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润滑管理设备润滑管理设备润滑是防止和延缓零件磨损和其他形式失败的重要手段之一,润滑管理是设备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
加强设备的润滑管理工作,并把它建立在科学管理的基础上,对保证企业的均衡生产、保证设备完好并充分发挥设备效能、减少设备事故和故障、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润滑在机械传动中和设备保养中均起着重要作用,润滑能影响到设备性能、精密和寿命。
对企业的在用设备,按技术规范的要求,正确选用各类润滑材料,并按规定的润滑时间、部位、数量进行润滑,以降低摩擦、减少磨损,从而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延长设备寿命、降低能耗、防止污染,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因此,搞好设备的润滑工作是企业设备管理中不可忽视的环节。
自从人类不断扩大自己能力的手段,将工具发展成机器以来,人们就认识运动和摩擦、磨损、润滑的密切关系,但是长期以来,研究工作和实践多数是围绕着表面现象进行,随着现代化工业的发展,润滑问题显得更为重要了,现代设备向着高精度、高效率、超大型、超小型、高速、重载、节能、可靠性、维修性等方面发展,导致机械中摩擦部分的工况更加严酷,润滑变的极为重要,许多情况下甚至成为尖端技术的关键,如高温、低温、高速、真空、辐射及特殊介质条件下的润滑技术等。
润滑再不仅仅是“加油的方法”的问题了。
实践证明,盲目地使用润滑材料,光凭经验搞润滑是不行的,必须掌握摩擦、磨损、润滑的本质和规律,加强这方面的科学技术的开发,建立起技术队伍,实行严格科学的管理,才能收到实际效果。
同时,还必须将设计、材料、加工、润滑剂、润滑方法等广泛内容综合起来进行研究。
将具有润滑性能的物质施入机器中作相对运动的零件的接触表面上,以减少接触表面的摩擦,降低磨损的技术方式,成为设备润滑,施入机器零件摩擦表面上润滑剂,能够牢牢地吸附在摩擦表面上,并形成一种润滑油膜。
这种油膜与零件的摩擦表面结合得很强,因而两个摩擦表面能够被润滑剂有效地隔开。
这样,零件间接触表面的摩擦就变为润滑剂本身的分子间的摩擦,从而起到降低摩擦、磨损的作用。
由此可以看出,润滑与摩擦、磨损有着密切关系。
人们把研究相互作用的表面作相对运动时所产生的摩擦、磨损和进行润滑这三个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统称为摩擦学。
由英国的乔斯特博士首先提出来,已成为近年来发展最快的新兴学科之一。
润滑的作用一般可归结为:控制摩擦、减少磨损、降温冷却、可防止摩擦面锈蚀、冲洗作用、密封作用、减振作用(阻尼振动)等。
润滑的这些作用是互相依存、互相影响的。
如不能有效地减少摩擦和磨损,就会产生大量的摩擦热,迅速破坏摩擦表面和润滑介质本身,这就是摩擦时缺油会出现润滑故障的原因。
1.润滑的主要任务就是同摩擦的危害作斗争2.搞好设备润滑工作是为了能保证维护设备的正常运转,防止事故的发生,降低维修费用,节省资源;降低摩擦阻力,改善摩擦条件,提高运转效率,节约能源;减少机件磨损,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减少腐蚀,减轻振动,降低温度,防止拉伤和咬合,提高设备的可靠性。
3.合理润滑的基本要求根据摩擦副的工作条件和作用性质,选用适当润滑材料;根据摩擦副的工作条件和性质,确定正确的润滑方式和润滑方法,设计合理的润滑装置和润滑系统;严格保持润滑剂和润滑部位的清洁;保证供给适量的润滑剂,防止缺油及漏油;适时清洗换油,既保证润滑又要节省润滑材料。
4.为保证上述要求,必须搞好润滑管理,实施合理的润滑管理制度。
5.润滑管理的目的和任务控制设备摩擦、减少和消除设备磨损的一系列技术方法和组织方法,称为设备润滑管理,其目的是:给设备以正确润滑,减少和消除设备磨损,延长设备使用寿命;保证设备正常运转,防止发生设备事故和降低设备性能;减少摩擦阻力,降低动能消耗;提高设备的生产效率和产品加工精度,保证企业获得良好的经济效果;合理润滑,节约用油,避免浪费。
6.润滑管理的基本任务建立设备润滑管理制度和工作细则,拟订润滑工作人员的职责;搜集润滑技术、管理资料,建立润滑技术档案,编制润滑卡片,指导操作工和专职润滑工搞好润滑工作;核定单台设备润滑材料及其消耗定额,及时编制润滑材料计划;检查润滑材料的采购质量,做好润滑材料进库、保管、发放的工作;编制设备定期换油计划,并做好废油的回收、利用工作;检查设备润滑情况,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更换缺损的润滑元件、装置、加油工具和用具,改进润滑方法;采取积极措施,防止和治理设备漏油;做好有关人员的技术培训工作,提高润滑技术水平;贯彻润滑的“五定”原则,总结推广和学习应用先进的润滑技术和经验,以实现科学管理。
润滑管理的意义设备润滑是防止和延缓零件磨损和其他形式失效的重要手段之一。
润滑管理是设备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
加强设备的润滑管理工作,并把它建立在科学管理的基础上,对保证企业的均衡生产、保持设备完好并充分发挥设备效能、减少设备事故和故障、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润滑在机械传动中和设备保养中均起着重要作用,润滑能影响到设备性能、精度和寿命。
对企业的在用设备,按技术规范的要求,正确选用各类润滑材料,并按规定的润滑时间、部位、数量进行润滑,以降低摩擦、减少磨损,从而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延长设备寿命、降低能耗、防治污染,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因此,搞好设备的润滑工作是企业设备管理中不可忽视的环节。
自从人类不断扩大自己能力的手段,将工具发展成机器以来,人们就认识运动和摩擦、磨损、润滑的密切关系。
但是长期以来,研究工作和实践多数是围绕着表面现象进行。
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润滑问题显得更为重要了,现代设备向着高精度、高效率、超大型、超小型、高速、重载、节能、可靠性、维修性等方面发展,导致机械中摩擦部分的工况更加严酷,润滑变得极为重要,许多情况下甚至成为尖端技术的关键,如高温、低温、高速、真空、辐射及特殊介质条件下的润滑技术等。
润滑再不仅仅是“加油的方法”的问题了。
实践证明,盲目地使用润滑材料,光凭经验搞润滑是不行的,必须掌握摩擦、磨损、润滑的本质和规律,加强这方面的科学技术的开发,建立起技术队伍,实行严格科学的管理,才能收到实际效果。
同时,还必须将设计、材料、加工、润滑剂、润滑方法等广泛内容综合起来进行研究。
将具有润滑性能的物质施入机器中作相对运动的零件的接触表面上,以减少接触表面的摩擦,降低磨损的技术方式,称为设备润滑。
施入机器零件摩擦表面上的润滑剂,能够牢牢地吸附在摩擦表面上,并形成一种润滑油膜。
这种油膜与零件的摩擦表面结合得很强,因而两个摩擦表面能够被润滑剂有效地隔开。
这样,零件间接触表面的摩擦就变为润滑剂本身的分子间的摩擦,从而起到降低摩擦、磨损的作用。
由此可以看出,润滑与摩擦、磨损有着密切关系。
人们把研究相互作用的表面作相对运动时所产生的摩擦、磨损和进行润滑这三个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统称为摩擦学。
由英国的乔斯特博士首先提出来,已成为近年来发展最快的新兴学科之一。
润滑的作用一般可归结为:控制摩擦、减少磨损、降温冷却、可防止摩擦面锈蚀、冲洗作用、密封作用、减振作用(阻尼振动)等。
润滑的这些作用是互相依存、互相影响的。
如不能有效地减少摩擦和磨损,就会产生大量的摩擦热,迅速破坏摩擦表面和润滑介质本身,这就是摩擦副短时缺油会出现润滑故障的原因。
润滑的主要任务就是同摩擦的危害作斗争。
搞好设备润滑工作就能保证:(1) 维持设备的正常运转,防止事故的发生,降低维修费用,节省资源;(2) 降低摩擦阻力,改善摩擦条件,提高传动效率,节约能源;(3) 减少机件磨损,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4)减少腐蚀,减轻振动,降低温度,防止拉伤和咬合,提高设备的可靠性。
合理润滑的基本要求是:(1) 根据摩擦副的工作条件和作用性质,选用适当的润滑材料;(2)根据摩擦副的工作条件和作用性质,确定正确的润滑方式和润滑方法,设计合理的润滑装置和润滑系统;(3) 严格保持润滑剂和润滑部位的清洁;(4) 保证供给适量的润滑剂,防止缺油及漏油;(5)适时清洗换油,既保证润滑又要节省润滑材料。
润滑管理的目的和任务制设备摩擦、减少和消除设备磨损的一系列技术方法和组织方法,称为设备润滑管理,其目的是:(1) 给设备以正确润滑,减少和消除设备磨损,延长设备使用寿命;(2) 保证设备正常运转,防止发生设备事故和降低设备性能;(3) 减少摩擦阻力,降低动能消耗;(4) 提高设备的生产效率和产品加工精度,保证企业获得良好的经济效果;(5)合理润滑,节约用油,避免浪费。
润滑管理的基本任务是:(1) 建立设备润滑管理制度和工作细则,拟定润滑工作人员的职责;(2)搜集润滑技术、管理资料,建立润滑技术档案,编制润滑卡片,指导操作工和专职润滑工搞好润滑工作;(3) 核定单台设备润滑材料及其消耗定额,及时编制润滑材料计划;(4) 检查润滑材料的采购质量,做好润滑材料进库、保管、发放的管理工作;(5) 编制设备定期换油计划,并做好废油的回收、利用工作;(6)检查设备润滑情况,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更换缺损的润滑元件、装置、加油工具和用具,改进润滑方法:(7) 采取积极措施,防止和治理设备漏油;(8) 做好有关人员的技术培训工作,提高润滑技术水平;(9)贯彻润滑的“五定”原则,总结推广和学习应用先进的润滑技术和经验,以实现科学管理。
润滑管理的基本任务企业需设立适当的润滑管理组织机构,配备必要的专职或兼职润滑管理技术人员。
要合理分工、职责明确、建立润滑管理制度,运用科学的润滑技术。
润滑管理工作的基本内容如下。
1.确定润滑管理组织、拟定润滑管理的规章制度、岗位职责条例和工作细则。
2.贯彻设备润滑工作的“五定”管理。
3.编制设备润滑技术档案(包括润滑图表、卡片、润滑工艺规程等),指导设备操作工、维修工正确开展设备的润滑。
4.组织好各种润滑材料的供、储、用。
抓好油料计划、质量检验、油品代用、节约用油和油品回收等几个环节,实行定额用油。
5.编制设备年、季、月份的清洗换油计划和适合于本厂的设备清洗换油周期结构。
6.检查设备的润滑状况,及时解决设备润滑系统存在的问题。
如补充、更换缺损润滑元件、装置、加油工具、用具等,改进加油方法。
7.采取措施,防止设备泄漏。
总结、积累治理漏油经验。
8.组织润滑工作的技术培训,开展设备润滑的宣传工作。
9.组织设备润滑有关新油脂、新添加剂、新密封材料、润滑新技术的试验与应用,学习,推广国内外先进的润滑管理经验。
润滑管理制度1.润滑材料的入库制度(1) 供销科根据设备动力科提出的润滑材料申请计划,按要求时间及牌号及时采购进厂。
(2) 润滑材料进厂后由化验部门对油品主要质量指标进行检验合格方可发用。
采用代用油品必须经设备动力科同意。
(3) 润滑材料入库之后应妥善保管以防混杂或变质,所有油桶都应盖好。
更不得露天堆放。
在库内也不得敞口存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