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编写教学设计方案

最新编写教学设计方案


关于认知结构变量
奥苏贝尔发现在认知结构中有三方面的特性对于有意义学习具有至关 重要的意义和直接的影响,并把这三方面的特性称之为认知结构变 量。 第一个认知结构变量是指认知结构的“可利用性” ——即学习 者的原有认知结构中是否存在可利用来对新观念(即新概念、新命 题、新知识)起固定、吸收作用的观念。 第二个认知结构变量是指认知结构的“可分辨性” ——即这个 起固定、吸收作用的原有观念与当前所学新观念之间的异同点是否 清晰可辨。新旧观念之间的区别愈清楚,愈有利于有意义学习的发 生与保持。 第三个认知结构变量是指认知结构的“稳固性” ——即这个起 固定、吸收作用的原有观念是否稳定、牢固。原有观念愈稳固,也 愈有利于有意义学习的发生与保持。 所谓确定学习者的认知结构变量,就是要确定学习者认知结构 中上述三方面的特性,首先是要确定学习者的认知结构是否具有 “可利用性”。
• 理解掌握的是:概念、作用 • 操作实践的是:步骤--目标分析、学习者分析、 情境设计、媒体与资源的选择、评价设计(会 根据自己的需要做,也会根据给定的教学环境 进行分析)
• 学习成果是:一节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的教 学设计方案;学习记录(小组讨论、全班讨论、相应文
件夹)
一、什么是教学设计?
• 分组讨论:用一两句话描述 • 组长整理小组意见发入群中 • 阅读资料:网络平台→资料馆→模块2→阅读资料→教学设计是 什么+教学设计的作用 • 国内外比较有影响的教学设计定义.doc
4、选择教学策略
获得认知学习结果有关的方法策略有: 讲授法、启发式方法、演示法、谈话法 、讨论法 、操 练法 、实验法、先行组织者策略…… ﹔ 获得动作技能有关的方法策略有: 示范-模仿法、操练-反馈法……﹔ 情感态度有关的方法策略有: 直接强化法、间接强化法……﹔ 建构主义有关的方法策略有: 支架式 、抛锚式 、随机通达式、 问题解决式、研究式、 协作式(协作式又可进一步细分为:讨论式、辩论式、 竞争式、角色扮演式等多种不同的策略)。
编写教学设计方案
松原市教育学院 孙晓红
模块2的地位与作用
选题 1
技术手段 教学设计 2、7
3456
实施与 评价8
拓展与总 结9、10
模块2内容要点
教学 设计 概念与 作用 目标 分析 学习者 分析 过程与 完整的 环节 设计方案 策略与 活动 学习 情境 媒体与 资源 结果评 价设计
学习模块2的具体目标
学生 课后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课文大意。
学生能在变式梯形中找到上底、下底和高。
实践演练
网络平台→资料馆→模块2→案例→教学目标 分析案例”部分的资料,然后思考下面的问题:
(1)案例中的目标如何体现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 (2)教学目标的分析和阐述方法? (3)对教学目标的阐述应注意哪几点?
(4)对教学目标分析案例中的“优秀案例”和“有待改进
完成设计过程
1、教学内容的分析
• • • • 教学范围的确定 教学价值的定位 教学重难点的确定 教学序列的组织
2、教学(学习)目标分析
• 分类——三维(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 价值观) • 内容分析——横向联系与纵向联系 • 描述——行为主体+行为动词+动宾短语+表现程度
教学目标的构成要素
• • • • 行为主体-----教学对象 行为结果-----教学结果 行为条件-----教学条件 表现程度-----教学标准
教学目标的表述除了应具备以上的四 个基本要素外,还应体现三个特点: 1.科学性;2.精Hale Waihona Puke 性;3.可观察性; 4.可测量性。
ABCD目标描述法一般形式
教学对象 条件 (A) (C) 行为 (B) 标准 (D)
• 网络平台→资料馆→模块2→案例→学习者特 征分析案例”部分的资料,(小组讨论下面的 问题,回复到平台小组讨论区:模块2-理解 学习者特征的主题下。
1、认知结构变量分析对教学有何意义? 2、对学习者特征分析案例中的“优秀案例”和 “有待改进的案例”作对比分析:学习者特征 分析应该注意哪些?
最后在平台“小组讨论区的阅读和评价其他组 的观点,注意要结合案例。
二、怎样进行教学设计?
• 借助信息技术 • 系统分析所有相关因素 • 初步成稿与整体优化
教学设计诸因素关系
教学目 标
内容 方法选择 媒体选择 学习者
环境
教学目标
约束条 件
教学设计的主要环节
– 学习内容分析 – 学习目标分析
确定学习目标
– 学习需求分析(学习者、教学环境)
– – – –
设计教学策略 设计学习情境 选择教学媒体或资源 学习效果评价
传统的教学
信息化教学
• 学生探索
• 教师主导
• 说教型教学 • 单学科、脱离情境的固 定模块 • 个体学习(独立,竞争) • 教师作为知识布施者 • 匀质分组(按能力) • 事实性知识与离散技能 的评价
• 交互型教学
• 交叉学科、带实际情境 的可延伸模块
• 协同学习
• 教师作为学习帮促者 • 异质分组 • 基于绩效(面向过程) 的评价
• 教学设计又称教学系统设计,主要依据教学理论、学习理论和传 播理论,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媒 体、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进行分析、计划 并作出具体安排的过程。 即:三个主要方面 • 运用 • •
系统方法 以教学理论、学习理论为指导 对各个教学环节进行具体计划
客观主义的教育理念:知识灌输
比利 时罗 汶大 学校 园雕 塑
建构主义的教育理念:知识建构 (理解依赖于个人经验)
学教并重(提倡双主)
网络平台→资料馆→模块2→ 案例→三类不同的教学设计
• 三个教学设计案例体现的教育思想 有何不同? • 将观点发到“全班讨论区”模块2相 应的问题下。(回复)
信息时代的教与学
的案例”作对比分析
全班在QQ群中进行讨论
3、学习需要分析(需求分析)
• 学生——基本情况(学习者分析) • 教师——教学风格、教学技能 • 环境——学校硬件设施、学科教学设备及教学软件平 台等。
学习者分析
• • • • 一般特征 个性差异 学习风格 学习新知之前的起始能力
• 学习者特征分析涉及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两个方面。与智力因 素有关的特征主要包括知识基础、认知能力、认知特点和认知结 构变量;与非智力因素有关的特征则包括兴趣、爱好、情感、态 度、意志、性格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