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板摊销量的分析
建造师课本上的模板摊销量的公式与《建筑安装工程费用项目组成》建标[2003]206号文件中的模板摊销量的计算公式一致,其公式如下:
摊销量=一次使用量×(1+施工损耗)×[1+(周转次数-1)×补损率/周转次数-(1-补损率)50%/周转次数]
上述公式中方括号中的1没有除以周转次数,实际上错误的。
正确的公式如下:
摊销量=一次使用量×(1+施工损耗)×[1/周转次数+(周转次数-1)×补损率/周转次数-(1-补损率)×50%/周转次数] 公式的简化:
摊销量=一次使用量×(1+施工损耗)×[1+(周转次数-1)×补损率-(1-补损率)×50%]/周转次数
此公式含有以下几个概念:
1、施工损耗
指模板在安装施工过程中为施工损耗所需要增加的模板数量与实际需要的模板数量的比值。
即施工损耗=(一次投入量-一次使用量)/一次使用量。
换算可得:一次投入量=一次使用量*(1+施工损耗)。
例如若计算需要100平方米模板,假如施工损耗的5%,则需要投入的模板量为:100m2×(1+5%)=105 m2。
2、补损率和补损摊销量
周转性材料从第二次使用起,每周转一次后必须进行一
定的修补加工才能使用。
每次周转所需要的补充量与需要量的比值称为补损率。
即补损率=每次补充量/需要量。
据此可换算为:每次补充量=需要量×补损率。
周转次数-1:指模板在完成其全寿命后总的模板补充次数,(周转次数-1)×补损率/周转次数为平摊到每次使用模板的模板补充率。
于是每次使用模板的补损摊销量为:一次使用量×(1+施工损耗)×(周转次数-1)×补损率/周转次数
3、回收量
回收量=一次使用量×(1+施工损耗) ×(1-补损率)
上式中,(1-补损率)为模板全寿命结束后的剩余模板的量与模板一次需要量的比值,上式中回收量是指周转性材料回收的数量。
4、回收摊销量
由于回收后的其价值降低,其降低后的价值与原值的比值为回收折价率。
在回收模板过程要增加管理费,因此设一个综合考虑系数为:回收折价率/(1+施工管理费率),作为有效折价率。
该值在《建筑安装工程费用项目组成》建标[2003]206号文件中取值为50%。
于是回收摊销量为:
一次使用量×(1+施工损耗)×(1-补损率) ×50%/周转次数。