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章货币制度XX

第二章货币制度XX

第二章货币制度XX

秦半两 :中国古代铜币


重半两 (24铢为1两)

重量不断减轻,民间私

铸的不到1铢。
第二章货币制度XX
• (三)货币制度的形成
• 铸币流通阻碍了新兴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和统一民族市场的形成。
• 表现:(42页)
• ●不利于计算成本价格和利润
• ●不利于建立广泛的信用联系
• ●阻碍了商业的拓展和统一民族市场的形 成
外汇储备 年份 外汇储备
1.67
2003 4032.51
1050.49 2004 6099.32
1398.90 1449.59 1546.75 1655.74 2121.65 2864.07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8189.00 1.07万亿 1.53万亿 1.95万亿 2.4万亿 2.84万亿
•截止2009年底,我国大约用8948亿的美元外汇储 备购买了美国债券,中国所持美国国债占外汇储 备总量的比率,约占总储量的68%。
•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招商银行等国 内银行大约购买了3万多亿的美国债券 。
第二章货币制度XX
•第二节 货币制度的演进
•迄今为止货币制度经历了以下类型:
第二章货币制度XX
• 2006年在滇(云)黔(贵)桂(广)、陕甘川 等地区探明黄金储量超过650吨,2007年至2008年 初,中国境内陆续发现5座大型、特大型金矿。
• 冈底斯雄村铜金矿,储量120吨
• 东昆仑青海大场金矿,储量115吨
• 秦岭甘肃省甘南地区阳山金矿,储量308吨
• 山东省莱州市寺庄金矿,储量51.83吨


金属货币制度 银本位制
平行本位


金银复本位制 双本位

货 币
跛行本位
•制
•度
金铸币本位

金本位 制 金块本位

金汇兑本位

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
第二章货币制度XX
• “本位”一词的由来 • 一、银本位制(16世纪占支配地位) • (一)银本位制及其特点(52页)
• 以白银作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是最早的 货币制度。
• 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在财政赤字和战争年代 发行纸币。
• 信用货币制度下,银行券已经纸币化了,是通 过银行信贷程序发行。
第二章货币制度XX
(四)准备制度
规定黄金准备和外汇储备集中于中央银行。 黄金外汇储备的主要用途:(46页) • 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有三个作用 作为国际支付准备金; 调节国内货币流通的准备金; 兑付银行券的准备金。 • 在信用货币制度下, 主要用于国际支付的准备金。
第二章货币制度XX
• (一)概念与特点
• 是指同时以黄金、白银两种货币金属作 为本位币币材的货币制度。16-18世纪新兴资 本主义国家广泛采用。 • 英国1663年最先实行; • 美国1791-1873年 • 法国1803-1870年;
第二章货币制度XX
• 复本位制的特点:(教材52页)
• (二)复本位制的形式 • 1、平行本位制(早期48页) • 指两种货币均按各自包含的金属实际价 值流通的制度。1663年英国的金币“基尼” 和银币“先令”同时流通。 • 2、双本位制 • 指国家法律规定两种货币的比价,两种货 币按法定比价流通。
第二章货币制度XX
• 2009年债券发行量
债券
金额(万亿)
国债
1.3
政策性金融债券
1.2
央票
1.0
短期企业融资债
0.86
其他
0.16
总计
4.5
第二章货币制度XX
•4、国民财富变相流失
•大量美元外汇储备购买美国国债和投资美国政府 支持的房地产基金公司或存在美国银行,这些钱 又转给美国的企业重新到我国来投资。外资在我 国的投资回报率一直在15%左右,而外汇储备购 买美国国债只有5%的收益率”。二者的差价实际 上是国民财富的变相流失。
第二章货币制度XX
• 第一节 货币制度的形成与构成要 素
• 一、货币制度的形成
• (一)什么是货币制度(23页)
• 是一个国家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货币流通的 结构和组织形式。由国家关于货币和货币流 通的法令和条例综合构成,使货币流通的各 要素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

第二章货币制度XX
(二)货币制度产生的背景 前资本主义社会没有统一的货币制度,世
界各国先后出现了铸币流通。 铸币是经过国家证明具有一定成色、形状、
重量的金属货币。 最初的金属货币是原始条块形状流通。很不
方便。后经大商人标注的金属条块,就有了铸 币的雏形。但是流通受到地域限制,后来由国 家统一铸造。
第二章货币制度XX
• • 金属块 • •
• • •




圜 钱
第二章货币制度XX
铸币流通有以下特点 :
1、币材主要是贱金属
• 土耳其公元前7世纪开始铸造铸币
• 以后希腊和波斯开始铸银币
• 西欧各国13世纪前用银或铜,13世纪以后意大利和英国开始 铸造金币
• 印度、日本、朝鲜欧洲的罗马等国先铜后银。
• 中国公元前1500年开始铸造铜币。
公元前1200年前,中国殷朝已能使用金、铜、锡、铅四种金 属。青铜(铜锡合金)冶铸技术已达成熟阶段,并出现镀锡的 铜器。 公元前5世纪,中国春秋战国时期,金属货币已广 泛流通,除饼金是黄金外,其余都是青铜。
• 新兴资产阶级修订和颁布了货币流通条例, 建立了货币制度。
第二章货币制度XX
二、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43-47页)
(一)规定货币材料 这是建立一种货币制度的基础。 货币的材料虽然是国家规定的,但是使用哪种 币材,是由客观经济条件决定的。 迄今为止,各国使用过的币材:
第二章货币制度XX

实物货币
第二章货币制度XX
• 二、金银复本位制(16世纪-18世纪) • (一)银本位向金银复本位的过渡
• 1、白银价值较低不适于大宗交易的需要 • 16世纪后半叶,英国开始了工业革命,商 品经济迅速发展,零售交易扩大,批发交易也 发展起来。需要价值更高的货币作交易媒介。 • 2、金矿大发现和采金技术的提高 • 巴西发现金矿,大量流入欧洲
金属货币
• 代用货币 • •
信用货币 +
第二章货币制度XX
• (二)规定货币单位(44页) • 指本位货币的名称及其所包含的货币金属重量 • 1美元=0.888671克 (1934年) • 1 英磅=7.97克 (1870年) • 1银圆=0.648两(1910年) • 在纸币流通条件下,货币单位只有名称的意义。 • 1973年,美国规定:1美元=0.736662克 • 1967年,英国规定,1英镑=2.13281克,只是 • 形式。
第二章货币制度XX
• 2007年3月 世界主要国家的黄金储备
国别 美国 德国 法国 意大利 日本 中国大陆

黄金/外汇储备
8135.5
75.9
3422.5
62.9
2709.0
57.4
2451.8
65.8
765.2
1.8
1054吨
1.2
(2009)
第二章货币制度XX

中国的黄金产量:
• 1995年100吨;1998年170吨;2002年189.81吨; 2008年270.49吨,世界黄金产量第一的南非272吨;
第二章货币制度XX
3、代用货币的流通 代用货币是典型的银行券。 代用货币是通过银行的贴现和抵押贷款业务发 行出去,可以随时兑换为金属货币,流通具有 稳定性。 早期中小银行分散发行,19世纪初中央银行逐 渐垄断了发行权。
第二章货币制度XX
4、纸币的发行与流通
• 纸币是国家发行并依靠国家政治权利强制流通 的价值符号。发行不靠贵金属作保证,也不能 兑换金属货币。
•• • 银币:袁飞龙
第二章货币制度XX
• 西欧13世纪前用银或铜。希腊一开始 用银。银本位实行的时间不长。20世纪初 主要是经济不发达国家实行这种制度。如 印度、中国、墨西哥等国。 •

第二章货币制度XX

中国实行银本位的情况

• 中国从汉代开始白银逐渐成为主要的金
属货币,但属于秤量货币制度,直到清末尚
• 海南抱伦金矿;储量158.26吨
第二章货币制度XX
•国家黄金工业“十一五专项规划组织了专家 论证,提出5年生产黄金1300吨、新增黄金 基础储量3000吨至3500吨的发展目标。
第二章货币制度XX

年份 1978 1979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中国外汇储备(亿美元)
• 全年实际使用的非金融机构外商直接投资748亿 美元,比上年增长13.6%。QFII批准98亿,使用70亿。
第二章货币制度XX
•外汇储备过多对经济的影响
•1、增强抵御国际金融风险的能力
•2、贸易顺差,人民币升值,大量投机资本流入
•3、货币供给过多,加大了央行的调控成本
• 高额的外汇储备导致央行被动地、大量地投放基础货币, 为回笼过多的流动性,央行又不得不采取“对冲”政策。由 于央行对金融机构的再贷款已降到了最低,所持政府债券数 量有限,因而在中央银行的资产方已没有太大的主动性的情 况下,只能对负债方进行调控,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发行央 行票据。无论采取哪种措施,都要付出成本。目前央行票据 已成为债券市场上仅次于国债的第二大券种,央行的利息负 担不断加重。
第二章货币制度XX
(三)各种货币的铸造发行和流通程序
1、本位币自由铸造和无限法偿 本位币即主币。是一国法定的计价结算货币。是 基本通货。特点:名义价值和实际价值一致。 (1)自由铸造 居民可以请求国家造币厂按照国家规定的货币单 位铸造货币,不限量,也可自行熔化。 经济意义: 保持本位币的名义价值和实际价值一致; 使铸币流通量自发适应商品流通的需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