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郊森林公园旅游规划导向的战略思考

城郊森林公园旅游规划导向的战略思考

第10卷第1期2011年3月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Vol.10No.1Mar.2011收稿日期:2010-10-09作者简介:杨财根,博士。

主要研究方向:旅游规划与管理、森林旅游。

电话:025-********Email :yangcaigen@ 地址:211168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龙眠大道180号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系。

城郊森林公园旅游规划导向的战略思考杨财根(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系)摘要:旅游规划导向对城郊景区规划具有重要指引作用。

剖析了城郊森林公园休闲旅游发展的驱动力。

面对现实要素,指出城郊森林公园旅游规划须以社会效益为主导,采取社会发展导向旅游规划。

提出并分析了城郊森林公园社会发展导向旅游规划愿景的战略部署,并制订了相应的旅游效益评价体系以及规划效益监控机制。

关键词:城郊森林公园;休闲;社会发展导向;规划愿景中图分类号:F59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1-6116(2011)-01-0054-05Strategical Thinking on Orientation of Forest Parks ’Tourism Planning in Cities and SuburbsYANG Cai-gen(Department of Tourism Management ,Jiangsu Institute of Economic &Trade Technology ,Nanjing ,211168,P.R.China )Abstract :Orientation of tourism planning provides guidelines for scenic areas planning in cities andsuburbs.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mpellent power of tourism development of forest parks in cities and suburbs ,points out that tourism planning of forest parks in cities and suburbs should take social benefit as the dominant factor and adopt the tourism planning of society development orientation.The author also puts forward and analyzes the strategic deployment of tourism planning vision of society development orientation of forest parks in cities and suburbs.Finally ,assessment system of tourism benefit and monitoring mechanism of planning benefit are built in the paper.Key words :forest park in city and suburb ;leisure ;society development orientation ;planning vision旅游规划导向决定景区旅游发展的方向,并影响旅游规划效益的评价和大小。

由于经济与社会稳健发展,当前中国大中城市已进入“休闲时代”,森林游憩日渐成为市民的常见休闲方式,城郊森林公园成为市民休闲旅游的主要去处。

各城郊森林公园旅游规划开发态势也进一步增强,急需适宜的旅游规划导向。

吴承照[1]、范业正等[2]、许春晓[3]、邹再进[4]对中国旅游规划导向进行了概括,其中范业正等的研究较全面,他们认为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规划主要经历了以资源导向、市场导向、形象导向以及产品导向为主的发展历程。

然而目前的旅游规划导向理论研究仅限于对区域旅游规划实践的“总结”,对城郊公益性景区如森林公园旅游规划导向的研究还属空白,这显然滞后于实践的发展。

本文从满足市民休闲的视角探究城郊森林公园旅游规划导向的选择以及相应的旅游规划战略。

一、城郊森林公园休闲旅游发展的驱动力城郊森林公园是指位于城市市区或郊区的森林公园。

森林旅游是近些年来旅游发展的热点,森林公园旅游也日益受宠。

城郊森林公园休闲旅游的发展受到供需双方的共同驱动。

一方面,市民外出休闲游憩需求强烈。

城市化改造、工业污染、汽车尾气污染等致使城市生态环境恶化,危害市民生存环境和健康[5]。

自然环境恶化与高密度的人类活动降低了市民生存适宜度,加大了生活压力。

同时社会稳健发展改善了市民休闲游憩的客观条件,且市民休闲意识增强。

他们日益重视有益身心健康、能提高生活质量的休闲方式。

这些因素是促使市民外出寻求休闲游憩空间的重要推力。

另一方面,从供给看,城郊森林公园自然资源丰富,古树林阴等森林资源在城市旅游区域属稀缺性资源,其优良的生态环境是市民休闲游憩的“栖息地”。

森林中的高浓度负离子对市民身心健康非常有利[6]。

相对远离城市的景区来说,城郊森林公园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旅途时间和费用等消费成本较低。

市民周末和假日短程外出休闲旅游偏好环境良好的自然景区[7]。

城郊森林公园的优势恰好迎合了市民外出休闲游憩的需求,是吸引市民前往休闲旅游的重要拉力。

拉力与推力共同驱动形成了市民至城郊森林公园休闲游憩的旅游流(见图1),是城郊森林公园旅游规划的动力源泉。

其供需驱动力是旅游规划愿景部署与规划效益监控等战略的重要依据。

图1城郊森林公园的市民休闲旅游流二、旅游规划导向的战略选择(一)经济效益主导型旅游规划与社会效益主导型旅游规划的主要区别旅游规划依据追求效益目标的理念不同,可分为经济效益主导型旅游规划和社会效益主导型旅游规划。

经济效益主导型旅游规划是指追求经济效益的理念占据主导地位,偏重经济效益的旅游规划。

社会效益主导型旅游规划是指追求社会效益的理念占据主导地位,偏重社会效益的规划绩效,追求社会和谐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旅游规划。

经济效益主导型旅游规划与社会效益主导型旅游规划的不同主要体现在核心目标、旅游内涵、对景区的理解、吸引旅游者方式以及获取旅游效益的方式等方面。

经济效益主导型旅游规划主要把景区作为经济实体,建设旅游景点吸引各地游客,通过门票经济来发展旅游;而社会效益主导型旅游规划强调景区的公益性质,通过造就休闲游憩空间来满足包括本地居民在内的民众的休闲旅游需求,重在发挥景区的社会服务功能,以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二)社会发展导向旅游规划是社会效益主导型旅游规划的集中体现社会发展导向旅游规划就是以社会效益为主导,以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为核心目标的旅游规划。

社会发展导向旅游规划旨在通过发展休闲旅游的途径推动更广阔的社会进步;通过造就适宜居民休闲的游憩空间,推动“大旅游”的发展,改善居民的社会生活方式,满足《休闲宪章》中强调的全体居民的休闲权利与休闲权益;在满足居民休闲生活的过程中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进而提升居民的社会主人翁意识与社会责任,提高居民的幸福指数。

社会发展导向旅游规划是旅游事业为社会服务的体现,是和谐社会建设中旅游规划导向发展的标杆。

(三)城郊森林公园采取社会发展导向旅游规划的现实要素1.经济效益主导型旅游规划问题明显旅游经济的强大吸引力为中国森林公园指出了一条发展道路。

森林公园在经济效益主导型旅游规划过程中改变了原来的运营方式,但因忽视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而产生了许多问题。

一些森林公园与地方政府受到“投资少、见效快”的经济利益驱动,为竞争市场盲目开发旅游产品[8]。

许多森林公园被定位为“旅游经济开发区”,掠夺性的资源开发严重损害了森林资源的价值[9]。

如不改变经济效益主导型的旅游规划方式,类似始祖山国家森林公园“华夏第一祖龙”事件等社会影响严重的旅游规划问题难免重现。

因而,城郊森林公园应摒弃经济效益主导型旅游规划,进而选择社会效益主导型旅游规划。

2.森林公园的战略使命决定森林公园是生态公益性林业,属于社会公益性事业,其战略目标是保护森林风景资源和向社会提供休闲游憩服务。

《国家林业局关于加快森林公园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强调要发挥森林的游憩利用功能,促进林业为社会服务,指出“要把建设森林公园与各地城乡建设发展规划有机地结合起来”。

可见,城郊森林公园的旅游规划应强调为55第1期杨财根:城郊森林公园旅游规划导向的战略思考城市居民的社会生活服务,为城市的社会发展服务。

3.城市社会发展阶段所决定中国大中城市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

城市居民的法定休闲时间已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全年的假日和休息日达到115天,劳动者额外再享有5 15天的带薪休假,这为市民休闲旅游提供了充足的时间。

大中城市居民户外休闲旅游的条件已经成熟,“大旅游”时代已经来到,市民到城郊景区休闲游憩已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当前社会发展的战略任务是构建和谐社会。

社会发展导向旅游规划推动了城市休闲旅游的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目标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城郊森林公园旅游规划应摆脱门票经济,重视公园的“平民”参与,强调公园为广大市民的休闲生活服务,采取社会发展导向旅游规划,促进城市社会和谐发展。

三、社会发展导向旅游规划愿景的战略部署(一)战略目标旅游规划是“在调查研究与评价的基础上寻求旅游业对人类福利最优贡献的过程”[10]。

旅游要为居民的生活增添“福祉”,发展旅游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提高居民的社会生活质量。

《意见》认为:“森林公园建设事业,是保护和利用森林风景资源,为社会提供良好森林游憩服务,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生态文化和健康消费需求的一项重要社会事业。

”城郊森林公园社会发展导向旅游规划的战略目标是保护森林风景资源,为当地市民提供休闲游憩服务,进而改善城市居民的休闲生活,切实履行社会责任,满足市民的生态文化需求,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为市民谋福祉,提高市民生活质量。

图2城郊森林公园社会发展导向旅游规划愿景(二)旅游规划愿景的战略分析城郊森林公园社会发展导向旅游规划的战略目标并非一蹴而就。

因此,城郊森林公园旅游规划应部署直接愿景、间接愿景和最终愿景(见图2)。

直接愿景是旅游规划要直接实现的目标,间接愿景是通过旅游规划要间接实现的目标,也是规划后需经过一定时间才能实现的目标,最终愿景是旅游规划的长远目标,也是规划经过相对长时间后最终要实现的目标。

1.直接愿景城郊森林公园社会发展导向旅游规划的直接愿景是发展休闲旅游。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