效避免或减少药物对人体造成的不良影响或伤害。

许多人对
中药也存在一定的误解,以为中药是纯天然的,因此,部分想要养生的人群会盲
目的服用补药,却忽略了药物的副作用,常言道:是药三分毒,只有使用得当,才能够达到养生的作用,否则,便会适得其反,一定要多加注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