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金融学课件 第二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 -
金融学课件 第二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 -
第二节 货币制度
• 金银复本位制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三种形态: ➢ 平行本位制:金币与银币同时为一国的本位货币;二者
均可自由铸造与熔化;均具有无限法偿能力;两者之间 的交换比率完全由金币与银币的市场价格决定,法律上 对其不做任何规定。 ➢ 双本位制:指国家和法律规定金、银两种铸币的固定比 价,两种铸币按国家比价流通,而不随金、银市场比价 的变动而变动。 ➢ 跛行本位制:金币与银币仍同为本位货币,仍按照法定 比价同时流通,两者均具有无限法偿能力,但只有金币 可以自由铸造,而银币不得自由铸造。
第二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
1 货币概述 2 货币与货币制度 3 货币层次的划分
第一节 货币概述
特殊的货币
想必很少有人知道,在一些国家,生病的人之间也流通着一种特殊的 货币。像现在,全球范围内就有不少国家为了防止麻风病传染,特意别出心 裁地专门把麻风病传染区隔离开,然后在这一区域里流通另一种专用货币。
1901-1928年间的哥伦比亚,以及1913-1930年间的菲律宾,都曾发行 过这种令我们难以理解的“麻风区专用硬币”。其实这个问题是可以理解的 ,毕竟那时候的麻风病是会传染的,但是又不能因为这个问题担心病人用过 的钱会传染给健康的人而不让这些人购物了,所以,那个时候的当地政府就 专门为了这些传染病的人定制了这种适合在传染区流通的货币。
额(非机构所有)+隔日回购协议+隔日欧洲美元+合并调整; • M3=M2+大面额定期存款+货币市场基金份额(机构所有)+定期回购协
议定期欧洲美元+合并调整; • L=M3+短期财政部证券+商业票据+储蓄债券+银行承兑票据。
第三节 货币层次的划分
2.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货币划分 • M0=流通与银行体系外的现金通货 • M1=M0+商业银行活期存款+邮政汇划资金+
从货币作为交易媒介这一主要特征出发来定义货币的范畴,以此来界 定的货币也成为狭义或,用M1表示:M1= M0+活期存款+其他支票存款。 3.广义货币(M2)
广义货币是由狭义货币和准货币构成的。准货币是指银行的定期存 款、储蓄存款、货币市场存款等资产。
第三节 货币层次的划分
(二)几种主要的划分标准 1.美国层次划分 • M1=通货+活期存款+其他支票存款; • M2=M1+小额定期存款+储蓄存款+货币市场存款账户+货币市场基金份
第二节 货币制度
(三)金本位制 • 金本位制是以黄金作为本位货币的货币制度。
其特征主要有: (1)以一定量的黄金计量和表示一国货币单位价格
标准。 (2)货币可自由在国内外兑换为一定数量的黄金。 (3)黄金可以自由买卖,自由输入与输出。
第二节 货币制度
按兑换黄金的形式,金本位制又可区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第一节 货币的起源
(三)代用货币(可兑现信用货币) 代用货币是指代表实物货币在市场上流通的货币,一般由政 府或银行发行的纸币或银行券,代替金属货币加入到流通领 域中。 (四)信用货币(不兑现信用货币) 主要形式:现金和银行存款,两者在性质上是等同的,在价值 量是等值的,在流通时都必须遵循同一客观规律,两者构成了 统一的信用货币流通。现金指流通中的现钞,用于日常消费品 和零星商品交易,主要流转于银行体系以外。存款货币,主要 体现为单位、个人的活期存款流转于银行体系内。 (五)电子货币 电子货币是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而出现的货币形态。
不过,时至今日,麻风病早已不是什么无法根治的绝症了,更有趣的是 ,当传染病被遏制以后,这种硬币经消毒后成了钱币爱好者的收藏品了。
思考:货币的职能是什么?
第一节 货币的起源
一、货币的起源
(一)货币起源学说 1.我国古代的两种观点
– 一种是先王制币说 – 另一种是司马迁的货币起源观点
2.西方的三种学说 (1)创造发明说:货币是由国家或先哲创造出来。 (2)便于交换说:货币是为解决直接物物交换的困难 而产生的。 (3)保存财富说:货币是为保存财富产生的。
第一节 货币的起源
货币的定义及本质
货币在日常生活中代表性涵义有三种:
➢其一,常指通货。
➢其二,把货币看成是财富的同义语。
➢
其三,把货币等同于收入。 你认为什么是
货币呢?
第一节 货币的起源
货币的本质
1.从货币起源可以看出,货币是是固定充当 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 首先,货币是商品。 其次,货币不是普通的商品,而是固定充当 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2.货币体现着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
第二节 货币制度
二、货币制度的演变
第二节 货币制度
(一)银本位制 • 银本位制,作为历史上最早出现的金属本位制度,它
是以一定重量和成色的白银作为本位货币币材的一种 货币制度。 • 银本位制的主要内容或条件有: (1) 以白银作为本位货币币材,即作为货币单位及价格 标准。 (2) 白银可以自由铸造、熔化、兑换及输入与输出。 (3) 银币具有无限的法偿能力。 (4) 银币的面值与其所含的白银价值相等。
信用卡存款; • M2=M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企业存款中具有定期性质的存款+信托类
存款+其他存款; • M3=M2+金融债券+商业票据+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等。 • 在我国,M1是通常所说的狭义货币供应量,M2是广义货币供应量,
M3是为金融创新而增设的。
➢ 金币本位制:指以金币作为本位货币的货币制度,它是 早期的金本位制。
➢ 金块本位制:又称生金本位制,是指没有金币的铸造和 流通,而由中央银行发行以金块为准备的纸币流通的货 币制度。
➢ 金汇兑本位制:又称“虚金本位制”,规定金币为本位 货币,但国内并不铸造、使用和流通金币,国内只流通 价值符号即纸币,但不能兑换金币或金块,只能购买外 汇,即居民可按比价以本币兑换外币,再用外币兑换黄 金。
第二节 货币制度
一、货币制度及其构成要素 (一)货币制度的概念 货币制度简称“币制”,是指一个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的本 国货币的流通结构和组织形式,它由国家有关货币方面的法令 、条例等综合构成。 (二)货币制度构成要素 1.货币币材 2.货币单位 3.本位币与辅币的铸造、发行与流通程序 4.银行券与纸币发行和流通程序 5.金准备制度
第一节 货币的起源
二、货币的职能 价值尺度 流通职能 储藏手段 支付手段 世界货币
第一节 货币的起源
三、货币形态 (一)实物货币 实物货币又称为商品货币或足值,是指以自然界存在的某种 物品或人们生产的某种商品来充当货币,是最古老的货币。
(二)金属货币 金属货币具有价值含量高、体积小易携带、不易变质、均质 而耐分割、耐磨等优点。
• 认识欧元
第二节 货币制度
三、我国的货币制度
我国现行的货币制度比较特殊,我国目前实行“一国两制” 方针,1997年香港回归、1999年澳门回归后,继续维持原 有的货币金融体制,台湾地区则使用新台币。 人民币制度的主要内容: 1.人民币是我国的法定货币; 2. 人民币是我国大陆地区合法的货币; 3.人民币的发行集中于中央,中国人民银行是唯一合法的发行
第二节 货币制度
(二)金银复本位制 • 金银复本位制是指同时以黄金与白银为币材,金、银
两种金属同时作为本位货币流通的货币制度。 • 其主要内容包括: (1)金银两种本位币都可以自由铸造,自由熔化。 (2)都具有无限法偿的能力。 (3)都可以自由输入与输出。 (4)都可以自由兑换等。
金银复本位制的实质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价值尺度的二重化。
按流动性强弱对不同形式、不同特性的货币划分不同的层 次,对科学地分析货币流通状况,正确地制定、实施货币政策, 及时有效地进行宏观调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第三节 货币层次的划分
二、货币层次划分标准
(一)货币层次 1.现钞(M0)
现钞(M0)是指流通于商业银行体系之外的现钞,即居民手中的现 金和企业单位的备用金,不包括商业银行的库存现金。由于这部分货币 可随时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所以流动性最强。 2.狭义货币(M1)
第二节 货币制度
(四)信用货币本位制 信用货币本位制是一种以信用为基础的,以不兑换黄金的纸 币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这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推行的一种 货币制度。这种货币制度下,没有金属本位币的铸造和流通 ,由不兑换的纸币执行货币的职能。特点有: ①流通的纸币是信用货币,它一般由中央银行发行,并由国 家法律规定赋予无限法偿能力; ②信用货币的单位价值不与一定量的任何金属保持等值关系 ,也不能要求政府给予兑换金银; ③货币主要通过银行信用渠道投放,货币发行不受黄金数量 限制,而是视本国经济发展需要而定; ④流通中的货币是通过信用渠道投入流通的,这与金属货币 制度下货币通过自有铸造投入流通是不同的; ⑤实行管理纸币本位币制度。
第一节 货币的起源
(二)商品价值形态演变过程 1.偶然的价值形式:
一只绵羊= 两把石斧
2.扩大的价值形式: 一袋小麦 五个贝壳
一把斧头= 一匹麻布
第一节 货币的起源
3.一般的价值形式: 一袋小麦 五个贝壳 = 一把斧头 半 匹布 一 罐盐
4.货币的价值形式: 一袋小麦 五个贝壳 半 匹 布 = 两个铸币 一 罐盐 一把斧头
国库接受的私人活期存款 • M2=M1+储蓄存款+定期存款+政府短期债券
第三节 货币层次的划分
3.我国层次划分 • 中国人民银行于1994年第三季度开始,正式确定并按季公布货币供应
量指标,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货币层次的划分具体如下。 • M0=流通中的现金; • M1=M0+企业活期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农村存款+个人持有的
第二节 货币制度
格雷欣法则(Gresham's Law)即“劣币驱逐良 币”现象,指在实行金银复本位制条件下, 金银有一定的兑换比率,当金银的市场比价 与法定比价不一致时,市场比价比法定比价 高的金属货币(良币)将逐渐减少,而市场比价 比法定比价低的金属货币(劣币)将逐渐增加, 形成良币退藏,劣币充斥的现象。由于这一 现象是由16世纪英国财政大臣托马斯·格雷欣 发现并提出的,所以这种现象也称为“格雷 欣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