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活着》读书笔记及读后感1500字

《活着》读书笔记及读后感1500字

《活着》读书笔记及读后感1500字
《活着》读书笔记及读后感1500字
还未翻看此书时,瞟了一眼书的封面就感觉很压抑。

黑漆漆的封皮
上印着大大的“活着”二字,让人心中不禁一颤。

此书篇幅不算长,
不同以往,这本书我是分两次读完的。

每一次阅读都很吃力,对于
每一段文字都举步维艰。

合上书之后,心中有些许悲凉和沉重,还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
绪在无端地蔓延。

有很多想法感悟,却不知从何讲起。

书名明明叫
做活着,但很讽刺的是,书中的人们纷纷在这个活着的故事中一一
死去。

未拜读过余华先生的其他作品,就《活着》而言,余华先生
擅长运用一种近乎冰冷的笔调去描述一个个沉重的故事。

不需要渲
染烘托气氛,我们就能从文字中感受他的思想从而接受他想传达出
来的情绪。

“少年去游荡,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

”这就是主人公福贵一生
的写照。

少年去游荡:少年福贵原本是拥有良田百亩的地主家的少爷,寻欢
作乐,恣意妄为,放荡不羁,吃喝嫖赌最终在赌桌上把全部家产都
败光了。

父亲被他活活气死。

父亲的逝世让他洗心革面重新做人,
当他正准备开始接受新生活的时候,母亲病重。

在去城里为母亲抓
药的过程中他被抓去当了壮丁。

时隔多年,待他归家后,母亲早已
撒手人寰。

父母的离世对于此刻的他来说只是难过,福贵对于“活着”是没有一
个完整的概念,并不了解也不曾探寻何为“活着”。

这就是少年福贵,游荡人间。

中年想掘藏:
什么是掘藏?对于中年福贵来说,就是跟家人好好生活在一起,好
好照顾他们,承担起家庭的重担,不能再放纵自己。

在福贵归家后,本以为要开始过好日子了,殊不知,这才是苦难的开始。

妻子家珍
得了软骨病,身体虚弱,下不了地干活,一直卧病在床。

县长妻子
难产,儿子有庆因抽血过多而死。

女儿凤霞因为之前的一场大病成
了哑巴,好不容易找个知她疼她的丈夫,没过几年好日子,死于难产。

家珍因一双儿女的离世备受打击,不久也去了。

女婿二喜走的也很突然,在上班的时候突发意外事故,被两排水泥
板夹死。

本以为,接下来福贵可以跟外孙相依为命,但是上天就是
如此的残忍,外孙苦根因为吃豆子吃多撑死了。

到这里,也许有人
会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可是,在天灾人祸面前,我们能做的只是
无能为力。

在七次亲人离世的过程中,福贵进行了对“活着”意义的探索追寻。

此刻的福贵也仅仅是活着的福贵罢了。

换言之,此刻的福贵还未参
悟透“活着”的意义。

对于中年福贵来说,在时代的大背景下,“活着”实属不易,掘藏可
谓是他对于生活的妥协,是他想而不得的结果。

老年做和尚:
在少年福贵败光家产后,他父亲曾说:“鸡养大了变成了鹅,鹅养大
了变成了羊,再把羊养大,羊就变成了牛,这样就发家了。


经历了种种苦难后,老年福贵思想开始了转变。

他攒够了买牛的钱,买了一头待宰年迈的老牛,取名为“福贵”。

此刻的福贵,不再仅仅是活着的福贵,也不再是掘藏的福贵。

他孑
然一身,看破苦难,不再去追寻活着的意义,生活归于平静。

“我知道黄昏正在转瞬即逝,黑夜从天而降了。

我看到广阔的土地袒
露着结实的胸膛,那是召唤的姿态,就像女人召唤着她们的儿女,
土地召唤着黑夜来临。


这是全书最后一段文字,暗指看透人生百态后福贵生命即将走到尽头,已接近垂暮的福贵慢慢老去,死亡即将来临。

一生与土地打交
道的他已经做好死亡的准备,袒露胸膛,引颈就戮般地召唤死神的
到来。

某种程度某种意义上,此刻的福贵已经死了。

写到这里,我不禁扪心自问:活着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正如余华先生告诉我们:
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活着最大的意义就是活着本身。

生活不易,珍惜当下。

ps:这本书的魅力就在于,每读一遍都有不同的感悟,不同的阅历能
读出不一样的理解。

正所谓“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看山不是山,看
水不是水。

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