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分层和流动讲义
·社会标准——声望
- 一个人从别人那里所获 得的良好评价与社会承认
- 多数情况下,声望来源 于一个好职位
一、社会分层——什么决定社会分层
韦伯的“三位一体”分层理论
·主张用财富、声望和权力这三项指标来划分社会层次结构。
·经济标准——财富
- 由个人或群体的全部经济财产所构成,如货币、物品、土地、自然资
等级制
·和封建主义社会制度联系 ·不同等级的成员享有不同的政治权利 ·贵族与佃农之间的依赖关系 ·例如:中国古代的周王朝
阶级制
·工业革命以来的重要现象 ·以经济地位为基础 ·阶级间界限相对开放、允许社会流动 ·阶级划分:客观法、声望法和主观法 ·阶级意识 ·例如:现代工业社会
3. 分层标准
分层标准
特征:地位多样、功能专一、关系互赖 社会分化是自有人类社会以来的普遍事实,
是社会发展(进化)的客观后果;自工业革 命以来,社会分化的规模和速度大大加快, 社会分工日益精细和专业。
问题:社会分化是否意味着社会不平等?
一、社会分化
2. 社会分化的类型
水平分化
·社会结构各个单元 之间在结构和功能 上的分离
·性质特征:稀缺性与排他性
8
二、社会分层
1. 社会分层的概念:
指在社会(垂直)分化的过程中,由于 社会成员在机会、能力等方面存在的差异, 一些成员得以享有更多的社会资源,占据更 为优越的社会地位,从而使所有社会成员彼 此之间呈现出高低尊卑有序的不同等级、不 同层次的现象,它反映了社会成员之间的一 种结构性的不平等。
马克思的阶 级划分理论
布劳邓肯的 职业分层理论
韦伯的三位 一体分层理论
一元划分标准
多元划分标准
3. 分层标准
马克思的阶级划分理论 ·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集团,
由于它们在一定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 地位不同,其中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 一个集团的劳动。
马克思的阶级划分理论
·阶级是个历史范畴,与一定的社会生产力 发展水平相关,私有制是其产生的前提
·划分阶级的标准的核心标准是对生产资料 的占有
·阶级结构是私有制社会的基本结构,是造 成社会生活中不平等现象的主要原因
·与一定生产力相关的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 级构成阶级结构的最基本形式,剥削阶级 总是利用自己的特权对被剥削阶级实行经 济剥削和政治压迫
同一阶级社会成员具有共同的经济和政治利 益,在社会生活中表现出极大的一致性 ·社会成员的阶级意识取决于他们对自己身 份认同感的强弱,受阶级界限、阶级内部 的同质性、社会垂直流动状况以及有意识 引导等因素的影响 ·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历史动力
韦伯的“三位一体”分层理论
·主张用财富、声望和权力这三项指标 来划分社会层次结构。
·经济标准——财富 - 由个人或群体的全部经济财产所
构成,如货币、物品、土地、自然资源…… - 财富与收入不同
·政治标准——权力 - 一个行动者能够任凭反抗而贯彻
其个人意志的可能性,而不论这一可 能性是建立在怎样的基础之上
·并不造成哪一个社 会单元相对于另一 个社会单元的特权 地位
·水平分化不导致社 会不的某些角 色地位享有更多的社 会资源,从而优于另 一些角色地位
·垂直分化导致社会地 位间的高低差异,从 而产生社会不平等
7
3.社会有价资源 ·形式种类:物质的(如黄金、
新鲜食物、奥运会门票)、非物质的 (如声望、荣誉、教育)
社会分层与流动
社会分层概述 社会分层理论 社会流动概述 中国社会的分层与流动
社会分层概述
一、社会分化
社会分层的动因是社会分化( social differentiation )。
俗语:“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1. 社会分化的概念
社会分化:社会系统中原来承担多种 功能的角色、集合体逐步分化成为承 担某一单独功能的多个角色或部门的 过程。
布劳(Blau)和邓肯(Duncan)的职业分层 理论
布劳和邓肯认为,在现代社会各 种地位标志中,只有职业是实际存在的, 社会结构也不过是属于附生现象
布劳和邓肯的职业分层理论
·现代工业社会中的职业结构不仅构成了 一个重要基础,支撑着社会分层的一些主要 向度,而且联系着不平等的不同制度与领域
·各声望阶层组成的等级秩序,各经济 阶级组成的等级秩序,政治权力与权威所组 成的等级秩序,其根基都在于职业结构
源……
- 财富与收入不同
·政治标准——权力
- 一个行动者能够任凭反抗而贯彻其个人意志的可能性,而不论这一可能
性是建立在怎样的基础之上
·社会标准——声望
- 一个人从别人那里所获得的良好评价与社会承认
- 多数情况下,声望来源于一个好职位
22
社会分层理论
社会分层的理论解释
三种理论解释
功能主义理论 冲突主义理论
来的,而不是从个人的愿望中产生出来 ·社会分层是社会进化的一种途径,
它保证了社会生存的机会
·为了社会的正常运行,一定程 度的社会不平等是必要的,它对社 会的生存有着积极的功能
·关键:职位分层与差异报酬
冲突主义视角
马克思的分层理论 ·资本主义的特点是两大阶级的冲突 ·资产阶级拥有并控制生产资料 ·无产阶级被迫出卖劳动,成为被统治者 ·物品分配主要是以阶级为基础的权力不平等的结果 ·统治阶级通过社会设置保护他们的权利(宗教、教育、 政治秩序都为了维持现状,而不是鼓励变迁减少不平等) ·无产阶级经常受到虚假意识的蒙蔽,看不到不平等
2. 分层制度类型
封闭的分层系统(closed stratification system)
奴隶制
·极端的不平等分层体系
·某一社会群体绝无自由
·本质特征:一些人占有另
一些人的经济关系
·典型:美国社会前200年最
显著的分层特征
10
种姓制
·由出生决定,个人一般无法改变 ·种姓之间不能通婚 ·典型:印度种姓制度
进化论
功能主义视角
功能主义的理论源头 ·最早是生物学概念:机体的功能/作用 ·核心假定/预设(assumption) :社
会是各组成部分相互依赖的有机整体;组 成整体的各部分有其独特的、其它部分所 需的、不可或缺的功能作用。简言之,即 “互赖与整合”。
基本观点 ·分层基本上是由社会的需要产生出
现代冲突理论对马克思分层理论的修正与发展 ·基本立场:承认社会不平等的实质在于阶级间 的剥削关系 ·修正观点: - 衡量剥削的标准有单纯的经济所有权扩展 到管理使用权以及与之相关的权威或支配权 - 引入了性别、种族、年龄等非经济因素 - 抛弃了政治态度 ·代表人物:德国社会学家达伦多夫、美国社 会学家赖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