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基础与应用》课程标准1.概述1.1课程性质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密切结合而形成的新的技术领域,是当今计算机界公认的主流技术之一,也是迅速发展并在信息社会中得到广泛应用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作为信息类学生应该了解并掌握一定程度的计算机网络与数据通信的知识及应用。
总时间:课内64学时。
学分:41.2课程作用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在已有的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系统结构和计算机原理等基础上,对网络技术有一个系统的、全面的了解;理解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和基本原理,尤其是TCP/IP协议簇和IEEE 802系列,培养实际动手能力,使学生能充分运用并掌握科学的现代化网络管理方法和手段,为本专业服务,为今后能够迅速地适应社会各方面管理工作的需要服务,为Internet开发与管理和局域网的组建、规划和管理打下良好基础,从而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现代化信息管理人材。
1.3课程设计1.3.1课程设计理念:《计算机网络基础与应用》是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中重要的实践环节,是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是将计算机网络的理论知识用于实践的重要过程,是培养高技能应用性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课程包括计算机网络的验证性实验和综合性设计实验两部分。
通过实验的学习加深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的理论知识理解和综合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3.2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设计是为了巩固计算机网络基础理论教学所学知识、检验教学效果、增强实际动手能力培养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
通过本课程设计,使学生加深对计算机网络的理解,熟悉局域网中搭建小型局域网基本方法,培养实际动手能力。
并且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2.教学目标2.1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对计算机网络从整体上有一个较清晰的了解,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了解网络新技术的新发展,从网络层次结构模型的应用层到物理层来对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进行描述,掌握计算机网络各层协议的基本工作原理及其所采用的技术,对当前计算机网络的主要种类和常用的网络协议有较清晰的概念,学会计算机网络的一些基本设计方法,对典型计算机网络(Internet)的特点和具体实现有基本印象,初步培养在 TCP/IP协议工程和LAN 上的实际工作能力,学会计算机网络操作和日常管理和维护的最基本方法,为后续各课程的学习打下扎实基础。
2.1.1知识目标(1) 掌握数据通信基础知识;(2)掌握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3)掌握网络互联与因特网基础;2.1.2能力目标(1)学会登录路由器和帮助命令的使用;(2)掌握路由器的基本配置。
;(3)掌握简单网络的组建与规划;(4)使用FTP传送文件;2.1.3素养目标(1)诚信:遵纪守法、诚恳待人、以信取人;(2)合作:无私奉献、有效沟通、配合默契;(3)坚韧:坚强自信、勇于担当、贵在坚持;2.2岗位要求表1 计算机网络基础与应用课程岗位要求表3.教学内容3.1教学内容根据专业课程目标和涵盖的工作任务要求,确定课程内容和要求,说明学生应获得的知识、技能。
表2 《计算机网络基础与应用》教学内容一览表3.2.教学资源3.2.1教材:(1)《计算机网络基础与应用》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3.2.2参考书目:(1)《网络操设备配置与管理》人民邮电出版社,2011(2)《中小型网络组建技术》人民邮电出版社,2011(3)《局域网组建、配置与维护项目教程》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3.2.3网络课程:3.2.4课程推荐网站:(1)中国教程网 (2)洪恩在线 4.教学方法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在完成专业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强调学习过程的最终目的是对所学知识的应用,在学习过程中,应针对不同的学习情境选用不同特点的教学方法,应着重实践和实地考核,着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在操作与练习过程中掌握知识应用。
5.教学环境本课程主要在校内实训室(机房305)表3 计算机网络基础与应用课程教学环境一览表6.考核标准1.考核方式:期终考试实行闭卷考试2.考核成绩的分配比例学期总评成绩=平时作业成绩+实验成绩+考试成绩平时作业成绩占20%实验成绩占30%考试成绩占50%7.课程教学团队通过实施“五个一”工程建设,本课程形成了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
校内专任教师5人。
8.教学设计示例以“组建一个小型对等网”为例,说明教学设计。
9.编制说明《计算机网络基础》实验大纲一、实验的地位、目的《计算机网络实验》是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中重要的实践环节,是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是将计算机网络的理论知识用于实践的重要过程,是培养高技能应用性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课程包括计算机网络的验证性实验和综合性设计实验两部分。
通过实验的学习加深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的理论知识理解和综合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实践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本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是:通过实验学习使学生从实践上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熟悉计算机网络的组成与体系结构、TCP/IP模型,掌握局域网工作原理和一种流行局域网的应用,了解“Internet技术”、“Internet应用”、计算机网络管理和结构化布线的基本概念。
并培养学生具备组网与网管能力,从而能够利用计算机网络开展工作和学习,并为深入学习和运用网络技术打下基础。
三、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
根据课程内容和上机指导进行所有上机练习,要求学生提前预习好上机内容,在课堂上独立完成每次的实验内容,以达到实验目的。
2、上机操作阶段,从简单到复杂训练实例操作,循序渐进掌握操作技能。
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注意及时发现问题,对疑难问题和相关环节进行指导。
3、以学生自主设计实现为主,教师仅就设计方案和实践步骤组织引导性讨论,选作实验工作量比较大,由学生分组合作完成。
四、实验项目开设表五、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1.考核方式:操作考核:学生通过实践练习掌握操作方法,通过课上或课后完成操作最终得到对应的操作结果。
2.成绩评定:实验考核成绩每次以5分制计算,根据操作是否符合操作要求、是否熟练掌握应用技巧等考核评分。
最终期末计入总成绩。
六、实验教材与指导书1、冯博琴,《计算机网络实验教程》(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2、谢希仁,《计算机网络》(第4版),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年;3、肖德琴,《计算机网络原理与应用》,国防工业出版社,2005年。
七、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简介实验一网线制作(双绞线)(一)实验目的:掌握制作标准网线的方法,学会测量网线的方法,学会检查网络的通路与断路。
(二)实验内容:1、测量直通线和交叉线;2、测量直通线和交叉线;3、检查电缆开路和短路;4、制作标准直通线;做RJ-45的插头;5、学习安装插头的程序正确过程。
(三)主要仪器设备及器材:计算机、多媒体、网络、双绞线、RJ-45水晶头、压线钳、剥线钳、测线仪(四)基本实验技能及考核要点:基本实验技能:基础计算机操作;考核要点:标准直通线制作和测量。
实验二 Sniffer的应用(一)实验目的:掌握利用Sniffer捕获网络流量进行网络的监控语分析、诊断。
(二)实验内容:1、捕获网络流量进行详细分析;2、利用专家分析系统诊断问题;3、实时监控网络活动;4、收集网络利用率和错误;(三)主要仪器设备及器材:计算机、多媒体、网络、双绞线、RJ-45水晶头、压线钳、剥线钳、测线仪(四)基本实验技能及考核要点:基本实验技能:基础计算机操作,网络设置;考核要点:Sniffer捕获网络流量。
实验三路由器的基本应用(一)实验目的:掌握路由器的基本操作,掌握show、telnet、Ping等基础命令的使用。
了解路由配置与端口配置。
(二)实验内容:1、路由器的初步认识;2、登录路由器和帮助命令的使用;3、路由用户界面模式;路由器show命令;路由器telnet命令的使用;4、练习CDP命令;Ping与Trace route命令的使用;5、“超级终端”的使用;6、端口配置,路由配置命令等。
(三)主要仪器设备及器材:计算机、多媒体、网络、路由器、交换机、虚拟机软件(四)基本实验技能及考核要点:基本实验技能:基础计算机操作,基础网络命令操作;考核要点:路由器的基本配置。
实验四因特网应用(一)实验目的:掌握Internet中的常用应用技术,了解其基础原理。
(二)实验内容:1、发送电子邮件;2、使用FTP传送文件;3、应用WWW;4、自己创建简单主页并进行互相浏览。
(三)主要仪器设备及器材:计算机、多媒体、网络(四)基本实验技能及考核要点:基本实验技能:基础计算机操作,基础Windows操作,基础网络操作;考核要点:Internet中的常用应用技术。
实验五组网实验(一)实验目的:掌握简单网络的组建与规划,掌握配置网络设备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1、给定网络地址按给出的网络图作出网络规划;2、写出路由器的端口地址和各节点网络地址;3、配置静态路由;4、配置动态路由。
(三)主要仪器设备及器材:计算机、多媒体、网络设备、路由器(四)基本实验技能及考核要点:基本实验技能:基础计算机操作;考核要点:网络组建与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