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的人物花语和性格是什么?1、林黛玉桃花花神我们知道林黛玉曾经为桃花建了一个花冢.第二十七回,林黛玉最凄婉的一首诗是在花冢那里咏出的.而这一幕也成为表现林黛玉的绝唱.曹雪芹曾经多次把林黛玉比成桃花.林黛玉自己更是在七十回建了一个桃花社.所以桃花花神正是林黛玉的又一个身份。
2、薛宝钗牡丹花神这一条,现在还不能确定.因为我现在还没有找到牡丹花神身份的证明.但是从当时夜宴的情况.和牡丹花的群芳之冠,我推测她的身份应该是薛宝钗.而"众人看了,都笑说:"巧的很,你也原配牡丹花.""我觉得也是对薛宝钗牡丹花神地位的肯定。
3、湘云芍药花神整部红楼梦最能表现湘云美丽的莫过于第六十二回憨湘云醉眠芍药茵了.当时的描写可谓一绝"果见湘云卧于山石僻处一个石凳子上,业经香梦沉酣,四面芍药花飞了一身,满头脸衣襟上皆是红香散乱, 手中的扇子在地下,也半被落花埋了,一群蜂蝶闹穰穰的围着他,又用鲛帕包了一包芍药花瓣枕着.众人看了,又是爱,又是笑,忙上来推唤挽扶. 湘云口内犹作睡语说酒令,唧唧嘟嘟说: 泉香而酒冽,玉ゼ盛来琥珀光,直饮到梅梢月上,醉扶归,却为宜会亲友."显然在表现湘云的美丽的同时.湘云芍药花神的地位也已经跃然纸上。
4、元春荼縻花神荼縻花题着"韶华胜极"四字.而它的批语是开到荼縻花事了.在整个贾府里,促成这样的景象和结局的人只有一个-----元春。
5、探春海棠花神秋爽斋偶结海棠社中,贾芸送来了两盆白海棠.而让想办诗社的探春机缘巧合的建出了海棠诗社,只是一个巧合,还是曹雪芹别有用意。
6、李纨老梅花神李纨这个人在红楼梦中一直是很清心寡欲的.曹雪芹曾经用"竟如槁木死灰一般,一概无见无闻,唯知侍亲养子"来形容她,但是在第五十回芦雪庵争联即景诗中,她却怂恿宝玉去向妙女讨梅花"我才看见栊翠庵的红梅有趣,我要折一枝来插瓶.可厌妙玉为人,我不理他.如今罚你去取一枝来." 很反常的一出.老梅的批语也很有参考的必要"竹篱茅舍自甘心."恰好是对李纨的住所稻乡村和李纨的心境的体现。
7、香菱并蒂花神在第六十二回憨湘云醉眠芍药茵中.有这样的描写"香菱便说:"我有夫妻蕙."щ官说:"从没听见有个夫妻蕙."香菱道:"一箭一花为兰,一箭数花为蕙.凡蕙有两枝,上下结花者为兄弟蕙,有并头结花者为夫妻蕙.我这枝并头的,怎么不是." "而在第六十三回中,香菱抽到的恰恰是并蒂花.显然,香菱是并蒂花神的最佳人选。
8、刑岫烟杏花花神杏子阴假凤泣虚凰中.有大量对刑岫烟的侧面描写曹雪芹借住宝玉来到杏子林.看到杏花凋落的一片凄清景象.还不停的联想到刑岫烟的未来. 能病了几天,竟把杏花辜负了!不觉倒`绿叶成荫子满枝'了!"因此仰望杏子不舍.又想起邢岫烟已择了夫婿一事,虽说是男女大事,不可不行,但未免又少了一个好女儿.不过两年,便也要"绿叶成荫子满枝"了.再过几日,这杏树子落枝空, 再几年,岫烟未免乌发如银,红颜似槁了,因此不免伤心,只管对杏流泪叹息. 正悲叹时,忽有一个雀儿飞来,落于枝上乱啼.宝玉又发了呆性,心下想道:"这雀儿必定是杏花正开时他曾来过, 今见无花空有子叶,故也乱啼.这声韵必是啼哭之声,可恨公冶长不在眼前,不能问他.但不知明年再发时,这个雀儿可还记得飞到这里来与杏花一会了?将刑岫烟与杏花巧妙的联系在了一起.成为了杏花花神。
9、晴雯芙蓉花神晴雯的死是红楼梦中的一大悲音.曹雪芹借丫头的口中到出晴雯是芙蓉花神的用意是什么.难道仅仅是为了让宝玉有一会写一篇长达几页芙蓉诔.还是说别有深意.实际上,我们不难发现.每一个花神的订立都是在最能表现这个人的美丽和难能可贵时才会出现.显然,晴雯的死为她奠定了这样的地位.死的时候才为她正身,是让人不断伤心无奈的一幕。
10、宝琴红梅花神红楼梦几乎为每一名出色的女子都设定个她的个人秀. 而宝琴的雪中红梅更是受到了极高的赞誉. 我不禁要疑问,再写到妙玉送给宝玉梅花之后.为什么要特地写了宝琴讨梅归来.而且塑造的这么美丽.让人叹唯观止.显然也是要为宝琴订立她个人的丰碑------红梅花神宝琴。
1、史湘云—海棠2、妙玉—梨花3、秦可卿—栀子花4、探春—杏花5、黛玉—菊花6、惜春—丁香7、薛宝钗—牡丹8、李纨—白梅以花喻人1、芙蓉与林黛玉芙蓉原是荷花的别称,生于水中的是为草芙蓉,生于陆地的是为木芙蓉。
木芙蓉八九月开花,花冠白色或淡红色与荷花平分秋色。
在《红楼梦》中所写的“芙蓉”均是指木芙蓉。
寻找在《红楼梦》中描写芙蓉的,很自然的使人想到曹雪芹的《芙蓉女儿诔》,这是描写贾宝玉悼哭晴雯的诔文,在这篇璀灿绮丽的力作中,作者把芙蓉与芙蓉女儿合而为一,予以了至高至美的评价“......其为神则星日不足喻其精,其为貌则花月不足喻其色”。
可见在作者心目中芙蓉是不同凡俗的奇葩。
“芙蓉女儿”表面是指晴雯,实际上是指林黛玉,小说中写到宝玉斟酌“茜纱窗下,我本无缘;黄土垄中,卿何薄命”时“黛玉听了,忡然变色”这暗示了晴雯实则是黛玉的影子。
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中,写众人抽花各签子行酒令。
黛玉抽到的是一枝芙蓉,题着“风露清愁”四个字,并系有一句诗“莫怨东风当自嗟”,可见曹雪芹是把黛玉比似为芙蓉的。
唐人咏芙蓉诗曰:“水面芙蓉秋已衰,繁条倒是花开时。
平明露滴峦红脸,似有朝开暮落悲。
”因此用芙蓉花喻为黛玉是再恰当不过的。
2、牡丹与薛宝钗宝玉生辰的那晚,怡红院里“群芳开夜宴”行抽花名签子酒令,宝钗抽到的是一枝牡丹,题曰:“艳冠群芳”,系有一句“任是无情也动人”这是唐代罗隐所作的《牡丹花》中的一句。
牡丹素有“国色天香”之誉,盛开的时候雍容华贵,又称“花王”。
宝钗体态丰满,肌肤白暂,宝玉有次见了好雪白的一段酥臂,也不觉动了艳羡之心,想“摸一摸”。
她家庭出身是金陵四大家族之一“珍珠如土金如铁”的薛家,作为名门闺秀,贾府上下均对她另眼相看,而她的个性是“沉稳型,外冷内热”.在《红楼梦》中曹雪芹很明显的把宝钗喻为牡丹花,在第二十七回目《滴翠亭杨妃戏彩蝶,埋香家飞燕泣残红》,作者把宝钗比作杨贵妃在书中不止一次,有一回,宝玉偶尔不慎对宝钗说;“怪不得他们拿姐姐比杨妃,原来也休丰怯热。
”结果惹得宝钗大怒,回敬他说“我倒像杨妃,只是没一个好哥哥好兄弟可以作得杨国忠的!”(见第三十回)这都可以说明,宝钗外表具有杨贵妃的特征。
联系到历史上许多诗人把杨贵妃与牡丹浑为一体的事实,那末,把宝钗比作为牡丹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了。
3、梅花与李纨《红楼梦》中的李纨,人物描写得很高致,她出身金陵名宦,性格平和娴淑,嫁与贾珠,很早即守寡,她“居家处膏梁锦绣之中,竟如槁木死灰一般,一概无见无闻,惟知侍亲养子,处处陪伴小姑子等读而已”。
在大观园中她分住的是“稻香村”,书中描写是“数楹茅屋”,外面“编就两溜青篱”“下面分畦列亩,佳蔬菜花,漫然无际”俨然是一派“竹篱茅舍”的农家风光。
这个住所非常符合主人清心寡欲、自甘寂寞的性情。
在后来探春结社的时候,李纨就自定了个“稻香老农”的雅号。
作者对李纨这个角色是用同情及赞美的笔触描写的,她的形象既是贤妻良母也是个典型的一个封建社会“三从四德”的牺牲品。
在宝玉生辰的那晚,李纨抽到的是枝梅花签,上书“霜晓寒姿”并附有王淇的诗“竹篱茅舍自甘心”。
这些均表明作者乃是拿她作梅花喻。
4、海棠与史湘云海棠花有“睡美人”之誉。
这一典故出自宋代释惠洪《冷斋诗话》,宋代苏东坡写了一首《海棠》,艺术地把海棠比作睡美人。
史湘云是贾母的侄孙女。
虽为豪门千金,但她从小父母双亡,由叔父史鼎抚养,而婶婶对她并不好。
在叔叔家,她一点儿也作不得主,且不时要做针线活至三更。
她的身世与林黛玉有些相似,但她没有林黛玉的叛逆精神,且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薛宝钗的影响。
她心直口快,开朗豪爽,爱淘气,甚至敢于喝醉酒后在园子里的大青石上睡大觉。
她和宝玉也算是好朋友,在一起时,有时亲热,有时也会恼火,但她襟怀坦荡,从未把儿女私情略萦心上。
后嫁与卫若兰,婚后不久,丈夫即得暴病,后成痨症而亡,史湘云立志守寡终身。
在《红楼梦》中,作者曹雪芹多次把海棠这一典故加以套用、渲染,如第十八回,宝玉《怡红快绿》一诗中有句“红妆夜未眠”也是把海棠比喻为睡美人,在第六十二回《憨湘云醉卧芍药烟》中有一番精彩的描述“湘云真的在花众中的一个石凳子上睡着了,四面芍药花飞了一身,满头脸衣皆是红香散乱,手中的扇子在地下,也半被花埋了。
一群蜂蝶闹嚷嚷地围着她,又用鲛帕包了一包芍花瓣枕着......”表面写的是“芍药花”实即是指“海棠春睡”。
因而在第六十三回,湘云抽到的又是一根海棠签,题着“春梦沉酣”,诗云“只恐夜深花睡去”,黛玉即笑道“夜深”两个字,改为“石凉”两个字,实即说明了作者是把湘云指喻为海棠的。
5、杏花与贾探春贾府里的三小姐探春是个“才自精明志自高”有远见、有抱负、有作为的女子,她敢说敢为、办事练达。
她最出色的表演是在凤姐患病期间,治理大观园,兴利除弊,富有改革精神;再是抄检大观园时,她无所畏惧,为维护自己的尊严打了王保善家的一记耳光,表现出决断果敢的气概。
《红楼梦曲》里写道:(分骨肉)一帆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抛闪。
恐哭损残年,告爹娘,休把儿悬念。
自古穷通皆有定,离合岂无缘?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
奴去也,莫牵连。
——这说明了她后来是离家远别了,后四十回续书写她嫁给镇守海门等处总制周琼之子,但据曹雪芹的初衷,她可能是嫁给了一个王子,成为王妃。
在书中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中,探春掣签,签上写道“得此签者,必得贵婿,大家恭贺一杯,共同饮一杯。
”众人笑道“......我们家已有了个王妃,难道你也是王妃不成。
大喜,大喜”这些看似是玩笑话,但也可能是条伏线。
她抽到的是枝杏花签,签上写道“瑶池仙品”,并引入唐代高蟾诗句“日边红杏倚云栽”,根据封建时代的传统和习惯“日”是皇帝的象征,“日边红杏”应是指皇帝身边的贵妇人。
又根据舒四爷所见《乾隆五十五,六年间钞本》说《红楼梦》里“内有皇后,外有王妃”(参阅舒批《随园诗话》),或者早期抄本确有探春嫁为王妃的情节安排。
无论那一种说法,总之探春最后是远走高飞了。
6、梨花与妙玉妙玉是大观园里的特殊人物,她本是苏州人氏,出身城仕宦人家,因从小多病,不得已皈依佛门,带发修行。
贾府知她是官宦小姐特下个帖子请她进来,寄居于栊翠庵。
正如邢岫烟所说,妙玉“为人孤僻,不合时宜”,她最大的特点是爱洁成癖,刘姥姥进大观园到栊翠庵喝了一口茶,妙玉嫌脏就把这个杯子不要了。
甚至宝玉、黛玉都要遭她斥为”俗人”,可见其放诞怪僻,不近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