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伊壁鸠鲁

伊壁鸠鲁

“快乐”是一种善———试论伊壁鸠鲁快乐主义伦理观摘要: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伦理思想是以他的感觉论和原子论为哲学基础的。

伊壁鸠鲁认为,人生的幸福就是追求和获得快乐,快乐是人间最高的善。

他所追求的快乐,主要是指人的精神快乐。

伊壁鸠鲁强调,人们在追求快乐时应该遵循德性的指导,这样他就把快乐主义与享乐主义区别开来,赋予人的快乐以道德价值。

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伦理思想成为后世功利主义的滥觞。

希腊化时期的伦理思想多以个人为思考对象,形成了不同于古希腊伦理思想的个人伦理学。

古希腊的伦理学强调社会性要求,认为人的德性的养成和幸福生活的获得必须通过城邦才能实现,因为“人是城邦的动物”。

但是,随着马其顿王国的入侵,城邦纷纷瓦解,依附于城邦的公民成为无依无靠的个人,原有的城邦伦理丧失其道德价值,关于个人的思考反而成为一种潮流,人们认为只有依靠自己才能养成德性、得到幸福。

“他们不再问:人怎样才能够创造一个好国家?而是问:在一个罪恶的世界里,人怎样才能够有德?或者,在一个受苦受难的世界里,人怎样才能够幸福?”希腊化时期的伦理思想无一例外地关注个人如何安身立命、倡导追求个人幸福、张扬个人价值。

而伊壁鸠鲁快乐主义伦理学正是这一时期的个人伦理学的重要代表。

一、伊壁鸠鲁快乐主义伦理观的哲学基础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伦理思想首先是建立在他的感觉论哲学基础上的。

他认为,感觉是认识的来源,人们关于一切事物的知识都是产生于感觉。

人们的认识离不开感觉,因为感觉是最可靠的。

“一切感觉都是真理的报道者”。

离开了感觉,一切事物都会失去判断标准。

当然,这里所说的感觉既是指人的身体、肉体的感觉,又是指人的心灵的感觉与体验,而快乐就是人们唯一的真实的感觉和体验。

“快乐是幸福生活的开始和目的”,“我们的一切取舍都从快乐出发;我们的最终目的乃是得到快乐,而以感觉为标准来判断一切的善”。

从感觉出发来判断快乐与痛苦,成为伊壁鸠鲁快乐主义伦理思想的鲜明特征。

既然“快乐是幸福生活的开始和目的”,我们的最终目的乃是得到快乐,那么人们就应大胆地去追求快乐。

但是横亘在人们心灵中的两大障碍———对神的恐惧和对死的害怕———阻碍了人们对快乐的追求,要破除人们的这种恐惧心理,就必须从根本上颠覆其产生的思想基础。

在继承和发展德谟克利特原子论思想的基础上,伊壁鸠鲁运用其原子论思想对人们进行了心灵的哲学治疗。

伊壁鸠鲁认为,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世界的存在形式,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由物质产生的,而不是由物质世界以外的某种力量创造的,创造宇宙万物的物质就是原子。

伊壁鸠鲁强调,整个宇宙世界是由形体与虚空组成的,其中,构成形体中复合物的就是原子。

他认为,世界万物都是原子相互冲击与碰撞的产物。

所以原子既是创造宇宙世界的本体,又是生成世界万物的动因。

当然,原子的这种自身运动,不仅生成了世界万物,也生成了人,生成了神。

世界是物质的,因而生活在这个物质世界中的人以及神也是物质的。

首先,伊壁鸠鲁从根本上否定了神的神圣性与绝对性。

在当时人们的思维习惯中,认为神是凌驾于世界万物之上的一种绝对力量,神始终干预人们的生活,它具有神圣性。

伊壁鸠鲁以原子论为思想武器,指出既然所有的存在都是物质的,都是由原子构成的,那么神既然是一种存在,它也是物质的,也是由原子构成的,而不是什么超越宇宙万物的神秘力量,它也是有形体的、有重量的,也是会作盲目运动的,因而在本质上与人没有什么区别。

伊壁鸠鲁认为,神没有主宰世界的绝对权力,也没有赐予人们幸福与痛苦的权力;神从来不关心也不干预人间的事情,它只关注自己的事情。

因而,人世间的一切事情都与神无关。

人们对快乐和幸福追求的态度和行为决定了自己的生活面貌,因而人人都是自己命运的守护神。

其次,伊壁鸠鲁彻底否定了灵魂不朽的观念。

在古希腊,伴随着对神的敬畏的就是人们对死亡的恐惧。

由于灵魂不灭观念的普遍存在,导致了人们害怕死亡,而对死亡的恐惧,又影响了人们对现实生活的态度:人们轻视当下的现实生活,缺乏追求当下现实生活快乐与幸福的热情,而把更多的希望寄托在来世的生活。

对此,伊壁鸠鲁提出了灵魂消亡的思想。

他指出,人是由肉体和灵魂组成的,而肉体和灵魂也是由原子构成的。

灵魂与肉体紧紧地融合成为一个整体,没有肉体就没有灵魂,没有灵魂也就没有肉体。

人一旦死亡,肉体和灵魂就再无感觉,也就没有现世与来生的区别。

因而,人们完全没有必要为那虚无飘渺的来世而烦恼,而应以自己的自由意志好好地过好当下的生活,追求自己的快乐和幸福。

二、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伦理观伊壁鸠鲁认为:人生的幸福就是追求和获得快乐。

快乐是幸福的出发点和归宿;快乐同样是善的出发点和归宿。

离开了快乐,既无幸福可言,也无什么善可论。

但是人们应该追求什么样的快乐,伊壁鸠鲁提出了自己的基本观点:首先,只有“既自然而又必要的”快乐才是我们所要选择和追求的快乐。

伊壁鸠鲁把快乐看成是人生最高的善和目的,但这种快乐绝不是一时的庸俗的物质满足和肉体享受,而是伴随人一生幸福的精神的愉悦和心灵的快乐。

这种快乐是希腊化时期个人力图摆脱社会环境束缚、追求个人幸福与价值的一种反映,因此不能把它与享乐等同起来。

伊壁鸠鲁认为,要正确选择和追求实现人生幸福的快乐,首先就要学会对不同的快乐进行区分。

与人们的欲望相联系,人们的快乐也就有三种类型:即第一类欲望是自然的和必要的,如生活中饿了要吃饭,渴了要喝水,这类欲望的满足就能产生根本上的快乐;第二类欲望是自然的,但却并不是必要的,如对性欲的需要,或者奢侈的宴饮,这类欲望的满足同样体现为快乐,但却不能增加新的快乐;第三类欲望是既不属于自然的也不属于必要的欲望,如虚荣心、权力欲、占有欲的满足,同样可以给人带来快乐。

伊壁鸠鲁认为,我们追求和选择的快乐只能是对“自然和必要的”欲望的满足,而那种虽然是自然但却不是必要的以及那种既非自然又非必要的欲望,需要我们节制与抛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获得人生的快乐和幸福。

其次,心灵的快乐、静态的快乐才是一种最高的快乐、最高的善。

伊壁鸠鲁认为最高的幸福都是不可增减的,因此他把快乐分为静态的快乐和动态的快乐。

动态的快乐由于受制于人们欲望尤其是非必要的或非自然的欲望的变化,因而在运动中表现出强弱的变化,呈现出一种不平衡的状态,引起人们身体的痛苦与灵魂的纷扰,这是一种低级的快乐。

而静态的快乐是一种高级的快乐,静态的快乐则少有这种变化感,它使人们在平衡不变的幸福状态中获得快乐。

静态的快乐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自然的和必要的物质利益的获得,它为维护人们的身体健康提供基本的物质保障,因而使人的快乐处于一种持续的、平衡的、没有什么波动的幸福状态。

二是心灵的快乐。

获得心灵的快乐需要以一定的物质利益作为保证,缺乏物质利益的保证,就会影响人们身体的健康,而身体的健康得不到保证,人们的心灵就不会达到宁静,就不会获得心灵的快乐。

但是,伊壁鸠鲁更强调心灵的作用,他认为心灵的宁静是绝对重要的,只要心灵宁静,即使是身体不健康,或者维护身体健康的物质利益得不到很好的保证,人们依然会获得快乐,并且是一种稳定平衡的快乐。

在这里,显现了伊壁鸠鲁对人的自由意志的强调和对精神生活的重视,反映了希腊化社会背景下对人生价值与个人幸福的思考。

三、以德性指导去追求快乐怎样使得人们从对动态的快乐追求转向对静态的快乐的追求?伊壁鸠鲁认为,最好的方法就是通过人生的修炼而获得美德,即以德性的指导去追求快乐。

在伊壁鸠鲁的伦理思想中,快乐是人生的目的,人不是为道德或者善而活,但德性是人们追求和获得快乐的一种能力和指向,依靠德性,使人们对快乐的追求获得了一种伦理上的支撑,并赋予快乐以道德的价值。

伊壁鸠鲁认为只有把快乐与德性联系起来,以德性作为指导,才能获得一种最高的快乐,因此,人们必须做到:首先,要对快乐进行审慎的选择。

伊壁鸠鲁认为,“审慎”是人们获得快乐的一种方法。

虽然人们的快乐源自对欲望的满足,但并不是所有的欲望都是自然的,都是应该满足的,人们应该学会在德性的指导下做出正确的选择。

判断一种欲望是否必要,主要看它是否是自然和必要的,是否能够给我们带来身体上的无痛苦和心灵的无纷扰。

伊壁鸠鲁反对人们对感官的和物质的放纵性追求,提倡物质生活的淡泊和对感官追求的克制,消除无节制的物欲对灵魂的干扰,努力做到不动心,达到其灵魂的宁静与快乐。

如果人们一味地追求放荡的快乐和肉体之乐,沉湎于对财富和权力的追逐,就会使自己陷入无尽的烦恼当中,失掉心灵的宁静和生活的幸福。

所以,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思想充满了节制、淡泊的品格,它使人们达到一种身心平衡怡然自得的“不动心”的人生理想境界。

其次,追求快乐要注重友谊和公正。

在伊壁鸠鲁看来,追求快乐不仅是个人的事情,更是一个涉及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的问题,每个人都有追求自己快乐和幸福的权利和自由,只有当每一个人与他人友好相处,处理好自己与他人利益时,才能追求和获得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快乐和幸福,才能使自己的心灵保持永久的宁静和快乐,从而达到最高的善。

伊壁鸠鲁反对人们为了追求自己的快乐而损害他人的快乐,在此俨然显现出被后世欧洲功利主义奉为圭臬的思想曙光。

为了使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做到和谐、快乐,伊壁鸠鲁还提出了公正原则。

所谓公正,就是人们为了各自的利益而共同制定、共同遵守的一种互利契约,这种约定主要用来防止人们相互伤害、保护各自的权利与利益。

在伊壁鸠鲁看来,“公正对于所有的人都是一样的,都是指在交往中给彼此带来益处”,这种益处就在于通过对人们彼此之间利益关系的约定,保证了每个人都能够追求人生的快乐与幸福。

这样,伊壁鸠鲁就把个人的快乐和幸福同他人的快乐和幸福联系起来,超越了狭隘的个人快乐的局限,赋予个人快乐以伦理道德的意义。

作为唯物论感觉主义思想家和快乐主义伦理学家,伊壁鸠鲁的哲学不再以本体论为目的,而是以个人的生活实践为目的,从而成为一种哲学治疗,他的“所有的理论著作和实践著作都旨在形成某种称为不动心的精神上的健康或平静状态,以及身体上的健康状态”。

他把生活道德与人们的个人利益联系起来,使得伦理道德生活化、现实化、当下化,反映了对人生的快乐与痛苦、善与恶的辩证思考,从而使个人获得一份不可剥夺的尊严。

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伦理思想对欧洲影响深远,并成为后世功利主义的滥觞。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