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学校体育学》(专升本)练习题一
一、判断题
1.我国在1903年,正式将“体操科”改为“体育科”。
()
2.运用分解法教学时要与完整法结合运用,而且教学时间不宜太长。
()
3.所谓体能,就是指学生具备的基本活动能力。
()
4.为了显示示范的前后部位,应该采用背面示范。
()
5.现代体育已由传统的注重身体,发展到今天的生理、心理和社会三大目标并重。
()
6.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顺序是速度、力量、耐力。
()
7.教材内容的排列方式有直线排列、螺旋排列和混合排列。
()
8.全年教学工作计划也称教学进度。
()
9.在体育教学中,应本着一切从学生兴趣出发的原则。
()
10.教材结构是各类教材的教学时数与总时数之比。
()
11.当学生正在做练习时,尤其是静止用力或较危险的动作,一般不作具体讲解。
()
12.从一节体育课来看,学生的生理机能变化呈下降—稳定—上升的趋势。
()
13.艺术体操教学时,由于动作方向,路线变化较多,一般教师都采取正面示范的方式。
()
14.教师宣布做练习时,用“可以开始”或在练习过程中,让学生“再做一次”均属于口令。
()
15.学校体育目标是制定体育教学目标的重要依据。
()
16.一般来说,各类教材的教学时数之和应小于或等于教学的总时数。
()
17.在改进和提高阶段,学生逐步消除了错误,多余的动作,使动作变得十分熟练巩固。
()
18.一堂综合课,如果是同一教材,通常是先新授后复习;一堂综合课,如果是不同教材,
通常是先复习后新授。
()
19.运用持续法,一般来说练习的时间相对较长,强度也较大。
()
20.体育教学目标不具有可见性和可测量性。
()
21.体育课的综合密度应是越大越好。
()
22.持续法多用于周期性项目,以发展学生的一般耐力。
()
23.《奏定学堂章程》的颁布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来学校教育中基本没有体育运动的历史。
()
24.体育教师的工作特点是工作对象多,活动空间广,具有社会性。
()
25.测定体育课的密度时,通常把宣布教学目标作为组织措施时间。
()
26.学生身体形态发育具有不平衡性,体重的增长速度相对要比身高快。
()
27.研究体育课密度主要是为了有效和合理运用体育课的时间,提高体育课教学的效率。
()
28.体育教学内容与其他文化课教学内容相比流动性或变化性不大。
()
29.体育教学目标具有可见性和可测量性。
()
30.完整的动作技术分解后,各部分的教学先后顺序必须以顺进练习方式进行。
()
二、单选题
1.在跑的练习中,按照教师的击掌声进行高抬腿跑的练习,属于
A.定向和领先B.助力和阻力C.示范D.教具和模型演示
2.为了展现篮球防守中动作的左右移动,可进行
A.正面示范B.侧面示范C.镜面示范D.移动示范
3.运动负荷的表面数据指学生进行活动时,身体练习的“负荷强度”和
A.“负荷量”B.“负荷指数”C.“负荷比例D.脉搏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