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网降损节能管理及技术的综合方案

电网降损节能管理及技术的综合方案

电网降损节能管理及技术的综合方案
发表时间:2019-06-26T11:33:23.637Z 来源:《电力设备》2019年第1期作者:代伟[导读] 摘要:我国是人口大国,所以在用电量方面也呈现逐年增长的态势,为达到节约电能源的目的,就要通过先进技术的应用,对配电网的降损节能技术和管理的措施加以实施,从而才能够有效保障人们的生产生活用电的正常化.基于此,本文主要就配电网线损的危害以及成因进行详细分析,然后结合实际对配电网降损节能的技术管理措施的实施加以探究,希望能够通过此次的理论研究,有助于配电网的电能得到有效节
约.
(中原油田分公司供电服务中心河南濮阳 457001)摘要:我国是人口大国,所以在用电量方面也呈现逐年增长的态势,为达到节约电能源的目的,就要通过先进技术的应用,对配电网的降损节能技术和管理的措施加以实施,从而才能够有效保障人们的生产生活用电的正常化.基于此,本文主要就配电网线损的危害以及成因进行详细分析,然后结合实际对配电网降损节能的技术管理措施的实施加以探究,希望能够通过此次的理论研究,有助于配电网的电能得到有效节约.
关键词:电网节能减损;节能管理;管理措施
一、电网进行节能降损的重要性分析
目前我国在节能减排低碳经济发展方面做出了详细计划,作为电力行业来说,首先就要将节能减排作为重点工作。

同时,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关于“电侧的节能减排的政策与计划”等,这些都有助于智能型绿色行电网的建设。

电网进行节能降损并不仅仅是为了节约成本、增加企业运营效益,而是环保层面上的,响应国家号召进行节能降损,从而达到引导社会进行节能环保的根本目的。

我国现在面临着资源紧缺,环境污染严重的巨大问题,电力耗损会造成环境污染加剧,所以电网进行节能降损也是在帮助环境污染的减轻与治理。

二、配电网线损组成及分析
从电力企业线损管理和统计分析来看,配电网的线损电量主要由设备技术线损和营销管理线损组成。

技术线损包括了设备的可变损耗和供电损耗,反应了配电网结果设备的技术水平,管理线损主要为不明损耗,主要包括了在营业管理中的各种“跑冒滴漏”现象引起的电量流失。

在 10kV 高压配电网中,变压器的铁损在变压器总损耗中所占比重最大,线路的导线损耗次之,由于负荷原因,变压器的铜损最小,因此,降低变压器的铁损,即电网中的固定损耗,是降低高压配电网总电能损耗的主攻方向。

在 380V 低压配电网中,线路损耗占整个配电网的比总较大,降低低压线路损耗,对配电网线损降低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在配电网线损管理中要着重加强配电变压器管理,提高配变负载率;在低压网络中要着重做好表计管理,提高智能电表的覆盖面,着实减小计量损耗,同时做好低压线路的技术改造,降低线路线损率。

三、供电部门线损成因分析
线损成因分为管理和技术2个方面。

1、管理方面
管理方面的线损主要表现形式:
(1)估抄。

抄表员不够细心,缺乏职业素养,估抄和漏抄使反映的电量数据不准确,给分析数据造成障碍。

(2)客户窃电。

当前,电能表的窃电手段日益高明、方法更加隐蔽,给查处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从最初的简单绕表接电到现在在互感器、表计接线、电流回路上做文章,不仅造成电量损失,而且给反窃电工作增加了难度。

(3)表计安装工艺。

电网改造中电能表集中安装,表箱采用共用一根零线布线方式。

此种方式虽能降低成本,但在计量中留下隐患,主要表现在2个方面:一是计量失准,共用零线时间长会出现接触不良现象,而客户使用的是共用零线,电能表未构成完整的回路,导致计量表计不能正常计量甚至停走;二是利用断开共用零线,使电能表无回路电流,从而进行窃电。

(4)互感器倍率错误。

互感器铭牌和实际不符,微机档案数据和现场不对应,直接造成一定倍率电量的损失。

2、技术方面
从技术角度来看,形成线损的原因有以下4个方面: (1)低压线路网架结构不合理,自然能耗高。

有些供电站距离用电地方过远,传输线路过长,长距离输电使得电阻损耗升高以致线损增加;或者是因线路设计有缺陷,造成近电远供,产生额外的线损。

(2)部分高低压线路和配变负荷较重,电压合格率较低。

公用变存在满负荷和超负荷运行现象,线路处在高温状态下运行,增加了电能损耗。

(3)无功补偿不足,功率因数不高。

无功补偿不足的原因是许多客户为减少投资,选择小容量变压器,已经装了电容器的客户不能正确使用自动投切装置,致使功率因数使用不合理,没有起到功率就地平衡,降低损耗的作用。

部分油井线路供电半径过长,线路无功补偿不足加重了电压损失,使线损进一步增大。

(4)三相负荷不平衡危害大。

三相负荷不平衡导致低压电网线损高,降低了设备利用率,还可能危及设备安全。

四、节能降损技术措施
1、合理调度,利用新技术
要减少变压器轻载、空载和过载的机率。

合理选择配电变压器的容量和安装位置,消除“大马拉小车”和三相不平衡现象。

重点处理好负荷分布,调整负荷过重或过轻的线路,合理配置公用变容量。

去年结合单位工作实际情况,针对用户负荷高峰低谷差值大造成计量不准确的现象,引进行业已成熟的新技术对相关地区高压计量进行改造,安装了负荷变比互感器,解决了用户峰谷负荷差较大,负荷低时计量不上的问题。

2、简化电压等级,改造不合理的网络结构
台区设置应选在负荷中心,坚持多布点、小容量、短半径的原则。

配电线路供电半径<15千米。

低压线路供电半径<0.5千米。

3、增建线路回路,更换大截面导线
根据最大负荷和相应的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与经济电流密度比较,如果负荷电流超过此导线的经济电流数值,应采取减少负荷电流或更换导线,架设第二回线路,加装复导线。

4、强化计量装置的更换与改造
用电计量装置应安装在供电设施产权界处。

加速更换旧电表,确保计量表计的准确。

提取专项资金,帮助用户更换淘汰旧电表,加快旧电表的更换,确保用户电表准确度在标准范围之内。

5、三相负荷平衡
如果三相负荷不平衡,将增加线损。

因此在运行中经常调整变压器的各相电流,使之保持平衡,以降低线损。

一般要求配电变压器出口处的电流不平衡度不大于10%,定期地进行三相负荷的测定和调整工作,使变压器三相电流接近平衡,这也是无需任何投资且十分有效的降损措施。

6、无功管理
除进行正常的功率因数考核外,针对一些用户只关心功率因数是否大于 0.9,对无功倒送不加重视的情况,有选择地在用电量大、功率因数接近1 的用户处装设双向无功电度表;根据负荷用电特点,选择合适的电容器投切依据。

7、谐波管理
随着电网中非线性用电负荷,如整流设备、电熔炼设备、电力机车、节能器具、荧光灯、电视机、电脑等的大量增加,配电系统中谐波污染日趋严重。

谐波不仅会使系统的功率因数下降,而且在设备及线路中产生热效应,导致电能损失。

因此,用电管理部门应对本系统的谐波存在和污染程度进行检测,做到心中有数,必要时应采取谐波抑制措施。

8、调整用电负荷,保持均衡用电
调整用电设备运行方式,改造不合理的局域配电网,保持三相平衡,用电均衡,降低线损。

配电网的降损节能工作不但可以减少用户电费支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挖掘配电设备供电能力,而且对国家能源利用、环境保护、资源优化配置极为有利。

应当引起高度重视。

在采用传统降损节能措施的同时,应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用电管理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

结语
降低线损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在供电部门利润空间大幅压缩的今天,降低线损就显得更加关键了。

因此,供电部门必须通过转变观念、创新管理方法,依靠科技进步,努力降低供电过程中的电能损耗,把从传统的追求速度和规模转移到注重质量和效益上来,从而最终实现电网的资源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

参考文献
[1]常秀红,线损的分析与对策[J].民营科技,2007.01.
[2]汪杰, 配电网线损产生原因及降损措施分析[J].企业技术开发,2011.2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