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顶层规划设计方案北京XX科技有限公司2019年X月目录第1章基本概况 (1)1.1 某某市概况(要点) (1)1.2 某某市管辖区-某某区概况(要点) (1)第2章创建智慧城市可行性分析 (2)2.1 需求分析 (2)2.1.1 推进城镇化建设需要“智慧化” (2)2.1.2 产业转型升级需要“智慧化” (3)2.1.3 加强城市管理与运营需要“智慧化” (4)2.1.4 提高生活品质需要“智慧化” (4)2.2 现有基础条件和优势分析 (5)2.2.1 现有基础条件 (5)2.2.2 优势分析 (9)2.2.3 可行性分析 (10)2.3 风险分析及对策 (13)2.3.1 政策风险 (13)2.3.2 行为风险 (14)2.3.3 经济风险 (16)2.3.4 技术风险 (17)2.3.5 实施风险 (17)2.3.6 人才风险 (18)2.3.7 某某市理性认识智慧城市系统 (18)2.3.8 某某市确定智慧城市建设策略 (19)2.3.9 某某市基本现状与建设智慧城市定位 (20)2.3.10 继承国家课题成果降低风险高起点建设 (20)2.3.11 某某市创新智慧城市建设机制 (21)2.3.12 某某市全面梳理智慧城市业务并理清相关互系 (21)2.3.13 某某市将实行设计与建设分开实施的原则 (24)2.3.14 某某市将做好智慧城市顶层设计 (24)2.3.15 某某市将实现政府管理与服务业务一体化改革 (25)2.3.16 某某市智慧城市技术整合与创新 (26)2.3.17 确定智慧城市工程同已建系统的关系 (27)2.3.18 某某市利用智慧城市建设整合国家综合成果 (28)第3章创建智慧城市的目标和任务 (30)3.1 创建目标 (30)3.1.1 “智慧某某市”发展预期 (30)3.1.2 “智慧某某市”总体目标 (31)3.1.3 “智慧某某市”创建目标 (32)3.2 考核指标 (36)3.2.1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36)3.2.2 建设与宜居 (38)3.2.3 管理与服务 (39)3.2.4 产业与经济 (42)3.2.5 模式探索与创新 (42)3.3 基本原则 (44)3.3.1 先做顶层设计再实施 (44)3.3.2 设计与建设分开实施 (45)3.3.3 管理与服务一体整合 (45)3.3.4 各委办局数据全共享 (46)3.3.5 技术支撑体系均共享 (46)3.3.6 把握机遇,强力推进 (47)3.3.7 注重实效,惠及民生 (47)3.3.8 开放合作,安全高效 (47)3.3.9 重点突破,示范带动 (47)3.3.10 滚动发展、综合集成 (47)3.3.11 政府主控,市场运作 (48)3.4 主要任务 (48)3.4.1 高端转型、战略集聚,建设现代产业体系 (48)3.4.2 生态和谐、平安畅通,提升城市功能品质 (49)3.4.3 服务融合、注重体验,打造民生幸福城市 (51)3.4.4 信息通衢、泛在物联,建设智慧枢纽 (52)3.4.5 建设与宜居 (56)3.4.6 管理与服务 (57)3.4.7 业与经济 (59)3.4.8 创新任务 (60)3.5 年度计划和任务分解 (62)3.5.1 智慧某某市2013年~2018年年度任务 (62)3.5.2 第一年12个月:编制规划定目标开始统一初步设计 (81)3.5.3 第二年12个月:整合资源打基础,完成统一初步设计 (83)3.5.4 第三年12个月:全同提升功能,全面整合升级系统 (85)3.5.5 第四年12个月:全面整合数据,综合利用数据见实效 (87)3.5.6 第五年12个月:建设工作完成,智慧城市系统稳定运行 (89)3.5.7 第六年开始:通过国家验收,转入持续发展阶段 (90)3.5.8 某某市智慧城市任务分解表与经费预算 (90)第4章建设方案 (112)4.1 任务分析 (112)4.1.1 某某市智慧城市总体架构 (112)4.1.2 某某市智慧城市总体框架 (117)4.2 建设内容 (124)4.2.1 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建设 (124)4.2.2 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建设 (127)4.2.3 整合升级网络基础设施 (130)4.2.4 通用软件与组件仓库与安全防御体系建设 (133)4.2.5 整合升级政府管理与服务类各系统 (134)4.2.6 整合升级与新建智慧民生系统 (156)4.2.7 整合升级智慧文化与教育 (165)4.2.8 整合升级智慧建筑节能 (168)4.2.9 整合升级智慧城市功能提升 (169)4.2.10 建设某某市智慧商贸平台 (169)4.2.11 整合升级智慧城市其它子系统 (170)4.3 技术方案 (170)4.3.1 某某市总体架构的基本原则 (171)4.3.2 某某市总体架构设计技术要求 (173)4.3.3 某某市智慧城市总体业务分类 (179)4.3.4 某某市智慧城市总体业务架构 (180)4.3.5 某某市智慧城市总体架构 (184)4.3.6 某某市智慧城市接口服务体系架构平台 (197)4.3.7 某某市数据中心解决方案 (200)4.3.8 物联网感知技术 (206)4.3.9 基于云计算的智慧城市开发应用平台 (210)4.3.10 数据统计分析技术 (219)4.3.11 信息整合技术 (221)4.3.12 基础信息共享技术 (232)4.3.13 智慧软高速-通用软件与组件仓库平台 (234)4.3.14 某某市智慧城市网络架构 (259)4.4 城市云平台大数据体系 (261)4.4.1 网络资源池 (262)4.4.2 计算资源池 (275)4.4.3 云计算管理平台 (286)4.4.4 云计算安全防护方案 (307)4.4.5 机房方案 (338)4.4.6 标准化工作 (348)4.5 信息标准体系 (350)4.5.1 标准框架设计 (353)4.5.2 “智慧某某市”公共平台接口 (358)4.6 确定智慧城市系列软件统一研发标准 (361)4.6.1 技术架构设计方面的统一标准 (362)4.6.2 软件编码研发方面的统一标准 (362)4.6.3 软件集成整合方面的统一标准 (363)4.6.4 软件测试方面的统一标准 (363)4.6.5 软件管理规范的统一标准 (364)4.7 信息安全体系 (364)4.7.1 建设目标 (364)4.7.2 建设任务与内容 (366)4.8 施工组织设计 (368)4.8.1 施工进度计划及各阶段进度的保证措施 (368)4.8.2 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和临时设施、临时道路布置 (376)4.8.3 安全、文明施工及环保措施 (389)4.8.4 项目管理班子配备 (403)4.8.5 质量保证体系及措施 (412)4.8.6 施工配合及施工界面的划分 (434)第5章创建国家智慧城市的保障体系 (445)5.1 成立领导小组 (445)5.2 发布有关政策与标准 (445)5.3 创新产学研结合机制 (446)5.4 创新智慧城市运行机制 (446)5.5 资金保障机制 (446)5.6 人才保障机制 (447)5.7 技术保障机制 (447)5.8 运营保障 (447)5.8.1 自建自营模式 (449)5.8.2 服务外包模式 (449)5.8.3 建设转移模式 (450)5.8.4 商业建设运营模式 (450)5.8.5 特许经营模式 (450)5.8.6 某某市智慧城市投资运营初步方案 (452)5.9 组织保障 (457)5.10 产业保障 (462)5.11 可持续机制保障 (463)第6章经济和社会效益分析 (464)6.1 经济效益分析 (464)6.1.1 经济效益分析思路 (465)6.1.2 经济效益的目标 (465)6.2 社会效益分析 (467)6.2.1 社会效益分析思路 (467)6.2.2 社会效益的目标 (467)第1章基本概况1.1某某市概况(要点)1、行政区划:2、综合实力:3、比较优势:1.2某某市管辖区-某某区概况(要点)1、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2、社会和人口3、经济发展和产业基础4、社会公共服务基础5、城市基础设施建设1第2章创建智慧城市可行性分析2.1需求分析智慧城市以推进实体基础设施和信息基础设施相融合、构建城市智能基础设施为基础,以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在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的充分运用为主线,以最大限度地开发、整合和利用各类城市信息资源为核心,以为居民、企业和社会提供及时、互动、高效的信息服务为手段,以全面提升城市规划发展能力、提高城市公共设施水平、增强城市公共服务能力、激发城市新兴业态活力为宗旨,通过智能的解决方案,实现智慧的感知、建模、分析、集成和处理,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提升城市运行管理水平、政府行政效能、公共服务能力和市民生活质量,从而使城市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智慧”状态。
具体需求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2.1.1推进城镇化建设需要“智慧化”党的“十八大”提出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新四化”作为今后一个时期国家战略,如何在推进城镇化的过程中维护自然生态系统自我平衡,实现人与城市承载力均衡匹配,解决目前人口膨胀、供水紧张、城市内涝、能源紧缺、住房不足等“城市病”的问题,以及今后如何推进新型城镇健康可持续发展,防重蹈覆辙,“治病”与“防病”是新形势下提出的全新命题,是城镇化过程中面临的重要课题。
智慧某某市是新型城镇化建设发展模式的一种创新。
通过智慧城市这个手段可以系统地谋划城镇的发展战略,智慧地进行城镇化建设,实2现城镇建设过程的可执行、可落实、可监督、可考核,一步一个脚印地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用尽可能新、尽可能廉价、尽可能合理的信息技术来应对和解决城市发展中产生的问题。
2.1.2产业转型升级需要“智慧化”智慧某某市是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新的助推器,是落实某某市“十二五”规划中关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精神的重要举措。
当前某某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及产业结构转型正步入新的历史阶段,传统产业发展模式难以为继,必须闯出科学发展的新路,解决产业发展问题,实现城市经济发展的新跃升。
某某市作为两江新区建设开发的先行区和功能核心区,需要通过智慧某某市的建设,改造提升制造业,做大做强汽车制造、轨道交通、电子电器等支柱产业,培育物流装备、船舶制造、新能源及新材料设备、生物医药、工程机械等新兴产业;需要通过智慧某某市的建设,提速发展现代服务业,形成“以重点发展业态复合的商务商贸的观音桥商圈为核心的商贸中心,以重点发展金融服务与要素市场和专业服务的某某市嘴CBD为核心的金融中心,以重点发展以保税物流为核心的口岸物流和专业物流的寸滩港为核心的物流中心”的“三心一带四片”的空间布局格局;需要通过智慧某某市的建设,稳步发展现代农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促进自主创新和产业融合发展,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