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医骨病学考试重点资料

中医骨病学考试重点资料

《中医骨病学》考试重点资料1.《小品方》称骨肿瘤为石痈2.杨清叟《外科集验方》指出骨痈形成后治疗不当则形成“朽骨”3.中医骨病学:是在中国传统医学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的科学知识,以研究防治人体骨骼、骨节、肌肉等运动系统疾病的一门科学4.骨病学病因分类? A,先天发育缺陷b骨感染c风寒湿邪侵袭d损伤e肿瘤,f退行性变g代谢障碍h 地方疾病i职业病5.骨病的内外因:外因a外感六淫b邪毒感染c外力伤害d地域因素e毒物与放射线.内因a先天发育缺陷b年龄c体质d营养障碍e脏腑功能失调6.关节运动检查: a关节强硬:又称骨性强直,关节已成骨性连接,无丝毫运动,除关节畸形,临床症状较少,常见于类风湿关节炎晚期b关节强直:亦称纤维性强直,是由于关节内瘢痕粘连或关节周围大量瘢痕组织形成所致。

强直的关节还保留微小的运动,故常有症状,常发生于骨关节结核。

C 关节僵硬:关节开始运动时活动受限,用力或活动一段时间后,活动范围可增大,常见于增生性关节炎。

D关节痉挛:关节活动受限,系因周围软组织痉挛所致。

7.肌力的分类:0级:肌力完全丧失无收缩。

1级肌肉能收缩,不能使用关节活动2肌肉能收缩,关节有些活动,但不能抵抗重力。

3级能对抗重力,但不能对抗阻力4级能对抗阻力使关节活动,但力量较弱。

5级肌力正常。

8.肌张力:肢体处静止状态时,肌肉所保持的一定程度的紧张度称为肌张力。

9.半侧脊髓损害:损害水平以下的同侧躯体关节肌肉感觉和运动障碍,对侧躯体的痛温觉障碍,称为布朗—塞卡综合症。

10.颈交感神经麻痹综合症:表现为患者眼睑下垂、瞳孔缩小、眼球轻度下陷、面部无汗。

11.甲状旁腺机能亢进、恶性骨肿瘤可引起血清钙升高、碱性磷酸酶升高。

12.骨疾病疗原则:动静结合、筋骨并重、内外兼治、医患合作。

13.推拿按摩时的注意禁忌:骨痈疽,骨痨,骨肿瘤,血友病性关节炎,工业性骨中毒及放射性骨病,妇女月经期,妊娠期。

14.针灸禁忌:骨痈疽,骨痨,骨肿瘤,血友病性关节炎,工业性骨中毒。

15.禁忌物理疗法:骨痈疽,骨痨,骨肿瘤,血友病性关节炎,皮肤破损者。

16.细胞间质中有机成分主要是胶原纤维,无机成分主要是钙和磷的复合物构成的结晶。

17.间板:哈氏系统与哈氏系统之间的间隙中也有骨板,称为间板。

18.周围骨板:骨生长时于骨表面产生新的骨板称为周围骨板19沙氏纤维:一些胶原纤维和骨基质中的胶原纤维相延续,从而使附着更牢固20.测定尿中胶原分解物羟脯氨酸作为骨胶原物质代谢周转的有用指标21.骨是钙的贮存处,受甲状旁腺激素作用的调节,人乳含钙量是30mg/100ml。

22.钙的吸收是受肠道的控制,排泄是受肾脏的调节23.骨的血液供应有两套动脉即骨膜动脉和骨髓动脉或滋养动脉组成骨干的外1/3或1/4由骨膜动脉供应骨干的内2/3或3\4由滋养动脉供应 80%静脉回流由骨膜流动24.骨的生长方式为膜内成骨和软骨内成骨25膜内成骨:是指在间充质分化成的原始结缔组织膜内发生26软骨内成骨:是由间充质先分化成软骨、再把软骨组织逐渐破坏,然后形成骨组织27骨领:软骨中段的软骨膜开始以膜内成骨的方式生成骨组织,环绕软骨中段形如领圈状28影响骨的激素和维生素:甲状旁腺激素,降钙素,生长素,维生素ACD。

29骨单位:哈弗氏管及其同心圆排列的骨板构成皮质骨结构的基本单位。

30.软骨的营养代谢:关节软的营养,除了滑液从关节表面渗透于软骨内进行营养外,还可有软骨下的骨髓血管获得营养,向软骨内的渗透是沿胶原纤维进行的31.骨关节先天畸形主要在于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32.成骨不全为幼儿的一种骨关节发育障碍性疾病,因其骨质松脆容易骨折,所以又叫脆骨症,脆骨三联征:骨折,蓝巩,耳聋33.软骨发育不全病因:软骨内成骨障碍34.石骨症:又名大理石骨病,骨硬化性增生骨病,粉笔样骨,或泛发性脆性骨硬化症35.石骨症的临床表现:破骨细胞明显缺乏且吸收活动减弱36.斜颈分类:原发性和继发性之分又有肌性和骨性之别37.胸廓出口综合症:斜角肌肥厚或嵌顿,颈肋38.斜颈的手术治疗适用于一岁以上畸形严重保守治疗无效的患儿,同时术后要将头颈置于过度矫正位39.脊椎真性滑脱:是指脊柱滑脱是由于椎弓狭部裂所引起的椎体向前移位40.脊椎假性滑脱:是由于椎间小关节增生或炎变所引起的椎体向后移位41.椎弓根狭部裂多发生于第五腰椎其次为第四腰椎,一般采用35-45°双斜位诊断42.肩胛桥:在肩胛之内上方与第四颈椎之间有一纤维性、软骨性或骨性桥梁称肩胛桥43.先天性髋关节好发于地中海沿岸44先天性髋关节脱位临床检查a新生儿大腿根内侧及臀下皱襞变浅变短,与健侧比不对称b蛙式实验阳性,表现为患髋外展外旋受限,两周以内才可做c欧特拉尼征阳性d艾里征阳性e望远镜实验阳性f髋关节承重功能阳性45.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早期表现成足石屈、内翻、跟腱痉挛、前足内收、足跟显小、足内侧缘皮肤皱褶46.骨痈疽是由于化脓性细菌螺旋体寄生虫病毒等侵入骨、关节,引起感染的骨与关节病变。

骨组织的化脓性感染称为化脓性骨髓炎;关节的化脓性感染称为化脓性关节炎47.附骨痈早期x线检查无异常发现,发病两到三周后x线摄片可见骨膜反应或骨质破坏48.急性化脓性骨髓炎多见于十岁以下儿童,好发于四肢长骨的干骺端,尤以胫骨为多49.急性化脓性骨髓炎的感染途径a大多数是致病菌由身体其他部位的化脓病灶,经血液循环进入骨组织内,又称血液性骨髓炎b由开放性创口带入细菌c或有邻近的软组织感染直接蔓延到骨组织病理变化a形成脓肿b形成包壳骨c形成死骨病理特点是骨质破坏,坏死和反应性骨膜增生同时存在,早期以破坏坏死为主,后期以增生为明显50急性化脓性骨髓炎与蜂窝织炎鉴别A症状 j全身症状重且早f全身症状轻且晚B体征J局部红肿热痛晚且呈环形分布f局部红热痛早且偏心分布C检查j x线、ct、mri可以显像f不显像D流行病学 j f糖尿病与免疫力低下者多发51慢性骨髓炎又称附骨疽,是以增生为主,有死骨,窦道,死腔,包壳存在,临床四周未发称为慢性骨髓炎52慢性骨髓炎的并发症:a关节强直b屈曲畸形c患肢增长d患肢缩短e关节内翻或外翻f病理性骨折或脱位h癌变53.小儿髋关节暂时性滑膜炎与化脓性髋关节炎的鉴别:前者虽有髋痛,患肢活动受限,体温稍高等,但症状较轻,而且白细胞计数和血沉均正常,一般发病两周左右自愈。

54.化脓性骨髓炎,若有病理性脱位应通过持续牵引使其复位。

55.骨梅毒,是全身疾病的局部表现,最早见于明代《韩氏医通》《岭南卫生方》《本草纲目》。

明-陈司成所著的《霉疮秘录》这是我国第一部论述梅毒的专著。

青霉素对梅毒螺旋体有很强的杀伤作用。

56.马刀胫,发生在胫骨,是梅毒螺旋体侵入骨外膜后即发生慢性炎症,膜下形成梅毒性肉芽肿,使骨膜被掀起而产生反应性新骨。

57.骨痨,是由于结核菌侵入骨或关节而引起的化脓破坏性病变。

58.骨痨多发生于儿童和青少年,大部分患者年龄在30岁以下,其中以10岁儿童占第一位。

其中又以3-5岁学龄前儿童最多。

发病部位多在负重大,活动中,容易发生劳损的骨和关节,依次顺序为:脊柱,髋,膝,肘,踝腕。

59.骨痨病灶仅局限于骨和关节滑膜,前者分为单纯性骨结核,后者称单纯性滑膜结核。

单纯骨结核可分为松质骨结核和密质骨结核和干骺端骨结核,松质骨结核又可分为,中心型和边缘型两种60.骨关节结核病机为寒热虚实交杂,以阴虚为主。

61.骨痨病变侵入关节时,疼痛日趋明显,且多与夜间加剧,因熟睡后,患处肌肉松弛,病变关节失去控制,无意中活动该关节,可以起剧痛,故成年人常在夜间痛醒,儿童可有夜啼或夜间惊叫现象。

62.寒性脓肿,又称冷脓肿,病变的骨、关节脓腐,肿胀隆起,无明显红热,按之柔软,有波动。

63.单纯性骨结核,病灶的x征象,主要是呈不规则的透光破坏区,其边缘无硬化增密现象,破坏区内,有时可见较小的密度增高影(死骨),寒性脓肿形成时,在病灶附近出现软组织肿大阴影,如合并感染时,在破坏区周围,可出现明显的骨质增密和骨膜反应。

64.松质骨结核,一-松质骨中心型结核,早期以溶骨破坏为主,骨增生硬化不明显,x表现成磨砂玻璃样密度增加和骨小梁模糊,继而出现死骨,死骨吸收后出现透光的空洞,多发于青少年。

二-松质骨边缘性结核,早期病变区骨质疏松继而呈溶骨性破坏,边缘缺损,好发于成年人。

65.密质骨结核,可见到不同程度的髓腔内溶骨性破坏区和骨膜型新骨形成66.干骺端结核,兼有松质骨和密质骨结核的特点,即局部既有死骨形成,又有骨膜新骨增生。

67单纯滑膜结核,x线表现为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附近骨骼骨质疏松,关节间隙呈云雾状模糊不清。

68.全关节结核,x线表现主要为关节边缘局限性破坏凹迹或边缘不规则,随后,关节面破坏,关节间隙狭窄或消失,或发生关节脱位,关节附近骨骺萎缩,但无明显增生征象,寒性脓肿形成时,病灶附近有软组织肿胀阴影。

69.骨痨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鉴别:类风关常累及手足小关节,多成双侧对称性发病,无寒性脓肿或窦道,血清类风湿因子常呈阳性,随病情发展,可累及其他关节,并可出现关节变形及关节强直70.骨肿瘤一般不突破椎间盘71.抗痨药物通常需连续应用1-2年,术前术后均应系统应用抗结核药物2-3周。

72.骨痨手术指征:1-病灶内有较大死骨不能自行吸收。

2-病灶内或其周围有较大脓肿不能自行吸收。

3单纯性滑膜结核,经做手术治疗1-2个疗程无效者。

4—单纯骨结核,有穿破到关节内的可能。

5-晚期全关节结核,久治不愈,有严重功能障碍。

6-脊柱结核有脊髓压迫,出现截瘫症状。

7-经久不愈喝的窦道或瘘管。

73.方肩畸形:由于关节囊的破坏,肌肉萎缩和上肢下垂的重力作用,使肱骨头向下脱位,出现方肩畸形,腋神经损伤,使肌肉萎缩也致此畸形74.髋关节结核,发病率在下肢骨关节结核中居第一位,占全身骨关节结核的第二位,仅次于脊柱结核,患者多为10岁以下儿童,男性略多于女性,一侧多于两侧。

75.膝关节结核,仅次于脊柱结核和髋关节结核位列第三,多数是单关节发病,患者以儿童和青壮年多见,起病以滑膜结核多见。

76.膝关节结核x线线片显示:早期膝关节结核无特殊性临床表现,常于类风湿性关节炎或其他滑膜病变混淆,中期鹤膝期,仅见滑膜肿胀,骨质疏松,关节间隙及髌下脂肪垫模糊。

77.脊柱结核,又称脊柱捞,是骨痨中最常见的一种,是继发性病变,治病因子是结核杆菌,以腰椎发病率最高其次为胸椎,本病多见于儿童和中青年。

78.结核杆菌一旦侵入脊椎,破坏骨质,其初发病灶99%在椎体,1%在椎弓椎体结核分为:中心型、边缘型、韧带下型。

中心型结合多见于儿童,以胸椎为多,椎体广泛破坏塌陷。

边缘型结核多见于成人,以腰椎为多,病灶可较久地局限于一个椎间盘,也可沿滑膜下和前纵韧带下,像上下相邻的椎体侵蚀,大多只限于两个椎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