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压工艺分析流程及要点
说明:
本规范为TG0数据设计指导。
该系列设计规范用于指导结构功能说明、结构布置与
尺寸控制的正向设计,尤其是在没有标杆车的状态下
的正向开发;基于本规范完成结构数据TG0版的设计
开发。
本规范是TG0版数据的设计指导。
[键入文字]
内容
一.冲压SE宏观流程
二.冲压SE流程详解
三.根据冲压工艺评审表对该数型进行分序的理解,理解压型或者拉延以及后序排布
四.根据分序理解,在项目负责人(冲压工艺负责人)协助下进行AF冲压方向确定,并导出TIP点五.根据冲压方向做成型工艺补充,压边圈按要求尽量平缓过渡光顺,并将修边线展出。
调整分模线平滑光顺
六.根据项目提供信息及材料进行成型工艺模拟
七.对成型模拟结果进行分析,此过程需项目负责人(冲压工艺负责人)监督完成,根据模拟结果分析要求进行反复模拟验证
八.根据结果分析要求对该产品优化,并提出相应的ECR。
(ECR格式和内容待商定)
九.经项目负责人(冲压工艺负责人)确认结果分析无误后,可开始进行UG建型。
并开始正式UG 数据模拟计算并分析结果
十.根据结果进行局部小修改,直到模拟结果没问题,将数型数据交给精算人员进行PAM精算。
根据PAM精算结果进行局部修改,同时准备后续翻边整形的粗算及数型数据。
并交给精算人员进行精算
十一.准备工艺数型,根据要求完成数型优化和层的摆放
十二.制作DL图,并优化二维图
十三. 项目负责人(冲压工艺负责人)审核完工艺数型和DL图后,可提交给项目助理整理并最终按节点交付材料
注意:红色字体为推荐值
冲压SE分析流程及要点
一.冲压SE宏观流程:
1. 接到数据在项目负责人(冲压工艺负责人)协助下分析工艺数据宏观缺陷。
2. 根据冲压工艺评审表对该数型进行分序的理解,理解压型或者拉延以及后序排布。
3. 根据分序理解,在项目负责人(冲压工艺负责人)协助下进行AF冲压方向确定,并导出TIP
点,此过程根据分析结果需反复操作。
4. 根据冲压方向做成型工艺补充,压边圈按要求尽量平缓过渡光顺,并将修边线展出。
调整分
模线平滑光顺。
5. 根据项目提供信息及材料进行成型工艺模拟。
6. 对成型模拟结果进行分析,此过程需项目负责人(冲压工艺负责人)监督完成,根据模拟结
果分析要求进行反复模拟验证。
7. 根据结果分析要求对该产品优化,并提出相应的ECR。
8. 经项目负责人(冲压工艺负责人)确认结果分析无误后,可开始进行建型。
并开始正式数据
模拟计算并分析结果。
9. 根据结果进行局部小修改,直到模拟结果没问题,将数型数据交给精算人员进行PAM精算。
根据PAM精算结果进行局部修改,同时准备后续翻边整形的粗算及数型数据。
并交给精算人员进行精算。
10. 准备工艺数型,根据要求完成数型优化和层的摆放。
11. 制作DL图,并优化二维图。
12. 项目负责人(冲压工艺负责人)审核完工艺数型和DL图后,可提交给项目助理整理并最终按
节点交付材料。
二.冲压SE流程详解:
A. 接到数据在项目负责人(冲压工艺负责人)协助下分析工艺数据宏观缺陷。
在接受到客户输入的数据后,项目负责人(冲压工艺负责人)会做一次全面的工艺审查并分序,包括工艺数据各个方面的宏观缺陷,之后将按人力和资源将任务分配到个人。
当个人接到数据后,将数据打开开始通过观察和经验进行分析该数据的宏观缺陷。
宏观缺陷主要包括:
①.数据有无造型缺陷。
如缺面,多面,残面,未倒角,等其他面品缺陷。
②.数据有无拉延缺陷。
如负角,拔模角度小,圆角过小(简算最小R≥3t),尖点,三面包
角等成型缺陷。
③.数据有无修边冲孔缺陷。
如孔离边缘太近(小于3mm),立修角度小,立壁缺口,三面包
角无缺口,模具强度弱,缺口距离小于4mm等缺陷。
④.数据有无后序成型缺陷。
如翻边有负角,翻边后拐角无缺口,翻边干涉,翻边后有无冲孔
等缺陷。
以上所有宏观缺陷基本由项目负责人(冲压工艺负责人)在全面工艺审查时已经提出,个人接到数据后在协助检查一下,务必做到问题提前发现,提前预防,在第一次ECR就将问题大部分消灭。
三.根据冲压工艺评审表对该数型进行分序的理解,理解压型或者拉延以及后序排布。
在做完宏观缺陷分析后,就可以根据工艺评审表对该数据的分序进行理解,弄清楚该产品是按拉延还是按压型做,以及后序的排布,明白后序分模线在什么地方,拉延或者压型该从什么地方开始做工艺补充。
并确定是否对件。
四.根据分序理解,在项目负责人(冲压工艺负责人)协助下进行AF冲压方向确定,并导出TIP点,
此过程根据分析结果需反复操作。
理解完分序后,就可以将基准型面导出,导出格式为IGES,之后导入AF,开始在AF里定制冲压中心和冲压方向。
一般产品的位置在车身坐标下,而我们通常将产品的冲压中心放在该产品的重力中心上,并将重力中心坐标值圆整。
固我们的冲压中心还是很容易定的。
定好冲压中心后,在冲压中心坐标下开始旋转方向,定我们所说的冲压方向。
确定拉延冲压方向,应满足如下几方面的要求:
(1)保证拉延件凸模能够顺利进入拉延凹模,不应出现凸模接触不到的死区(即产品负角),所有需拉延的部位要在一次成型中完成。
(2)成型开始时,凸模和毛料的接触面积要大,避免点接触,接触部位应尽量处于冲压中心,以保证成型时材料不致窜动
(3)压料应尽量保证毛料平放,压料面各部位进料阻力应均匀。
拉延深度均匀,才能有效地保证进料阻力均匀。
以上过程需要在项目负责人(冲压工艺负责人)协助下完成,虚心听取指导意见,若自己定完冲压中心和冲压方向后一定要项目负责人(冲压工艺负责人)确认可行后方可进行下一步操作。
五.根据冲压方向做成型工艺补充,压边圈按要求尽量平缓过渡光顺,并将修边线展出。
调整分模线平滑光顺。
为了给覆盖件创造一个良好的拉延条件,需要将覆盖件上的开口填平,开口部分连接成封闭形状,有法兰的需要平顺改造使之成为有利成型的压料面,无法兰的需要增补压料面,这些增添的部分称为工艺补充部分。
那么我们在具体做工艺补充的操作上需要做的工作内容是:
a,产品边界优化。
包括去掉翻边型面、去掉翻孔型面、外部边界优化、内部边界优化等。
b,填补所有孔洞,增加孔洞,光顺尖角。
c,边界光顺优化,增加端头,双件填充。
目的是为了有利于工艺补充面的生成。
d,确定压边圈。
可通过自动平压边圈、曲线调节压边圈、法兰做压边圈等方式调节和生成压边圈。
e,生成工艺补充,根据前面优化的产品边界选择合适的补充类型。
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压边圈的确定,因为压边圈形状是保证拉延过程中材料下破不裂和顺利成型的首要条件,确定压料面形状应满足如下要求:
(1)有利于降低拉延深度。
平压边圈压料效果最佳,但为了降低拉延深度,常使压料面形成一定的倾斜角。
但倾斜角尽量小于20°,而且曲面形式优选单曲,其次是双曲,最后选择多曲。
(2)压边圈应保证凸模对板料有一定程度的拉延效应。
压边圈和凸模的形状应保持一定的几何关系,使毛料在拉延过程中始终处于紧张状态,并能平稳渐次地紧帖凸模,不允许有多余的料产生皱纹。
(3)压边圈平滑光顺有利于板料往凹模型腔内流动。
压边圈上不得有局部的鼓包、凹坑和下陷。
如果压边圈是产品本身的凸缘上有凸起和下陷时,应增加整形工序。
压边圈和冲压方向的夹角大于90º,会增加进料阻力,应根据情况而定。
有些制件拉延深度深,局部反成型大,形状特殊,无论放大该部分圆角或者侧壁增加斜度均无法拉出时,要考虑增加破裂刀或者工艺孔的方法,使内部成型区域得到材料补充。
破裂刀和工艺孔必须在修边线之外的废料上,修边时不影响产品的形状。
(1)工艺孔。
工艺孔在拉延前预先冲制,一般和落料工序合并,采取落料冲孔复合模。
工艺孔的数量、尺寸大小和位置需要由拉延模试冲确定,
(2)破裂刀。
破裂刀一般在拉延过程中刺破废料,废料不分离,和拉延件一起退出模具。
破裂刀的最佳刺破时间是在反拉延成型到最深,即将产生破裂的时刻,这样可以充分利用材料的塑性,使反拉延成型最需要材料补充的时候能够获得所需要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