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一部分-经济生活-3.7-个人收精选课件PPT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一部分-经济生活-3.7-个人收精选课件PPT
考点一 我国的分配制度
1.生产决定分配
生产资料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
生产 —— 所有制 —— 制经济共同发展
决定
决定
决定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 分配 —— 分配方式 —— 分配方式并存
考点一 我国的分配制度
2.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具体形式:
考点一 我国的分配制度
(2)客观必然性: ①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②按生产要素分配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健全生产要 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 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 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有利于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 分涌流,有利于增加居民收入、推动经济发展。
股票,其他来自信托、基金、保险等。对该经济现象的正确解读是( )
①体现按生产要素分配
②居民投资风险不断降低
③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④居民财产配置趋向多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考点一 我国的分配制度
解析:财产性收入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①正确。我国居民财产 性收入包括房产、理财、股票等,表明居民财产配置趋向多元化,④ 正确。财产性收入多元化不能说明投资风险降低,②错误。财产性收 入属于初次分配,③错误。
考点一 我国的分配制度
2.判断分配方式的标准 (1)依据范围:按劳分配只存在于公有制经济范围内;非公有制经 济范围内属于其他分配方式。 (2)依据分配尺度:凭借劳动获得的收入是劳动所得;凭借管理、 技术、信息等获得的收入是按生产要素分配所得。 (3)依据形式判断:工资、奖金等是劳动收入;利息、股息、红利 等是资本要素收入。
矛盾性 效率与公平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
(2)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与公平,既要提高效率,又 宏观上
要促进公平
既要反对平均主义,也要防止收入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 微观上
也要提倡奉献精神
考点二 效率与公平
1.认识我国的收入差距及其现状
收入差距的表现
国家宏观政策
区域收入差距,主要指东西部收入差距
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
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
考点一 我国的分配制度
考法归纳
近几年高考涉及本考点的题目并不是很多,但作为我国分配制度 的基础理论,也不可忽视对其知识及相关热点的把握和关注。最常见 的考查方式是对各种分配方式的含义与作用进行考查,题目难度适 中。一种考查方式是列举生活实例,点明个人收入构成,由学生分析 判断属于哪种个人收入分配方式。还有一种考查方式是结合社会发 展,在课本知识之外延伸考查一些时事关注的新名词、新提法,如劳 动收入、非劳动收入、财产性收入、土地使用权流转等。
统筹区域发展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行业收入差距,主要指垄断行业收入过高
加强对垄断行业的改革
城乡收入差距
统筹城乡发展
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加大财政对保
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过低 障人民生活的支出力度,由“国
富”向“民富”转变
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过低
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职工工资 正常增长机制
考点二 效率与公平
2.维护收入分配公平的经济意义——为什么 (1)效率与公平: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维护社会公 平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生产积极性,推动生产力发展,提高经济效率,增加社会财富。 (2)分配与消费:维护社会公平,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从而提升整个社会的消费水 平;有利于引导生产,扩大内需。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维护社会公平,有利于缩小行业之间、区域之间、城 乡之间的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4)科学发展观:维护社会公平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统筹兼顾的要求。 (5)经济发展方式:有利于合理调整投资与消费的关系,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
答案:B
考点一 我国的分配制度
考点一 我国的分配制度
考点二 效率与公平
考法归纳 单独考查此知识点的高考题较少,常与财政、税收、宏观调控、
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等相结合考查。针对本考点,要掌握好效率与公平 的关系“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知识,答题时做到灵活运 用。出题最常见的考查方式是以具体生活事例为素材,引用产品如何 分配的事例材料,以体现、说明类或方法、措施类问题考查效率与公 平的关系。
考点一 我国的分配制度
1.正确认识各种收入 劳动收入:劳动收入即劳动所得,是相对于不劳而获的剥削收入 和资金收入而言的。形式多样,如按劳分配收入、个体劳动者的劳动 收入、按劳动要素分配的工资、资金和津贴收入等。非劳动收入:按 资本分配的收入,如利息、股息;风险收入,如红利。 合法的劳动收入和非劳动收入都受到国家保护。 工资收入不一定是按劳分配收入,如私营、外资企业中的工人获 得的工资属于按劳动要素分配。 劳动收入不一定是按劳分配收入。如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收入或非 公有制企业中的劳动收入不属于按劳分配收入。
考点二 效率与公平
1.社会公平的基本内容:收入分配公平 (1)内涵:要求收入分配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大, 要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2)决定因素: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体现。 (3)要求:
制度保证
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考点一 我国的分配制度
2013年
高考动态 2014年
2015年
天津卷·1,4分
天津卷·1,4分 四川卷·2,4分
山东卷·25,4分 江苏卷·6,2分
考点一 我国的分配制度
命题点 按生产要素分配
【预测题型:选择题】
【典例】 (2015·江苏卷)据统计,2014 年全国居民新增财产性
收入 40%来自房地产,17%来自银行理财,16%来自存款,12%来自
增加居民收入,着重保护劳动所得,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
举措一 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
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
举措二
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考点二 效率与公平
2.兼顾效率与公平
(1)效率与公平的辩证统一关系:
一致性
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 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