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估值报告SHA:601398指导老师:李博第一小组:蔡桂珍曹海霞易梦露余霞周莉宁志营2012年6月2日目录一、公司分析 (2)(一)中国银行概述 (2)(二)中国银行的发展战略 (3)(三)经营状况分析 (4)(四)中国银行SWOT分析 (5)二、宏观经济分析 (9)(一)中国经济发展周期 (9)(二)政策性文件 (10)三、中国商业银行业分析 (10)(一)银行业的发展趋势 (11)(二)银行业所面临的风险 (15)四、财务分析 (20)(一)资产状况分析 (20)(二)资产质量 (22)(三)盈利能力 (23)(四)流动性分析 (27)(五)现金流量分析 (30)五、预测与估值模型 (32)(一)预测模型基本假设 (32)(二)主要预测结果 (34)(三)公司估值 (37)1、DDM模型 (37)2、相对估值法 (39)六、结语 (43)一、公司分析(一)中国银行概述中国银行是中国国际化和多元化程度最高的银行,其在中国内地、香港、澳门、台湾及32个国家为客户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务。
主要经营商业银行业务,包括公司金融业务、个人金融业务和金融市场业务,并通过全资附属机构中银国际控股集团开展投资银行业务,通过全资子公司中银集团保险有限公司及其附属和联营公司经营保险业务,通过控股中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从事基金管理业务,通过全资子公司中银集团投资有限公司从事直接投资和投资管理业务,通过中银航空租赁私人有限公司经营飞机租赁业务。
图1:中国银行业务分布表按核心资本计算,2009年中国银行在英国《银行家》杂志“世界1000家大银行”排名中列第十一位。
2011年,中国银行入选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是中国及新兴市场国家唯一入选的金融机构。
(二)中国银行的发展战略1、战略目标追求卓越,持续增长,建设国际一流银行。
2、战略定位以商业银行为核心,多元化服务,海内外以替换发展的大型跨国经营银行集团。
以商业银行作为集团发展的核心与基础,拓展业务网络,扩大客户基础,增强产品创新能力,提升品牌知名度和核心竞争力。
按照统一战略、统一品牌、统一客户、统一渠道的要求,发挥多元化服务的比较竞争优势,大力发展投行、基金、保险、投资、租赁等业务,发挥多元化平台的协同效应,为客户提供全面优质的金融服务。
加快国内业务发展,做大做强本土业务。
抓住经济全球化、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的机遇,积极扩大跨国跨境经营,业务跟着客户走,延长服务链条,拓宽服务领域,构建海内外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
加快结构调整,扩大业务规模,加强风险管理,优化内部流程,提高运营效率,加快渠道建设,注重人才培养,夯实发展后劲,增强长期盈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经营状况分析图2:中国银行主营业务生命周期图2所示为中国银行主要业务在产品生命周期线上所处的位置,其中1~3分别代表了:公司金融业务、个人金融业务、金融市场业务。
1、公司金融业务公司金融业务为中国银行业务利润的主要来源,包括有公司存款业务、贷款业务、金融机构业务、国际结算及贸易融资业务和其他公司金融业务。
近年来由于经济发展,公司金融业务成为快速增长的业务之一。
且中国银行作为国营企业,手中握有大量重点大型优质公司客户,因此能关注于与大型优质客户的长期合作关系,同时发展中小企业业务。
根据上述理由,判定公司金融业务处于快速稳定增长期。
2、个人金融业务个人金融业务为中国银行战略发展重点之一,包括有储蓄存款业务、个人贷款业务、个人中间业务、“中银理财”服务、私人银行业务、银行卡业务。
其中“中银理财”服务和私人银行为新兴服务,具有较大的增长潜力,而个人存款业务由于准备金率多次下调,处于逐渐饱和状态,因此判定个人金融业务总体处于缓慢增长期。
3、金融市场业务中国银行金融市场业务主要包括:本外币金融工具的自营交易与代客业务、本外币各类证券或指数投资业务、债务资本市场业务、代客理财和资产管理业务、金融代理及托管业务等。
但由于中国证券市场和股票市场还不完善,因此造成投资的困难,且由于中国对国外的投资情况并不熟悉,更进一步加大了海外投资的困难,因此判定金融市场业务仍位于低速发展期但具有巨大潜力成为以后的主营业务利润收入之一。
(四)中国银行SWOT分析1、优势Strengths(1)国际化程度高中行的前身是人民银行国际业务部,在多个国家都设有其分支机构;中行在国内同业中外汇资金实力最强,能够支持各主要外汇币种的融资需求。
中国银行在世界范围内拥有超过600家境外机构,并于超过1400家国外银行有业务往来,中国银行拥有在中国商业银行之中最广泛的国际网络,国际化发展领先于其他银行。
(2)外汇特许经营权由于中国银行前身是我国的国家外汇外贸专业银行,在外汇业务享有垄断地位,拼接广泛的海外网络,出众的实力和国际金融,外汇业务优势,其国际业务在国内银行中一直居于首位。
2、劣势因素Weakness(1)服务态度差国内对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服务态度的评价心照不宣,对本土商业银行而言该点或对其经营无关痛痒,却能够给外资银行巨大的市场空隙。
(2)收费高在国内众多银行中,中国银行的收费偏高。
如下表所示:表1:部分银行ATM取现手续费标准(以月度计算)光大银行前2笔免费,之后2元/笔前2笔免费,之后2元/笔+交易额的5%。
(最低5元,最高25元)不收费广发银行前3笔免费,之后4元/笔前3笔免费,之后4元/笔不收费民生银行前3笔免费,之后2元/笔5元/笔5元/笔华夏银行前1笔免费,之后2元/笔前1笔免费,之后2元/笔不收费建设银行4元/笔交易额的1%(最低2元,无上限)+2元/笔交易额的1%(最低2元,最高1000元)兴业银行前3笔免费,之后2元/笔前3笔免费,之后2元/笔不收费中国银行4元/笔12元/笔10元/笔交通银行2元/笔~4元/笔2元/笔+8%。
(最低5元,无上限)6%。
(最低1元,无上限)农业银行4元/笔交易额的1%(最低1元,无上限)+2元/笔交易额的1%(最低1元,无上限)工商银行4元/笔交易额的1%(最低1元,最高50元)+4元/笔交易额的1%(最低1元,最高50元)(资料来源:腾讯财经网)(3)汇率风险高随着中国加入WTO以及银行国际业务的发展,汇率风险成为银行面临的重要市场风险之一。
目前汇率的波动以及汇率的地区差、币种结构均可能产生风险,今后,随着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步伐的加快和与人民币可直接交易币种的增加,对汇率波动的预测和管理的难度也相应增加。
中国银行国际化程度高,海外机构众多,外币业务涉及广泛,因此其面临的汇率风险相对同行业而言更高。
这无疑是中行的一大经营劣势,所以如何进行有效的敞口管理是其面对的挑战。
下图为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从2008年到2010年汇兑净收益占营业收入的比重趋势图,其中反映了中行的汇率风险在行业中高低。
图 3: 2008-2010年中行、建行、工行汇兑收益占营业收入比重变化由图3可知,中行在2008-2010年间的汇兑收益波动相对工行、建行而言要大的多,2008年的亏损额更是占其营业收入比重的11%以上,这就直接影响到其净利润及其价值。
反观建行与工行,在营业收入差距不大的情况下,汇兑净收益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变化较小,这也说明了中行面临的汇率风险高,是其在国内同行业中不得不承认一大劣势。
3、机会Opportunities从国内经济环境看,“十二五”规划将为银行业发展揭示新的增长点:(1)个人消费信贷领域机会凸显电子银行等新型金融服务渠道、电子商务等全新的金融消费模式将迎来较快发展。
在区域布局上,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受到更多的重视,或将令商业银行借助城镇化建设的契机,扩大个人消费信贷市场份额。
(2)“三农”领域潜在金融需求释放城乡统筹发展的不断深入将释放出大量的农村金融需求。
积极推进农村金融产品、机制创新,不断扩大农村金融服务的深度和广度,必将为商业银行创造新的业务空间。
(3)区域经济发展与产业转移、升级带来新的机会经济圈、经济带的构建,以及城市群区域发展格局的进一步确立,将打造中国经济新的增长极,为商业银行业务发展提供新的支撑点;产业转移和升级也将为商业银行改变现有金融格局带来难能可贵的机会。
(4)国家产业、行业政策引导商业银行调整信贷结构“十二五”期间,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或将成为中国新的经济增长点。
商业银行应当积极把握国家产业、行业政策脉动,坚持有保有压的信贷政策,并有前瞻性地推动信贷结构调整。
(5)银行业监管更为严格,有利于银行业的平稳健康发展金融危机推动全球金融监管改革迈出重要的一步。
为弥补金融监管体系存在的缺陷,促进金融体系的稳健运行,各国监管部门在本次危机爆发后均推出了一系列的金融监管改革方案。
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内银行包括中国银行更加规范的发展。
4、威胁Threat中国加入WTO后,金融市场的开放和全球金融服务贸易壁垒的逐步消除,技术先进、装备精良的外资银行无疑构成了对中国银行业特别是中小商业银行的极大威胁,当然,中国银行也不例外。
在外资商业银行大量进入后,中资商业银行若不能发挥自身的优势,提高服务质量,保持相当的业务份额,就会面临由业务萎缩导致的财务风险。
中国商业银行在金融手段和金融创新方面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外国商业银行会通过某些国外已经成熟的而在中国尚未普及的金融手段与国内商业银行进行激烈的角逐。
国外商业银行有自主经营的优势,而我国商业银行的自主经营意识则相对较弱。
比如,外资商业银行对存贷款利率市场化的掌握自主性较大,对呆账准备金的提取额度和呆账坏账核销的自主性也较大。
而国内商业银行则受到诸多的限制,特别是呆账坏账核销还要有众多行政部门的参与。
中、外资银行还将在人才方面展开激烈争夺。
国内银行尤其是大型商业银行在对内部员工管理、激励等方式与外资银行相比存在诸多差距,也就是说外资银行中个人更容易实现其职业理想。
二、宏观经济分析(一)中国经济发展周期1、经济趋势(PMI指数)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指数,中国的制造业正处于扩张时期。
但是根据汇丰银行公布的PMI指数,却显示的中国的制造业正处于一个萎缩时期,但有着改善的趋势。
并且,中国在“两会”后制定了保持国民生产总值7.5%的年增长率的目标。
这是中国首次将经济增长,目标定在低于8%的水平。
这预示的中国在今年将放慢经济发展的脚步,着重于经济结构的转型。
商业银行受到此经济目标调整的影响,贷款的利润增长将放慢。
国家经济政策2、稳健的货币政策在制定了7.5%的经济增长目标的同时,也预示了中国将实行一个稳健的货币政策,因而在国家在银行贷款的控制方面将受到更严格的监管,贷款数量受到政府的政策指导,盈利能力将有所下降。
3、利率市场化利率市场化将是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下个阶段。
现行的利率制度保证了银行能够稳定的赚取固定的利差,保证了银行的利润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