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金融本科社会调查报告篇一:阜阳电大金融专科调查报告2011春金融学开放专科社会调查实施方案一、社会调查实施进度安排(一)调查阶段1(指导教师审定学生选题及调查提纲。
2(学生根据调查提纲进行调查。
(三)调查报告写作阶段(2012年04月10日至05月20日)1(学生撰写社会调查报告初稿。
2(指导教师与学生逐个面谈修改初稿。
4(学生修改调查报告,定稿。
5(学生最后交稿日期为:2012年05月20日。
(四)评审阶段(2012年04月10日至2010年04月30日)1指导教师完成社会调查报告成绩评定,送学校审核验收。
二、社会调查报告写作基本要求(一)字数要求字数要求在2000字以上。
(二)内容要求1(调查课题一般应选择应用性的调查课题,并且应限定金融学专业实践范围内。
2(质量要求(1)针对性调查报告应当目标明确,有的放矢。
必须明确解决什么问题。
内容要反映金融学领域情况,包括银行、证券、保险等行业的金融创新、金融产品设计、金融服务、营销管理、风险防控等方面的内容,要求重点突出,针对性强。
(2)真实性调查报告的材料必须真实地反映客观现实,事实具体,数据准确。
(3)时效性调查报告要密切联系当前经济发展和金融企业实际,对当前金融领域的热点、焦点问题展开调查,内容不能陈旧。
(三)格式要求1、封面统一(见附件一)22、打印与排版格式(1)标题编号顺序如下:一、(一)1.(1)(2)调查报告题目:字号三号,字体黑体。
(3)调查报告正文:一律用小四号宋体,行间距为1.5倍行距,必须包括调查目的、调查对象、调查时间、调查方法、调查过程、调查建议和调查问卷。
三、社会调查报告成绩评定标准社会调查的成绩评定采用百分制。
成绩评定等级:90分(含90分)以上者为优秀,80-90分(含80分)为良好,70-80分(含70分)为中等,60-70分(含60分)为及格,60分以下为不及格。
凡字数不足、内容不符合要求、未按时提交社会调查成果的文字材料、按不及格处理。
凡社会调查成绩未达60分者,可在学籍有效期内进行补做,但须重新缴费。
参考题目:对汽车金融业务发展情况的调查关于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调查关于对××农村信用社稳定发展的分析关于2009年股市投资者盈亏情况的调查对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形成与处控的调查××地区中小企业融资情况的调查关于××市保险业发展状况调查3对××银行中间业务发展情况的调查关于城市商业银行新业务的调查对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调查分析对商业银行服务收费的情况及其社会反响的调查对××商业银行信用卡的推广情况的调查对证券公司盈利情况的调查对商业银行开展国家结算业务的调查关于法定准备金上调对金融机构的影响调查对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前后经营状况的调查××商业银行贷款安全性调查住房抵押贷款安全性调查居民个人信用体系对贷款安全性影响调查信息不对称对住房抵押贷款定价的影响调查信息不对称对中小企业融资影响调查××商业银行经营绩效调查××银行表外业务的开展情况调查2012年04月10日篇二:电大银行货币学__社会调查报告-关于我国金融监督管理的思考社会调查报告关于我国金融监督管理的思考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深入,金融作为现代4经济的核心作用逐步得到认可和强化,金融管理工作在改革中也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我国加入WTO后,金融业对外开放的步伐进一步加快。
金融管理也将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切实改进呵呵加强新时期的金融管理工作,已成为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
如何正确评价我国金融监管的整体效能,客观分析当前金融监管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加强和改善新时期金融监管工作的思路和设想,是我们必须正视和思考的重要课题。
一. 对我国金融监管的回顾和监管效能的整体评价20世纪80年代末,世界经济和金融的不稳定性日渐突出,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督管理,维护整个金融体系的安全与稳定,以成为各国政府,金融管理当局的共识,我国的金融监管是伴着金融业改革发展的深入,逐步成长,发展和壮大的。
大体上经历了以下几个主要阶段:1985-1992年,中央银行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的初期,主要依靠行政手段管理金融的时期,该时期人民银行的工作重心放在改革和完善信贷资金管理体制,加强中央银行的宏观调控上,对中央银行金融监管工作研究不多,重视不够,金融监管的作用发挥是不理想的。
1993-1994年偏重于整顿式、合规性监管的阶段这一阶段是以1993年中央银行提出整顿金融秩序,进一步发挥中央银行的监管作用为契机的,大体上经历了2年时5间,针对当时经济生活中存在的各地盲目扩张投资,竞相攀比发展速度,乱集资,乱拆借,用信贷资金炒房地产,炒股票和银行信贷资金体外循环的现象。
强调中央银行的分支机构要转变职能,由过去侧重于管资金分规模转变到加强金融监管上。
1994年,各级人民银行按照中央指示,切实加强了金融监管,严肃查处了一批越权设金融机构,擅自提高利率,非法开办外汇期货市场及个别地方出现非法集资等问题。
这一阶段主要是整顿式,运动式。
监管内容以合规性为主。
三.1995-1997中央银行从监管实践中深深体会到,要保证金融监督的权威性和超越性。
切实增强监管实效,维护好的金融秩序,必须使金融监管有法可依,以法律为保障,开展依法监督,才能取得好的监管效果。
因此,于1994年我国先后颁布了外资金融机构管理条例,等金融监管法规,1995年,我国人大先后通过了《中国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票据法》《保险法》《担保法》等金融法律,可以说这两年是我国金融法制建设大发展时期,开始走向正轨。
1997年至今金融管理体制改革深化阶段这一时期,金融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体制进一步完善,中国证券、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相继成立,分别负责证券业和保险业的监管,人民银行承担各类银行、信用社和信托投资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监管,银行与其所办的信托,证6券业务相继脱离。
1999年人民银行管理体制进行可重大改革,撤销了省级分行建立了9个跨省区分行,中央银行依法履行金融监管资格的独立性得到了进一步的增强。
可以说。
改革开放20多年来,尤其是人民银行独立行使中央银行职能以来,我国金融监管工作在构建金融监管组织体系,建立监管指标体系,构建监管法律体系,完善金融监管内容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从混业监管到分业监管,从单纯合规性稽核监督到以目前以防范金融风险为核心的审慎性监管,都标志着我国的金融监督正逐步走向科学化,法制化,规范化道路。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初级发展阶段。
金融监管很好的发挥了作用,在金融历史包补比较沉重的条件下,较好的维护了金融体系的稳定运营。
基本满足了经济发展对信贷资金的需求,同时我们也要看到,随着国际经济金融一体化的发展和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金融业将面临着更大的冲击和挑战,金融监管承担的任务更加艰巨,维护金融稳定的难度进一步增加,以国际监管标准指导我国金融监管工作开展,衡量金融监管成效已成为必然。
以国际通过的标准来衡量我国的金融监管,其基本情况是,A 不良资产比例高B 金融机构出现支付困难的情况多,C金融机构违规行为普遍较高 D 金融案件发生比例高 E 支付系统的稳定性 F 资金充足率低,G经营信息的透明度7H 国际评级中等由此可见,以国际标准来衡量我国的金融监管,其效能较低的,但要是说明的是,在运用国际通用准则的客观标准来衡量中国的监管效能时,应把这一问题置于我国整个经济的大环境中去考虑。
而不能脱离我国经济背景去生搬硬套国际标准,孤立的去分析这一问题。
二、从金融业稳定发展三大支柱的理论看我国金融监管面临的问题(一)金融监管方面1 监管理念不清晰根据新的《巴塞尔协定》的要求,监管工作要坚持持续性、审慎性原则,尽管我国的中央银行监管工作已从早期的合规性监管转到了风险性监管,但与其要求相比还存在许多不规范之处,我们通常的监管仍要偏重于运动式监管、整顿式监管、事后处置的监管。
这些监管方式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不可否认是正确的,有效的。
但不是今后的发展方向,今后只能按照新协议的要求,进行有序的审慎监管,面对存在的问题一一解决,直至最终达到监管目标的要求。
2监管的法规不够完善虽然经过多年的努力,初步建立了一个包扩《中国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在内的金融监管法律法规体系,但这一体系还仅是框架性、指导性与之相配套的有关监管实施细则还未完全建立起来。
感觉有时操作性还不强。
监管标准难8以把握。
难以统一。
同时,其中有一些方法与国际通用做法还不一致。
另外,随着金融电子化的发展,以无形金融为调整对象的金融法律法规尚是空白,这些都有待于进一步开进和完善。
3监管队伍素质不高一是表现为检查力量薄弱。
现有的中央银行队伍种能够满足现场检查工作要求的人员比例和绝对数都远远不能适应工作的需要,二是,表现为不能完全跟上业务发展的需要,如对金融机构、金融创新、中间业务、新的金融工具、金融产品等监管,有时力不从心,甚至出现监管真空,监管效果不理想。
(二)金融机构内控机制1.从占全国金融资产70%的工、农、中、建四家国有独资银行来看,存在的问题比较突出。
主要是 A 由于国家作为银行的所有者和经营者的定义不清晰,因此在国有商业银行中存在着委托代理的问题B 国有商业银行没有有效代表国家行使所有者权益的董事会以对管理层的业绩进行监管C 国有商业银行缺乏正式的、全行范围的业绩管理和评估框架D 国有商业银行的工资分配制度不能有效地额绛利益相关者和高级管理人员的个人利益与银行经营业绩有机结合9E国有商业银行的财务报告不能完全达到符合要求的透明度和对股东承担的责任。
F 国有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体系,包括风险确认和评估程序缺乏缜密性。
2.大多数的中小企业金融机构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甚至是形同虚设,导致市场定位不准,内部控制不力,实际经营业绩差,有的甚至出现了金融风险,影响金融稳定和社会稳定。
(三)市场纪律由于我国处于市场经济的初级阶段,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市场规则尚未建立并深入人心,主要表现在,市场对市场成员的约束力较弱,市场主体在经营过程中不规范的行为时有发生。
一是信念用观念淡漠,一些工商企业信誉低,逃废债、赖债的情况时有发生,不但对树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新型银企关系不利,而且对银行债权构成相当大的侵害。
二是从中介机构看,自有资本的实力小,承担经济责任的能力低,业务人员素质差。
道德风险较为严重。
三是信息纰漏机制尚未建立,信息的公开性,真实性,约束性有待进一步增强。
从市场的外在因素看,一是公众金融意识不够强。
特别是一些基层政府干预金融活动的情况时有发生,造成金融机构经营行为的错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