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季传染病预防知识春季是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多发季节,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包括: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肺结核、麻疹、水痘、腮腺炎等.此类疾病的主要特点有:可通过空气、短距离飞沫或接触呼吸道分泌物等途径传播。
急性起病,以发热为首发症状,可伴有头痛、全身关节酸痛、结膜充血、咽痛、咳嗽、皮疹等症状.预防措施:1、接种疫苗。
实行计划性人工自动免疫是预防各类传染病发生的主要环节,预防性疫苗是阻击传染病发生的最佳积极手段,也是投资小,收效大的预防举措。
2、注意个人卫生和防护。
要保持学习、生活场所的卫生,不要堆放垃圾。
饭前便后、打喷嚏、咳嗽和清洁鼻子以及外出归来一定要按规定程序洗手,勤换、勤洗、勤晒衣服、被褥,不随地吐痰。
保持教室、宿舍内空气流通。
在呼吸道传染病流行的季节应减少集会,少去公共场所。
3、增强锻炼,增强免疫力。
春天人体的各个器官、组织、细胞的新陈代谢开始旺盛起来,正是运动锻炼的好时机,应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多到郊外、户外呼吸新鲜空气,每天散步、慢跑、做操、打拳等,使身体气血畅通,筋骨舒展,增强体质。
在锻炼的时候,必须注意气候变化,要避开晨雾风沙,要合理安排运动量,实行自我监护身体状况等,以免对身体造成不利影响。
4、生活有规律。
睡眠休息要好,生活有规律,保持充分的睡眠,对提升自身的抵抗力相当重要。
要合理安排好作息,做到生活有规律,劳逸结合,像有的人通宵玩牌、打电子游戏机、上网冲浪,劳累过度,必然导致抵御疾病的水平下降,容易受到病毒感染。
5、衣、食细节要注意。
春季气候多变,乍暖还寒,若骤减衣服,极易降低人体呼吸道免疫力,使得病原体极易侵入.必须根据天气变化,适时增减衣服,切不可一下子减得太多。
合理安排好饮食,饮食上不宜太过辛辣,太过则助火气,也不宜过食油腻。
要减少对呼吸道的刺激,如不吸烟、不喝酒,要多饮水,摄入充足的维生素,宜多食些富含优质蛋白、糖类及微量元素的食物,如瘦肉、禽蛋、大枣、蜂蜜和新鲜蔬菜、水果等。
6、切莫讳疾忌医。
尽量减少与病患者接触,与病人接触时需戴多层棉纱口包,注意手的清洁和消毒。
在发现身体不适,或有类似反应时要尽快诊断和治疗,早发现,早治疗。
同时对发病的房间要即时消毒,有条件的也能够通过食醋熏蒸来实行预防。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才是预防春季传染病的关键。
这个点在大家日常学习生活场所主要场所的公寓显得尤为重要。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预防疾病,确保大家的健康。
那么作为我们新时代的大学生,举手之劳,既能美化我们的住宿环境,又能保证我们的健康,何乐而不为呢水痘的预防水痘是由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常见的急性传染病。
水痘一年四季都可发病,其中以冬春季为多。
水痘传染性极强,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主要通过唾液飞沫传染,亦可因接触水痘病毒污染的衣服、玩具、用具等而得病。
患者以婴幼儿多见,集体儿童亦为易感人群,托儿所、幼儿园、小学校等容易发生局部暴发流行。
水痘的平均潜伏期14—21天,多为15一17天。
易感者接触病人后约90%会传染发病,病初症状较轻,可出现微热,全身不适。
发热的同时或1—2日后,躯干皮肤、粘膜分批出现和迅速发展为斑疹、丘疹、疱疹与结痂。
水痘病毒可波及多脏器,还可并发皮肤感染、肺炎、脑炎等。
本病一般预后良好,极少数人出现严重并发症。
部分病人恢复后体内可潜伏病毒,成年后某些诱因可引起复发成为带状疱疹。
主要预防措施:1.增强水痘防病宣传,教育和培养学生良好卫生习惯,做到勤洗手,以免传染病交叉感染。
2.冬春季节学校的教室要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环境整洁,空气流通。
3.学校每天晨检,发现水痘患者应即时报告,隔离传染源,患病学生必须在家隔离治疗,待结痂干燥后方能复学(自发病起21天左右)。
4.接种水痘疫苗是预防和控制水痘的有效手段。
腮腺炎的预防常识7~14天,多发于5~15岁的儿童,一些成年人亦有发病。
本病初起症状是:全身疲倦、口渴、不安、有时高热可达39度左右,突出表现是耳垂周围腮部红肿、压痛、张口或食酸性饮食使唾液分泌增多时,疼痛即可加重。
位于上颌第二臼齿旁的颊粘膜上的腮腺管呈明显红肿状。
病程一般是1~2周。
因为本病的发生是腮腺炎病毒经病人唾液飞沫侵入口腔粘膜及鼻粘膜产生繁殖,进入血流后即形成病毒血症,所以本病在流行期间,不要带孩子到人口较多的电影院、市场等公共场所去。
健康儿童一定不要去接触病儿,居室要做到常开窗通风。
若确诊为腮腺炎,就要被隔离,一般为三周时间,并即时实行抗病毒治疗。
流行性感冒的预防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甲(A),乙(B),丙(C)三型流感病毒分别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甲型流感病毒常以流行形式出现,能引起世界性流感大流行,它在动物中广泛分布,并也能在动物中引起流感流行和造成大量动物死亡。
乙型流感病毒常常引起局部爆发,不引起世界性流感大流行,至今尚未找到它存有于人之外其它动物中的确凿证据。
丙型流感病毒主要以散在形式出现,主要侵袭婴幼儿,一般不引起流行。
流感在流行病学上最显著特点为:突然爆发,迅速蔓延,波及面广,具有一定的季节性(我国北方流行一般均发生在冬季,而南方多发生在秋季和冬季)。
一般流行3—4周后会自然停止(世界性大流行常有2—3个流行波),发病率高但死亡率低。
感染率最高的为青少年,高危人群为年迈体弱或带有慢性疾病患者。
每次流感流行后在人群中总要造成不同水准的超额死亡。
流感重在预防,遵循传染病防治的一般规律。
因为人群对流感病毒普遍易感,与年龄、性别、职业等无关,对这样一个高度易感的疾病,要预防必须隔离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对易感人群实行必要的教育并采取有效的措施。
因为学校群聚性比较强,容易造成流感的大流行。
所以更要严密的监测,有病要立即就医,有问题要立即报告。
流感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流感的主要传染源。
从潜伏期末到发病的急性期(约7天)都有传染性。
流感主要是通过空气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的。
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今年冬天可能有新的流感病毒变种,从而爆发流感大流行,请全体同学注意卫生,防止感冒,做好流感的预防工作。
肠道传染病的预防为了预防肠道传染病防止食物中毒的发生,大家把好“病从口入”关,做好预防工作。
肠道传染病是一组经消化道传播的疾病。
常见的主要有伤寒、副伤寒、细菌性痢疾、霍乱、甲型肺炎、细菌性食物中毒等。
肠道传染病病人的病原体从病人和病原携带者的粪便、呕吐物中排出,污染了周围环境,再通过水、食物、手、苍蝇、蟑螂、等媒介经口腔进入胃肠道,在人体内繁殖、产生毒素引起发病,并继续排出病原体再传染给其他健康人。
主要的传播途径有:1、经水传播因为生活饮水源被肠道传染病人和病原携带者的粪便、呕吐物中排入水中或洗涤病人的衣裤、器具、手等造成了水源污染,可引起霍乱、伤寒、细菌性痢疾的暴发流行。
2、经食物传播在食品的加工、储存、制作、运输的销售等过程中被肠道传染病的病原体污染,可造成局部的流行和暴发流行。
3、接触传播通过握手、使用或接触过病人的衣物、文具、门具、门把手、人民币等造成病原体传播。
预防肠道传染病的关键是把好“病从口入”这个关,要注意饮食和饮水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好预防工作。
1、积极展开爱国卫生运动,增强对粪便、垃圾和污水的卫生管理,发动群众灭蝇、灭蟑螂。
2、注意饮食卫生。
不吃腐烂变质食物,生吃蔬菜、瓜果一定要洗烫、剩饭、剩菜要煮后再吃,食具要经常消毒。
饮食服务行业、食品加工销售单位和集体食堂,要认真执行食品卫生法。
3、搞好饮水卫生。
不喝生水,喝开水。
保护好水源,严防污染。
饮水用具要定期消毒,保证饮水卫生。
4、讲究个人卫生。
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
常剪指甲、勤换衣服。
食堂、饮食业工作人员更要讲究个人卫生,定期体格检查,发现有传染病,应即时调离工作岗位。
5、增强身体抵抗力。
平时多实行体育活动,增强体质。
同时,要接受相对应的预防性接种,增强机体对疾病的免疫力。
秋季主要肠道传染病:急性胃肠炎多由被细菌及其毒素或病毒污染的食物引起,致病菌主要为致病性大肠杆菌群、空肠弯曲菌、沙门氏菌等。
病毒性肝炎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病毒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以日常生活中的密切接触为主要传播方式。
水源污染或生吃水产品可造成局部地区的爆发流行。
患者急性起病,出现乏力、纳差、厌油,皮肤、巩膜黄染,肝脏肿大、肝功能检查异常等等。
治疗上主要是适当休息、营养、护肝等。
结核病知识结核病在世界的广泛流行,已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
20 08年3月24日是第13个“世界防治结核病日”。
我国是世界上22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现有肺结核病患者约500万人,结核病患者数量居世界第二位。
在这种情况下,对于结核病防治知识的了解,更显得尤为重要。
近年来,我国各级政府也采取有力措施增大结核病防治工作力度,使结核病防治工作取得了明显的进展。
2001-2005年,全国已经发现和免费治疗传染性肺结核病病人205万。
结核病防治1、肺结核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病,是我国政府决定重点控制的疾病之一。
得了肺结核病如果不能彻底治疗就会完全丧失劳动水平,而且还会传染他人,对个人和家庭都是极大的危害。
2、肺结核病是一种经呼吸道传播的慢性传染病,主要通过病人咳嗽、打喷嚏或大声说话时喷出的飞沫传播给他人。
肺结核病是由一种叫结核菌的细菌引起的传染病。
但是,只有痰中能够查出结核菌的肺结核病人才有传染性。
一般来说,被感染并不一定发病,只有当身体抵抗力降低时,才能进展成为肺结核病。
3、咳嗽咳痰三周以上,或痰中带血丝,应怀疑得了肺结核病。
连续三周以上的咳嗽、咳痰通常是肺结核的一个首要症状,如果同时痰中带有血丝,就有极大的可能是得了肺结核病。
其它常见的症状还有低烧、夜间盗汗、疲乏无力、体重减轻等。
4、我国县级和县级以上的医疗卫生机构,城镇设有检查治疗结核病的专门机构。
在县城和其他中等城市、大城市都有结核病防治所(站),这些机构是专门检查治疗结核病的,拥有专门的检查仪器和设备,还有专科医生。
绝大部分结核病防治所设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原来的卫生防疫站)。
有肺结核症状者应该到这样的专门机构去检查.5、肺结核病人应转诊到专门的结核病防治机构检查、治疗和管理。
为了保证结核病人能够得到正规的治疗,卫生部要求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要将有肺结核症状的可疑患者和肺结核病人转到结核病防治机构实行统一的检查、治疗和管理。
6、只要坚持正规治疗,90%的结核病是能够治愈的。
7、肺结核患者与家人住在一起注意什么结核病患者不要随地吐痰,应把痰吐在纸中或痰盂里,然后焚烧掉或消毒后倒掉。
不要对家人大声说话、咳嗽、打喷嚏,最好是戴口罩,口罩每天要煮沸消毒。
病人应有单独的卧室,光线充足、通风良好,房间里要经常燃烧艾条或熏蒸米醋消毒。
病人用过的衣被要经常清洗、煮沸,并在太阳下曝晒;用过的器皿应煮沸10多分钟,或用微波消毒约6分钟。
8、接种卡介苗预防结核病结核病是校园内的一种常见病,预防结核病最有效的武器是接种卡介苗,使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力,对儿童和青少年具有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