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导游词3篇赣州导游词(2) | 返回目录各位游客,大家好!我是。
欢迎来到江南宋城-----赣州旅游。
赣州是江西省最大的行政区,位于江西南部,赣江上游,简称赣南。
赣州是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区的直接腹地和内地通向东南沿海的重要通道之一,也是沟通长江经济区与华南经济区的纽带,现辖信丰,安远,定南等十五县,瑞金,南康2市和章贡区。
总面积约为4万平方千米,总人口约为837万。
赣州历史文化悠久,尤其在宋代最为著名。
赣州已成为当时全国最重要的36座名城之一,是当时东南地区长江流域,闽江流域的商贸重镇,交通枢纽。
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来,赣州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各项社会事业和经济建设均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现已形成了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
良好的自然条件塑造了赣州如画的山水,悠久的的历史赋予了赣州丰富的人文历史资。
这就使得赣州的旅游资极其丰富,且类型多样。
既有风景秀美的三百山,江南第一石窟----通天岩,风光旖旎的翠微峰,人间仙境的龙南武当山等自然景观,又有保存完好的宋代赣州城墙,巍然高耸的八境台和郁孤台等历史文化名胜,更有以瑞金为代表的现代革命史迹群落。
由于较好的保存宋文化遗产为特色的人文景观,赣州被誉为宋代博物馆,是江西三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下面我来介绍下郁孤台。
郁孤台以山势高大,郁然孤寺而得名。
赣州宋代古城自台下逶迤而过,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12月被列为第一批省级重点风景名胜区。
郁孤台始建年代距今至少有一千二百多年的历史,现台于1984年9月建成,著名书法家,原全国书法协会名誉主席舒同为台题额。
郁孤台为赣州一大名胜,文天祥,苏东坡,辛弃疾,郭沫若等历代文人墨客登临题咏。
当我们进入郁孤台时,就能够看到那些题词。
赣州物产丰富,难得来赣州一场,您可以买到多种名优土特产品。
南安板鸭,形,色,香,味俱全,驰名中外,素有辣味之玩美称。
麦饭石高级保健茶,是纯正绿茶和赣南麦饭石为原料,采用现在科学技术精制而成,具有提神益智,消除疲劳等功效。
信丰脐橙,肉质脆嫩,风味浓甜并富有芳香味,故有“脐橙进房,香味满堂”之说。
被称为华夏第一橙。
安远香菇,肉厚朵大,味美香浓,含丰富矿物质,维生素和蛋白质,具有抗癌,防感冒等药物价值,是人们喜爱的食用菌,被誉为,南国香珍。
此外,赣县王母渡红瓜子,江口倒菜,龙归茶等土特产品也深受旅游者的喜爱赣州八境台导游词赣州导游词(3) | 返回目录(车上讲解)八境台位于赣州城东北角的古城墙上,是赣州古城的象征。
始建于北宋嘉佑年间,也就是10561063年。
因为楼台是建在砖石城墙上,所以古称“石楼”。
又因为登上此台,赣州八景一览无遗,所以取名八境台。
主持建造八境台的是当时任赣州知军的孔宗瀚,他是山东曲阜人,是孔夫子第四十六代孙。
在他之前,赣州的城墙都是土城墙,是他把当时的土城墙改建为砖城墙,并建城楼在上面,这在当时是一项巨大的工程,受到了朝廷的表彰。
参观八境台,先要经过一段古城墙,我先简单介绍一下古城墙。
说起古城墙,或许大家首先想到的是北京万里长城或者是南京和西安的明城墙,而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的是座历史悠久、至今还在为防洪起着重要作用的砖城墙,那就是我们赣州的宋城墙。
这也是现在全国唯一保留至今的宋代砖城墙。
赣州古城墙是唐末造反起家的客家人---曾任虔州刺史的卢光稠(他对赣州影响深远,有机会说说他,有传说郁孤台都是他建的)扩城后奠定的基础,当时是土城,后来因江水年年冲坏土城,到了北宋嘉佑年间(1056-1063),孔宗瀚任赣州知州,开始用砖修筑城墙。
现在全国还有不少保存较好的城墙,如西安、南京、荆州、安徽寿县等,但是这些地方的砖城墙都是明代洪武年间以后的,包括北京万里长城。
朱元璋在打天下的时候,在谋士的建议下,他提出“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策略,下令各州、县广筑城墙,现在全国各地保留下来的城墙都是那时兴建的,唯独赣州的城墙是北宋的,这是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
后来经过南宋、元、明、清、民国,历时900多年的不断修缮、加固,使赣州城形成了一道周长13华里,高大而又雄伟的城墙。
而且护城河、墙垛、城楼、警铺、马面、炮城等设施齐全,整个城池开有西津门、镇南门、百胜门、建春门、湧金门5座城门,其中前3座城门还有二重或三重瓮城(指的是为了加强城堡或关隘的防守,而在城门外、亦有在城门内侧的特例,修建的半圆形或方形的护门小城,属于中国古代城市城墙的一部分。
瓮城两侧与城墙连在一起建立,设有箭楼、门闸、雉堞等防御设施。
瓮城城门通常与所保护的城门不在同一直线上,以防攻城槌等武器的进攻)。
清朝咸丰年间,为了防止太平军攻城,又在赣州城的主要交通要道口兴建了东门、小南门、大南门、西津门、八境台5座炮城。
赣州因城池非常坚固,又有江水相助,易守难攻,有“铁城赣州”之称。
太平军两次攻城、中央苏区时期红军六次攻城,都没能攻破坚固的赣州城。
而到现在保留下来的城门还有北门、西津门、建春门、湧金门4座;保存完好的炮城有八境台和西津门炮城;古城墙有3600米。
这些城墙、城门不仅成为今天的游览景点,而且至今还在为赣州防洪发挥重要作用,赣州市政府每年还拨出一定经费维护古城墙。
尤为珍贵的是,在古城墙上保留有数以万计的带有文的城砖,这种砖被称为铭文砖,上面载有不同时代的不同内容, 主要的是xx年、督造、窑烧造等,这也就相当于工程记录,出了问题就可以找到当事人。
最早的一种铭文砖记有北宋熙宁二年(1069年)(这块砖就在进入八境台园门后,快到八境台下面的一组台阶处),我们只所以说这是宋代城墙,也是基于这些铭文砖。
这一传统一直保留到现在,它对于研究我国古代的城市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历史价值。
1996年,国务院将赣州古城墙列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现在大家看的这些砖,大都是清朝和民国年间填补的,所以在城墙上参观的时候,大家不妨仔细注意下。
(八境台下)宋代的八境台是木结构的,不知怎么回事,跟“火”特别有“缘”,曾三次被火烧毁:第一次是清康熙二年也就是1663年,第二次是1929年,第三次是1976年。
1980年胡耀邦同志登上八境台遗址,建议修复八境台,我们现在所见到的八境台是1984年重建,1987年落成的,共三层,高28.5米,占地面积 574平方米,台基为高7米的城墙。
另外还有一组楼群,为附属设施,主要为办公场所,还有一个根雕展厅。
现在的楼台是钢筋混泥土仿古建筑。
内部装修有天花、藻井、彩绘,整个建筑流金溢采、雄伟壮丽。
楼台上悬挂的“八境台”三个题额,是我国佛教协会主席、著名书法家赵朴初先生书写的。
请大家随我进人第一层参观。
这层展示的是一些诗画。
孔宗翰建起八境台后将自己在台上看到的赣州八景命画师绘成《虔州八境图》。
孔宗瀚在接替苏轼任密州(现在的山东诸城)知府时,把《虔州八境图》给大文豪苏轼看,并请他题诗。
苏轼看画作后欣然题诗八首,并作序一篇。
当时的八景就是:石楼、章贡台、白鹊楼、皂盖楼、郁孤台、马祖岩、尘外亭和崆峒山。
绍圣元年也就是1094年,苏轼被贬到广东惠州,途经赣州,游览了赣州旖旎的风光后,他亲自登上八境台,觉得原来的诗“未能道其万一”,于是就补作了一篇后序,以表达自己对虔州八景的赞美之情。
从此以后,许多文人墨客仿效苏轼对赣州八景唱和不绝。
八境台因此扬名海内外。
到了清朝,由于历史的变迁,景观发生了变化,赣州八景演变为现在悬挂在这两旁的八幅画所描述的八个景点,那就是:三台鼎峙、二水环流、玉岩夜月、宝盖朝云、马崖禅影、雁塔文峰、储潭晓镜、天竺晴岚。
值得一提的是:孔宗瀚的《虔州八境图》和苏轼当年所写的虔州八境并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城市八景,它比后来的潇湘八景 (湖南省境八图)更集中、更具魅力,而被后人模仿,成为中国旅游文化的一个里程碑,赣州也就成了中国八景文化的一个发祥地。
以后的燕山(北京)八景、泸城八景、香港八景、台湾八景都是虔州八景文化的延续和发展。
有趣的是,后来还发展到十景、十二景、二十四景、三十六景,最多的是南京金陵四十八景。
八景文化在建筑园林、美术绘画和饮食文化方面都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而且通过国际文化交流传到国外,明代传到日本、朝鲜和东南亚等地。
凡是有华裔的地方就有八景文化,八景文化已成了一种国际现象。
现在大家随我上三楼,一起去欣赏一下赣州美丽的“八景”。
大家朝北看到的这个壮观的景点就是“二水环流”,左边是发于南岭山脉的章江,右边是发于武夷山脉的贡江,这是我们赣江的正,这两条江在八境台下汇合成赣江,“赣”也就由“文章”的“章”和贡献的“贡”合成。
赣江由南向北流入长江,全程758公里。
它纵贯江西南北,是江西省最大的河流,也是我们江西的母亲河,所以江西也简称为“赣”。
贡江作为赣江的正,以前称为虔化水,隋唐以后赣州称为虔州,“虔”是“虎”头,又称虎头州、虎头城。
南宋绍兴年间,因虔州经常发生农民起义,官府认为是因虔州的“虔”为“虎”头,有杀气而引起的,因此把虔州改为赣州。
再往北看,远处赣江西岸矗立的那座塔,是明朝万历年间建造的,取苏东坡诗中一名句“山为翠浪涌,水作玉虹流”,而叫做玉虹塔。
又因为塔身颜色为白色,俗称为白塔。
明朝的塔跟宋朝是不同的,象玉虹塔这种楼阁式塔为道家所用,成为镇邪造景的建筑物,而且主要建在河边的山巅上,变成通常所说的风水塔。
白塔就是这样一座典型的风水塔,建塔目的是为了留住赣州的风水,另外就是为了镇住赣江水,保佑赣州城免遭水患,而对于现代城市来说,玉虹塔美化了空间环境,还在航运中起到赣江航道上的标志作用。
由白塔再往前,眼睛所能看到的水的尽头就是储潭晓镜。
这也是八景之一。
因为那里有一座高山叫储山,因江水平如镜面,光可照人而得名。
赣江过了储山后,河流湍急,礁石密布,是著名的赣江十八滩,过去是一段非常危险的行船险段,经常发生翻船事故。
文天祥著名的诗句“慌恐滩头说慌恐,零汀洋里叹零汀”里的慌恐滩就是十八滩中的一滩。
八景之一的“玉岩夜月”是指章江以西,水西乡境内的号称“江南第一石窟”的通天岩。
我们看到城西掩映在现代城市建筑当中的飞檐斗拱的楼阁,它就是“三台鼎峙”当中的郁孤台。
三台中的“拜将台”在现在的儿童公园,而“章贡台”则被毁,后人便用八境台取代。
“雁塔文峰”是指市区东南部耸立在高楼大厦之间的舍利塔和塔下的文庙。
舍利塔位于宋城赣州的宗教文化区,是慈云寺的附属建筑,所以又称慈云塔。
因大雁经常在塔顶栖息,俗称雁塔。
这座塔的功能与前面讲的明代白塔是不同的,我国宋代以前的这种楼阁式塔是作为寺院的附属建筑而出现的,主要功能是用以舍利子或经卷、佛像等。
舍利塔建于北宋天圣元年(1023年),是有确切纪年可考的珍贵宝塔,也是江西省唯一的一座斜塔。
我们看到赣州城南部远处云雾缭绕的山,叫峰山,又名崆峒山。
那里山势险峻,是赣州市最高山峰,现已开辟为风景游览区,其中宝盖峰海拔6米,风景秀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