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宰后检疫方法步骤4.1 猪宰后检疫的程序和操作要点4.1.1猪宰后检疫的程序宰后检疫的程序包括统一编号(胴体、内脏和其他副产品)、头部检疫、皮肤检疫、内脏检疫、胴体检疫、旋毛虫检疫、肉孢子虫检疫和复验盖印。
4.1.2宰后检疫的操作要点1)编号在宰后检疫之前,要先将分割开的胴体、内脏、头蹄和皮张编上同一号码,以便在发现问题时进行查对。
编号的方法可用红的或蓝的铅笔在皮上写号,或贴上有号的纸放在该胴体的前面,以便对照检查。
有条件的屠宰场(厂)可设定两个架空轨道,进行胴体和内脏的同步检疫。
2)头部检疫⑴剖检颌下淋巴结颌下淋巴结是浅层淋巴结,位于下颌间隙的后部,颌下腺的前端,表面被腮腺覆盖。
呈卵圆形或扁椭圆形。
剖检方法助手以右手握住猪的右前蹄,左手持长柄铁钩,钩住切口左壁的中间部分,向左牵拉使切口扩张。
检验者左手持钩,钩住切口左壁的中间部分,向右牵拉切口使其扩张。
右手持刀将切口向深部纵切一刀,深达喉头软骨。
再以喉头为中心,朝向下颌骨的内侧,左右各作一弧形切口,便可在下颌骨的内沿、颌下腺的下方,找出左右颌下淋巴结并进行剖检(见实训图5.1),观察是否肿大,切面是否呈砖红色,有无坏死灶(紫、黑、灰)。
检视周围有无水肿、胶样浸润。
⑵必要时检疫扁桃体及颈部淋巴结,观察其局部是否呈出血性炎、溃疡、坏死,切面有无楔形的、由灰红到砖红的小病灶,其中是否有针尖大小坏死点。
⑶头、蹄检疫有无口蹄疫、水疱病等传染病。
⑷剖检咬肌如果头部连在肉尸上时,可用检验钩钩着颈部断面上咽喉部,提起猪头,在两侧咬肌处与下颌骨平行方向切开咬肌,检查猪囊虫。
如果头已从肉尸割下,则可放在检验台上剖检两侧咬肌(见实训图5.2)。
实训图5.1 猪头部检疫实训图5.2 猪咬肌检疫1.咽喉隆起2.下颌骨3.颌下腺4.下颌淋巴结 1.提起猪头的铁钩 2.被切开的咬肌3)皮肤检疫⑴带皮猪在烫毛后编号时进行检疫,剥皮猪则在头部检疫后洗猪体时初检,然后待皮张剥除后复检,可结合脂肪表面的病变进行鉴别诊断。
⑵检查皮肤色泽,有无出血、充血、疹块等病变。
如呈弥漫性充血状(败血型猪丹毒),皮肤点状出血(猪瘟),四肢、耳、腹部呈云斑状出血(猪巴氏杆菌病),皮肤黄染(黄疸),皮肤呈疹块状(疹块型猪丹毒),痘疹(猪痘),坏死性皮炎(花疮),皮脂腺毛囊炎(点状疮)。
⑶检疫员通过对以上皮肤的这些不同病变进行鉴别诊断,作为疑似病猪应及时剔出,保留猪体及内脏,便于下道检疫程序再作最后整体判断同步处理。
4)内脏检疫⑴胃、肠、脾的检查(白下水的检查)。
有非离体检查和离体检查两种方式。
①非离体检查国内各屠宰场多数在开膛之后,胃、肠、脾未摘离肉尸之前进行检查。
检查的顺序是脾脏→肠系膜淋巴结→胃肠。
肠系膜淋巴结包括前肠系膜淋巴结(位于前肠系膜动脉根部附近)和后肠系膜淋巴结(位于结肠终袢系膜中),数量众多,称之为肠系膜淋巴群。
在猪的宰后检疫中,常剖检的是前肠系膜淋巴结。
开膛后先检查脾脏(在胃的左侧、窄而长、紫红色、质较软),视检其大小、形态、顔色或触检其质地。
必要时可切开脾脏,观察断面。
然后提起空肠观察肠系膜淋巴结,并沿淋巴结纵 轴(与小肠平行)纵行剖开淋巴结群,视检其内部变化(见实训图5.3)。
这对发现肠炭疽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视检整个胃肠浆膜有无出血、梗死、溃疡、坏死、结节、寄生虫。
② 离体检查 如果将胃、肠、脾摘离肉尸后进行检查,要编记与肉尸相同的号码,并按要求放置在检验台上检查。
首先视检脾、胃肠浆膜面(视检的内容同上),必要时切开脾脏。
然后检查肠系膜淋巴结。
把胃放置在检查者的左前方,把大肠圆盘放在检查者面前,再用手将此两者间肠管较细、弯曲较多的空肠部分提起,并使肠系膜在大肠圆盘上铺开,便可见一长串索状隆起即肠系膜淋巴结群。
用刀切开肠系膜淋巴结进行检查(见实训图5.4)。
实训图5.4 胃肠放置法 1.胃 2.小肠 3.肠系膜淋巴结 4.大肠圆盘实训图 5.3 猪的脾脏和肠系膜淋巴结检疫猪的寄生虫有许多寄生在胃肠道。
猪蛔虫、猪棘头虫、结节虫、鞭虫等。
当猪蛔虫大量寄生时,从肠管外即可发现;猪结节虫在肠壁上形成结节。
对寄生虫的检疫除观察病变外,要结合胃肠整理,以有利于产地寄生虫普查和防治。
⑵肺、心、肝的检查(红下水的检查)肺、心、肝的检查亦有非离体与离体检查两种方式。
非离体检查:当屠宰加工摘除胃、肠、脾后,割开胸腔,把肺、心、肝一起拉出胸腔、腹腔,使其自然悬垂于肉体下面,按肺→心→肝的顺序依次检查。
离体检查离体检查的方式又有悬挂式和平案式两种。
两种方式都应将被检脏器编记与肉尸相同的号码。
悬挂式是将脏器悬挂在检验架上受检,这种方式基本同非离体检查;平案式是把脏器放置在检验台上受检,使脏器的纵膈面(两肺的内侧)向上,左肺叶在检验者的左侧,脏器的后端(膈叶端)与检验者接近。
不论采取非离体还是离体,悬挂式还是平案式检查,都应按先视检、后触检、再剖检的顺序全面检查肺、心、肝,并且注意观察咽喉黏膜与心耳、胆囊等器官的状况,综合判断。
①肺脏的检验主要观察肺外表的色泽、大小、有无充血、气肿、水肿、出血、化脓、坏死、肺丝虫、肺吸虫或霉形体肺炎等病变,并触检其弹性。
但须与因电麻时间过长或电压过高所造成的散在性出血点相区别。
此外还须注意屠宰放血时误伤气管而引起肺吸入血液和为泡烫污水灌注(后者剖切后流出淡灰色污水带有温热感),必要时剖检支气管淋巴结(见实训图5.5)和肺实质,观察有无局灶性炭疽、肿瘤以及小叶性或纤维素性肺炎等。
实训图5.5 肺支气管淋巴结剖检法A.肺左支气管淋巴结剖检法巴结1.食管2.主动脉3.左支气管淋B.肺左支气管淋巴结剖检法1.肺尖叶2.食管3.气管4.右支气管淋巴结C.肺尖叶支气管淋巴结和右支气管淋巴结剖检法1.右肺尖叶2.尖叶支气管淋巴结3.右支气管淋巴结a 结核病可见淋巴结和肺实质中有小结节、化脓、干酪化等特征。
b 肺丝虫病以突出表面白色小叶性气肿灶为特征。
c 猪肺疫以纤维素性坏死性肺炎(肝变状)为特征。
d 猪丹毒以卡他性肺炎和充血、水肿为特征。
e 猪气喘病以对称性肺炎的炎性水肿肉变为特征。
f 此外,猪肺常见到肺吸虫、肾虫、囊虫、细颈囊尾蚴、棘球蚴等。
②心脏的检验在检验肺的同时,察看心脏外表色泽、大小、硬度,有无炎症、变性、出血、囊虫、丹毒、心浆膜丝虫等病变。
并触摸心肌有无异常,必要时剖切左心,检视二尖瓣有无花菜样疣状物。
猪心脏切开法见实训图5.6。
③肝脏的检验首先观察形状、大小、色泽有无异常,触检其弹性;其次剖检肝门淋巴结(见实训图5.7)及左外叶肝胆管和肝实质,有无变性(在猪多见脂肪变性及颗粒变性)、郁血、出血、纤维素性炎、硬变或肿瘤等病变,以及有无肝片吸虫、华枝睾吸虫等寄生虫,有无副伤寒性结节(呈粟状黄色结节)和淋巴结细胞肉瘤(呈白色或灰白色油亮结节)。
猪心、肝、肺平案检验法见实训图5.8。
实训图5.8 猪心、肝、肺平案检验法实训图5.6 猪心脏切开法1.右肺尖叶2.气管3.右肺膈叶 1.左纵沟 2.纵剖心脏切开线实训图5.7 肝门淋巴结剖检法1.肝的膈面2.肝门淋巴结周围的结缔组织3.被切开的肝门淋巴结5)旋毛虫检验在宰后检验中,猪旋毛虫的检验非常必要。
特别在本病流行的地区及有吃生肉习惯的地方更为必要。
其方法有以下几种⑴肉眼检察这是提高旋毛虫检出率的关键,因为在可检面上挑取可疑点进行镜检,要比盲目剪取24个肉粒压片镜检的检出率高。
⑵采样旋毛虫的检验以横膈膜肌脚的检出率最高,尤其是横膈膜肌脚近肝脏部较高,其次是膈膜肌的近肋部。
从肉尸左右膈肌脚采取重量不少于30g的肉样两块,编上与肉尸相同的号码,送实验室检查。
⑶视检检查时的光线,以自然光线较好,检出率高。
按号取下肉样,先撕去肌膜,在良好的光线下,将肌肉拉平,仔细观察肌肉纤维的表面,或将肉样拉紧斜看,或将肉样左右摆动,使成斜方向才易发现。
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在肌纤维的表面,看到一种稍凸出的卵圆形的针头大小发亮的小点,其颜色和肌纤维的颜色相似而稍呈结缔组织薄膜所具有的灰白色,折光良好;另一种,肉眼可见肌纤维上有一种灰白色或浅白色的小白点应可疑。
另外,刚形成包囊的呈露点状,稍凸于肌肉表面,应将病灶剪下压片镜检。
⑷显微镜检查法(压片法)①压片标本制作用弓形剪刀,顺肌纤维从肉块的可疑部位或其他不同部位随机剪取麦粒大小的24个肉粒(两块肉共剪24块),使肉粒均匀地排列在夹压器的玻板上,每排12粒。
盖上另一块玻板,拧紧螺旋或用手掌适度地压迫玻板,使肉粒压成薄片(能透过肉片看清书报上的小字)。
无旋毛虫夹压器时可用普通载玻片代替。
每份肉样则需要4块载玻片,才能检查24个肉粒。
使用普通载玻片时需用手压紧两玻片,两端用透明胶带缠固,方能使肉粒压薄。
②镜检将压片置于50~70倍的显微镜下观察,检查由第一肉粒压片开始,不能遗漏每一个视野。
镜检时应注意光线的强弱及检查的速度,如光线过强、速度过快,均易发生漏检。
旋毛虫的幼虫寄生于肌纤维间,典型的形态呈梭形、椭圆形或圆形的包囊,囊内有螺旋形蜷曲的虫体。
有时候会见到肌肉间未形成包囊的杆状幼虫、部分钙化或完全钙化的包囊(显微镜下见一些黑点)、部分机化或完全机化的包囊。
显微镜下应注意旋毛虫与猪住肉孢子虫的区别。
猪住肉孢子虫寄生在膈肌等肌肉中,一般情况下比旋毛虫感染率高,往往在检查旋毛虫时发现住肉孢子虫,有时同一肉样内既有旋毛虫,也有住肉孢子虫,注意鉴别(见实训图5.9)。
实训图5.9 旋毛虫与住肉孢子虫区别1.旋毛虫幼虫包囊2.住肉孢子虫包囊对于钙化的包囊,滴加10%稀盐酸将钙盐溶解后,如果是旋毛虫包囊,可见到虫体或其痕迹;住肉孢子虫不见虫体;囊虫则能见到角质小钩和崩解的虫体团块。
6)肉尸检查在屠宰加工过程中,肉尸一般是倒挂在架空轨道上依次编号,进行检查。
首先判定其放血程度。
放血不良的肌肉颜色发暗,切面上可见暗红色区域,挤压有少量血滴流出。
根据肉尸的放血不良程度,检疫人员可怀疑该肉尸是来自疫病还是宰前过于疲劳等原因引起。
⑴一般检查全面视检肉尸皮肤外表、皮下组织、肌肉、脂肪以及胸腹膜等部位有无异常。
当患有猪瘟、猪肺疫、猪丹毒时,皮肤上常有特殊的出血点或出血斑。
⑵腰肌的检验其方法是检验者以检验钩固定肉尸,然后用刀自荐椎与腰椎结合部起做一深切口,沿切口紧帖脊椎向下切开,使腰肌与脊柱分离。
然后移动检验钩,用其钩拉腰肌使腰肌展开,顺肌纤维方向做3~5条平行切口,视检切面有无猪囊虫。
(见实训图5.10)实训图5.10 腰肌和肾脏的检疫左侧:肾脏剥离肾包膜术式 1.肉钩牵引及转动的方式2.刀尖挑拨肾包膜切口的方向右侧:肾脏剥离肾包膜术式:1.刀尖挑拨肾包膜切口的方向2.钩子着钩部位和剥离时牵引方向⑶剖检肉尸淋巴结在正常的检疫中,必检的淋巴结有腹股沟浅淋巴结、腹股沟深淋巴结,必要时再剖检股前淋巴结、肩前淋巴结、腘淋巴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