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教师招聘笔试教综单选模拟题及解析

2020教师招聘笔试教综单选模拟题及解析

2020教师招聘笔试教综单选模拟题及解析(一)1.“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中国传统儒家思想把( )相隔离。

A.教育与生活B.教育与经济C.教育与生产劳动D.教育与政治2.有利于教育普及的学制是( )。

A.双轨制B.单轨学制C.分支型学制D.多轨学制3.下列课程观没有体现“学习者是课程主体”思想的是( )。

A.课程即知识B.课程即复杂社会C.课程即活动D.课程即经验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荀子这句话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

A.实际锻炼法B.说服教育法C.个人修养法D.榜样示范法5.小花说当她听到小刀刮竹子的声音时,就会觉得很冷,浑身不舒服,这种感觉现象是( )。

A.适应B.对比C.联觉D.合一6.在心理测验中,智力测验属于( )。

A.认知测验B.非认知测验C.人格测验D.情感测验7.在不需要意识或有意回忆的情况下,个体的经验自动对当前任务产生影响而表现出来的记忆是( )。

A.逻辑记忆B.情绪记忆C.外显记忆D.内隐记忆8.根据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说,强、平衡、不灵活的类型是( )。

A.安静型B.活泼型C.兴奋型D.弱型9.在一个人的发展过程中,有的方面在较低的年龄阶段就达到了较高的水平,有的方面则要到较高的年龄阶段才能达到成熟的水平,这反映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

A.顺序性B.阶段性C.差异性D.不均衡性10.规定各级各类学校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关系的是( )。

A.学校教育制度B.学校文化制度C.课程管理制度D.教学管理制度参考答案1.C【解析】“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是孟子提出的关于分工的思想,认为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是必要的。

这种观点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隔离,故本题选C。

2.B【解析】美国的单轨制开创了从小学直至大学、形式上任何儿童都可以入学的单轨制。

这种学制有利于教育的普及,在形式上保证任何学生都可以由小学到中学直至升入大学。

故本题选B。

3.A【解析】题干中提到“学习者是课程主体”,这也就表明它是属于儿童课程中心的内容。

这种课程中心以关注学生兴趣、动机和时间,体现学习者中心的一种课程形态。

这种课程有利于满足儿童的兴趣、需要,关照儿童的学习心理过程;有利于加强教育与社会以及学生生活的联系;有利于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和问题解决能力的提高。

故课程即复杂社会,课程即活动,课程即经验。

BCD都属于学生课程,A选项,课程即知识强调的是学科课程中心,坚持从各学科领域中精选的部分内容,按照该领域的逻辑结构构成的知识体系。

故本题选A。

4.C【解析】这句话的含义是品德高尚的人好学并且每日都反省自己,那么就知晓明白行为没有过错了。

德育方法中,个人修养法是指在教育者的启发和引导下,受教育者对自己的思想品德表现进行自我认识、自我克制、自我激励、自我评价、自我调节等以提高自己的思想品德水平的方法。

题干表述符合个人修养法的概念,故本题选C。

5.C【解析】感觉的相互作用分为同一感觉的相互作用、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和联觉。

感觉适应和感觉对比属于同一感觉的相互作用。

联觉是指一种感觉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

它是感觉相互作用的另一种表现。

小花听到小刀刮竹子的声音时,就会觉得很冷,这是听觉引起皮肤觉。

故本题选C。

6.A【解析】智力测验又称普通能力测验,是一种认知测验。

故本题选A。

7.D【解析】内隐记忆是指在不需要意识或有意回忆的条件下,个体的过去经验对当前任务自动产生影响的现象。

故本题选D。

8.A【解析】安静型的高级神经活动过程特征是强、平衡、不灵活;活泼型的高级神经活动过程特征是强、平衡、灵活;兴奋型的高级神经活动过程特征是强、不平衡;弱型又称抑制型的高级神经活动过程特征是弱。

故本题选A。

9.D【解析】人的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是指身心发展的速度不均衡,这种不均衡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同一方面上的速度,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发展是不均衡的;其次是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均衡性,有的方面在较早的年龄阶段就已达到较高的发展水平,有的则要到较晚的年龄阶段才能达到成熟的水平。

故本题选D。

10.A【解析】本题考查学校教育制度的定义。

狭义的教育制度指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它具体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学校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各种教育制度的核心部分与主体。

故本题选A。

(二)1.关于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国际社会已达成共识,普遍认为( )。

A.经济发展先于教育的发展B.教育发展先于经济发展C.教育与经济要同步发展D.二者发展互不相关2.从制度上首次确立我国学校职业教育体系的是( )。

A.癸卯学制B.壬子学制C.壬戌学制D.新学制3.要素主义属于( )课程理论。

A.经验主义课程论B.学科中心主义课程论C.后现代主义课程论D.存在主义课程论4.某班主任为了培养班里学生的品德采取了一系列相关措施。

下列措施不能较好地达到德育效果的是( )。

A.在德育课上组织课堂小测验考查德育课本内容B.每周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德育故事C.定期组织学生到福利院参加献爱心活动D.在德育课上组织学生对阅读材料进行讨论5.长时记忆最主要的编码方式是( )。

A.听觉编码B.视觉编码C.语义编码D.感觉编码6.一般能力测量也叫智力测量,是用一定的智力测量量表来衡量人的智力发展水平高低的一种科学方法和手段,世界上第一个使用的智力测验是( )。

A.瑞文标准推理测验B.斯坦福—比奈智力量表C.比纳—西蒙智力量表D.韦克斯勒智力量表7.促使遗传素质、环境和教育所赋予的一切发展条件,成为人的发展现实的前提因素是( )。

A.人的主观能动性B.教育的适当性C.生产力的发展水平D.教学内容的适当性8.非制度化教育相对于制度化教育而言,最本质的区别是( )。

A.教育方法B.教育形式C.教育内容D.教育理念9.在对待师生关系方面新课程强调( )。

A.帮助、引导B.尊重、赞赏C.反思、合作D.创新、合作10.以下关于德育过程的特点,说法错误的是( )。

A.是长期的,反复的过程B.是培养知情意行的过程C.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的过程D.是教学的最主要环节参考答案1.B【解析】教育的发展应先于经济发展。

如我国2010年6月通过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就提出了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故本题选B。

2.A【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现代学制的形成与发展。

中国现代职业教育作为独立的体系,形成于清末的“癸卯学制”,也是我国从制度上首次确立学校职业教育体系。

故本题选A。

3.B【解析】要素主义是美国20世纪30年代出现的一种教育思潮,也称传统主义或保守主义,强调在民族生活、文化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基本的、永恒不变的、年轻人必须学习的文化与知识要素,同时也坚决主张传统的教育、教学的基本内容、原则、方法仍应是现代化教育必须保留并发扬的要素。

它主张以学科为中心和学习的系统性,主张恢复各门学科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严格按照逻辑系统编写教材。

故本题选B。

4.A【解析】学生的品德是由知情意行四个方面构成的,教师在培养学生良好品德时应注意理论结合实际,切勿“纸上谈兵”。

BCD选项都可以较好地达到德育效果,A选项只是让学生记忆德育知识,并不能起到德育的作用。

故本题选A。

5.C【解析】长时记忆的编码方式是语义编码。

故本题选C。

6.C【解析】世界上第一个使用的智力测验是本世纪初法国政府为鉴别低能儿而聘请心理学家比纳(A.Binet)和他的同事西蒙(T.Simon)编制的。

这个量表叫比纳一西蒙智力量表于1905年首次发表。

故本题选C。

7.A【解析】主观能动性是人发展的动力,也可以称为决定作用。

其原因在于离开人的主观能动性,遗传、环境和教育所赋予的一切发展条件都不能成为人的发展的现实。

故本题选A。

8.D【解析】本题考查非制度化教育与制度化教育的区别。

非制度化教育相对于制度化教育而言,改变的不仅是教育形式,更重要的是教育理念。

故本题选D。

9.B【解析】新课程理念中教师教学行为观点的转变表现在: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民主、互动、教学相长;在对待教学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启发;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与终身学习发展;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故本题选B。

10.D【解析】本题考查德育过程,根据选项很容易选出D,D选项不属于德育而属于教育。

故本题选D。

(三)1.为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一些学校开设了黄梅戏、徽剧、凤阳花鼓等反映出安徽传统文化的校本课程,这种做法主要体现了学校教育对文化的( )。

A.调节功能B.评价功能C.传承功能D.激励功能2.制度化教育建立的典型标志是( )。

A.学校的产生B.学制的建立C.教育实体的出现D.定型的教育组织形式出现3.学科课程与综合课程最大的分歧是( )。

A.是否分科B.是否过细分科C.是否传授知识D.是否强调学科的逻辑结构4.以下哪种德育方法对发展个体关爱他人、体谅他人的社会情感以及发展人际交往能力方面有着重要意义?( )A.合作学习法B.品德评价法C.角色扮演法D.实际锻炼法5.我们对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这个事实形成记忆,这属于( )。

A.外显记忆B.感觉记忆C.情景记忆D.语义记忆6.一位同学的智力年龄为12,实际年龄为10,这位同学属于( )。

A.智力正常儿童B.智力超常儿童C.弱智儿童D.品德良好儿童7.下列关于隐性课程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隐性课程一般不在课程规划中作明确规定,不通过正式的教学进行B.隐性课程具有潜在性、持久性和两面性的特点C.校风、学风、校园环境都属于隐性课程的范畴D.学生在隐性课程中只能获得非学术性知识8.孔子认为道德修养的方法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克已内省”,也就是说要( )。

A.“过则勿惮改”B.“躬自厚而薄责于人”C.“言必信,行必果”D.“一以贯之”9.根据记忆内容的性质可以将记忆分为陈述性记忆和( )。

A.长时记忆B.情境依存性记忆C.程序性记忆D.工作记忆10.自我意识是社会个性化的结果,自我意识的发展表现分为生理、社会和( )三个方面。

A.分析自我B.心理C.评价D.控制参考答案1.C【解析】开设黄梅戏、徽剧、凤阳花鼓等反映出安徽传统文化的校本课程,主要体现了学校教育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故本题选C。

2.B【解析】本题考查学制在形式上的发展。

近代学校系统的出现,开启了制度化教育的新阶段。

从17世纪到19世纪末,各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建立起近代学校教育系统,大致说来,严格意义上的学校教育系统在19世纪下半期已经基本形成。

教育实体从简单到复杂、从游离状态到形成系统的过程,正是教育“制度化”的过程,学校教育系统的形成,即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的建立,意味着教育制度化的形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