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创新杯”教师教学设计和说课大赛数学类教学设计
教学重点抛物线的定义及其标准方程。
教学难点抛物线标准方程的推导。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启发式教学
学习方法探究性学习、类比、讲练结合。
教具准备学生准备圆规、直尺、橡皮擦。
教学过程
环节
时长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生活实例
直观感知
图1 太阳能发电图2卫星天线图3探照灯原理
提问:为什么它们都要设计成这种形状?列举抛物线在生活中的
应用。
通过图片
对抛物线
有感性认
识
画法探究形成概念1.教师动画演示抛物线的画法
2.引导学生从画法中归纳定义。
引导学生观察抛物线上任意一点所满足的条件,逐
渐把图形语言转化为文字语言、符号语言。
引导学生从画法中观察、分析得出抛物线的定义:
|MF|=|MB|。
图 4画法探究
学生动手画出抛物线。
学生从画法中观察、分析
归纳抛物线的定义:
|MF|=|MB|。
通过学生
的自主探
究活动,使
学生理解
数学概念
形成的过
程。
3.动画演示抛物线的焦点及参数P的含义
图5抛物线的聚光效应图6参数P的含义观察演示,回答问题,思考任务。
推理论证得到方程1.复习求曲线方程的基本步骤
2.建系方案的分析:
教师演示: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与顶点坐标的位置
关系
【结论】抛物线的顶点在坐标系的原点时解析式最
简单,
所得方程为这种曲线的标准方程为:
)0
(
2
2>
=p
py
x
焦点:F 准线:l
此方程即为初中学过
图7方程推导
的二次函数(开口向上)
22
1
2
y x ax
p
==
3.深入探索,完善体系
一条抛物线,由于它在坐标平面内的位置不同,方
程也不同,试将你的练习本顺时针旋转900旋转一
下再观察
通过观察,类比椭圆及双曲线变换焦点的方法使学
生总结出开口方向向向上、向右对应的标准方程的
特征
开动脑筋,联系学过的知
识,思考并回答PCB设计
的基本流程。
操作,思考,做好前期准
备。
回答问题
感知网络,提出问题。
,除此之外
教师要鼓
励学生大
胆提出设
想,培养学
生分析问
题、解决问
题的能力,
从而达到
情感目标。
学生组内归纳、总结。
归纳、总结
观看动画,通过对比,引起学生重视。
方法归纳
知识整合
(1)、抛物线标准方程四种形式的小结:
图8抛物线标准方程
(2)、一次项变量的取值范围确定抛物线的开口方
向。
a.若一次项变量为x(y),则焦点在x(y)轴上。
b.若一次项变量的系数为正(负),则焦点在正
(负)半轴上。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
设计任务。
计算机展
示图表,总
结四种形
式抛物线
标准方程,
使本节的
知识系统
化。
巩固练习加深理解例1.根据下列条件,写出抛物线的标准方程:
(1)焦点在x轴的正半轴上,并且p=5
(2)焦点是(0,2)
F-
(3)准线方程是
1
2
x=
求抛物线标准方程的步骤:
(1)确定抛物线的形式.
(2)求p值
(3)写抛物线方程
注意:焦点或开口方向不定,则要注意分类讨论
例2.求下列抛物线的焦点坐标和准线方程。
(1)y2=16x (2) x2+y=0
学生展示各自的作品,吸
收老师和同学提出的意
见和建议,达到提升知识
和技能的目的。
巩固四种
方程的形
式及曲线
特征,熟悉
相关公式。
注意图形
在解题过
程中的作
用,渗透数
形结合的
思想。
3、培养学
生总结、归
纳的能力。
课堂小结完善体系学生回答下列问题:
1.抛物线的定义是什么?说出P的几何意义。
2.抛物线的四种标准方程及对应的图像、焦点坐标
和准线方程
通过电子教室系统接收
作业。
作业的布
置充分考
虑到学生
自主学习
能力的培
养。
板书设计
教学
反
思1、采用任务教学法可以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2、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师要密切注意学生的操作,不能只注重学生对任务完成的结果,更要适时对学生进行点拨。
4、由于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学习能力和自控能力比较差的学生,容易产生依赖思想,教师
要特别关注这部分学生。
信息技术的支持,可以更容易把学术形态的数学“艺术”地加工成学生易于接受的教育形态的数学,数学变得容易了,数学抽象推理的价值也得到了体现。
当然,要作到这一点重要的还取决于教学设计!。
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我们有了更多创造的机会,我们有可能设计具有时代特征的优质数学教学。
这节课上完以后,我有了一些感悟和思考,在这里大家进行分享和探讨:
1、在设计活动时,教师应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充分考虑他们的兴趣和认知水平,中职学生入学成绩较低,学习主动性不够,由于采用了学生动手画图探究、讨论、提问等多种方式以及相应的教学手段,学生积极地参加到学习活动中来,为进一步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教学过程中注重“以人为本”,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本节课的学习活动是“生活实例-动手画图-观察分析-推理论证-得出结论”模式,知识的获得有理、有据、有用,便于学生自然接受。
学生只有在“做”中学,才可以逐步建立信心,提高能力。
3、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各种学习环境,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拓宽学生的学习渠
道和学习方式。
与实际生活贴近、就业相关的知识他们还是很有兴趣的。
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的教学反思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大潮已经滚滚而来,作为一名有幸能够参与其中的教师,我深深的感到了自己肩上的重任和自身急需改进的问题。
新课改倡导“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课堂上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引导者”……这些理念都表明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充分调动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